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碗边乡愁

作者:王春树

在所有的愁绪中,乡愁最悠长。在乡愁中,味蕾记忆最真实。

印象中,贫瘠的家乡不乏饕餮大餐,比如一年一度的杀猪宴、婚丧嫁娶的宴席等,都足以让村里人评头论足说上月余。但是,我更难忘的还是母亲利用各种食物的边角料做出的几样碗边食物。

秋风一阵紧过一阵,大地的农作物都被农民抢收回家。只有田间地头的边边角角处昂扬着一抹绿意,那便是芋头。像砍柴一样,把与人比肩的芋头梗放倒,田野里最后希望的色彩,就此消亡,紧接着开始漫长的冬季。

壮硕的芋头梗被母亲切成块段,放置在太阳底下暴晒。时间在推移,色彩在变化,绿色,浅绿,灰色,水分的走失让芋头梗逐渐失去原本的生机和活力。时间的魔力,体现在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上,哪怕一根小小的芋头梗也不能置之度外。

凛冽的冬季,最需要食物来驱赶身体的寒冷,但也是食物最为匮乏的时候。一把干芋头梗,一把辣椒皮,一炉炭火,三五几个饥肠辘辘者,干芋头梗的嚼劲,辣椒皮的火爆,炭火的温暖,把身体的饥饿驱赶,也把严寒一寸寸地驱散,更让人对食物生发来自内心的膜拜和敬畏。

与芋头梗最为相似的一种食物,就是萝卜缨。芋头梗、萝卜缨是芋头、萝卜的附属品,都属于遗弃之物。萝卜佐鱼、佐肉等稀缺食物炖煮,饱腹人的肠胃。留下的萝卜缨,往往被巧手的家庭主妇,洗净,晾晒,杀青,入坛腌制。一阵猛火急炒,在年关时节的大油大荤中,不乏为最好的下饭菜。我幼年体弱,往往在春节期间,怕荤腥,忌油腻,都是母亲用鼎罐精心熬制白米粥,再炒一盘腌制的萝卜缨,白粥清淡,萝卜缨爽脆,让病恹恹的我,味蕾瞬间打开。

同是腌菜,腌萝卜缨没有白菜、芥菜等那么绵软,那么广受欢迎,它粗砺豁达,就像一个质朴的村里人,从一开始,就以本来的面目示人,没有委婉,没有藏掖。

再然后,天气愈发寒冷,整个大地都冻住,山川、河流都三缄其口,保持沉默。但还有乍暖还寒的时候,这时另外一种美食,在主妇的手中,悄然而至。归仓的黄豆,被精准地分类,畸形的、破裂的,都被一一挑捡出来,做到物尽其用。

挑捡出来的二等黄豆在清水里洗净、泡发,虽面目狰狞,丑劣不堪,但历经煮熟、沥水、摊凉,在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后,也像一位略施粉黛的邻家女子,娴静优雅。母亲把裹粉后的豆子平铺在簸箕里,上面覆盖上一层厚厚的稻草,放在厢房的阁楼上。时间,悄悄地让豆子发酵,在这片豆子的丛林中,霉菌就像森林里的苔藓,慢慢滋生。当黄豆的表面被一层浅黄色的菌丝装点的时候,就最能考量一个主妇的能力和水平。菌丝变黑,豆酱会有苦味;菌丝颜色太浅,发酵不到位,豆酱甜度欠佳。

发酵好的豆子,放入准备好的凉盐开水中,储存到坛子里,吃的时候,舀出几勺,就足矣。记忆中,炒薯粉粑,煮薯粉绿豆面条,放入若干豆酱,味道极佳。

年关近了,寒风拉紧旅人们的脚步。各种各样的年货,都在有条不紊地置办中。炒米泡,炒花生,炒蚕豆,炒豌豆,炒薯干,做年糕,做粉皮,做线粉,打豆腐,炸豆果,炸油条,杀年猪,腌腊肉。在这所有的食物中,另一道碗边食物也随之出现。

鲜嫩的豆腐制作完成后,滤下的豆渣,被母亲再次利用,团成圆形、饼状,和发酵豆子程序一样,存放簸箕里,覆盖在稻草中,静置阁楼上,同样当它产生白色的菌丝,继而转黄,就完成了发酵的整个过程,鼻息轻嗅,一股甜味,一种发酵后的清香,扑面而来。细细切条,借阳光晒干,把豆子的味道、阳光的味道,发酵的味道全部储存。

我曾在一朋友家中,品尝过豆酱煮干豆腐渣、干小虾,回家做给家人品尝,老幼赞不绝口,豆酱的鲜味,干豆腐渣的鲜味,干小虾的鲜味,再配上辣椒的霸道,在数九寒天,成为一道碗边美食。

在所有的碗边食物中,一道黑暗料理之最的食物就是薯渣粑。饥饿,让人们把每一种食材都榨取运用得淋漓尽致。红薯被滤取出洁白的薯粉,剩下的就是薯渣。在瑟瑟的寒风中,薯渣被母亲冻得通红满是裂缝的手,做成圆状,一个个堆放在身边的砖堆上,柴垛上,像一个遗弃的孩子,雪压来,雨冲来,风打来,一只调皮的麻雀啄上一口,旋即站在另外一个薯渣坨子上,一口吐出来,呱唧呱唧叫着,没味道,没味道。

它在河沿旁,一站就是一个冬天,直至成为一道影子。河开了,河沿的色彩,由单调变得缤纷起来,最早舞起来的蝴蝶,也蹁跹而来,偶尔落脚上面。

食物变成种子,撒进大地,新的食物,还需要用时间去等待,可饥肠辘辘的人们,裤腰带紧了再紧。人们这时才忆起,原来自家在河沿上,还残留着一口粮食。

薯渣的委屈已经被完全风干,留下的只剩下一个坚硬的躯体。石碓把它再一次蹂躏,在砰砰砰声中,砸得粉身碎骨,面筛子细密的网眼,留下细腻的粉末,揉成面团,做成饼子,上锅蒸熟,通体黝黑,吃在嘴上,韧劲十足。残存的最后一丝甜味,一丝苦感,虚弱地游离在食客的口腔,紧接带来的就是满满的饱腹之感。

这些碗边食物,曾经陪伴我和我的亲人,走过无数的苦难岁月。而今,生活越来越好,各种各样的物资也越来越富足,但这些碗边食物,仍然顽强地存活在我的味觉记忆里,无法忘却,也不能忘却。

(原载于2021年12月28日《黄石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庭自制豆瓣酱
土法自制黄豆酱的做法
自制黄豆酱
【步骤图】跟婆婆学做河南西瓜豆酱(一)捂霉豆子的做法
奶奶做了30年黄豆酱,40小时发酵长菌丝是关键,这方法给肉都不换
黄豆酱油、黄豆酱、西瓜酱的做法,分享给大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