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史太宰余深

余深余深(约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时期罗源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官位太宰(副宰相),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太傅。《宋史》、《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罗源县志》皆有传。

政和二年(1112),京复赴都堂治事,于是深复入为门下侍郎。七年(1117),拜少宰。宣和  
元年(1119),为太宰,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加少傅。时福建以取花果扰民,  
深为言之,徽宗不悦。遂请罢,出为镇江军节度使、知福州。靖康初(1126),加恩特进、  
观文殿大学士。故事,凡仆射、使相、宣徽使皆判州府,深以少傅、节度知福州, 有司失之也。 
 
深谄附蔡京,结为死党。京奸谋诡计得助多者,深为首,摅次之。言者累章  
劾深,深益惧,丐致仕。建炎二年(1128),降中大夫,临江军居住。寻以渡江赦恩,还  
乡里,卒。子日章(一作晔)亦以言者罢徽猷阁待制。

大观二年(1108),以吏部尚书拜尚书左  丞。三年(1109),转中书侍郎;四年(1110)
四年(1110),转门下侍郎。京既致仕,深不自安,累疏请罢,  乃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

出仕至第一次拜相 
 
  余深登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崇宁 
  元年(1102年)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历司封员外郎、监 
  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兼侍读。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 
  官,而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类似现在的纪委。有案件 
  牵涉到官员的,则御史台亦应派员参与办案。崇宁末年妖道张怀 
  素谋反事发,案下开封府与御史台共审,余深在与开封府尹林摅 
  共治此案时,两人都同意除主犯外,其余有同张怀素来往的官员 
  信札都焚毁。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案结。二年九月, 
  余深自试吏部尚书升尚书左丞。三年四月,加中书侍郎。四年二 
  月,加门下侍郎(左副丞相)。同年五月,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青 
  州。史书称他在三年六月蔡京第一次致仕以后,便“深不自安, 
  累疏请罢”。 
 
第二次拜相 
 
  政和二年(1112年)五月,蔡京复太师位。六月,余深 
  也复门下侍郎。七年,进少宰兼中书侍郎(蔡京当了太上宰相, 
  改左相为太宰、右相为少宰)。宣和元年(1119年)拜太宰。 
  加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宣和二年,以《哲宗宝训》成 
  进少傅。时蔡京等六贼大兴花石纲,苛剥百姓。福建原有的贡花 
  果的责任也日愈加重。仅举荔枝为例,《三山志》载:荔枝干,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岁课六万颗,宣和于祥符数外进八 
  万三千多颗;园荔枝(即鲜荔枝),崇宁四年(1105年)定 
  十万颗,宣和中增十万零六百颗;均翻了一番。问题还不仅数量 
  增加了,还在于当地官吏乘机搜括百姓。有鉴于此,余深向徽宗 
  进言“福建以取花果扰民”。这也许是余深一生中做的惟一一件 
  好事,但因此开罪徽宗,同年十一月,余深以少傅、镇江军节度 
  使回知福州。后来,鉴于朝中弹劾蔡京父子的越来越多,余深 
  乞致仕,落户于福州西门内。 
 
致仕 
 
  宣和五年(1123年),福建提刑、权福州事俞向为拍已 
  致仕的宰相余深的马屁,把九仙楼下之东初名“爽心”后名“赏 
  心”的阁以余深衣锦还乡典乡郡,故更名“衣锦阁”。 
  余深在西门的宅第宽闳深远,大概也不免“侵渔百姓至寺其 
  屋庐以广第宅”(《(正德)福州府志》称郑性之丞相府清风堂语) 
  的嫌疑,该处也因而被称为余府巷。有意思的是,“富不过三代”, 
  到了明朝,余深府第已辟作怀安县学矣。 
  
