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饮、宜醉与《觞政》

——明清酒文化二题

文/陈益

袁宏道,一个生活在明万历年间的文化人。当过吴县县令,在任期间做了不少好事。但第二年就借故辞职,宁肯成为徜徉山水、独抒性灵的文学家。像陶渊明一样,他嗜酒,常与友人通宵饮酒,尽管酒量不过一蕉叶(一种阔口浅底的酒具)。看到许多酒徒醉态丑陋、言行粗鲁,根本不懂饮酒的礼法,不知道控制饮酒节操,于是把典籍中的饮酒礼法选择要者,加上自己的“新条”,编写了一篇《觞政》。全文十六节两千余字,阐述了他对于怎样酣畅地饮酒的理性认识,或者说制定了酒德的律令。

值得一提的是《觞政》中的“宜”,指明了人饮酒最适宜的地点和环境,酒醉后应有的表现:“凡醉有所宜,醉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醉得意宜唱唱,导其和也。醉将宜击钵,壮其神也;醉文人宜谨节奏章程,畏其侮也;醉俊人宜加觥盂、旗帜,助其烈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一云:醉月宜楼;醉暑宜舟;醉山宜幽;醉佳人宜微酡;醉文人宜妙令无苛酌;醉豪客宜挥觥发号歌;醉知音宜吴儿清喉檀板。”

众所周知,醉,是饮酒常见的一种状态,但酒仙、酒徒、酒鬼的醉法各不相同。袁宏道强调醉有所宜,无疑是要在醉中享受大自然的环境之美、季节之美。醉得有豪情、有知音、有欢愉,抛却一切烦恼和忧愁,充分感受人情之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醉,清楚地体现出文人雅士的审美观点与人生态度。

《觞政》还谈及“遇”。饮酒要尽兴,必须讲究“五合”“十乖”,也就是在什么条件下适合饮酒,什么条件下不适合饮酒。合则尽兴,乖则败兴。五合,指的是“凉月好风,快雨时雪”“花开酿熟”“偶尔欲饮”“小饮成狂”“初郁后狂,谈机乍利”。如果遇到天气燥热,寂寞消沉,主客不合,强作欢颜,以及准备草率,就不适合饮酒了。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的《第十九篇明之人情小说(上)》,提及“袁宏道《觞政·掌故》以酒谱、酒令为内典,史传、诗赋为外典,传奇则《水浒传》《金瓶梅》等为逸典。”可以看出,袁宏道给予俗文化比较高的评价。这显现了晚明时期社会风尚和文学思潮的改变。万历二十四年(1596),袁宏道在吴县(今苏州)给董其昌(号思白)的信中说:“《金瓶梅》从何而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见《锦帆集之四·董思白》),被认为是文学界首次透露有奇书《金瓶梅》存在。袁宏道将它与《水浒传》相提并论,甚至超过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七发》。如此大胆的说法,异乎寻常。这无疑跟他在文学创作中倡导以自我觉醒、反叛精神为标志的“性灵说”一脉相承。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酒蕴含的道德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最初的源头。庄子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这种忘却生死、忘却荣辱的绝对自由追求,堪称中华酒文化的精髓所在。酣畅淋漓的酒神,喻示抛弃一切无谓的束缚,回归原始状态,获得生命真正的快乐。

然而,醉酒与清醒永远是并行的。一味醉酒,必然坏事,所以需要《觞政》指向清醒。酒令,作为酒德的一种特殊形态,便是清醒的表现。诗词曲赋、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等,无不出神入化地蕴涵于酒令当中,给酒席平添优雅的书卷气和文化意蕴。对于饮酒者的聪明才智、学识水平和应变能力,人人都可以作检验。假如没有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难逃会当众遭受处罚。人们在品味美酒的同时,领略了文化的馨香。酒,也就变得余味悠长。

清人笔记《岂有此理》,视历代权威为无物,以逆潮流而动的言辞,疑人所不敢疑,议人所不能议,曾多次被清廷列为禁书。作者空空主人为何人?一直难以考据。也有学者认为该书是一部伪书。然而,撇开这些,从关于酒文化的议论中,我们仍能读到许多发人深省之处。

从前有一个名叫玄石的,在中山酒家买酒。酒家售予千日酒,却忘记告诉他酒的浓烈。他回家饮酒后醉卧在床,几天都不见醒来。家人无不以为他死了,便用棺材殓葬。酒家到了一千天之时,忽然想起玄石曾来买过酒,喝醉千日,该醒了,便找到玄石家询问。家人说:“玄石早已死了三年,丧期都满了。”他们一起来到玄石的墓地,掘开土冢,竟发现玄石刚刚苏醒,在棺材里坐起身来。这就是“千日酒”的故事。

