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有远意
去朋友家串门,恰逢朋友刚刚作完一幅画,来不及引座,他便带我上前欣赏。
  
  朋友笑盈盈地问:“你看这幅画如何?”
  
  “不愧是大师之作!”我自知朋友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对中国山水画造诣颇高,自己虽不懂绘画,但心里认定必是上乘之作。
  
  谁知朋友哈哈大笑,“我不是要你的恭维,你谈谈对这幅画的看法,找找瑕疵。”
  
  我“假模假样”地端详片刻,说:“感觉有点糙,不够精致,是不是知道我来,偷工减料了?”
  
  朋友用双手将画撑起,退到阳台上,“你再看看?”
  
  “咦,有点意思。这个距离再看的话,好像山突然有了灵氣,水也似乎缓缓流动,着实妙哉!”我不解其意,直言问道:“难道此画只可远观?”
  
  朋友将画放回,递过来一杯茶,慢悠悠地说:“这就是国画的魅力——远意!这种'远意’,就是中国传统绘画到了成熟阶段之后最深层次的追求。”
  
  见我一头雾水,朋友便又换了一种说法,他把“远意”比作我们之间的关系:虽志同道合,交往多年,又同住一个小区,却没有整日黏糊在一起,始终保持着一种距离,既朦胧,又不疏远,所以才能相处不厌,静静地欣赏着彼此的美。
  
  从朋友家出来,我一直琢磨朋友口中的“远意”。我想到了庄子的《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所谓“逍遥游”,就是试图摆脱生命中的束缚与障碍,无所依傍地到达理想中的“远方”。我想这个“远方”,其实就是最初的“远意”。
  
  倘若翻开唐诗宋词,我们会发现,对“远意”的追寻,文人墨客们从未停止过脚步。唐人贾岛曰:“分首芳草时,远意青天外。”元人熊鉌曰:“我来武夷山,远意超千古。”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曰:“春山无近远,远意一为林。未少云飞处,何来人世心?”
  
  对“远意”的追寻,其实就是对美好的向往,往往也是对付现实压迫的一种心理希冀。但在俗世浮沉中,想拥有“远意”并不容易,只有当一个人流连于山水丘壑,抛却凡尘杂虑时,才可以真的“远”于俗情,找到不同寻常的美。
  
  我想,正是因为寻到了远意,李白和敬亭山才会“相看两不厌”,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王维才会“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昌龄才能看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苏东坡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寻到了“远意”,便是在心底种下了花儿,丝缕暗香飘缈,芬芳寡淡的光阴,让寂然无波澜的日子,生出一分清喜,借着一路走下去的一脉温情,生生不息。
  
  今天的我们,常常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挂在嘴边。事实上,“诗和远方”与“说走就走的旅行”,能够给予我们的,都是一种“远意”,都能帮助我们把令人窒息的现实稍稍推远一点,暂时摆脱一下世俗的钻营与苟且。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心有远意的人更懂得深情。依我看来,心有远意的人,还更能发现美。因为心有远意,才会在花田半亩中,感受到清风绕肩;才会在竹林清逸间,品味出袅袅茶香;才可以抬头见山月,垂眉读众生,把日子过成诗。
  
  心有远意,不必归隐终南山,处处皆是桃花源、水云间;心有远意,心才不会困于尘世的方寸之间,情才不会淹没于晨昏的喧嚣之下;心有远意,天远地偏,忧愁自断,世间万物皆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泉高致》 画意 作者:郭熙
林泉高致(宋)郭思◎画意
◎画意
◎画意_林泉高致 (宋) 郭思
宋·郭熙《林泉高致》画意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 画》知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