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始道门秘传《卜筮正术》004——后天八卦图与母系氏族关系

第四课:大衍筮法简化史(中)

上节课咱们讲了文始道门秘传的周易基础理论——“三爻六卦变”,以及以此为理论依据设计的先天八卦立体模型。也就是说先天八卦是“中天八卦”的衍生品。这里的“中天”二字,并不是先天、后天之间的那个什么中天,而是表示核心、中心的意思,就好像古代天文学上的那个“北极中天”的概念,北斗七星是核心,所有星辰都围着他转。“中天八卦”代表着周易文化的一种核心思想。中天八卦立体图的平面化,就是那个先天八卦图了。

文始道文化里还有一个立体八卦模型,叫做“真原八卦”。听过咱们文始道门《唐僧取经念词宝卷》的朋友对这个概念应该不陌生。真原八卦立体模型是是前离后坎,左震右兑,乾上坤下,巽卦周行各宫,艮在中间支撑。这个艮卦,又叫不周卦,就是神话故事里的那个“不周山”,就是那个撑天的柱子。这个“真原八卦”立体模型是后天八卦平面图的原形。那么这个立体图是怎么变成平面图的呢?神话故事里是这么说的。

祝融共工二人争斗,共工误撞不周山,天柱折断,真原八卦世界被破坏,艮山散落到辰戌丑未四隅之地。未地是艮卦不周山之根,大概就是今天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一带;山尖落到了戌地,大概就是今天天山、祁连山一带;山体一分为二,分别散落到丑地和辰地。说昆仑乃万脉之源,就是这个道理。也有专家考证说古代所说的昆仑山,是现在的天山或者祁连山,这也不算错。因为“祁连”二字在匈奴语里面的意思就是天。祁连山本意也是天山。西北方位为先天艮卦、后天乾卦,是天和山二卦重合方位,所以就叫做天山。

因为艮卦在先天八卦的西北方位,所以这个西北方又叫“不周方”,西北风又叫“不周风”。

那么这个“不周”又是个啥概念呢?不周,是相对于“周”来说的,就是那个“周易”的“周”。周的意思就是完备的、周全的,指的是先天八卦的两两对称的有序状态。而“不周”呢,就是不完备的、有缺陷的,指的是后天八卦的无序状态。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其实就是理性状态和现实状态的反映。按道理来说,本来应该是这种状态,但是到现实中却发现,有诸多变化。用一句时髦的话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先天八卦的立体模型,并不是为了起卦而设计的。只不过因为大衍筮法复杂,人们要寻找取而代之的方法,然后就发现这个先天八卦立体模型可以利用,这才把这个模型命名为“枚卜丸”来用于起卦卜筮。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两者的因果关系。

今天咱们接着讲这个枚卜丸的应用方法。

古人在使用枚卜丸时,一般不把枚卜丸外漏,都是揣在怀里偷偷用,所以又叫袖中金或袖里乾坤。啥意思呢?

就是当他需要起卦的时候,伸手往袖子里一摸,古人不像我们现在人都有衣兜,他们都是在袖子里。往袖子里摸这枚卜丸,用大拇指来摸。比如说第一次摸到的数字是5,那么就得到了六爻卦的一个下卦,就是离卦。再摸一次,比如说摸到的是2,那么就得到六爻卦的上卦,就是兑卦。那么,所得的的这个六爻卦就是一个泽火革卦。

那位说,怎么没有动摇啊?别慌。再摸一次。比如说,摸到了一个4,那么就代表是第四爻变。这样就成了一个泽火革卦变水火既济卦了。

看到这里,有朋友提出疑问了。你这个数字对应的是中天八卦的“坤变乾”的序号啊,为啥不用“乾变坤”来对应呢?这个问题其实是问到点子上了。

乾变坤,这是先天后地、由阳入阴的天道自然的顺变过程,这是“体”。万物由生到死是一个注定不变的演化过程,包括天地本身也都是如此,有开始之日必定有终结之时,这是“定数”。

