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吉林省余氏宗支源流(1)

吉林余氏蒙古《族谱》考-苏-赫巴鲁

一、 余氏《族谱》的主人  
余氏《族谱》的主人,余凡,男,1948年生人,现居长春市南湖大路27号,曾任职长春机械产品销售中心。其父,原名余映殊,早年参加革命时改名余骥龙。早已退役并故去。曾祖父余天仲于民国三年(1913年)年修续《族谱》①自序时写道:“铁、金、余者,乃由元太祖铁木真相传至六代(实为四代),成宗铁木耳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②……”可知,铁、金、余原为一家, 系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裔。  
《族谱》的主人余凡先生与笔者经朋友介绍,相识不久。因笔者曾撰写过《成吉思汗的故事》,《成吉思汗传说》,《成吉思汗传》在国内及台湾云龙出版社,知书房出版社出版,还是电影《成吉思汗》的作者之一,对成吉思汗及蒙古学有着广泛的爱好,对蒙古族谱学也略知一二。所以对余氏蒙古《族谱》如获至宝,经研究、考证后,急于发表一篇《族谱》考证论文,以求批评,指正。  
二、 余氏《族谱》的始末  
《明史》里有《余子俊传》。余子俊生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景泰三年(1451年)中进士。历任明朝户部尚书,其父余详,其子余钰,其孙余承祖,余承勋,余承业四代人都在明朝当了高官。  
为避元代皇帝铁姓,由铁改金或由铁改余,又不忘祖先,又不影响当官,这是改性的目的。由于汉化的结果,还有“地域动因”,“文化动因”,“政治动因”,这是铁改余姓的动因。  
史料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颁诏“复衣冠如唐制”。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又诏“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氏”,铁姓即不在《百家姓》(503个姓)之内。《续百家姓》(1852)个姓才出现“檀,提,铁,苌”之铁姓。很容易能查出元太祖的铁来。最终达到改“形”不改“意”,改“表”不改“里”③的目的。  
余子俊是“铁改余姓”九位始祖之铁承烈后改余德有的第三代,余德有排行六故称根六公。余子俊于明代立下了《余氏族谱》(青神谱)后, 又有余天仲(余凡曾祖)于民国三年(1913年)再次修撰了《余氏族谱》。  
三、《余氏族谱》直系图(略)  
据《余氏族谱》可知,谱记最后一人,即余映典,系余凡的四伯父,即余骥龙手笔“履历”中的“四哥余慎微”,原名余映典,曾任县丞,国子监典籍出身。此谱续修于1913年,余凡之父余骥龙尚未出生,所以没上《族谱》。当然,余骥龙属铁承英又名余德兴的第十九代(五子)。其子余凡第二十代,余凡之子余正即第二十一代。  
近期,余凡欲补《余氏蒙古新族谱》,一定会将这三代人补上:  
映殊(汉名余骥龙,十 九代)  
余凡 二 十代  
余正 二十一代   

二、 余氏《族谱》的始末  

《明史》里有《余子俊传》。余子俊生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景泰三年(1451年)中进士。历任明朝户部尚书,其父余详,其子余钰,其孙余承祖,余承勋,余承业四代人都在明朝当了高官。  

为避元代皇帝铁姓,由铁改金或由铁改余,又不忘祖先,又不影响当官,这是改性的目的。由于汉化的结果,还有“地域动因”,“文化动因”,“政治动因”,这是铁改余姓的动因。  


四、 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  

《元史·后妃列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与南必皇后生有一子,名铁蔑赤。忽必烈共有十子。拉施特《史集》记述:忽必烈有十二子。第十一子名字不知,笔者认为,“铁木健”与“铁蔑赤”应该是一个人,只是同词异记而已。如成吉思汗,日本译作“青吉斯可汗”,“铁木真”译作“贴木真”;四俊之首“木华黎”译作“毛胡来”;四狗之一“者勒蔑”译作“扎拉玛”等,各种译本均不一致。蒙古古代,“歹”表示男性,“真”表示女性。铁木真应该是“铁姑娘”的意思,铁木真的“铁”是汉语――外来语的汉蒙谐合语。当然,铁木真这个名字来自一个塔塔儿首领的名字,但确切的说,“铁姑娘”也有好养活的意思,正像现代蒙语“毛依罕”(坏姑娘)一样,更显得时髦。  

