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久辛:庞大无羁的文明与精微恣肆的掘进

沉入中华文明的典籍深处:

更加深入的学习伟大的诗词歌赋及伟大的人物

    古今中外的诗歌大家都有立场,有世界观、人生观,有理想、有抱负、有精神高度的艺术表达。
     我以为当下必须要克服虚无对我们诗人的影响和伤害,必须要沉入我们中华文明的典籍深处,对那些伟大的诗词歌赋及伟大的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决不能停留在历史的结论上,而忽略了他们仍然活着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与伟大的人格精神。
    只有多元化,多向度的创新,不陷入虚无,克服虚无对我们诗人的影响和伤害,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树雄心、立壮志、写史诗,把思想认识的根脉伸向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才能创造出成熟成功与卓然优异的作品。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中国诗歌学会值此中国新诗百年华诞刚刚过去,崭新未来即将到来之际,能举办这个极其重要、有关“中华文明与中国诗歌现代化表达”的研讨会。说心里话,最少我是期待已久了。我想,如果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诗歌,是特指百年新诗,或干脆说就是指新诗的话,那么我要说:百年新诗对于中华文明来说,就是沧海一粟,就是蓝天下飘着的一羽鸿毛儿,就是一个新生婴儿最初的几声抽泣、几声哭啼。虽然太幼稚啦,但是很生动;虽然太表皮化了,但是却很鲜活;虽然太微不足道啦,但却包含着无尽的新意。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吧?如果中国新诗是一只蚂蚁,那么中华文明就是无涯无尽的宇宙。关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表达,或者说当下新诗的创造,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创造呢?我注意到了中华文明与中国诗歌这两个概念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大概念与小概念的从属关系和主宾关系,通俗易懂的说,那其实就是一只蚂蚁,要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去表现一匹大象于四季轮回之中丰富的生命历程,这是不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呢?这样的努力创造,是不是令人绝望而又显得极其残酷终将无功而返、无果而获的残酷现实呢?我的结论是两个字:未必。

        亲爱的诗友们,在我看来,中华文明是一个庞大的精神时空或时空精神,它一直熏陶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须臾也不曾离开,而且一直都在发展着,丰富着,充盈着,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伟大的文明。事实上,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一刻也没有停止创造新的文明,以实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谋得更大福祉的可能。一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与创造,这本身就是东方世界对人类文明贡献的一部分。我这样判断的自信与底气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学习我们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典籍中得来的,我讨厌虚无,憎恶起哄,我珍惜自己所有的创造实践与学习中获得的哪怕一点一滴的体会和收获。在这里,我不揣冒昧的想表达这样一个理念,即中华文明是活的文明,是发展着的文明,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文明,所以中华文明是人类永恒的文明。这样说来,似乎显得过于高大上了吧?在我看来,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老祖宗创造的这些文明,假使我们的新诗要有所创造,有所贡献,甚至可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添加,在我看来,都是无尚荣光,无比珍贵,永远值得追求的最美丽最幸福最神圣,当然也是最艰辛的工作;对中国的新诗史来说,这样渺小的每一次的添加,都是一飞冲天,石破天惊的创造。这样的创造,难道不是我们梦寐以求,毕生渴望着的吗?

       亲爱的诗友们,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创造呢?我以为当下必须要克服虚无对我们诗人的影响和伤害,必须要沉入我们中华文明的典籍深处,对那些伟大的诗词歌赋及伟大的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决不能停留在历史的结论上,而忽略了他们仍然活着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与伟大的人格精神。在我看来,很多很多的伟大人物与伟大的诗篇与作品,他们的高妙超拔与博大精深的思想,未必就已经被我们真正的理解和认识,我以为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开掘。

