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光荣之路从西江畔始发——寻访广西的红色印迹

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1月27日,广西“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广西日报将组织多个全媒体报道团队深入广西各地,追寻红色印迹,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示广西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激励和动员广西各族人民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继续奋斗。

冬日,西江畔,暖阳照。

走进沧桑百年的广西梧州骑楼城,迈步在烟火浓郁的弄堂,寻访广西百年来的红色印迹,记者感受着革命之火在广西从微小到燎原的壮丽图景,感动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伟大历程的广西华章,振奋于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时代强音。

1925年秋,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第一个支部——中共梧州支部,在马王街(今梧州市东中路)义路码头一间小楼里诞生。

为何选择梧州?许多研究者给出了答案:梧州水上交通发达,是连接西南地区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通道;开埠后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一定的阶级基础;作为广西“东大门”,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思想土壤……

相邻数百米,建设路兴仁巷4号,一幢不起眼的小楼里,同样也写下广西革命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共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即“梧州地委”)在这里成立。之后,又先后改组为广西地委、中共广西特别行动委员会(即“广西特委”)。1928年9月,广西特委改为临时省委。

梧州迅速成为当时广西革命运动的根脉和领导中心,在广西党史上写下了第一个中共支部、第一个地委、第一个中共工人支部、第一个农村支部、第一个妇女支部、第一个全省性的党组织等18个值得自豪的“第一”。

随后,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湘江战役……红色梧州,星星之火燎原。中国共产党人的胆识与智慧改写了风云,推动了广西的红色革命。

如今,建设路兴仁巷4号,这栋两层小楼掩映在绿荫中。作为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每天均有不少市民和游客慕名前来参观,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走进陈列馆,映入眼帘的历史文物、历史照片、文献资料,真实反映了当年中共梧州支部、梧州地委、广西地委、广西特委和中共广西临时省委奋斗的历程。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记录奋进足音,展现百年风华,蕴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大家奋进的精神密码。

在这附近长大的市民龙坚,带着刚放寒假的12岁女儿前来瞻仰,“小时候,我常从这里经过,巷子里的一砖一木早就印在脑海里了。我们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2013年,覃健媚来到这里做解说员,那些革命时代的一事一物,耳熟能详。8年多来,她已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两个星期前,22岁的李璇刚刚加入到解说员队伍。

在她们的解说下,一股股“红色暖流”不断涌入参观者的心田,激励大家奋进。

梧州的红色故事,既是群英荟萃的图谱,也是广西抗争史、改革史、开放史的缩影,浓缩在这座城的文化中、街道上、弄堂里、江河畔……

追随着红色的旗帜,“东大门”梧州从波澜壮阔的历史走到今天,这个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如今成为全面对外开放的前沿。

人工宝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70%;引进的外来投资项目中,有60%以上来自粤港澳地区;松脂、蜂蜜制品产量居亚洲第一;船舶出口量居广西第一;龟苓膏、牙膏等数十种知名品牌驰名遐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又将红色故事赓续出新的脚本。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昔日红色发源地,今朝西江春潮涌。近年来,梧州坚持“东融”战略,经济稳中提质向好。2020年,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增速排广西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均位列广西第二,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广西前列。

海纳百川,力争上游。这一系列数据昭示着这块红色土地奋进发展的足迹,延续着从西江畔始发的光荣之路,也激励着梧州干部群众薪火传承、勇往直前的初心和斗志。


峥嵘岁月丨梧州升起八桂第一面党旗——记广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梧州支部

1925年10月下旬的一天,地点定格在梧州,这里注定留下一起历史大事件。

曾经车水马龙的梧州马王街(今梧州市东中路)义路码头附近的《梧州民国日报》社内一间屋子,房门紧闭,几个人围在一起,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

大革命时期梧州农民运动陈列馆内部一角。梁乾胜 摄

中共梧州支部悄然成立,代号为“伍竹枝”,隶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这是在广西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梧州升起广西第一面党旗。

当时,梧州支部有龙启炎、周济、钟山、李血泪、李省群、李天和6名党员,其中女党员是李省群。由龙启炎、周济、李血泪3人组成支部干事会。龙启炎任书记兼组织干事,周济、李血泪分别担任工运干事和宣传干事。

梧州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不得不谈到周恩来同志,以及梧州人耳熟能详的大同酒店。大同酒店位于大同路35号,由广东商人于1920年建成开业,酒店靠近客运码头,进出便捷,闹中带静。1925年9月下旬,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周恩来秘密到梧州,下榻大同酒店。

到达当天,周恩来即召集梧州相关人员开会,在听取汇报后,他分析了国内的革命形势,肯定了梧州在筹建党组织方面所做的工作。此外,他还就党组织的筹建,马列主义的宣传以及工运、农运、学运、妇运等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1927年苍梧多贤区农民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代表合影。

因工作繁忙,周恩来在梧州仅停留一天,第二天便乘船返回广州。他回到广州后,即向中共广东区委汇报梧州的情况,认为梧州已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当年10月下旬,中共广东区委批准在梧州建立党组织相关计划。

中共梧州支部成立后,为进一步加强广西革命的领导力量,不久,中共广东区委再派粟丰、甘立申等到梧州加强党的工作。粟丰到达后,梧州支部领导作了调整,龙启炎、周济的职务不变,宣传干事改由粟丰担任。同年冬天,已有梧州民国日报社、国民党梧州市党部、梧州工人3个党小组,党员增至20多名,分别发展为3个党支部。

