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论.交流】黄承基诗歌印象 / 杨唐唐

黄承基诗歌印象  

          杨唐唐  




       托马斯·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指出:“诗歌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自然,只有有个性和感情的人才知道要逃避这种东西是什么意义。”“感情”和“非感情”,“个性”和“非个性”,艾略特把主体和客体分离,这种看似悖论的观念正是诗歌的形式和审美意趣。诗人肯定要发展个性,但个性是暗含在诗歌里边的;诗歌也肯定要发展感情,但感情也是暗含在诗歌里边的。假如有人说“我爱你,我把你放在心上”,这还不是诗歌,而只是一种普通的表达方式,如果把这句话转换成“你是我心上的一朵花”,这就是诗歌了。只有了解了诗与非诗的区别,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诗歌。为此,我想谈谈诗人黄承基的新诗集《黄承基诗选》和对他诗歌的一些看法。
        事实上,要真正了解黄承基的诗歌,就要梳理他的创作生涯,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和时代的构成关系。我们既要回望黄承基的诗歌,也要把他的诗歌“放在历史中来比较”,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读懂黄承基诗歌的“精神性”表达。一个作家的创作生涯其实也就是生活的历史。我们现在是在谈论黄承基的诗歌,一种具体,历史会来检验黄承基的诗歌,而不是黄承基这个个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承基以《南方血源》登上文坛。这之前他只是故乡德保一个乡下的的中学老师,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封闭的地方,他一面要完成本职工作,一面又想将自己沉寂的内心写下来。诗歌这一文体,成了他的选择。因为是农民的儿子,土地给予他灵感,天赋的捕捉,但那时他的诗歌是幼稚的,发韧都算不上,看不到诗歌魅力,也看不到他对诗歌写作技巧的任何把握。年轻的梦想和对孤独的某种象征意义的阐释。这是他诗歌最初给人的印象。
       就这么写着,写着。命运开始垂青他。他被调到省城当专业作家,《广西文学》重点推荐他,不久他又前往《北海日报》副刊当诗歌编辑。两年后,他考取了武汉大学中文系。他这“摩登”又开了挂的人生,似乎关联着诗歌,可以说,他的人生充满了诗意。
       梳理黄承基近四十年的诗歌写作,他的前后期是泾渭分明的,有明晰的辨识度。前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前的那个时期,他有意或无意地模仿西方的一些手法,有刻意的卖弄技巧之嫌。笼罩着的是“中文写的西方诗歌”。朦胧,让人读起来吃力。这或许是受大环境影响,他的同时代诗人没有一个人能摆脱这种困境。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而是新时期诗歌经历的“孕期”。他真正成熟起来,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尤其最近几年,他的诗歌风格有非常明显的转变的痕迹。对于这种转变,我乐见其成。技巧依然是他特别注意的一方面,也注重诗的整体的隐喻,建构了庞大的诗歌意象群,语言变得纯粹和明朗。我说过,很多创作的人在后期都会有所转变,在文学史上我非常惋惜张爱玲,鬼知道她后期转变后写的是什么玩意儿。
      本世纪最初的几年,黄承基将创作中心转向叙事诗创作,他自己称为“诗报告”。在百色某个旅馆,他看了一个新闻:广州政协主席陈开枝扶贫百色的故事,深受感动。于是一部《扶贫丰碑》“出世”。后来他又创作了《丛飞之歌》。这些叙事诗的语言的精炼,有着丰富的抒情的部分,体现了他卓越的构思。要建设诗歌的“黄金时代”,不仅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还要有这二者结合的历史诗篇,因而黄承基有了自己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当下的诗歌创作似乎遇到了瓶颈。一是门槛不高,什么人都参与进来,导致诗歌的泛滥,我从来认为诗歌创作应该有门槛。二是一些人自故高深,把诗歌带向深渊,诗歌写成了天书——虽然诗歌有谜语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天书。我相信黄承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也认同我对他早期诗歌的部分看法。我告诉他,一切流传下来的诗歌,都是明朗的,都是艺术的,不管是唐诗宋词,抑或是英国的十四行诗,首先得面对大众,诗歌不是小众艺术。