轶事 
 
一、修建余家塘 
 
  话说余深老家在罗源县治西里许的地方,并建有聚书所,周环皆水,人称玉环馆,余深中进士,留在京城当官以后,很少回家,老房就住着他的父亲余孟坚及家人余忠,不久余老太爷过世,他丁忧在家。第二年清明时节,余深带着家人余忠并请了一位风水先生到他父亲的坟上祭奠去了。他父亲的坟就座落地县南郊的莲花山上,远望对面席帽山、仙茅山,成三山对峙之势,确是风水宝地,而且坟墓就修建在莲花山的五虎下山之一的虎穴里。按风水地理说法葬在这个宝穴,后人必出贵人,而此时余深虽在京城官居著作佐郎,只是一个正八品的小小京官,因此这次趁着扫墓之机,特请了这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用罗盘测过后说,这穴位没错,方位坐势也对,虎本可以过山,过山后就可发达。但目前问题在虎过山的路被五里渡的潮水给隔堵了,虎一跃就落海,不能到岸过山,虎过不了海,就上不了另一座山,老爷你就升不了官了,除非在海边筑一条大坝,让虎过度堤坝然后上另一座山,那样老爷你就可能会大发达,不过这样会破坏本县的风水,如此以后罗源就出不了状元郎了,除非老爷升官后再将大坝给毁了。余深听了点点头,回家后不久,用京城里的积蓄,招募一批强壮劳工和族人,花了一年多时间在县城的东隅海滩将大坝修成,但由于是海水滩涂,种不了蔬菜水果又养不了鱼,只好引附近的几条山水蓄成一个水塘,种一些荷花,这个荷花塘由于是余深造的,所以人们称为余家塘,也就是现在“九大中心”所在的地方,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三年后,余深丁忧结束,上京就职去了,这一去真是猛虎过山,一路呼啸而去。余深由著作佐郎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累官御史中丞兼侍读,后结交蔡京,官封太宰(副宰相),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太傅。真是一帆风顺,升官封爵,好不风光。 
  某一日,家人余忠忽然进京来了,送给余深一封家书,意思是说这几年围堤越围越长,荷塘越来越大,山水越来越少,周边许多地方积淤了沙土,已经生草长树种不下荷花了,是不是引水改造为田,用于耕种作物,但目前水源缺少,可否请老爷修一封书予知县老爷,请他网开一面允许引小西外河的水到余家塘来灌溉,只字不提毁堤的事。余深接到信后,想了又想,觉得若引小西外河的水要经小西门过后张街折学宫旁再出北门,定引起群众不满,俗语说“宁可犯天条,不可犯众怒”,还是想想办法。于是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后,来个文字游戏。给家人修两封信,一封给知县老爷的,信中只要求借水一尺,另一封交代家人等知县老爷答应再行事。余忠回家后,即送达县老爷一封信,知县老爷信看后觉得太宰大人也太客气了,借水一尺有何不可,就答应下。家人知道后,打开第二封信,依计行事,连夜组织大量劳力,一夜之间开凿了一条由小西至余家塘的只有一尺宽的河浿,将河水源源不断地引到了余家塘的田地里,等到天亮,知县老爷知道后傻眼了,也就无可奈何了,老百姓觉得生米煮成熟饭,也乐得用水方便,从此罗源城关有了一条穿城的泻洪河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不断城市改建才由明沟变成暗沟。)以后罗源城内不管发多大的洪水,都不会积涝成灾的。余家塘不再种荷花开始种水稻了,万顷荷塘变成了万亩良田。后人为了保住水田不断地加固堤坝,只有大台风连着十五的潮水时,才偶尔淹没稻田,只是罗源从此以后没有出过状元,也没有一位的官职高过余深。为这事,老百姓没有忘记风水先生的那句话,就编了一句谶语:“水破余家塘,当立状元坊”。想提醒余家的人,终究只成为俚语。至今余家塘未破,罗源也就出不了状元,立不了状元坊了。 
  但不管如何余家塘毕竟是罗源人民在九百多年前修建的,它是罗源围海造田历史的第一次,其功是不可没的,其作用还福泽于今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二、举士避亲嫌 
 
  话说余深自从与蔡京结党后,深得徽宗皇帝的宠信。大观三年(1109年)大观三年(1109)大比之年,余深是主考官之一。礼部唱名时,有堂弟余光庭名字。余深认为自己理当避嫌,不宜录取自己兄弟,其他主考官不赞成,他就奏请皇帝不予录取。又过了三年,余光庭再次入试,又名列前茅,宋徽宗闻其名而深为赏识。 
 
