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山之石 | 赵抃的救灾智慧

熙宁八年(1075年),吴越连遭旱灾、蝗灾,继而暴发瘟疫。越州(今浙江绍兴)灾情尤为严重,震惊全国。如果任由灾民到处乱窜,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瘟疫。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把灾民聚集在一起,隔离控制起来,防止疫情扩散。可是,储粮早就见底,根本无法救济灾民,当地官员束手无策。赵抃临危受命,赶赴越州救灾。
  
救灾之初,赵抃就命令各地官员统计数据,灾民有多少人,分布在哪里,需要多少粮食供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组织募粮募钱救灾和开展生产自救,以工赈灾。以往,灾区官员都会抑制粮价上涨,但是赵抃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命人贴出公告,宣布政府不抑米价,有多余粮食之人尽管“增价粜之”。各地米商见有利可图,纷纷运米前往越州,一时间越州境内竟然米积成山。经过短期的暴涨后,米价猛然暴跌,甚至比灾前更低。
  
然而,官府在分发救灾粮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由于灾民太多,现场出现拥堵、哄抢现象。另外,赵抃深入民间调查发现,由于女性地位很低,被饿死的女灾民特别多,于是他制订了一个很巧妙的领粮规则——男女分开领粮,一天男性,一天女性。一下子,就让拥堵减半,女性地位也大幅提高。但这样一来,有些家庭要隔日才能拿到足够的粮食。赵抃又做了一个人性化的补丁:男女隔日分领粮食,但每次可以领到两天的粮食。此举又进一步减少了同一时间段内领粮的人数,避免混乱。
  
在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平衡中,越州平稳地渡过了那一次荒年,没有爆发更大的瘟疫。赵抃巧用市场规律救灾振荒,使“生者得食,病者得药,死者得葬”,把灾荒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后来,各地官员都关注学习这次救灾经验。江西知州曾巩还撰写了一篇《越州赵公救灾记》,这篇文章就像一本救灾的工作手册,成为地方官员再遇到灾害时,能够效仿的守则。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随源、梁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读者》《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花开不败》》《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智富时代》《青州文学》《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老年康乐报》《家庭百科报》……公开发表超过百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清官赵抃的救灾故事
宋代能吏富弼是如何防疫救灾的
宋朝这些高明的救灾策略,总能将农民起义扼杀在摇篮之中
和珅白米换米糠真的是为灾民着想,看看宋朝是怎么做的
小品百练: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
三年死亡人数超过一千万的大灾 清末“丁戊奇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