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不是防御设施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派蒙恬北御匈奴,并把过去各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作为对北方的防范。按传统之定说,长城是南部华夏农耕社会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掠夺的防线。狄宇宙在新书《古代中国及其敌人:游牧民族在东亚历史中的崛起》里则指出,长城不仅仅是防御的工事,而且是进攻的设施。长城在早期反映了华夏民族对北方民族的进攻,而非防守。

  考古发现不断表明,长城的位置,并非在农耕与游牧区的分界线上,而是深入到了游牧区内。长城内侧的大量遗址并非农业社会遗址,而带有强烈的游牧文化色彩。

  此时的北方民族,骑兵虽然已经发展,但远不像后来那样令人生畏。更重要的是,这些北方民族仍处于分裂状态,非常不稳定,经常被已经具有比较完整的国家形态的中原势力所利用。

  中原向北方地区扩张的动力来自哪里?可以用“国家建设”一词来概括。

  春秋战国之际,你不兴兵则兵来找你,战争无法避免。中原各国对北方民族的扩张,不断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郡,收编戎狄以充实自己的军力,乃是君主在“国家建设”的竞争中,强化自己的势力之必需。

  长城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进攻性的设施。筑城术表面上看是防守技术,但在世界史中,屡屡作为进攻技术而应用。在西方殖民扩张时代,成为重要的进攻技术。那些西方殖民主义者,到了印度等人口繁盛之地,经常势单力孤。他们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在港口建立规模小但非常坚固的堡垒,掠夺之后,面临本地人的反攻时,退居其中,进行长期抵抗,等到援军从海上到达,再靠其“船坚炮利”来摧毁当地人的攻势。在中国上古时代,也有类似的情况。中文中的“国”,最初所指的就是这样的武装据点、堡垒、城池。“邑”或“国”之外的领地,则渐次有郊、牧、野、林等等之分,各国之间被荒地所隔,也未必接壤。

  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国家特别是君主权力的扩张,把间隔各国的荒野之地兼并,渐渐形成领土国家,使各国紧密接壤。能够屏障整块领土的“长城”,也就应运而生了。

  总之,领土国家和绝对君主权力的生成,使得中原各国有向北方扩张之必要,长城如同武装殖民时建立的“国”和“邑”一样,成为领土国家保持自己进攻和扩张的果实,威慑当地人所必需的工事。长城最初不是中原对北方民族的防御,而是对其进攻的产物。

  这种进攻对北方民族的影响如何?对此,狄宇宙提供了颇有洞见的回答,那就是刺激了北方民族的统一和匈奴帝国的崛起。

(文/薛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狄宇宙的华夷新辨(《书城》2009年5月号) - 书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唯一地球上的人工建筑?真相扎心了...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吗?
​中国历史上10次领土扩张
清朝避免了350万领土?为何说清朝对我国今日领土的贡献最大?
领土观念天生不足?为何沙俄能扩张到阿拉斯加而我们却只到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