而坤变乾呢?是中天八卦的一个逆变过程,就是夺天地自然造化之功了,是由阴而倒退回阳的一个过程,是阳升阴降,是一种逆变,是一种重生,是一种返老还童,是万物由死而复苏的过程。

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就是要改造自然,这就是“用”。万事万物虽说是一个必死的趋势,但我们人类作为高等生物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延长死期,更可以在活的过程中,使得生命更精彩,减少一些没必要的伤灾疾病而少受痛苦。

文始道文化把“道”分成两大块:法和术。一切理论指导性的东西,都叫法;具体到执行手段,就叫术。而手段的高低或者说执行“道”的能力大小,就叫德。听过咱们《文始门讲道德经》的朋友对于这套理论应该是不陌生的。德,在古代同那个得到“得”。啥意思呢?就是能不能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狼吃羊,羊吃草,这是天道。但狼牙不尖会饿死,羊腿不快会灭亡。狼能够吃到羊,就是狼德;羊能够逃脱狼口,就是羊德。至于狼如何才能吃到羊,羊如何才能避免被狼吃到,这就是术了。

术,包括两大块:一,自身的强大。之于人就是所谓的修炼,各种自强不息的修炼;二,趋吉避凶。弥补自身强大之外的不足。羊再强壮,跑得再快,也得提高警惕,一不小心撞入狼群,也是难有生还呀。

术,其实就是为了一种逆变。一件事情一直往好的方面发展,我们还需要干涉他吗?不需要了。只有事情有可能往坏的方面发展,我们才需要提前预知并提前干涉一下,使得事情避免往坏的方面发展。

所以,文始道把这种“由坤变乾”的逆变,不但当做是道法修炼的指导,还用于“趋吉避凶”卜筮术。

道法修炼方面:震是脾气性格,兑是吃喝饮食,坎是体液排泄,艮是肉体筋骨,离是思想观念,巽是各种欲求,这些个过程按照轻重缓急来一步步修,最终实现由坤向乾的转变。

卜筮术方面。有这么一句“《易》逆数也”,古往今来很多易学大师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一句话来进行解读,都不免牵强附会。大家今天知道了“坤变乾”的这个“三爻八卦变”的过程,就能很直观的来理解这句话了。

所以,枚卜丸的模型构建理论,用的是中天八卦“乾变坤”的卦象顺序,而用法就是要用“坤变乾”的卦象顺序了。这就是现在“梅花易数”里面强调的“体和用”理论了,本卦为体、变卦为用。

枚卜丸的这个成卦原理,就是后来的梅花易数的基础。所谓的“梅花”一词,其实是“枚卜”一词的讹传。

那位说,假如第三次摸到的乾卦或坤卦怎么办?如果摸到了坤卦,这一卦就是静卦,没有变爻。如果摸到的是乾卦,那就是六爻全变。

枚卜丸起卦速度是非常快的,就好像打麻将摸麻将牌一样,只要你熟练,一摸一个准儿。再加上你对于心算排卦的熟练,快到两三秒钟就能成卦是没问题的。不过我这个人比较笨,还做不到。

枚卜丸的这种成卦方式,会导致变爻一般只有一个,使得有些卦象会呈现不全。即便有这样的缺陷,但是为了应急方便嘛,应付日常小事儿还是绰绰有余的。就比如射覆,就是《西游记》车迟国斗法的那个隔板猜物。历史上,西汉东方朔、三国的管辂,都是射覆高手。他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呢?就是通过起出一个卦来,根据卦象来分析。那么这个卦是怎么起出来的呢?肯定没时间让你用大衍筮法,也不可能让你拿太极丸叽里咕噜地滚,他们用的都是这个最快的成卦方式——枚卜丸。有朋友可能会说了,太极丸也可以在袖子里摸呀,也可以成卦呀,是的,的确这么用的也是大有人在,但是那需要摸十八次才能成一卦。人家都猜出来半天了,你这里卦都还没成,岂不是笑话了。