       现在,黄承基对诗歌传统依然保持敬畏之心,技巧依然是他立身之本,如果丢掉技巧,诗人也就不成其为诗人。相比过去的那种格调,他现在力求表达真实——生活的真实。这种真实体现了他的平和、谦逊,在这种谦逊背后有种不自觉的欲望,这种不自觉的欲望是对现实的不妥协。一个诗人的诗哪怕再明朗,他也会留一部分给读者来猜想。一个优秀的诗人永远不会试图去回避这一点,这是一个优秀诗人所该具备的特质。
       今年(2020)5月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黄承基诗选》,不仅囊括了诗人新近创作的诗歌,还收入了他修改后更加丰富的一些旧作。本书分为三辑:一、故乡。二、人生。三、爱情。他从整体上吸纳、溶解了前后两个时期的诗歌风格,既互为犄角(互为支援),又互相排斥。他的深思熟虑和严谨,他娴熟的经验,让这部诗集和以往的作品比较起来显得出类拔萃,厚重。从本质上说,这是他诗歌的一部代表作品。
     《黄承基诗选》的诗歌,以博大的情怀唱出故乡的颂歌;以冷静的胸怀书人生大爱;以敞开的情愫歌咏爱情。在一首《回家》中, 他下意识地道出漂泊,渴望回家的心境,以一种无家绝望来衬托回家的美好。一首《油纸伞》,从祖父对祖母呵护,从父亲对母亲爱恋,我的顿悟:“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其实不需要好多个天/就像这把油纸伞/两个人钻进去了/就是偌大的天。”这种生活的平淡,有一种哲学的思考,把人类最好的爱情,以拟人,托物的形式,遮风挡雨透过一把伞,淋漓尽致。
        诗集中的《龙图腾》《太阳史诗》《瀑布》《春天穿着短裤奔跑》……都是面向生活,或被生活洗礼后的某种程度的质感。情感流露,是这部诗集的特色。对于诗歌,我们不应着重分析每一句诗,诗是整体的,我们要从一首诗的整体去看一首诗。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许就是诗歌的奥妙的地方。
       我们要用艺术的眼光来对诗歌做出判断、总结。我可以引用圣·奥古斯丁的话来“苟合”我的一点肤浅看法:“时间是什么?如果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是知道答案的,如果有人问我的时候,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艺术的审美就是这样的感觉——我明知道黄承基的一些诗歌是具有艺术美,却无法给你解释性的答案:诗歌是明确的,艺术美是一种意识。比如,“鸟把世间的墙/折成自己的翅膀。”黄承基这首《鸟》只有两句话,“墙”和“翅膀”,很明显的一重一轻,是物的两个反面,“世间”是空间叙述,呈现了一种广阔意境。这是艺术的收获,不需要解释。
       作为一个壮族诗人,他的作品心系故园,更多是对自身的一种自我审视。在我们这个时代,黄承基可能是最为低调又有一颗成熟内心的诗人;同时,他对壮族文化,尤其他自己区域的那种田野式的诗歌探索与开掘,有其历史意义。《鉴河》《表妹》等一些作品着重表现诗人故乡的风景和描述自己民族的人物心理,生存状态。他既是壮族文化的拓荒者,也是文化重建的参与者,将会影响更多的壮族诗人,他的诗歌版图还在延伸。实实在在地说,黄承基是壮族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存在,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后实力诗人赵晓梦和他的诗
艾略特:什么是次要诗歌? | 诗客谈诗
晴朗李寒译:阿赫玛托娃晚年诗选十首
[今日头条]著名诗人李浔评向天笑的诗《朴素的品格》
当代诗人‖【曼陀林诗选】
【天涯约稿】何振业诗选||《献 给 缪 斯》等五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