蒙语卷舌音多,一般用“尔”,“日”,“拉”,“勒”来表示,汉名的玉柱,蒙语习惯叫“玉柱勒”叫金珠的,蒙语说成“金珠拉”与“金珠尔”。元成宗铁木耳,是世祖忽必烈之孙(真金子),他才是“纯铁”的意思呢,这个“耳”就是卷舌音。而铁木健与铁蔑赤都是铁木真的意思。  

铁木健是成宗铁木耳的叔父,被封为南平王,封地在湖北黄冈,据《余氏族谱》可知,铁木健死于战事。其家族在明初移居四川。一是此地险要,可攻可守,二是从这里可另转移青藏高原,也可以回到汉北故里。  

又知铁木健生于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而铁木健第九子(根九公)铁承英(余德兴)生于惠宗十年(1342年),父子相差60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铁承英才25岁,而元世祖忽必烈与铁木健,父子相差68岁④,这是“铁改余氏”后,辈数相隔系数较大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内蒙古札萨克旗末代王公奇天祥,是成吉思汗36代直系孙,辽宁北票依湛纳希专家(百度和谐)宝咏先生是成吉思汗的31代孙,黑龙江的波·少布先生为成吉思汗的31代孙,德王(德穆楚客·敦日布)是成吉思汗的30代孙,果儿罗斯前旗齐王是成吉思汗仲弟哈萨尔的第29代孙。参照之下,“铁改余氏”的余凡,成为成吉思汗的第二十四代孙。问题就得到了解释。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已经不是“铁改余氏”的时代了。余氏蒙古《族谱》也将获得新生,希望余氏蒙古《族谱》得到新续。  

二零零八年五月三十一日  

注释:  

①: 此《族谱》于1940年丢失,余骥龙老先生临终前告之其子余凡,说:《余氏族谱》现在上海图书馆收藏。2005年,余凡将《族谱》四卷复印回来。  

②:成宗铁木耳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备份有误,应当“封其叔”铁木健为南平王。  

另,南平王在《元史》上有两位,一是窝阔台汗的孙,另一位就是铁木健了。当时封地湖北黄冈。  

③:“文化动因”,“政治动因”,摘自《余凡致苏赫巴鲁信札》。  

④:引自余凡《余氏家(族)谱存疑释解》

苏赫巴鲁,汉译“威虎”之意。蒙古族,姓“额鲁特”氏,简化为刘,故又名刘威。一级作家。1938年8月出生于沈阳一个旧军官家庭。清乾隆年间其祖先从新疆卫剌特地方迁至辽西大凌河流域喀喇沁左翼旗。祖籍成为此地人。   

  1953年苏赫巴鲁毕业于王三户屯完小,1956年毕业于新民营房中学(即新民第四初中),1959年毕业于长春第十一高中。是年,他放弃了报考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作曲专业的志愿,毅然来到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任编剧兼作曲。一年后,写出《苏玛四弦演奏法》一书,并整理出《苏玛琴曲一百首》。1960年至1966年期间,苏赫巴鲁创作出《草原洪浪》等三部民族歌剧、好来宝剧《巴图应征》及长篇叙事诗《草原风暴》三部曲(与芦萍合作),并发表第四部长篇叙事诗《牧人歌手唱达兰》(已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少数民族文学专集》1949—1966)。   

  1966年至1976年,苏赫巴鲁在那段文化洪荒里,在一半花、一半草的查干花草原,学着金蜂酿制花粉的本领,大量地采集着蒙古族的民族文学。他说:“民间文学深得就像个海子,一旦游过去就会见到奇异的珍珠……”苏赫巴鲁的文学之路,是踩着这些珍珠走过来的。他说他在“草原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运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创作。他在日记中写道:“信赖天才的人,吊死在悲树下;信赖勤奋的人,沙漠上可种花。”常常是“每得一篇,犹获一子”的心情,总结出“取生活酿酒,就是歌”的实践,追求着“大海似的深沉,野马似的奔放,白云似的飘逸,奶酒似的芳香”的风格。  

