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偷书贼》:人在低谷,唯读书可以救赎

作者:北方有佳

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有一部作品,占据榜单超过10年,先后被译成40多种语言,感动了无数人。

这个故事,与一个叫莉赛尔的“偷书贼”有关。《纽约时报》这样评论:“这个故事将改变你的生命。莉赛尔展现出一种无可置疑的人性希望,在战火、贫困、残酷的环境中可以依赖的希望。”这份希望,是读书带来的,是能让我们身处低谷,仰望星空的希望。

读书,是生活的避难所

1939年冬天,一辆开往慕尼黑的火车正在疾驰,车里装满了面黄肌瘦、身着破衣烂衫的穷人。一个6岁的小男孩无声无息病死在车上,第一个发现他的,是他9岁的姐姐莉赛尔。

莉赛尔一边叫醒母亲,一边使劲摇晃着弟弟,可是无论怎样哭喊,弟弟都没能醒过来。火车临时停靠在一个无名小镇,她们带着弟弟的尸体下车,找了一个墓地草草将其安葬。

葬礼上,莉赛尔悲痛得几乎失去知觉。母亲使尽力气,才把她拖离墓地。在慌乱之中,她看到地上有本书,就偷偷将它捡起来藏在怀里,好让自己能想起弟弟葬在这里。

母女俩重新乘坐火车前往慕尼黑。火车到站时,她们已经花光了所有路费,两人饿得皮包骨,生存都成了问题。为了让莉赛尔吃饱饭读上书,母亲狠心将她塞给了远郊一户人家收养,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收养莉赛尔的是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养父汉斯是个粉刷匠,养母罗莎靠替人洗衣养家。他们把莉赛尔当亲女儿看待,还安排她去上学。

刚经历过生离死别的莉赛尔,十分想念弟弟和妈妈,每天都会做噩梦。半夜惊醒时,她就偷偷拿出墓地里捡的那本书一遍遍抚摸。她不懂里面讲什么,但这样能抚慰她对弟弟和妈妈的思念。

有一天,养父汉斯发现了她的秘密。他轻轻读出书名《掘墓人手册》,惊讶地发现这并不是儿童读物。当莉赛尔告诉他书的来历后,他微笑地对莉赛尔说:“以后我们一起读这个。”

在汉斯的陪伴下,莉赛尔渐渐学会了认字,并用阅读搭建起了自己的小世界。那是一个远离痛苦现实和纷乱环境的地方,那里没有战争,没有亲人的离开,没有同学的嘲笑……

阅读,唤醒灵魂的一道光

书籍打开了莉赛尔的新世界,但现实世界远没有书中那么美好。

莉赛尔所处的时代,正是法西斯专政时期。各地频频清洗知识分子,上演焚书运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得到一本书十分不易。开启阅读之路的莉赛尔,对书籍的渴望越来越深,可是她的手里,根本没有几本可读之书。

有一天,小镇广场上又开始焚烧书籍,她乘人不备,从堆积如山的灰烬中迅速捡起一本书,紧紧将其贴在胸口。这是莉赛尔第一次“偷”书。尽管书的余温灼伤了她的皮肤,但她心中满是兴奋,得到了书,就仿佛得到了全世界。

这一切,被镇长夫人看在了眼里。几天后,莉赛尔随养母来镇长家送洗好的衣服。镇长夫人故意将莉赛尔引进书房,那里居然有成排的书架和满满的藏书。更令她想不到的是,镇长夫人默许她每次送衣服过来时,都可以在这里读一会儿书。

这成了莉赛尔最幸福的时刻。

战争爆发后,大家的生活日渐困难,镇长家成了最后一户能雇佣莉赛尔家洗衣的客户。直到有一天,镇长夫人告诉莉赛尔,他们也要取消洗衣服务了。这让莉赛尔难过不已,她再没有地方去看书了。