但枚卜丸有以下三个明显缺陷:

第一, 不能起出六峜卦。咱们前面说过,六峜卦是断卦的一个重要参考,是用来分析你所拥有的背景资源,对于占问事件的影响的。

第二, 乾坤二卦是各有一个,而其他卦都是两个。这样成卦过程中,乾坤二卦出现的就会少,难免造成卦象呈现不足。不过也因此产生了一种解卦理念,那就是用枚卜丸起卦时,乾坤二卦一般不上卦,如果出现了乾坤二卦,叫做惊动天地了。说明这件事儿比较重要,要认真对待了。

第三, 变爻也都是一个,不能随机出现多个变爻。

基于以上三点,所以古人一般在郑重其事的卜筮时,是不用这种方式起卦的。我个人认为,也正是因为枚卜丸有一些缺陷,所以古人都是秘而不宣的,显得高深莫测。或者说,即便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也都是看透不说透。这就是易学界流行的那种所谓的“心意占”,没看见人家怎么起卦,卦象就出来了,好像是随心起的卦,其实哪里是那么回事儿呀。那都是不懂的人,瞎猜还故弄玄虚。现在流行的梅花易数起卦法,什么看到颜色起的卦呀,什么听到声音起的卦呀,什么按时间来起卦呀,等等都是外行的猜想。其实您想象一个情景就马上能明白其中道理了,汉武帝在短短时间内让东方朔射覆数次,以及三国的管辂也是短短时间内一连射覆多个物品,怎么起卦?一会儿用时间起卦、一会儿听声音、一会儿看颜色?这不跟狗熊掰棒子了吗?再有,古人在酒席宴会上也都经常射覆为乐,一种是一个人起出卦来大家都以此卦来射覆某一物品;另一种就是各自起卦来射覆。咱们就说第二种,酒席宴上一会儿一个射覆、一会儿一个射覆,你怎么办?你怎么用时间、你怎么听声音、你怎么看颜色?三岁孩子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的道理,却被一些人当做至高无上的心法来玩儿,岂非可悲可叹呀?

文始道文化认为,任何一个离开起卦工具而成卦的方法,都是不合乎易学象数理规则的。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这个象和形怎么成啊?你必须通过一个具体的实物工具来呈现,不管是卜法还是筮法,离开工具都是不合理的。您想象一下,如果卜法离开了龟壳或者那些兽骨,还叫卜吗?如果不叫的话,同样,筮法离开蓍草或者相关的“代筮法”工具,也就不能叫筮法了。

用枚卜丸在袖子里摸三次就是一卦,一分钟都能射覆十多件物品,卦象都不待重复的。这才是急切情况下起卦的正确方法。

另外,我们必须得明白,不管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他们的“体”都是立体概念的,而他们的“用”,却要变成平面图。先天八卦反映的是天道,后天八卦反映的是人伦。咱们下面再来看看后天八卦的本源立体图是怎么来的。我先把后天八卦的立体图给大家标出来。如图。

后天八卦立体图

那么,为什么先天八卦立体图要这么标注呢?又为什么说他反映的是人伦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文始道文化里,认为这个立体后天八卦图,反映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种继承制:母系氏族的长女继承制和父系氏族的少男继承制。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在这段时期里可以说母系氏族制度和父系氏族制度是一种共存的状态,甚至有的种族已经完全过渡了父系氏族,而有的种族已然还是母系氏族。当两种人文制度通婚的时候,就会出现男女并重的一种社会现象。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历史上的很多朝代女性为啥地位非常崇高了,唐朝的武则天当政、辽国的萧太后主政,都是有其母系氏族文化作为背景的。就比如李唐一族,站在汉族父系氏族文化来考证他们,远祖确实是汉人。但是李唐一族几乎历代都是与鲜卑族通婚的,那么站在鲜卑族母系氏族文化的角度,李唐就是鲜卑族血统。而鲜卑族有个非常不好的传统,那就是“贵母贱父”,“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你如果了解这个文化背景的话,对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的做法就理解了。如果李唐王朝的根基是以汉族父系氏族礼俗为基础的话,那早就天下大乱了。但人家的根基是关陇贵族阶层,都是少数民族,都或多或少残存着母系氏族传统,人家都觉得正常,所以没人拿这些说事儿。包括后来武则天登基,只有少数汉人觉得不正常,人家那些关陇贵族们都觉得正常,女性当家咋了,很好嘛。