  苏赫巴鲁在查干花草原生活了16年,1981年才从草原文化馆调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任编剧。1984年至1992年当选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县政协七、八、九届的驻会副主席,并兼文联主席;又是吉林省政协五、六、七、八届的常委,松原市政协一、二届副主席、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现任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蒙古语文学会、蒙古文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理事长、松原市作家协会主席、《金鹰》杂志主编。1984年苏赫巴鲁与超克图纳仁合作的电影《成吉思汗》(一、二集)在锡林郭勒开机,并获“萨日纳”一等奖;1987年创作的电视剧《太阳的女儿》(与钟麟合作)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93年7月应邀出席在蒙古国召开的首届“世界蒙古文学作家大会”,其长篇传记小说《大漠神雕》等“成吉思汗系列文学”作品荣获“成吉思汗虎头令牌”独家特别奖,奖牌上镌刻着“奖给世界游牧民族尊贵的作家”字样。1996年8月,与日本NTV电视台合作大型文献专题片《世界征服王传说》,9月在日本播出。此后,曾应德国国际鄂尔多斯蒙古文化与经济研究协会之邀,随中国蒙古文学学会访欧代表团出访德、法、卢、比、荷五国。2001年应日本广岛国际音乐协会理事长中里丰子之邀出访日本。  

  苏赫巴鲁,他创作生涯45年,出版、发表了近800万字的作品。有小说、诗歌、歌曲、散文、传记、歌剧、话剧、好来宝剧、英雄史诗、民歌、故事、谚语、论文、民俗等14种之多的文体样式。出版了《蒙古族婚礼歌》(获全国民间文学奖)、《成吉思汗的故事》(获吉林省首届民俗奖)、长篇传记小说《成吉思汗传说》(上、下卷,获首届北方民间文学一等奖)、《蒙古族风俗志》(与王迅合著,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二届“长白山文艺奖”),《成吉思汗传·一统蒙古》、《成吉思汗传·开疆拓土》(台湾云龙出版社)、《铁木真》、《成吉思汗》(台湾知书房出版社).长篇传记小说《戈壁之鹰》(蒙文版)、《大漠神雕》(获吉林省第四届“长白山文艺奖”、第二届“东北文学奖”、首届“成吉思汗虎头令牌”国际奖)、《苏赫巴鲁诗选》、散文集《蒙古行》、长篇传记小说《漠南神笔·古拉兰萨传》(获第四届“东北文学奖”)、《嘎达梅林》(获“绿野”新人奖一等奖)、《陶克陶胡传》(与博·巴彦都楞合作蒙汉合璧本)、长篇小说《宫廷情猎》(与珊丹合作)和《大野芳菲——丹麦探险家与蒙古王女》、《蒙古秘史白话故事本》(均与珊丹合作)、《吉林蒙古人》等30多部专著。他的传略和作品评论已选入《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近现代中国少数民族英名录》、《中国诗歌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手册》(德国柏林出版)、《世界名人录》等50余种国内外辞书及文学史书中。1999年荣获“世纪艺术金奖”、“千年之交荣誉勋章”。  

  他说:“背负多鞍,归其一路”,是说他业余创作又兼职太多,但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文学创作上。  

  作 者:额尔敦

引用“ 

二、 余氏《族谱》的始末  

《明史》里有《余子俊传》。余子俊生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景泰三年(1451年)中进士。历任明朝户部尚书,其父余详,其子余钰,其孙余承祖,余承勋,余承业四代人都在明朝当了高官。  

为避元代皇帝铁姓,由铁改金或由铁改余,又不忘祖先,又不影响当官,这是改性的目的。由于汉化的结果,还有“地域动因”,“文化动因”,“政治动因”,这是铁改余姓的动因。  

史料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颁诏“复衣冠如唐制”。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又诏“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氏”,铁姓即不在《百家姓》(503个姓)之内。《续百家姓》(1852)个姓才出现“檀,提,铁,苌”之铁姓。很容易能查出元太祖的铁来。最终达到改“形”不改“意”,改“表”不改“里”③的目的。  

余子俊是“铁改余姓”九位始祖之铁承烈后改余德有的第三代,余德有排行六故称根六公。余子俊于明代立下了《余氏族谱》(青神谱)后, 又有余天仲(余凡曾祖)于民国三年(1913年)再次修撰了《余氏族谱》。 

由蒙古姓氏改为铁姓应该是取铁木建(铁蔑赤)字头读音为姓(如果说取铁木真字头读音也不矛盾)。但是如果在明朝洪武年间,由哪位成吉思汗的汉地子孙敢说自己是铁木真或者铁木建的后人?! 