       疫情防控结束后,我有幸多次被邀请,到祖国各地采风,期间的实地考察与学习研究,就获得了不小的收获。比如在山东济宁的“太白楼”参观,我就发现楼下东面李白手书“壮观”二字的石刻,就完全打破了我对李白书法的想象。我想象的李白书法,应该是怀素式的狂草,一如李白诗中所绘:“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以我的想象,李白就应该有如此恣肆汪洋般 “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状同楚汉相攻战”的样貌,而不是展现在我眼前的、这块“圆融周正”“端庄拙雅”的“壮观”石碑。他如果不是怀素式的狂风骤雨,也决不应该是苏东坡大腹便便式呀。想想李白《上阳台贴》,那贴上的字,也是不够狂的,只有稍许的挥洒,而且也是有限度、有克制的张扬。这倒让我玄想了起来:也许我们想象的李白,比如浪漫,比如轻狂,比如飘逸……这许许多多的比如,或许都不是李白,而恰恰这个“圆融周正”“端庄拙雅”才是李白?或种种我们想象的李白,仅只是李白的一个个侧面,我们统统想偏了,而忽视了圆融通达的李白,端庄周正的李白,粗壮细腻的李白,拙朴雅致的李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就常常遇到这样多重性格与多个侧面的人吗?可见,主观臆测式的想象,永远不可能与真实的人物对上号。由此,我想给出一个感悟:我们不能以李白瑰丽的诗篇去想象李白,更不能以李白的理想与艺术的高峰去想象李白,李白其实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多重性格的人,他的狂放是一个侧面,而他的圆融,也应该是一个侧面,他是我们所有人不同的想象造就出的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有如神的精神境界,也有凡人一样的各种各样的优缺点。这样想来,我觉得就与他更亲近了,而济宁太白楼下的这块稀世珍宝——李白所书的“壮观”碑,也许就是引领我们更深入地走进李白真实内心的一座辉煌的金阙。

       再比如说吧,一提起辛弃疾,我们都会说他是伟大的爱国词人。其实,他还应该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今年4月,我受邀参观了“鹅湖书院”,中国思想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两次“鹅湖之会”都在这里举行:第一次,是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俩的哲学辩论,主题是:圣贤人格;第二次,是辛弃疾与陈亮纵论国家统一大业,核心议题是:英雄理想。而正是辛陈“鹅湖相会”的核心议题: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这两位词人把这两个看似并不起眼,然而直至今天,仍然时刻关涉着我们家国天下、子孙万代的大是大非问题,一下子举向了历史的天空,加上辛稼轩的长短句,直逼我们的灵魂,使得我们须臾回避不得,必须正视,必须矢志不移地追索。从这个意义上说,“辛陈会”与“朱陆会”,刚好形成了互补,一个是向虚的、从哲学的形而上的精神上探索“圣贤人格”,一个是向实的、从形而下的爱国报国的思想充盈,来践行“英雄理想”,事实上,“辛陈会”承载了大历史观的两个粗壮的思想的顶梁柱,没有理想,没有英雄,中华民族如何能够绵延五千年而赓续不断?那天,我突然就觉得:他们的思想精神,一直都萦绕在我们的生命与生活中,一刻也不曾离开过我们,一种幸福充盈着我的心,使我对历史的天空,有了更真实有用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坚拒虚无,而自信满满。

       再如我们对戏剧大师汤显祖的认识,几乎所有对他的介绍,都是说他的戏剧反封建主义和具有人性解放的思想,我就觉得没有那么简单。经过研读我发现:他的“玉茗堂四梦”,是承继了屈原李杜以及苏辛的精髓,他把他们的神魂华彩,化入了一出一出的戏份中,那真是一个个、一出出绝妙之极的表达,实现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而“梦”只是戏的借代,“性情”才是他戏剧的至高理想;“性情”主于何、归于何,“四梦”各有不同,而《牡丹亭》则打通了生死界线所有的樊篱,以“一往而深”的挚爱纯情的力量,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具有深刻又博大的人文关怀的境界,才是他戏剧400年来久演不衰并获得业内外高度赞誉的真正原因。纵观汤显祖的“四剧”,我们就会发现,他每剧必有对人心关爱极境的不同表达,而这个不同的表达又都深刻地触及到了人心的不同侧面,也就是说汤氏所触及到的人心,深深地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形成了对人心灵的呵护、关怀与抚慰,所以才获得了人们深深的喜爱与人们口传心诵的流芳百世。正如杜丽娘与柳梦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的死生之恋,我猜想,这一对有情人的故事,贯穿着美丽动人的性情之华丽的细致入微的表演,把失去性情寄托的,生之无趣,与获得了性情之后充实的,死之快乐。完全打通,融汇贯通,并且展现得淋漓酣畅,使得阴曹地府并不可怕,鬼魅魍魉也非恐怖世界。他以美丽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千百年来未有之生死性情之恋的、感天动地的、大爱无疆的世界。汤显祖最高明的地方,就是他用更易于人们接受,甚至喜爱的戏剧方式,春风化雨,美育陶然,来实现他“士”之“达则兼济天下”的使命担当,与其说人们喜爱汤显祖的戏剧,不如说那是他创造的超越死生之性情故事,弥漫在九州、缥缈于三山五岳而又跨越时空的艺术效果啊……

