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菏泽古代四泽十水考(二)

  菏泽古代四泽十水考

 

  潘建荣

  

  尧舜禹某时连续洪涝十三年,豫东、鲁西洪水滔天。尧舜二先祖任命当代治水能手崇伯鲧治理洪水。鲧领导人民把居住点筑高,以避洪水,成了当时人民生存的有效保证。后世史书称鲧偷了天廷的法宝“息壤”,能使土地无限增高,以使百姓安居。今天看来,鲁西、豫东的众多先民生活遗址,有的至今仍耸立地面七八米以上,加上被黄沙掩埋的八米,竞达十几米之高。这些遗址,是“息壤”法宝的源头无疑。《世本·作篇》载:“鲧作城郭”、“鲧作城”、“鲧作堤”。这也是指用土筑堤,把居民点包围起来,以避洪水。

  

  鲧能使人短时避水,而不能治水。于是尧舜就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用疏导的办法,“导菏泽,被孟渚”,使“雷夏既泽”、“大野既都”,把一片汪洋又变成四大水泽,人民又开始在泽边、河岸,耕作渔猎。

  

  史籍没有明确的记载史前黄泛之事,但漫长的岁月,肯定会不断发生黄泛的。黄河泥沙把菏泽水域面积逐渐淤小。《皇览》云:济阴郡定陶县荆城是齐国孙膑和魏国庞涓的相持处。荆城在定陶东北二十里;《山东通志》:荆城在今定陶东北二十五里。查验今地,今定陶县半堤乡潘楼村西荆城殿遗址即是。这说明,在战国时,菏泽的南岸已退缩到半堤乡的南境。据村民反映,荆城东南多次出现盗墓贼盗挖汉墓之事,说明在两汉时此地深水已退成为人民安居之所。其实,如按《越绝书》,此地在夏末为颛顼之后荆伯之居,说明在3500年前已在菏泽南岸。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河决瓠子,泛淹兖;豫23年,菏泽之境平均被黄沙覆盖近一米;两汉之交的六十年间,黄河又不断泛淹菏泽之境,菏泽水域由西向东退缩;西晋至北魏的二百多年间,兖、豫二州水患不绝,这使菏泽水域面积忽大忽小,淤积更加严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对菏泽的记载已很模糊。其引《郡国志》曰:乘氏有泗水乃菏泽也。其《济水》下曰:济水自是东北流,出钜泽。清人胡渭讥郦氏不言菏泽为疏漏。而《水经注疏》的作者杨守敬、熊会贞认为,不是疏漏,而是把”菏“字误写成”钜“字。这说明,公元500年前后,菏泽的东岸仍在乘氏县一带。据《宋书·灵徵志》记载,北魏天安、皇兴年间(公元466-470),黄河决口,洪水泥沙淤填菏泽,水面东缩,乘氏县城毁人亡;太和六年(公元482)、二十二年(公元 498)、景明元年七月(公元500)等,鲁西,豫东皆大水雨,百姓民宅存者仅十之四五。如此,菏泽水域则时大时小,周边百姓流离故园,人亡他乡。北魏朝廷终于在太和十二年(公元488),把乘氏县城从菏泽东岸迁往菏泽西北,即菏泽今城。此时菏泽的水域面积,是根据西来济水的流量和当地雨量的多少,时大时小,其四岸不易界定。

  

  隋唐五代时期,是菏泽的日渐萎缩期。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朝廷下诏,发河南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同年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刊沟。通济渠成了中央政府通达江淮的主要经济交通命脉,这使济水沟通东西南北的地位日益下降。随着泥沙的淤积,济水流量越来越少,菏泽的主要水源之道淤塞,泽水面积只有随着降雨量的多少而不断变化。唐初《括地志》已把菏泽称为龙池,反映了水域较小,故称为“龙池”,又把菏泽称为九卿陂。陂者,说明菏泽水已很浅。尽管黄河之水通过济水入菏泽水量渐少,但在隋唐年代的三百七十多年间,菏泽的水域面积仍能保持一定规模,但其水的深度已变的更浅。

  

  据《旧唐书》、《新唐书》之《五行志》记载,唐代三百年间,菏泽一带洪旱交替。前期以旱灾为主,菏泽的水少干枯;后期洪涝不断,加之唐大和四年、开成三年夏、乾宁三年四月,黄河多次决口,大水浪荡菏泽,此时的菏泽当为大泽之陂。