   余子俊就敢说,洪武年间不敢说,以后就敢说,为什么敢说,是因为瓦剌也先将明朝皇帝明英宗捉了,后又被放回来,就对明英宗说了,是蒙族人又怎么样?你明朝打不过我兄弟了,我就要在你明朝廷这里当官,还要当大官,还要与我的蒙族兄弟近些,我经常可以去跟我的蒙族兄弟喝下小酒,你们敢对我说个不字,就叫我蒙族兄弟打你,明英宗就马上升他的官了,真厉害!以后明朝皇帝个个都害怕他的蒙族兄弟打,都给他大官做了,并且还在族谱上洋洋得意地说是蒙族人,整个明朝没有人敢出声,太厉害了

余子俊就敢说,洪武年间不敢说,以后就敢说,为什么敢说,是因为瓦剌也先将明朝皇帝明英宗捉了,后又被放回来,就对明英宗说了,是蒙族人又怎么样?你明朝打不过我兄弟了,我就要在你明朝廷这里当官,还要当大官,还要与我的蒙族兄弟近些,我经常可以去跟我的蒙族兄弟喝下小酒,你们敢对我说个不字,就叫我蒙族兄弟打你,明英宗就马上升他的官了,真厉害!以后明朝皇帝个个都害怕他的蒙族兄弟打,都给他大官做了,并且还在族谱上洋洋得意地说是蒙族人,整个明朝没有人敢出声,太厉害了!

余子俊(1429-1489),青神(今四川省青神县)人。字士英。明代官吏。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年间进士,授户部主事,在部十年以廉洁奉公称。后以荐擢右副都御使,巡抚延绥(指今延安市及绥德等陕北地区),亲自督建边墙城堡,东起清水营西止花写池。1476年(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改巡陕西,主于西安城西北开渠,经汉时故城以至渭河,称“余公渠”。又于泾阴(位西安市西北)凿山引水灌田千余顷。1484年(宪宗成化二十年)以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大同(今山西省大同市)、宣府(今河北省宣化市)军务。他力主以延绥边墙法行之于宣府与大同,时以灾害频仍,公私耗敝,为言官劾奏。宪宗末,官终兵部尚书。 