       亲爱的诗友们。本来行文至此,就可以打住了。但是看看当下诗坛,想想新诗的发展,又觉得不能回避一些现实的不满。已故诗人昌耀先生生前曾经对我说:要以更大的耐心,更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新诗的发展。今天突然想起昌耀先生的这段话,我是想说:40多年来,中国新诗有了前所未有的大跨度的发展,的确摈弃了标语口号和假大空等等低劣的表达,新诗写作进入了多向度、多元化、全方位、大面积开拓创新的局面,不能否认这样的开拓创新,的确给新诗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我看来,探索永远比闭关自锁好,当然要当心别踏空虚蹈;寻找陌生的表现领域,肯定比墨守成规更有创新的可能性,但也要当心别误入歧途;试验永远都会有失败,而且失败的概率很可能更大,那也别忘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住;摒弃一些陈旧引进一些新奇,也许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当然,也可能弄出一些“四不像”的丑八怪。总之,我们必须要创新,这是绝对不能移易的信念,但我们呼唤与渴望着的,是成熟成功与卓然优异的作品,而不是相反。所以,我们就需要明白一些创新的圭臬,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注意的是:一必须要牢牢记住,多元化,多向度的创新,决不能陷入虚无,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老祖宗有些教条,是以世道人心为最高境界的,而我们写诗作画的终极目标,一旦脱离了人格建筑,脱离了利他为人的创造,就很可能走火入魔;二试验就是试验,不要拿试验品当作品,哪怕试验是成功的,也仍然需要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当下社会对新诗的一些不满情绪,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各种各样的试验诗歌发泄的,虽然很偏激,但值得反思。既然你是无功利的试验,那就放到实验室又如何?没必要非发表出版不可。三要树雄心、立壮志、写史诗,不要沉溺在一些小感觉小发现,弄一些类似“脑筋急转弯”式的、抖激灵的小段子来冒充诗歌,其实古今中外的诗歌大家,都是有立场,有世界观、人生观,有理想、有抱负、有精神高度的艺术表达。就是说如果不是完全不一样的思想感情非要写出来不可,我以为不写也罢。当然,我的这些浅陋的意见,可能没有多少受用中听的价值,那就按昌耀先生说的“要以更大的耐心,更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新诗的发展”吧?好在我们的先人早就给我们做好了榜样,让我们向李白,向辛弃疾,向汤显祖等等先贤学习,努力创新,不负今生,不负时代。

      亲爱的诗友们。上述我对李白、辛稼轩与汤显祖的再认识与再提及的相关综述,其实是想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是因为它一直都是活着的灵魂,一直都有着丰富的营养,一直都在荫佑着我们中华儿女,并以其实实在在的存在与发展,给予我们精神的仰仗,如此我们还会虚无么?当我们真正获得了这样的仰仗,面对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与文化,我们还会茫然不知所措么?在我看来,中国新诗要获得真正的发展,甚至是实现走过“高原”、登上“高峰”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摈弃虚无,把思想认识的根脉伸向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同时迎着八面来风,吸取56个民族的优秀语言与更辽阔的世界各民族优秀的语言,来书写我们汉语言最优秀的诗篇。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暖冬小沙龙(接龙·四行诗十二首·推荐人:万龙生)
诗歌 | 北岛《一切》:当代虚无青年,丧并憧憬着
于坚:写在《诗与思》创刊号上
2022全国新高考1卷现代文阅读(一)文本梳理、参考答案及解析
放歌中华文明(二二)
【探索诗歌】中国现代诗省展总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