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谈录取通知书

作者:马庆民

如今的录取通知书较为简单,无非是学校简介、学生姓名、被录取专业、学校公章等等,多是快递送达。而在古代,及第的“录取通知书”,制作精致,“金光闪闪”;不仅由“报榜人”送达,而且还有专门的仪式,远比现在复杂隆重。

出现于唐代的“泥金帖子”,是最早形式的录取通知书。

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中记载:“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泥金”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手法,就是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录取通知书”用此手法来制作,可见对其重视程度。但文中也提到“泥金帖子”是学子附于家书中寄出,而非通过官方渠道递送,因此不少人认为“泥金帖子”非正式“录取通知书”。

稍晚一些出现的“金花帖子”被更多人视为“正式版”录取通知书。根据宋代洪迈《容斋续笔·金花帖子》:“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宋人赵彦卫也在《云麓漫钞》中有记载:“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这里都提到了金花帖子。

金花帖子类似于今天国家重点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采用“黄花笺”这种撒金粉的顶级用笺,而“省市级”的地方考试录取通知书,则写在一种经过精细加工的“绿地、金花缘边”的木板上。大概是因为仿进士录取通知书“金花帖子”制作的缘故,被称为“金花榜子”。

明朝以后,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称“喜报”。明人王世贞《觚不觚录》云:“诸生中乡荐,与举子中会试者,郡县则必送捷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

清代开始出现刻板印制的科举通知书。印好后填上被录取学子姓名、名次等即可,写好后也要加盖“录取专用章”,谓之“过朱”。到了民国,录取通知书已是一种常态化的存在,录取通知书的文化开始逐渐形成。比如制作古色古香,称“同学”为“君”,且开头会有“台端”字样,“台端”是古代信札中常见的对别人的敬称,这也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尊敬。

如今网络发达,能否被录取,已不需要长时间等待录取通知书来揭晓考试“谜底”,收到录取通知书似乎更像是一种仪式感。

但不管如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从古至今,读书都能拥有更广阔的天空,而那一纸录取通知书,就像一双翅膀,让读书人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时最早录取通知书
古代的录取通知书
金榜题名时,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不一般
古代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模样
古代科举也有录取通知书:它长什么样,又有什么作用?
你的通知书还不如古人的走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