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的“流水席”

作者:彬子

直到现在,在我的农村老家,不论谁家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依然保留着'流水席'待客的'习俗',尤其是丧事上的'流水席',几十年几乎没有改变,'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

去年的春天,爷爷去世,我回家奔丧,零距离目睹了'流水席'的整个'流程'.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尽管我的家乡山东省金乡县南北长不足50公里,东西宽也就30多公里,但婚丧嫁娶的习俗却千差万别,就连丧事上的'流水席'都大相径庭。有些村庄上的丧事上'流水席'十分简单,前来吊丧的人不管是什么身份,上多少礼钱,一律一碗荤素搭配的'大杂烩',稍微'奢侈'一点,每桌加上一盘花生米,算作下酒菜。而离其几十里外的我村,丧事上的'流水席'却十分讲究,其'规格之高'令那些村庄咋舌。我们这里通常是八大盘,四个热菜,四个凉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外有一个或者两个大件'压轴'.上几个大件是有说头的,如果家里老人都去世了,就上两个大件,整鸡和整鱼;如果还有一位老人健在,就上一个大件,整鸡或者整鱼,这叫'以九代十'.不管谁家平时再省吃俭用,在丧事上却格外大方,如果谁家的'流水席'饭菜的档次低、分量不足,甚至出现准备的饭菜与实到人数出现大的出入,以至于出现'漏席'的现象,是被村民甚至亲朋好友嘲笑的,甚至好长时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村民面前连头都抬不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流水席'的好差反映了对死去老人的孝心。

丧事的操办以及'流水席'待客全部由村里自发成立的'红白理事会'负责。我们这里称负责人为'大总理','大总理'大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经验丰富的年长者担任,既要有威信,做事要有条不紊,尽量不出现差错。'流水席'通常在'正事'之前两三天就开始张罗了。从准备酒席的桌数,到联系桌椅,厨师人选,甚至谁烧水、端盘子、刷碗都责任到人。别看这些人全部是村里自发来帮忙的'义工',但干起活来有板有眼,毫不含糊,如果稍不注意,招致德'大总理'的批评、训斥是一家十分丢人的事情。

首先要确定'流水席'的桌数,通常情况下,按照给亲朋好友'下书'的数量来定,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稍作增减。就拿我家来说,当时准备了35张'书',一般按照'书'的2.5倍准备酒席的桌数,但考虑到我家许多家戚家里人并不多,所以当时准备了70桌酒席。

确定了酒席的桌数,就该准备桌椅、锅灶、餐具了。在以前张罗这些东西是一件既繁琐又让人头疼的事情,不但要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里借东西,还要做好标记,大件的桌椅还好说,遇到造型、大小一样的盆盆碗碗让人头疼。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与婚丧嫁娶相关的服务行业应运而生,一个电话,不出一根烟的功夫,桌椅、餐具就送到了家门。

买菜是'流水席'的重中之重。以前由于乡镇上的菜不齐全,有时要跑上一两天、转几个地方才能买齐菜。如今,菜市场上鸡鸭鱼肉、各种蔬菜一应俱全,再加上村里大都有了面包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只需拿着大厨开具的菜单,带上钱,只需一上午的时间就'满载而归'.有趣的是我们这里不叫'买菜'而是叫'抓菜',一个'抓'字把村民的紧张的之情、忙里忙外的情景表达得淋漓尽致。

至于厨师足不出户'村'就能找到,他们是村里'流水席'的专用厨师。别看他们全部'半路出家','自学成才',既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也没有在饭店'实习过'.但凭着一颗颗为村民做事的诚心烧出来的饭菜却不含糊,尽管在味色上无法与城里饭店专业厨师做出的饭菜相媲美,但吃起来还比较可口。

帐篷搭起了,锅灶支起了,厨师们忙起来了。切菜声、油炸声,声声入耳。炊烟袅袅升起,香气扑鼻而来。

我们这里'流水席'全部安排在出殡那头的中午,当十一点钟左右,拉着老人火化的灵车缓缓而去,酒席便开始了。

几十张桌子在村里的大街上一字排开,不论春夏秋冬,连个帐篷也没有,五六个人或者七八个人围在八仙桌旁、坐在长凳子上,等待'开席'.端盘子的'传菜生'全部是身手利索的青壮年,由于酒席的桌数比较多,每个托盘上至少要放四个盘子或者大碗,再加上时间仓促,有时几乎是跑着上菜,身体瘦小者往往吃不消,无法坚持不到酒席结束。

'流水席'与城里饭店酒席不同的是,'流水席'是所有的桌子上上完一道菜后,才上下一道菜。往往是下一道菜还没有上,桌子上的菜就'一扫而光'了,等'传菜生'上下一道菜时,也顺手将空盘子捎走了,行云流水般,这或许就是称者'流水席'的原因吧。'流水席'通常先让女人和孩子入座,然后,男人才能就坐。这也从一个方面反衬出乡风的的淳朴。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一些农民忙完农活后,纷纷到远走他乡到城里或者其它地方打工,村里的青壮年劳力渐渐少了,乡村的'流水席'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村里的颇具规模的饭店开始承接喜宴、寿宴的'流水席'.但丧事上的'流水席'却没有大的改变,似乎向世人诉说着古朴的民风、民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乡厨3天烧150桌年夜饭,流水席里流淌着的乡愁
杜园园:家乡诸变
头一次来村里吃酒席,想不到这就是婚礼流水席,长见识了
江西土豪给老爹摆寿酒,百桌流水席吃一个月,60岁每人发一万红包
农村吃酒席,现在很多人都不吃饭,交了礼金就走,到底是为什么?
三亚文化 | 三亚婚俗“搭棚酒”及其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