母系氏族有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长女继承制。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更多情况下是母亲单独抚养子女们,这就需要长女帮助自己一起抚养下面的孩子们,继承自己的地位和财产。

而父系氏族最初的继承制并不是长子继承制,而是少子继承制,比较典型的就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族。长大的儿子都要赶出家门,让他们独立出去,最后只有少子留在身边养老并继承财产。自然界的很多动物也是这种现象,孩子长大了就要被母亲赶出自己的领地。长子继承制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偌大的家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成熟的继承者来保全并延续发展。嫡长子继承者准确地说是周王朝才确立的,此前不是这样,此后历朝历代其实也没几个严格遵循这一套的。

长女继承制和少男继承制的人伦理念反映到八卦里,就出现了分层。上层是乾艮,父带少男,下层是坤巽,母带长女,两端是一种并重并存的状态。震兑坎离代表的长男少女、中男中女,居于中间。

咱们前面说的那个“真原八卦”其实就是这个后天立体八卦图的另一种说法。那一句“前离后坎,左震右兑”,说的是子女们各奔一方、各谋生路的一种反映。“乾上坤下”是母系、父系两种氏族人文制度的并存反映。“巽卦周行各宫,艮在中间支撑”,是长女继承制随处可见、少男继承制也是社会主流的反映。

那么,共工头撞不周山后,这个立体图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把上面的乾艮落下来,把下面的坤巽升上去,就是一个平面的后天八卦图了。

至此,我再强调一遍,我们学易千万不要被那些个平面图给误导了。如果只是着眼于平面图的话,我们永远倒腾不明白古人要表达的东西。《系辞下》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到位,“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啥意思?易学他不但要反映天道自然之象,更要反映地道人文之象。

那么,易学是如何从天道自然之象一步步推演到地道人文之象的呢?

这就是由无极到太极阴阳二象,而成乾坤二卦,再到互索生六子的过程了。这一部分更是基础的基础,也是千百年来的不传之秘,古人是历代争论不休。咱们来看看文始道文化里是如何推演的。

第一,无极生太极,而得阴阳二象。这个很好理解,咱们就不啰嗦了。

第二,阴阳二象,是如何变为四象的?

传统的演变法是这样的:阳爻上面再加一个阳爻,这样就是老阳;阴爻上面再加一个阴爻,就是老阴;阳爻上面再加一个阴爻,就是少阴;阴爻上面再加一个阳爻,就是少阳。四象就这么演变出来了。其实这种搭积木式的推演方法是错误的,根本不符合易学强调的象数理。下面咱们来看看文始道门传承的推演方法。

首先,我们得知道老阴、老阳,有一爻象、两爻象和三爻象之分,也就是说,一个阴爻、两个阴爻、三个阴爻都叫做老阴,是阴的三种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这三种阶段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个阶段。一生二的阶段,阴阳两极分化,那个阴也可以叫做老阴、那个阳也可以叫做老阳。二生三,是阴阳交媾的阶段,阴阳两两交媾虽说是四象,但其实是三象,叫做极阴象、极阳象、交媾象。那个少阴少阴,都属于交媾象,而老阴老阳属于极象,不属于交媾象。就好像不管男人女人都属于人一样的概念。三生万物,就是四象变八卦的过程,八卦把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分成了八类,再细分为六十四类,以至于再往下无限地裂变分为无数类。