三、缘结荔枝深 
 
  余深当权之时,因与蔡京等结党,深得徽宗皇帝宠信之外,也由于他的才华,得到徽宗皇帝的赞赏。徽宗皇帝不是一个治国的皇帝,却是一个风流成性的皇帝,喜欢吟诗填词、写字作画,经常秦楼弹琴楚馆抚瑟过着倚红醉绿的糜烂生活。宣和年间的一个夏天,徽宗皇帝高兴之余,召集群臣于御花园,品尝新进贡的闽南荔枝,并当场以十四寒赋诗一首,其中有句“玉液乍凝仙掌露,绛纱初脱水晶丸。”能参加这个盛宴,每个臣子都感到是一件千载难逢荣宗耀祖的事,且不说跟皇帝在一起品尝他所赐的当时最贵重的水果,而且还能和诗一首,尽展才华,你说余深能不高兴。于是,诗意溢于笔端,诗潮涌现丝笺,搦墨挥毫写下了《奉和御制颁赐荔枝》一诗: 
  结实宁辞火后山,移根今照日华丹。 
  来从南海航千里,赐比西山药一丸。 
  封值自怜依禁御,芬芳无复耀幽兰。 
  万年枝上风光到,尝奉宣和燕暇看。 
  然而“万年枝上风光到”却只是一厢情愿的事,荣华富贵就如昙花乍现一样。官当大了不能说没有人忌妒,更何况是与奸臣蔡京在一起,由结党营私而图得高位厚禄,得到的宠信,这本身名声就不好。小人无朋,连自己一党的人都忌妒,你说这样的官当得能长久吗?终于遭人弹劾,罢相了。但据后人考辩,余深也不是一个完全没有良知的人,虽依附奸臣,但没有违背良心,在职期间也为福建家乡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曾奏请免除福建酒禁,得意皇帝恩准,并以己俸代福建缴纳200多年丁钱,民蒙其惠。宰相王黼欲议攻辽,余深反对,并上《论开边》陈述利害,极言不可。最后因徽宗欲取福建花果,余深上书力言不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福州知府,住在福州西门自己的府第中,“余府巷”因而得名。(《宋史》和《中国宰相全传》都因这将他误为福州人。)在他的福州住宅里有一棵老荔枝树,与余深感情很深。余深在家的那几年,荔枝树结的果实又大味道又非常的鲜美,余深给他取名“功亮”,“功亮”是余深的御书阁的名字,以书阁命名荔枝,可见余深对这棵荔枝树有多么的厚爱。到了靖康年间,余深再次遭贬任镇江节度使。这年,这棵名叫“功亮”的荔枝树就不再结果了。第二年,余深遇赦回到福州,荔枝又和从前一样。荔枝树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到南宋绍兴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来闽在福州,可能还见过这棵荔枝树,于是将这个传奇写入了他《老学庵笔记》。 

   余深出生罗源,为官多方,终老福州。余深(约1050~1130),北宋时期罗源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32岁中进士,中年发迹。当时人都相当迷信。他的祖厝在罗源县治西里许,并建有聚书所,周边环水,人称玉环馆,余深中进士后留京为官,后余老太爷辞世,他丁忧在家。翌年清明,他上坟祭祖。其父的墓茔坐落本邑南郊的莲花山上,遥对席帽、仙茅两山,三山对峙,风水先生指为宝地,且墓圹就筑在莲花山的五虎下山的虎穴内。风水先生说葬此,后人必贵,此时余深虽在京,居官仅正八品著作佐郎而已。因此这次趁扫墓之机,他特请了这位风水先生设法造势。风水先生说,虎本可过山,过后发达立见。但眼下弊在老虎过山之路被五里渡的潮水隔堵,不能蹦越,为此海边要筑一大坝,让虎走堤坝后才能跳到另一高峰,余深照此办理。年余大坝修成,先引附近山泉洗刷盐碱地,后又从遥远的小西外河开河坝灌水,终于围成塘田,种植荷花。后来人们称此地为余家塘。一俟余家塘成后,百亩荷花映日红。风景绝佳,叹为观止。但余深死后,荷塘荒废,改造农田;如今土地升值,又被开发为高层楼宇,这是后话。不过古语云:“沧海桑田”、“白云苍狗”,确非虚言。 
 
