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清官专祠“豸史第”(朱冬云)

  “正气长绕獬豸第,清风永驻凤凰山。”这是挂在湖南郴州汝城县津江村祠堂“豸(zhì)史第”门口的一副对联,是对我国明朝监察官朱海恰如其分的褒奖。

  明正统乙丑年(1445),汝城县津江村人氏朱海,荣登进士,相继任南京、江西等地的监察官,任内清正廉洁,激浊扬清,他的廉政故事传颂乡里。

  朱海性格刚毅质厚,初授南京监察御史,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达官贵人对他很忌惮,士大夫都为朱海担忧,朱海却说:“我只要坚守了我的职责,利害祸福就不是我所考虑的。”

  寻迁江西按察御史,千户王通没有生养儿子,他的妻子贿赂同辈,抱别人所生的头生孩子为己养,希望能承袭职位。众人状告于官府,10年都得不到判决。朱海一到江西,微服私访,查到案件的真实情况,只一审即判得众人心服口服。

  当时,江西正闹饥荒,朱海设法劝贷赈灾,百姓得以安抚。第二年,又是大荒年,巡抚韩雍请朱海再次赈灾。朱海即将出发,韩雍对朱海说:“你时常感叹家中老母尚在,很久没有随侍身旁,这次去江西赈灾,可趁便回家看望老母亲了。”朱海说:“回家探母是我的心愿,但此行是为救济灾民,我怎敢因为个人尽孝的私事而让灾民饿死呢?”随即昼夜兼程赶到南康郡,遍赈饥民。信丰周边9个县的老百姓因为得到及时救济,很多人都活了下来。朱海却常常望着家乡的方向,暗自流泪:“我为了救济饥民,虽然离家很近却不能回去,真是不孝呀!”

  朱海为人端正严谨,深得巡抚韩雍的器重,韩雍也准备向朝廷推荐重用他。不料朱海积劳成疾,不久就病死任上,时年52岁。去世时,囊中空无一物,殡殓都没有资金。适逢族弟朱英任江西岭南道,出资为朱海置办棺椁,抚棺返回家乡安葬。

  不仅如此,朱海以身示范,树立起好学、俭朴的良好家风。在他的教诲下,其子朱守恕于明成化壬辰年(1473)荣登吴宽进士榜,历任武陟县令、河南省修武县令、南京浙江道御史、云南按察使佥事。朱守恕性格果敢刚强,执政为民有其父风范,乡人称“父子绣衣”。

  朱守恕任武陟县令时,清廉治县,颇有善声。他父亲去世时,回乡守丧,武陟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送。任修武县令时,治县更加有方,兴建学宫,修建水利,革除陋弊,深受老百姓的敬重。擢南京浙江道御史,敢言强劾,不避权贵。朱海、朱守恕父子相继担任“绣衣直指”之职,几十年不增田产,不建屋舍,清白操行人人传诵。

  朱海曾为官御史,刚正耿直,乡人为纪念他特建专祠冠名“豸史第”春秋祭祀。“豸”是指獬豸,传说中的神兽,拥有较高的智慧,能辨是非善恶,发现贪赃枉法之人,就用头上独角指向他或抵死,令奸邪者不寒而栗。明清时以獬豸作为监察官员官服的补子图案。位于津江村的这座为明代清官朱海所建的专祠“豸史第”,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历久弥新,为当今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阵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皇帝请赏“清白”二字,四十九岁大器晚成才出任县令的江西名臣
明代御史的一块碑刻,牵出一段传承千年的忠义故事
明嘉靖江西巡按监察御史徐岱简介
论唐代“观风使”在宋朝文学中的称谓和现实
明代从七品县令调任七品监察御史,是算平级调动?还是算擢升?
王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