当我们要推演老阴变老阳或老阳变老阴,我们得先从一端开始,比如前面咱们讲过的乾卦变坤卦和坤卦变乾卦的“三爻八卦变”,就是一种老阳变老阴,老阴变老阳的推演过程。

两爻变四象也是同样道理。也有老阴变老阳、老阳变老阴的两个过程。

咱们先说两爻老阳变两爻老阴的过程。

两爻老阳初爻变,就会得到这么一个下面是阴爻上面是阳爻的象。然后再变,不能直接变上爻了,那样就会直接成老阴了。只能是上下全变,就成了一个上阴下阳的象,这个象初爻再变,就成了两爻老阴之象。

至于两爻老阴变老阳,正好反过来了,这个咱们就不啰嗦了。有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在表述的时候并没有用少阴、少阳这两个词来对应中间这两个象。至于为什么,咱们先卖个关子,先放一放。咱们再看乾坤六子的演变。

三,乾坤生六子。

《说卦传》里有这么一段:“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我们把这一段话用一幅图来形象地呈现,如图。

大家可能会马上发现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乾父旁边跟着三个女儿,坤母身边跟着三个儿子,这是一个什么推演道理呢?

如果您理解了咱们前面讲过的对于阴阳二象属性的定义原则,这个就很好理解了。阴阳二象的定义原则是:两阴一阳,就是少阳;两阳一阴就是少阴,还记得吗?

那么好了,首先我们就可以依据这个原则来判断乾父身边的这三个卦象,那就是少阴之象,对吧。咱先不管她们是大女儿还是二女儿还是小女儿,先不管,先确定性别,再确定长幼。同理,坤母身边三卦都是少阳卦象了。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就是乾卦这个老阳之象,只要有一个爻发生变化,那么他的整个属性就会变为阴;同理,老阴坤卦,只要有一个爻发生变化,卦性就立刻反变为阳。是不是这个道理。

长幼怎么区别?从下往上,代表由初始到末端,代表由长到幼的次序。也就是说,乾卦的初爻变,那就是代表长女产生了;乾卦的二爻变,就表示二女儿产生了;同理,乾卦的三爻变,就表示小女儿诞生了。坤卦也是这样,坤卦初爻变,代表长子诞生了;二爻变表示次子诞生了;三爻变表示小儿子诞生了。

这种爻象的互相索要,非常像现代遗传基因学里所说的基因染色体配对。现代遗传学理论认为,子女遗传父母基因的概率是各半。但从这个乾坤生六子来说,似乎能更好地解释民间流传的那一句“女儿更多像父亲,儿子更多像母亲”。

当然,这不是咱们要掰扯的东西,咱们再扭头看那个两爻四象变。

两爻老阳,初爻变为阴的这个象,应该叫做少阳呢?还是少阴呢?咱们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少阳,因为他们定性的依据就是那种搭积木覆盖式儿的定性。就是把这个象看作是一个阴爻上面又覆盖了一个阳爻,就好像女孩子穿上男孩子衣服就成男孩子了的那种逻辑。其实这种逻辑是很荒唐的。

当我们把两爻四象变,看作是乾坤生六子的前身,这个就更好理解了。

那就是两爻老阳,初爻变,为少阴;两爻老阴,初爻变,为少阳。

这种定义与传统的少阴少阴的定义可是正好相反啊,那么到底谁对呢?

如果看完咱们文始道文化里,对于河图与八卦的推演关系就明白了。那么河图与八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对应关系呢?咱们明天再讲。

《卜筮正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八卦
父系氏族(约公元前4000年)
父系氏族(约公元前4000年)(3)
认识八卦
中华民族之根——伏羲氏
闲玩易经8:圣人做八卦首先指导的是婚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