      三年后,余深守孝结束,上京就职,这一去果然猛虎过山,势不可挡。他由著作佐郎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累官御史中丞兼侍读,后结交蔡京,官封太宰(副宰相),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太傅。其实说风水,只是迷信而已,余深靠蔡京的势力升官,才是奥秘所在,由此他受人疵议,《宋史》对他评价不高。但《大明一统志》就将他列入“人物传”,为他平反。笔者以为也有道理。其一,他敢忠谏。宰相王黼欲议攻辽,余深反对,并上《论开边》陈述利害,极言不可。最后因徽宗欲取福建花果,余深上书力言不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福州知府(住在福州西门,“余府巷”因而得名)。其二,荐举人才,力避亲嫌。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其年大比。余深为主考官,其从弟余光庭名列前茅,余深为避嫌,上奏不予录取。这事深得皇上赞赏。其三,蔡京等大兴花石纲,苛剥百姓。福建原有的贡花果的责任也日愈加重。仅举荔枝为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岁课六万颗,宣和与祥符年间数外进八万三千多颗;后增为十万零六百颗。有鉴于此,余深向徽宗进言“福建以取花果扰民”。因此开罪徽宗,同年十一月,余深以少傅、镇江军节度使衔贬为福州知府,从中央发落到地方。后来还有到外省当地方官的履历。 
    
      余深在福州为官,再次左迁,然后复归期间,有桩趣事。陆游《老学庵笔记》曾载其事:“余深罢相,居福州,第中有荔枝,初,实绝大而美,名曰‘亮功红’。‘亮功’者,深家御书阁名也。靖康中,深谪建昌军。既行,荔枝不复实。明年,深归,荔枝复如故。乃知世间富贵人皆有阴相之者。”余深与荔枝有缘,放翁以迷信视之不足为训。 
     
     历史功过自有评判。对余深也应持同等态度。有人说,余深与奸臣蔡京朋比;还有人说他一生只做过一件好事。笔者深不以为然,不因他的籍贯是罗源,是笔者的远古同乡,就不敢说公道话。站在公正的立场,笔者写了一首七言古诗《为余深辩》,谨录于次,以有教于方家:“攀缘蔡京史有书,为得超擢实糊涂。魏征曾出建成府,白沙在涅未为污。奉旨鞫审怀素案,怀素谋逆一男巫。惩治主谋余不问,仁心仁术岂可诬?余相律己甚严谨,履职主考正身躯。抡才举士无杂念,力避亲嫌不含糊。还为平民谋福祉,夤夜修表达天衢。从此八闽酒禁解,民生国计有通途。明察体恤下情苦,此时其人居中枢。为民缴纳人头税,自献俸禄心欢娱。更属难能在直谏,敢批逆鳞畏惧无。扰民伤财事当已,花果不可边远输。犯怒左迁福州府,人居陋巷影不孤。院种奇荔长为伴,日啖累累果如珠。曾嘱族人事围垦,百顷田陇辟新区。先植芙蕖后稻黍,开风气先厥功殊。臧否人物一分二,以偏概全乃腐儒。能爱莲者必君子,白璧微瑕难掩瑜。” 

1126年)五月,钦宗特进余深为观文殿大学士。因言者累劾,余深遂奏请致仕,于是,降为中大夫住临江军。不久,高宗南渡,获赦还乡,在福州西门原怀安县学(今余府巷因之得名)定居。后卒于福州,葬钦德里

人物评价 
 
  名列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宰相全传》中。他因由奸臣蔡京引荐,故多遭时人非议,如《宋史》。但后人多给辩解,到了明朝的《大明一统志》就将他列入“人物传”中,并称其忠谏。

一,余学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源人物」之余深(宋朝宰相)
皇权的衍生物 第二十八章:蔡京——北宋奸臣之首(24)两宋奸臣篇
张邦炜:​论北宋晚期的士风丨202310-104(总第2517期)
纪念林季仲、林友、林安行等14位宗亲中进士900周年
【原创】2017年初春赣闽访古(三)罗源陈太尉宫、城内古塔
罗源传统文化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