受不了读书的诱惑,莉赛尔潜入镇长家书房,开始偷拿书籍。《吹口哨的人》《送梦人》《黑暗中的歌》……在偷来的书籍中,她看见了被这个高压病态社会压抑的正义、秩序、勇敢与光明。这些书籍让她学会了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判断。

莉赛尔的偷书行为,早就被镇长夫人发现。她在莉赛尔偷的书中夹了一封信,上面写着,希望莉赛尔下一次能主动敲门,以更文明的方式进入书房。

镇长夫人之所以没揭穿过莉赛尔,是因为她从莉赛尔身上看到了儿子的模样。她的儿子年纪轻轻就死在了战场,除了生前看过的书,儿子什么也没留下。她失去了儿子,但不愿让像儿子一样的孩子失去梦想。如果儿子还活着,他也会像莉赛尔一样为读书想尽一切办法。

战争能够毁灭一切文字,却无法熄灭藏在文字下面的灵魂。就如莉赛尔从灰烬中“偷”走书,忍受火苗的噬咬时,她的心已经战胜了恐怖战争和政治迫害。就如镇长夫人默许莉赛尔“偷”走书,她不过是用无声的行动,对抗这个黑暗疯狂的世界。

读书,是托举人生的支点

被镇长夫人发现后,莉赛尔便不再偷书了。但她从来没停止过读书,她把手中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还通过读书治愈了周围的人。

战争越来越激烈,一天,犹太青年马克斯逃到莉赛尔家,请求他们救命。善良的汉斯,冒死将他藏进家中的地下室。地下室潮湿阴冷加上心情抑郁,马克斯高烧不退。莉赛尔为了让他振奋精神,坐在床边一遍一遍为他朗读,从下午一直读到深夜。清脆的朗读声犹如把他拉出深渊的手,逐渐令他打起精神,战胜病痛。没过多久,马克斯的身体就康复了。

霍茨佩菲尔太太曾是养母罗莎的死对头,有时她经过莉赛尔家门口,甚至会狠狠吐上一口吐沫。但当她的儿子在战场上死去后,她精神恍惚,终日以泪洗面。莉赛尔得知后,每天去她家为她阅读书籍。霍茨佩菲尔太太已经封闭的心,仿佛被女孩的读书声唤醒,空洞的双眸慢慢回过神,开始正视现实生活,不再沉沦于失去。

在令人无比恐惧的空袭日子里,小镇的人躲在防空洞里,满脸愁云,唉声叹气。角落里的莉赛尔默默打开一本书,轻声诵读起来。渐渐地,哭泣声、抱怨声、辱骂声都安静了下来,他们的表情随着故事情节丰富、变化着,每个人都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暂时忘却了外面的死亡和杀戮。

莉赛尔坚持读了那么久的书,战争依旧没有结束,生活依旧艰难,有时她不禁怀疑:读书教会她珍惜生命,却救不了那么多生命,读书教会她热爱生活,却给不了她书中美好的生活,文字到底有什么用?

此时,镇长夫人敲响了她的家门,递给莉赛尔一个本子,提示她,如果读书不能消弭掉人性的残暴和现实的复杂,那么属于自己的文字,会让思想永存,让自己重生。

于是,莉赛尔从阅读者开始变成一个写书者。也正是因为在地下室专心写作,让她躲过了意外空袭,成为唯一的幸存者。

后来,战争结束了,莉赛尔将“偷书贼”的故事记录下来,讲给很多很多人听。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读书或许不能让人生的每一刻都熠熠生辉,但能在人生低谷时,给予你抚慰和滋养。

在《偷书贼》的故事中,“偷”不是重点,“贼”不是重点,“书”才是。莉赛尔在“偷”来的书中维持自己的生命,她救赎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还为无数身处不幸的人,带来安慰与希望。

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书籍也是最锋利和最坚硬的斧子,能凿开锁住希望的门,凿破堆满层层苦难的高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变命运的偷书贼
自由是永远的向往
熬不下去的时候,请读一读《偷书贼》
《偷书贼》:越是苦难的日子,越要好好地活
《偷书贼》
情商高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