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课堂 | 保持与遗忘(上):我们的记忆靠谱吗?

01

先说两桩陈年旧事。

第一桩,读大学时,我们分在三面环山的新校区,位置嘛,有那么一丢丢荒凉和偏僻。而校本部坐落于城区最繁华的路段,校外有各路餐饮、服饰、美妆小店,晚上还有热闹的夜市,让我们这帮郊区学子心向往之……

等待着等待着,机会来了。

当年有门课叫《人体解剖生理学》,一个周末,老师带着全班学生去了校本部的实验楼,一部分胆大的同学解剖完几只青蛙之后,我们当场解散,四处觅食……

第二天早上,我碰见了一个老乡A,一脸雀跃地告诉她,人体解剖课老师带我们去了校本部,解剖了一只青蛙!

傍晚,我遇见了另一个老乡B,她远远看见我,隔着一大段路途,拉长嗓音喊了一句,听说,你们去校本部解剖人啦!!!

呃……

第二桩,读研时,老师和师母经常带着我们外出做团体辅导活动。一次路上闲聊,提起我曾跑过5公里的越野赛,成绩还不赖……

团体活动开场时,师母把我们几个人介绍了一遍,轮到我时,她拍着我的肩膀说,你们不要看小于老师娇娇小小,身体素质很棒,练过铁三项

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血液和笑容都一并僵住了,铁三项是什么玩意儿,铁饼、标枪和铅球吗?!

(事后我才知道铁人三项是游泳、自行车和长跑,但不管是哪个“三项”,我都搞不定啊!)

话音刚落,师母似乎也觉出空气中透着一丝诡异,问我,是铁三项吗?

我赶忙纠正,越野赛。

两个小时之后,活动结束了,对方大BOSS现身,师母把我们几个人又介绍了一通。到我的时候,师母强调,不要看小于老师娇娇小小的,跑过马拉松哦!

呃……师母,您说啥就是啥吧!

02 

自这两件事之后,我就产生了一个深深的质疑——我们的记忆,真的靠谱吗?

我们都知道,记忆的确会随着时间而流逝,我们会忘掉一些小时候发生的事情,会忘掉中学课本上的知识,会忘掉以往生活中许多零散的细节。

但我们往往不知道,记忆的保持与遗忘,并不仅仅表现为“量”的减少,还有许多“质”的变迁和构建

英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画图接龙”实验,把原始图片呈现给第一个人,依照记忆描画出来,再呈现给第二个人,描画出来,再呈现给第三个人,以此类推……

图片来源:蔡笑岳. 心理学(第2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经过18个人的传递后,一个近似于“鸟”的样子,逐渐变成了“猫”的形态。

一次次重现的过程中,每个人画出的图形都更加靠拢自己的理解,甚至臆造出了原本并不存在的细节,比如更加具体的五官、尾巴、纹路。

另一项研究中,一些英国人阅读了一则简单的美国民间故事,故事中有各种奇怪的场景和陌生的情节,过了一段时间,他们被要求重述这个故事。

回忆出的故事中,核心还在,但省掉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细节,或者增补了一些信息或情节,故事听起来更加合理和连贯了。

可见,不管是群体间还是个体内部的信息传递,记忆都具有一定的重构性,我们会忽略掉不重要的细节,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重要的桥段演绎得更加具体、突出,甚至是夸张(比如,从“解剖青蛙”到“解剖人”,从“5公里越野赛”到“马拉松”)。

此外,记忆的不靠谱还体现在记忆内容会受到动机的影响

有一种遗忘叫“选择性遗忘”,专门把那些不愉快、很尴尬的往事排除在“记忆仓库”之外。

有一种记忆叫“自我中心偏差”,回忆中的自我带着滤镜,常常比真实的自我更加勇敢、优秀……

比如,让一群大学生回忆自己的高中成绩,发现对于成绩“A”的回忆正确率非常高,达到了89%,但对于成绩“D”的回忆正确率非常低,只有29%;同样,对于大学成绩的回忆也出现了类似的偏差,81%的学生夸大了自己的实际成绩,甚至刚毕业的学生也是如此。

不怪乎,研究者们感叹,人们在按照自己期许的方式而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记住自己的过去


03

读到此处,你大概只是觉得,我们的记忆不过是混淆了一些概念,遗漏了一些细节,夸大了一些情节,只是无伤大雅的bug。

那么,你知道吗,记忆有时候会捏造出原本并不存在的东西?

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先找到被试的童年旧照,通过出(fei)神(chang)入(jian)化(dan)的P图技术,造出一张搭乘热气球的假照片。

真实照片VS假照片
图片来源:理查德·怀斯曼. 怪诞心理学[M].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在实验中,研究者向被试同时呈现了三张真实的童年照片(如生日聚会、海滩玩耍)和第四张假照片,请他们详细描述照片中的经历。

第一次访问,每个人都记得那些真实的童年趣事,对于那张假照片,居然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记得这次旅行!

此时,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捍卫着人类记忆力准确度的尊严,明确表示不记得这回事,然后,他们被叮嘱了几句“回去之后仔细想一下”……

半个月之后,在第三次访问中,这些人大部分也沦陷了……超过半数的人“想起”了这次热气球旅行,有一位甚至还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描述——

我很确定那是发生在我在当地小学上一年级的时候……基本上你只要花上10美元左右就能搭乘一次热气球,它能飞到20米左右的空中……那一天应该是星期六,而且……我敢肯定当时妈妈正站在地面上给我们拍照。

实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但也证实了人类记忆的可塑性——我们的大脑会在外界的重重暗示和诱导之下,编造出从未发生过的记忆,并让自我深信不疑

04

看起来,我们的记忆,并不靠谱啊。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这些“不靠谱”更像是记忆这个强大系统高效运作出现的“副作用”,是记忆为人类提供了诸多便利和好处而付出的代价——

一些记忆会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忘却了许多东西,因为如果不曾遗忘生活中的所有细节,记忆会充斥着各种不再需要的垃圾信息,不堪其重;

我们大脑中储存着对人、物、情境的固有想法,这些“认知图式”为记忆提供了极大的效度,可以更快地构建出连贯的主题、有条理的故事,但也可能带来信息的扭曲或夸大;

动机作用之下,我们压抑了一些记忆,放大了另一些记忆,但记忆的偏差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臆想中的自我变得更加美好,这种积极的自我幻觉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记忆极其灵活,能用新的方式将过去所经历、所听闻的元素重新组合,这样我们就能在头脑中构建出各种可能的情形,但也可能带来记忆的错位……

所以,尽管偶尔的遗忘、偏差、误导会给生活带来一丢丢小麻烦,但在更多未曾意识到的时刻,我们享受了记忆带给了的诸多便利与好处。

不完美的记忆,也许才是最好的记忆。

参考资料:
[1] 丹尼尔·夏克特, 丹尼尔·吉尔伯特, 丹尼尔·韦格纳等. 心理学(第三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 格尔德·米策尔. 心理学入门(修订版)[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3] 蔡笑岳. 心理学(第2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理查德·怀斯曼. 怪诞心理学[M].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5] 菲利普·津巴多. 探索心理学(视频),2001.
文:于格  (来源:于格的格子铺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心理课堂:巴啦啦能量,呼尼拉,时空运动!
书单 | 10本书,给你充实的寒假生活
【读书】那些容易被忽视但很值得读的好书
【心理】你为什么不快乐?
心里学书籍介绍
新方法书柜|《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著 (2012年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