有一个姓魏的商人,家境富裕,不仅博学,还擅长著作。他有一个仆役擅长鉴别水质,常乘坐小船驶入黄河中,以葫芦瓢承接河源水,一天不过带回来七八升。置放了一夜,容器中水色如绛。用这种水酿成的酒,称作“昆仑觞”,酒气芳香,为世间所罕见。当年曾以三十斛酒献给魏庄帝。“昆仑觞”之名由此而得。

有一个自幼相识的人,前来拜访西晋名臣张华。张华遂与客人一起畅饮九酝酒。九酝酒,即九股酒,酿制时分九次将酒饭投入曲液中。两人喝得非常酣畅,随后醉眠在床。张华经常饮这种酒,喝醉以后,身边人总是帮助他不断翻身,直至入睡。这天夜晚,有人依照惯常不时为他翻身,客人却无人照顾。天明后,客人迟迟不起床。张华不由十分惊讶:“坏了,他必死无疑!”派人前去探视,酒果然穿肠而流,床下一片滂沱。这就是“九酝酒”。

山西人刘白堕,很善于酿酒。六月中,天气暑热时,他将装在瓮中的酒置放在大太阳下。经过一旬日晒,酒味不动,饮之感到无比醇香,喝醉后还不容易醒来。京师的朝贵离开郡城出远门,以这样的酒招待,酒香携至千里之外。因为酒香可以至远,所以称作“鹤觞酒”,也叫“骑驴酒”。西晋永熙年间,青州刺史毛鸿宾带着酒上任去,不料在途中的一个夜晚遇到劫盗。劫盗见酒畅饮,竟无不醉倒,于是一一被他擒获,因此人称“擒奸酒”。有一句俗语说:“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正是讲擒奸酒的酒力。

他也谈及南方酿制的黄酒。不用酒曲,而是杵米为粉,以许多草叶包括胡蔓草的汁水拌和,做成鸡蛋一般大小,荫蔽在蓬蒿之中,经月而成酒引,可以用它与糯米一起制酒。这种酒饮后,因为有草毒的缘故,醒来仍满头热涔涔的冒汗。南方的酒,饮用之前是要烧熟的,把酒放满一瓮,用湿泥封口,再以火烧熟。不烧则不能饮。烧熟后,由于封泥还在,买酒的人无法知道酒的好坏,便在封泥上钻一个小孔,用细竹管插入孔中,吮吸几口,以品尝酒味。俗语称之“滴淋”。也有无赖小民口袋里没有钱,空手入市,尝遍酒家的滴淋,都说看不上眼,回家时却已经醉了。一些人家生了女儿,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大量酿酒。出酒后,等冬季河湖水位较低时,将酒装入瓮中,密封瓮口,埋藏在河坡里。春季雨水涨满,也不取出来。若干年后女儿长大,即将出嫁,便开挖河坡,取出埋藏多年的酒招待客人,称之为“女儿酒”,酒味绝美。

关于如何饮酒,空空主人与袁宏道异曲同工,也有一番独有的理论。他说:“善饮者,饮亦有道,不轻饮,不矫饮,不竭饮,不独饮。”他又说:“古者李白号醉仙,刘伶号醉颠,阮籍号醉狂,蔡邕号醉龙,谢玄号醉虎,白乐天号醉尹,欧阳子号醉翁。此数君子者,取古今人物为醉戏,渺天地山河为醉游,假文章词赋为醉资,醉其形而不醉其心……”然而,如今一些人就没有这般优雅了。他尖刻地讥讽道:“夫摇尾乞饮者,当为醉狗;勇于牛饮者,当为醉牛;共醉一堂,呕泄狼藉者,当为醉豕;已醉如泥,尚引颈而啜者,当为醉鳖。”不懂得饮酒之道的人,一味胡喝乱饮,犹如遭人鄙视的醉狗、醉牛、醉豕、醉鳖。这种比喻不可谓不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名酒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说,酒味不同,是水土的缘故。各地都出产醇酒,酒名不同,酒味有异。为什么饮名酒?人与人也有区别。“呜呼!古人饮名酒,品味也;今人饮名酒,附庸风雅也。”

这句话,即使到了今天,依然很值得思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饮酒习俗
高建新:“润旧益新,词简义赡”
古代名酒知多少?
卷六 五言律诗
教你制作葡萄酒
筹子类酒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