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观象山上的“石头楼”

远望青岛观象山,约摄于1931年

观象山上的“石头楼”

曾是“远东三大观象台”,青岛水族馆由其建造

  “远离故土的德国使者,建此高楼于异国海滨;任是风暴汹涌,抑或电闪雷鸣。危急时总会向您通报,远航的船舶啊,请放心。这巍然耸立的城堡,就像是德意志人在向世界问候。”—1912年,青岛观象台楼内刻诗

  说起古人的传奇故事,大都讲一句“夜观天象,掐指一算”。而在青岛,就有一座名为“观象”的山。

  “观象山是个小山头,以前人们管信号山叫大石头山 ,管这里就叫小石头山。”岛城文史学者鲁海介绍 ,位于市南区的观象山曾经一片荒凉,连正式的名字也没有。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 ,在该山兴建贮水池,这里才开始被人称为“水道山”。然而,风云变化,谁也没有想到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头却在日后成为青岛乃至近代中国的“科研之山”。

  走在老城区的中部,可以看到一座掩映在红瓦绿树间的褐色“石头楼”。这座立于观象山山顶的7层德式建筑,便是青岛观象台最初的办公楼。1898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在如今的馆陶路1号设立的一座简易的气象观测点,用以“为海港业务及船舶航行之发展”而收集青岛的气温、风力、潮汐等气象资料。之后 ,这处“气象天测所”又搬到了如今的上海支路一带,并于 1904年在大港码头设立了验潮井,还安装上了自动验潮仪。1905年,观测所又搬迁到了当时的“水道山”上。青岛观象台台长孙立南介绍 ,根据资料记载,观测所刚搬到山上时,只有两间简陋的观测室。到了1910年才开始筹建这座21米高的观象大楼,“这个楼是欧洲中世纪城堡式的建筑,1912年才建成,很雄伟。我进去看过,这里面的墙上还嵌着一块汉白玉的石碑,上边刻着一首德国诗,说'这巍然耸立的城堡,就像是德意志人在向世界问候。'而在德国海军的备忘录中,则这样记载了当时情况:“所完成的建筑包括一座主办公楼。内设办公室、宽敞的实验室、图书馆、公共阅览室、存放时钟的恒温地下室、金工车间及其他附属房间。除此之外,地磁观察室也在规划之内。”“石头楼”建成之后 ,这里被命名为“皇家青岛观象台”。而当时除了预报天气以外,这里还负责天文观测、准点报时、地磁地震、水文测量、地形绘测等多个项目,并管辖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设立的10多个观测点。

  远望青岛观象山,约摄于1954年

但之后的岁月,并没有像诗歌中所说的那样,1914年日军攻占青岛,让德国人从这里发出的“问候”戛然而止。观象台也被改名为“青岛测候所”。日军对这里的科研价值十分看重,以致于 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时,仍以“中国没有气象专业人才”为由拒绝交出观象台,并继续盘踞在此。“当时派来接收观象台的是北京中央观象台气象科科长蒋丙然,还有气象学家竺可桢,天文学家高平子,结果日本人不让他们接手工作,台里的职员也还是日本时期的雇员。”孙立南介绍直到1924年,蒋丙然、高平子、宋国模等人才顺利接收了观象台,而竺可桢则没有再来。同年,中国气象协会在观象台成立,并延续至今。而当时同属于“远东三大观象台”的“上海观象台”仍归法国人掌握,“香港观象台”更是到了1997年之后才由中国政府接管。所以,这里也成为当时唯一一座在我国主权下进行独立科研的观象台。

  左起徐汇平、高平子、蒋炳然、宋国模

回归后的观象台迅速发展,1928年这里成立海洋科,我国的海洋科研工作由此起步。到了1931年,山上又建成了中国第一座自行建造的圆顶天文台,并于次年引进了法国生产的天文望远镜。而1932年建成的青岛水族馆及海产博物馆起初也是由青岛观象台设计建造并进行管理的。再加上德国人留下的地磁观察室,观象台涉及的学科一度涵盖了“海陆空”三大领域。

  青岛解放后,观象台的工作被一分为五,天文、地震、地磁 、海洋交由中科院管理,气象部分则归海军管辖。之后地震、地磁、海洋三部迁离该山,天文部则搬入1931年建成的天文台中,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并延续至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百年青岛观象山: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观象山上的青岛
信号山导游词
青岛这10座山,我爬过3座,你呢?-凤凰新闻
空中看青岛!明媚的春光和逛公园最配了
青岛印象—珠穆朗玛峰的高程测量从这里“出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