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保定的那些事儿(73)光绪初保定府城格局

八城

“城”是指保定内城的建筑面积。元代张柔重修保州城,建了四座营房,十座百姓居住的小区——坊,佛宇十五座,道观十一座,神祠四座。另外还有学校、馆驿、粮仓、药房等等配套设施。因为之前保州城已经荒芜十五年,原城中居民或死于战火,或四散逃命;并且当时的保州城只是地区级的架子,所以,张柔建的这些设施绝对够用。

然而后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康熙年将直隶巡抚迁保定府,雍正帝更将直隶巡抚升格直隶总督,随着总督署治保定,相关规格级别的衙门与旗营、绿营纷纷进驻,形成督署、府署、县署、臬司衙门、清河道署、藩司署、理事署、协署等官府齐聚,城守尉、前后左右营守卫、前后左右营游击等清兵驻扎局面。为官的要有衙,当兵的要有营,家眷要有官邸。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自然出生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都在张着手要地盘;光绪初,保定城官衙数量多得元、明时已不能与之相比。当时的保定府呈西衙东宅格局,东半城只有通判署、府狱司、右营守备等寥寥数家官府设施,而绝大多数办公机构挤在南城。因而官衙、军营、寺院道观和民居大约占了城区面积的八成之多。


   一水

1227年,张柔在保定城兴修水利,做新渠引鸡距、一亩二泉由西水门入城,经南城、东城、北城循环后从北水门流出。当时“水之占城中者十之四”,不仅解决了城内居民饮水,还可以“舟行其中,投网可以得鱼”,一派江南水色。光绪初年,这种景像已不复存在,除了还有些许水源从西水门入城,呈直线流入千米之外的古莲花池即已断流,原东城的河渠也无踪迹可寻,北城的旧河道为生活用水所污染,由于不是流动的活水,因此水呈黑紫色,人们起名“紫河套”,光绪三十一年(1905)填平河道,在上面建起古旧市场。与前代相比,悠悠六百多年后,保定城的水域面积已经大大“缩水”,坊间却流行着“三山不显,四水不流”的传说,“四水”是指城东北隅的东河坑和窝窝头坑、东南隅的南河坑和西南隅的西河坑。“四水”为何不流?是因为雨水汇入低洼处自然形成的大水坑而缺少疏导。其实,当时保定城的大水坑岂止四个,东南城的清真寺就被当时东南西北四处水坑所围;城守尉衙与旗营之间有两个水坑;东、西城门北侧、四棵槐、淮军公所、法华庵、后营马棚附近都有水坑存在。这些水坑与西水门引入的水源加起来,足有城区面积的十分之一。


   一分田

随着保定府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对粮食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种粮食显然不如种蔬菜来得快,于是五行八作又添了一项——种菜。那时候咱保定城的边边角角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菜园子。地块最大的当属西城南头那一处,菜园几乎占了“靴子尖”的全部;“四水”之一的西河坑本身就圈着两块菜地,种菜人坐享其成,随手就用坑水浇了地;三角地的菜园离西水门近,城外的水刚引进城里就被它先“近水楼台”了;城东南角,兴菩寺紧邻是一大块菜地,这儿也沾了南河坑水的光;东城门南大院以南,煞牛胡同以东有两块菜地;北大街,骡马市以东商贾住宅密集,又有多处道观和府狱,没有空闲的地方做菜地;北城靠西面菜园不少:大土地祠以北,厚福营胡同以东有大块菜园;城隍庙,子母宫后身有两块菜园;大五道庙街北面是一块阶梯形的菜园;城西北角、演武厅后面满是阡陌纵横的菜地分布。淮军公所前身是清苑县的城隍庙和土地祠,占地二十五亩,后庙宇圮废,咸丰初年,由清苑胡汉秋购为私产,随即辟为菜地。光绪十四年(1888)经皇上奏准,李鸿章从胡氏手里买来菜地,翌年建成这座“淮军昭忠祠”。每天一清早,菜农们挑担推车,将沾着露水的绿韭菜、紫茄子、顶花带刺的嫩黄瓜运到楼北菜市去卖。那时,保定城内的菜地分布有个特点:大块菜地都靠近水源;并且水和田的面积相当,共同占了城区面积的十分之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保定古城探源——三山不显、四水不流、七十二座暗桥。
学习摄影遇到的那些“坑”
老城里的葫芦罐
天津老城内的四大水坑
你从未见过的重庆角度!美得完全让人窒息!
【陕西】宋锦博《秋天的菜地》指导老师:张孝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