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桑干河畔榆抱槐

作者:云舒

刚过桑干河大桥,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好一片花海。”

掀起遮阳窗帘的一角引颈望去,格桑花、小雏菊、薰衣草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花草在明晃晃的大太阳下热烈地绽放着,花的笑靥和太阳的笑脸让车厢内的气氛活跃起来,也把裸露着河床的桑干河拉入了我们的眼帘。绿影婆娑处,时断时续的桑干河逶迤而来,被远处的蓝天以及蓝天之上的骄阳照耀着,泛起一道道耀眼的光波。

桑干河是塞北一条古老的河。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的河水滋润了两岸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了这里悠久的文化。桑干流域是东方古人类栖息地,也是华夏文明肇始地,但它在华北塞外仅有千余华里,和祖国的大江大河比起来应该是一条小河。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通过丁玲的小说知道桑干河的,准确地说是从40多年前的初中语文课上。那天,老师为我们讲解《果树园》,那本是一堂和平时一样的常规课,但因为老师的声音里多了一丝激越的音符,黑板上多了一条即兴画出的河流以及河畔温水屯的槐抱榆,这篇节选自《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37节的场景便带着黑妮的笑声、果子的香气以及桑干河的阳光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四十年后参加“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采风活动来到桑干河畔时,课堂上的一幕便从尘封的记忆中跳入我的眼前。那一川活水让我突然明白老师当年为什么那么有激情、那么动情了。我们的语文老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她在同属桑干河流域的宣化生活学习了4年,她不仅在书本上读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且她在温泉屯实习过,用脚步丈量过那条河,用目光亲吻过那片土地,用心体味过温泉屯的一次又一次变化。当年我们以为是小说把她的才情、想象调动起来,如今看来,应该是实习经历、实践经验凝结的气息随着古老河流而涌动。

思绪绵延间,高杏公路和路两旁的果园、葡萄园一闪而过,车子便驶入了桑干河南岸小说中“暖水屯”的缘起地温泉屯。在丁玲纪念馆前的小广场上,一棵槐榆环抱相依生长的百年古树,撑着擎天的绿色华盖,仿佛要把整个屯子都掩映起来,盘虬卧龙的枝干相互缠绕,满是岁月的皱纹,茂盛的枝叶密密匝匝,涌出了鲜活的生命。树下有两个参加党日活动的团队,还有几个举着手机拍照的参观者。温泉屯镇的王镇长告诉我们,这就是丁玲笔下的那棵槐抱榆,之前叫合欢树,也叫爱情树,在老人们一代代口口相传中,这两棵树是一同生长起来的,到今天树龄至少有500年了。

大家围着灰褐色具纵裂纹的树干转圈,抬头看那些卵状椭圆形的绿叶和同样卵状椭圆形背面挂了一些柔毛的绿叶摇曳,想找出树的年轮,也想找出它枝繁叶茂的原因。同行的刘老师根据树干的粗细推断是先有槐,后有榆,甚至可以说这棵树就叫榆抱槐;李老师摘了一枚树叶夹到书中,引经据典道,槐象征着“三公之位”,“榆木疙瘩”既不会攀龙附凤也没有闲情逸致,应该是先有榆,后有槐。我没有相关植物学的经验,辨别不出它们是谁先来、谁后到,但既然能生长在一起,能长了这么多年,还依然在时光的长河里生根发芽,能在500年后进入丁玲的书中,能500又75年后在连续高温二十多天的上午释放着浓浓绿意、散发着清新气息,能以青葱的状态迎接着每一位参观者,那么除了阳光、水、空气的滋养,更多的应该是两棵树的相互扶持与交融,是鱼与水、是土地与生灵的依赖,是追逐热爱、生命与光的共同执念。槐树和榆树这两棵华北平原最普通的树因为根连在了一起,血融在了一起,于是便生发出了无数的想象与万般的可能。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心动,想跟眼前的槐抱榆说说它北面的丁玲纪念馆,尽管它比谁都更了解“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在温泉屯的18天,比谁都更清楚那篇获得“斯大林文艺奖”的小说是出自哪一家的炕头、哪一块的地头、哪一些人的心头,但我没说,我怕只是浅浅半日,让脱口而出的文字变成一片浮云,说完了也就随风飘逝了,我更愿把它当成一粒种子埋在心田,让它像槐抱榆一样扎深深的根,酿浓浓的绿。

每次见到古树,总像见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但眼前的这棵槐抱榆却像位青葱少年,每当参观者走过,它仿佛孩子般愈加振奋起来,满树繁枝密叶飒飒作响。我好奇是树木吃了灵丹妙药,还是沾了桑干河水的灵气?

走在温泉屯的街道上,红色小镇、绿色小镇、葡萄小镇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在“土改文化街”上看到了绘制在文化墙上的一幅幅以丁玲在温泉屯的18天为轴线的连环画,感受了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土地改革;在“党建文化街”上重温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司法一条街”上看到了普法教育和守法的典范;在“葡萄一条街”上品味了百年老藤上被郭沫若称为“东方明珠”的龙眼葡萄……

“闺女,进来喝口水吧!”桑干河畔红色美丽村庄让人沉醉。听到大娘的喊声,才发现自己已经掉队了。我索性放弃原定采访路线,循声进入大娘的院子。大娘把我让到堂屋的大炕上落落汗。炕上铺着一张席子,席子上放着一个小炕桌,大娘一边说一边往外拉炕桌。在炕头上,我一边吃大娘端来的绿色马奶葡萄一边问她的生活状况。大娘指了指镜框里的一张全家福说:“这是我儿子儿媳,他俩接手了我家老伴的四亩龙眼葡萄园。要说如今这日子是真好,年轻人的心思也真活泛,他们又引进了白马奶、红地球、青提、玫瑰香,靠着葡萄供孙女读了研究生,供孙子读了大学……”

我和大娘坐在炕头上,吃着葡萄,聊“红色文化+绿色产业”的新业态,听大娘讲民风民情,讲谁家的媳妇如何孝敬老人,讲谁家的老人还能在槐抱榆下的小广场唱戏、跳舞,任凭温情、亲情在时光中尽情流淌。氤氲中看着容光焕发的大娘,感受恣情四溢的自己,我终于明白了那棵槐抱榆为何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看似槐抱榆,实则榆抱槐,贵为三公宰辅之位的槐树在榆树的怀抱之中,如同丁玲“走地头、坐炕头、进心头”般接地气,才使得一枝一叶满溢晶莹的露珠,叠一层绿,展一层翠。

生机盎然的榆抱槐深深扎根在桑干河边,一天又一天记录着大地的故事,一遍又一遍随风传播着大地的乐章。

返程前,我忍不住摘下一枚榆抱槐的绿叶,握在手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作家丁玲和张家口有什么渊源?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者:丁玲)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
悠悠桑干河
夏日读书正当时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丁玲:我总想着有一天我要把这本书呈献给毛主席看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