明朝 

公元年    皇帝    年号    干支年 

1368    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元年    戊申 

1369            己酉 

1370            庚戌 

1371            辛亥 

1372            壬子 

1373            癸丑 

1374            甲寅 

1375            乙卯 

1376            丙辰 

1377            丁巳 

1378            戊午 

1379            己未 

1380            庚申 

1381            辛酉 

1382            壬戌 

1383            癸亥 

1384            甲子 

1385            乙丑 

1386            丙寅 

1387            丁卯 

1388            戊辰 

1389            己巳 

1390            庚午 

1391            辛未 

1392            壬申 

1393            癸酉 

1394            甲戌 

1395            乙亥 

1396            丙子 

1397            丁丑 

1398            戊寅 

1399    明惠帝朱允炆    建文元年    己卯 

1400            庚辰 

1401            辛巳 

1402            壬午 

1403    明成祖朱棣    永乐元年    癸未 

1404            甲申 

1405    大事: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乙酉 

1406            丙戌 

1407            丁亥 

1408            戊子 

1409            己丑 

1410            庚寅 

1411            辛卯 

1412            壬辰 

1413            癸巳 

1414            甲午 

1415            乙未 

1416            丙申 

1417            丁酉 

1418            戊戌 

1419            己亥 

1420            庚子 

1421    大事:明成祖迁都北京        辛丑 

1422            壬寅 

1423            癸卯 

1424            甲辰 

1425    明仁宗朱高炽    洪熙元年    乙巳 

1426    明宣宗朱瞻基    宣德元年    丙午 

1427            丁未 

1428            戊申 

1429    余子俊出生        己酉1430            庚戌 

1431            辛亥 

1432            壬子 

1433            癸丑 

1434            甲寅 

1435            乙卯 

1436    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被俘)    正统元年    丙辰 

1437            丁巳 

1438            戊午 

1439            己未 

1440            庚申 

1441            辛酉 

1442            壬戌 

1443            癸亥 

1444            甲子 

1445            乙丑 

1446            丙寅 

1447            丁卯 

1448            戊辰 

1449    土木堡之变        己巳 

1450    明代宗朱祁钰    景泰元年    庚午 

1451   余子俊景泰年间中进士        辛未 

1452            壬申 

1453            癸酉 

1454            甲戌 

1455            乙亥 

1456            丙子 

1457    明英宗朱祁镇(又被放回)    天顺元年    丁丑 

1458            戊寅 

1459            己卯 

1460            庚辰 

1461            辛巳                    在部十年以廉洁奉公称。后以荐擢右副都御使,巡抚延绥(指今延安市及绥德等陕北地区),亲自督 建边墙城堡,东起清水营西止花写池。1462            壬午 

1463            癸未 

1464            甲申 

1465            乙酉 

1466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元年    丙戌 

1467            丁亥 

1468            戊子 

1469            己丑 

1470            庚寅 

1471            辛卯 

1472            壬辰 

1473            癸巳 

1474            甲午 

1475            乙未 

1476   余子俊主政陕西        丙申 

1477            丁酉 

1478            戊戌 

1479            己亥 

1480            庚子 

1481            辛丑 

1482            壬寅 

1483            癸卯 

1484    总督大同,宣府军务。        甲辰 

1485            乙巳 

1486            丙午 

1487            丁未 

1488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元年    戊申 

1489   余子俊终年        己酉 

小人之心,实为卑鄙! 

卖祖宗之事,也就你能想到做到! 

问根寻源,是则是,不是则不是!岂能攀福求龙! 

你不要以小人之心,请以君子之心,合理解释下余子俊年表及明朝纪事年表发生的事?合理解释明史余子俊生平来历?合理解释那些记录余子俊事略的人是错误的?没有将余子俊是蒙族人记上,为什么没有记上

按照明史余子俊传的说法,余子俊并未退休,而是终于任上,恐怕没时间等到退休后去编撰《余氏族谱》,况且他一生显赫,恐怕也没有时间去忙这些事情,生前身后各个史籍也无记载其是蒙古人的记载

明成化十三年(1477),余子俊任兵部尚书。后因中官韦进等人谗言诽谤,被免去兵部尚书之职,授以太子太保虚衔。明弘治元年(1488),明孝宗接位,因怀念先朝老臣的忠贞为国,予以器重,余子俊得以继任兵部尚书

   余氏各宗支的“谱”记中,都是以铁木健公为首序《谱》记始祖,“谱”记公是元成宗铁木耳的堂弟(或弟),所以铁木健公出于世祖忽必烈世系,又由于整个元朝史料记述中没有铁木健这三个字,于是有人作出了铁木健公根本不存在的结论(有个学者扎齐斯钦先生即是持此论者)。又由于铁木健公承前于忽必烈、托雷、铁木真祖孙三代,公被否,则公以上的血缘关系即不存在了;那么《余氏家(族)谱》就变得毫无意义,而且自铁木健先人起始,至今的二十几代人都是冒认祖先的谎骗传人,声称铁木健的人成了“罪首”,正是由于找不到铁木健公在元朝史料记述中的“位置”,就为一些“好事”之人和“知祖心切”的人留下了“臆造”的空间。例如,硬将铁木健公的出身往世祖忽必烈系下的,史籍有名的世序排列内“安排”;这显然是荒谬的,我想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其结论。 

    学者扎齐斯钦先生为了“安慰”余氏族人,在彻底否定铁木健的血统所属之后,又“介绍”了一位属“钦察蒙古”的燕铁木儿,给余氏族人“填补”祖先“空白”,暂不谈“钦察部”是属于蒙古还是色木溶于蒙古,仅就扎齐斯钦未经考证就否定铁木健的历史存在,其结论是非常轻率和不负责任。仅依据一首“分手诗”中的个别名词(“不花”“宰相”)做为基础依据而推导出《余氏族谱》祖先另有人属,实属荒谬!其人治学肤浅!

一,余学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质疑《蒙古族皇室后裔铁改余姓总谱》总纂余德连十二问(转载)
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团聚四川
成吉思汗的后代,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团聚在四川
没想到!成吉思汗的后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余氏族谱:成吉思汗后人在峨眉?(上)
四川余氏蒙古人祭奠圣祖成吉思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