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党员人数的增加,1925年12月,支部建立中共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秘密设在兴仁巷4号,从此广西的革命运动面貌焕然一新。

当年学生运动领导和宣传机构所在地。

中共梧州地委成立后,陆续派骨干前往南宁、桂林、柳州、桂平等地建立党团组织,把革命火种撒向八桂大地。在中共梧州地委的领导下,工人运动、妇女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在其领导下蓬勃发展。到1927年,梧州已有民船工会、洋务工会、革履工会等40多个工会组织、1.2万名会员,梧州成为广西工人运动的中心。

梧州点燃了广西的红色革命,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在广西党史上写下18个值得自豪的“第一”:第一个中共支部、第一个地委、第一个工人支部、第一个农村支部、第一个妇女支部、第一个全省性的党组织、第一个市委、第一个大学支部和大学区委、第一个女中共党员、第一个地方团组织、第一个青年团支部、第一个青年团特支、第一个共青团地委、党直接领导下的群众组织的第一个全市性的工会、第一个妇女组织、第一个由党领导的全市性学生联合会、第一个乡农会、第一个实现国共合作的城市……

梧州,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党史探访丨十八个“第一”并非偶然

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展示的梧州在广西党史的18个“第一”。何学俏 摄

梧州是广西红色革命摇篮,在它的影响和带动下,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从此,八桂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广西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积极投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

为何广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会诞生于梧州?为何能够创造广西党史的十八个第一?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共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梁彬贤。

记者:广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于梧州,有何思想基础?

梁彬贤:被迫开埠通商后,梧州不仅是联系大西南和粤港澳的枢纽,更成为两广重要的商埠和广西近代工业的策源地,由此而涌现出一大批产业工人。无产阶级逐步壮大,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然而,他们却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在这种背景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梧州日益尖锐。

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斗争的火花开始闪现。尤其是梧州的海员工人,他们经常往来于广州、香港等地,受这些地区的先进思想影响较大,思想觉悟相对较高,在斗争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在与压迫阶级的斗争中,梧州的工农群众发现,他们亟须得到革命思想的武装。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梧州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纷纷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马列主义开始同工人、学生、农民运动相结合。根据党史资料记载,中共地方组织曾派党员到码头工人中开展工运工作。梧州的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

记者:相比广西其他地方,梧州当时建立党组织条件更成熟吗?

梁彬贤:相比广西内陆一些城市,梧州组建党组织(支部)的条件和基础更为成熟。特殊的区位优势和特定的历史文化基础以及特殊的人群,为梧州党组织的建立,创造了必要条件。

梧州水上交通发达,是连接西南地区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可靠通道,利于将革命活动向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扩散,因此,中共广东区委多次派人直接帮助梧州建党,以求打通进入广西的革命之路。

作为广西的工商业中心,梧州流动人口多,居民多由广东迁入,本地习俗、饮食和语言等与广东相似,从广东来的党员能较容易地融入民众当中,迅速开展地下工作。同时,地缘优势往往演化为发展优势,20世纪初期,梧州近代航运、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工人运动发展的加快,催生了广西最早的工会组织,为马克思主义在广西广泛传播,为广西第一个党组织成立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记者:梧州能够写下广西党史的十八个“第一”,与邻近广东有关联吗?

梁彬贤:梧州靠近大革命时期的革命中心广州,既是广西工人运动的中心,又是学生运动的中心。从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工人和学生运动都得到迅速发展。负责领导两广及云南闽南香港及南洋各地建党和革命运动的中共广东区委十分重视广西的建团建党工作,决定在梧州首先建立党团组织。1925年8月初,中共广东区委派在广东广宁县从事青年农运工作的中共党员龙启炎到梧州工作,在新学生社社员中发展共青团员,建立广西第一个共青团组织——共青团梧州支部,实际是一个党团联合组织,发展了一批团员,一些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为地方建立党支部储备干部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悟初心丨叩问初心 汇聚伟力

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红色的种子在这里扎根,新思想和新观念在这里碰撞、交融。

1925年,中共梧州支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共产党组织。如同一声春雷,响彻八桂大地;又似一道闪电,划破黑寂的夜空。有了党组织,人民群众就有了主心骨,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年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如汹涌澎湃的洪流,冲击着封建军阀的腐朽统治。

虽然曾遭受破坏与挫折,但是,“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枝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梧州播下的红色火种,迅速成为燎原之势,燃遍城乡各地。从此,广西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广西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过程极其艰难曲折。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共产党人,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之所以屡遭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根本动力,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栉风沐雨,顽强拼搏、奋勇前进。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在风风雨雨的奋斗历程中,广西各级党组织始终紧紧扎根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从而始终赢得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如今,八桂大地早已换了人间。进入新发展阶段,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能不能在逆风逆水中开好顶风船,能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关键在于能否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无穷智慧和磅礴力量。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扬帆开启新征程,抖擞精神再出发。今天,我们回望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沉湎于过去的辉煌,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在不断叩问初心使命中增强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我们要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同人民群众一起奋斗、一起流汗,永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想方设法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汇聚起众志成城、奋勇向前的磅礴伟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奇平江.抗日英雄之——毛简青
廖梦樵是广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梁山好汉武松曾经是他崇拜的偶像
重温峥嵘岁月 领悟初心使命
邓拔奇[广东省委原秘书长]
红色侨乡江门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 · 4月4日 · 第一任地委书记曾延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