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方式怎样选择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深化,老年群体数量增多,且由于老年群体钙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需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家庭需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临床上针对骨质疏松症治疗主要包含运动疗法、营养疗法以及药物疗法。且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疾病最为简单,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探索骨质疏松症正确的训练方式,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加快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

一、骨质疏松症定义

机体出现骨量降低或者骨组织微细结果破坏等情况,使得骨脆性增加,易造成患者出现骨折症状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疾病的诊断指标为骨矿含量和骨密度,以DXA测量数值作为标准,即诊断标准低于峰值骨量2.5个标准差(-2.5SD)。

二、骨质疏松病症的干预方法

(一)运动疗法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加强体育锻炼,能够增强患者骨强度,改善肌腱和韧带的柔韧性和延伸性,促进骨和肌肉的合成代谢,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而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跌倒事件。给予患者适当的运动锻炼,有效改善患者的骨代谢,实现骨生物力学指标的优化,延缓骨细胞衰老,改善骨质疏松疾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营养疗法

在机体内,钙是最为重要的矿物质,大部分存在于患者骨骼内,约为99%。机体内的钙质主要来自于外界的营养摄入,人们可以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补充机体所需的钙质。即牛奶、白菜、鱼、虾、各种豆制品。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要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要遵循1:4的比例。人体弱碱性环境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生,而蔬菜水果含有机活性碱,改变骨质疏松疾病患者体内的酸性环境,维持患者血液中钙浓度,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要食用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三)药物疗法

在骨质疏松症疾病的治疗中,治療药物主要分为降钙素、雌激素等抗骨吸收药物;其次甲状旁腺素、氟化物等合成代谢药物;最后为钙制剂、维生素D类等促进骨矿化药物。药物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但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三、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方式选择

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进行运动锻炼时,要注重运动形式、运动项目、运动量以及锻炼频率等多方面的选择,促进患者骨的代谢,牵伸肌肉、韧带,防止患者肌肉出现萎缩现象。

(一)运动形式分析

不同的运动形式,对于机体骨密度影响不一样,例如:网球运动员骨密度偏高的肢体部位为手和前臂;举重运动员骨密度偏高的肢体部位为前臂;男性游泳运动员骨密度偏高的肢体部位为前臂和脊柱。不同运动形式会造成不同肢体部位骨密度的增强,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要充分考虑患者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运动形式,同时还要依据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如散步、健身跑、爬楼梯和跳舞等。

(二)运动项目分析

骨质疏松患者在选择运动项目前,需全面地了解自身病情。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不易做强度和负荷较大的运动项目,也不能做技巧性过强的运动项目,使得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骨折现象。因此,选择运动项目要有目的性,例如:散步、慢跑等运动项目,可以刺激骨骼,维持骨量成分,增强肌肉力量,预防骨折疾病的发生;游泳运动项目可以增加患者腰椎、四肢的活动度,也可以提高患者肌肉的力量和全身骨骼肌肉的协调性,调节患者骨代谢;登楼梯项目可以有效预防患者股骨和髋骨部位出现骨质疏松症状;体操项目可以有效预防患者腰椎骨质疏松,促进患者恢复。

(三)运动量分析

在运动量选择方面,要秉持着因人而异的原则,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其运动量有着较大的差距。在运动强度方面,在不引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或者疲劳的范围内,患者运动强度越大,越有利于骨密度的提升,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症状。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要选择中等强度,低于中等运动强度的则无明显的影响,而长期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则会使得患者骨量出现减少症状,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运动时间方面,骨质疏松患者无统一的标准时间,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定时间,运动时间的选择要与患者的饮食、药物治疗相互协调,在患者饮食后人体最佳的运动时间实施运动项目。同时也需要确定患者运动项目的持续时间,若是骨质疏松患者选择有氧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较大,持续时间可酌情缩短,运动强度较小,可持续较长的时间。在运动时间方面,骨质疏松患者要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运动项目、运动强度等多方面,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

(四)锻炼频率分析

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锻炼频率选择,主要以次日不感疲劳为主。患者每次运动时间约为30min,运动锻炼的频率为一周四次或者五次,运动频率的制定,需根据患者病情情况,以及个人习惯等因素进行选择。在运动锻炼的阶段性问题上,骨质疏松症患者需秉持着“持之以恒”的原则,有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运动,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降低骨质的流失,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四、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锻炼注意事项

(一)量力而行

骨质疏松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由机体功能衰退所引起的。为了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疾病的临床症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运动项目,即根据患者自身体质、病情以及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若是骨质疏松患者所选的运动项目以及运动强度不当,则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负担,影响着骨质疏松患者运动干预的效果。针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用跑步、羽毛球等运动,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症的临床症状;针对体质较差患者,可采用慢跑、太极拳、散步等运动项目,增强患者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生。为患者进行持续性的刺激,加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仅仅要注重运动项目的选择,也要注重运动量的设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同时,患者也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体质以及习惯,适当加大患者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二)持之以恒

骨质疏松患者再采取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时,患者应秉持“持之以恒”的原则,坚持锻炼,依据自身情况,设置运动频率,即一周三次,确保患者能够持续锻炼,增强骨质疏松疾病的治疗效果。患者若是遇到恶劣的天气,建议患者在室内进行锻炼,保持运动锻炼的持续性。与此同时,患者也可以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予以锻炼,增强患者肢体部位的骨密度,取得优异的锻炼效果。

(三)自我监控

在运动锻炼中,患者要学会自我保护,可有效防止患者出现骨折现象。同时,骨质疏松患者还需要进行自我监测,即血压、呼吸、脉搏、情绪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以自身的指标结果咨询医生,不断调整患者的运动计划。

张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拒绝锻炼,骨质疏松雪上加霜
防治骨质疏松 靠吃钙片还是靠运动?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A17 健身新闻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处方
运动锻炼能有效预防治疗骨质疏松
每天跳绳可防止骨质疏松 (贵在坚持)
【指南共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