  

  晋天福六年,段凝决河于滑县,大水东流,直奔曹、濮,水阔七十里,居民登丘冢之上,为水所隔。此时的菏泽又茫茫无际了。

  

  北宋前期是菏泽的丰水期,中期是菏泽的淤积期,后期是菏泽的淤塞期。据《太平寰宇记》、《宋史》记载,五代后期广顺中,周朝廷于定陶镇建廪庾。说明从菏泽,通济水,入大野泽,出大野泽东北入海,仍是一条水上通道,菏泽仍有一定水面。但从定陶至后周京师开封,已无水上通道。因此,在定陶建仓库,以存海盐;再由陆路运往东京。公元960年,宋王朝建立,面对如此转运周折、费工、费时、费财的盐运状况,宋太祖建隆二年正月,“遣使往定陶规度,发曹、单丁夫数万浚之”,黄河之水通过五丈河进入菏泽,再经济水、入野泽,再东入海以利漕运。《太平寰宇记》载:“乾德元年,东疏菏水,漕转兵食于(定陶)镇,置发运务。开宝元年寻改为转运司;太平兴国二年,转运使何岘奏请升定陶镇为广济军;至四年转运使运张去华又奏请分曹、单、濮、济四州之境民,置定陶县,以隶军。”如此看,东京通往菏泽的漕运十分畅通,漕运的水源是黄河之水,位于定陶、钜野交界处的菏泽,又有了水源保障。

  

  太平兴国八年五月,黄河大决滑州韩村。这次河决,使广济河淤塞。菏泽进一步淤浅。咸平三年五月,“河决郓州王陵帚,浮钜野入淮、泗,水势悍激,侵迫州城。命使率诸州丁男二万人塞之”。这两次河决,基本淤塞了广济河(五丈河),进一步淤浅菏泽、大野泽及二泽之间的济水,广济河运中断。为了漕运之利,宋朝廷于景德三年采纳内侍赵守倫建议:“自京东分广济河,由定陶至徐州入清河,以达江湖漕路。役既成,遣使覆视,绘图来上,帝以地有隆阜,而水势极浅,设置堰埭,又历吕梁滩碛之险,非可漕运,罢之。”漕运虽不成,然菏泽之源五丈河(广济河)却得到进一步疏通,菏泽之水尚存。

  

  宋仁宗天圣年间,广济河曹州以下改道,菏泽水源断绝。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六月乙未夜,滑州河溢城西北天台山旁,俄覆溃于城西南,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又合清水、古汴渠,东入于淮,州邑罹患者三十二。大水漫淹菏泽全境八个月之久。尽管天喜四年二月决口被塞,但同年六月大河又决滑州天台下。其黄河主流就走今东明城、菏泽城北、鄄城南入雷泽、大野泽,南流菏泽、孟诸泽。此时的广济河下游,南北濮水,瓠子河等诸水淤塞已尽。黄河走今郓城武安镇一带,直冲东南,经巨野西龙 固镇、大义镇、谢集、昌邑入菏水,再由金乡、鱼台入泗水,再南流入淮。这条支流被《宋史》称为夹黄河。直到天圣五年(公元1027)十月,宋仁宗发夫三万八千、率二万一千,耗钱50万缗,始塞决河。经过八年的漫淤,菏泽市全境受害,此时的百姓,已由原农业为主,变为渔业为主了。

  

  为了漕运,天圣六年(公元1028)七月,礼部员外郎阎贻庆建议:五丈河改道,自曹州而下,开一河,经乘氏县南、东,过今安兴镇、胡集南、郓城县黄安南,(济州合蔡镇)入夹黄河。诏命计功料以闻。

  

  元丰五年(公元1082)三月,“罢广济河漕运司,移上传物自淮阳军界入汴,以清河撵运司为名”。从此,广济河漕运渐废。这反映出菏泽水域已完全淤浅,不能行舟。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河决澶州曹村,洪水漫淹曹、濮二州达二十余年;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东京留守杜充于滑州李固渡决黄河,水漫曹、濮,以阻金兵。黄河在菏泽市全境由北往南漫流达四十年之久,菏泽水面彻底淤平。(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菏泽[中国上古九泽之一]
一船牡丹
菏泽(湖)
史念海《中国的运河》:影响北宋东京的繁华与安危的运河
消失的大河
济水之南是济南,济南还在,济水到哪去了?济水三隐三现怎么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