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将军问我的作品为何写得那么好?我给了他三点回答

转眼间“战神粟裕的背后”已写到第80节了,每节基本上3300字左右,这样算下来已写了20多万字了,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笔者基本上都是一天一篇,但有一段时间特别忙,根本没有时间动笔,这种情况是不多的。

昨天在大院里散步,散步是笔者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大学的院子特别大,环境也特别优美,秩序非常井然,来过的朋友都说比多数公园还要优美,最关键是文化气息非常浓郁,尤其是对战史的研究,在大院里到处都有战史介绍的牌子,观看这些牌子也是笔者最喜欢的生活内容。

昨天晚上,我正在观看平型关大捷的牌子,正看得入神。

“小张,好久不见了!”我以前一位领导的叫声把我从炮火连天的战场拉回到了现实世界,才发现已是华灯初上。这位领导是一位将军,也是我最敬重的一位领导。

“你的粟裕写得太好看了,我每集都看,你写作的手法和视角和其他人的完全不一样,可以出一本书了!”

毕竟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如果一个人关系和你再好,总和你抬杠,还抬不到点子上,时间长了你也不会搭理他。同事肯定的话令我挺高兴,因为人家都是将军了,对军史非常有研究,他的话虽然有客套的成份,但是我知道,就是这样的客套话他平时也很少对别人说,何况是他主动和我说话,我觉得他说的是真心话。

其实我刚开始写“战神粟裕的背后”时,心里是没有底的,不知道能不能写好,因为写粟裕的人太多了,在我军的将领中,写粟裕的人最多,超过所有的元帅,而且很多人并没有什么目的,完全是因为喜欢才去研究。

笔者就是这种情况,刚开始我想就用一个人物把整个战史串起来,用战史放在时代、战略等大背景下写,把各种战法、理念与人的性格结合起来,而不是照本宣科,说正确的废话。现在的很多战史为什么没有人看,因为基本都是正确的废话,没有战略背景的分析,没有战术的来源,没有人物的特点,没有文化的基因,这样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干巴巴的,枯燥无味。

对于枯燥无味的战史,除了战史研究者看,几乎没有什么人喜欢。如果想传播红色文化,必须使文化鲜活起来,必须要在趣味中学到知识。正是抱着这样目的,我开始写“战神粟裕的背后”这一系列。

刚开始写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市场反应会如何,毕竟我的写作手法和其他人的都不一样,属于自创的一种手法,但是我还是信心满满,因为我看了大量的书籍,包括战史、战法、战略、战术、中国传统文化等等。比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百家讲坛里讲的内容我全部都看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等等我系统学了一遍,虽然谈不上精通,但是也略知一二。写战史必须精通兵法,为此我看了《孙子兵法》《36计》和《战争论》等书籍。

更为重要的是,一年多做媒体的时间,使我收获很大,我做媒体是从零起步的,与很多名人的自带光环、自带流量、自带人气不同,我在这一领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了存在,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大媒体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产生了大量的爆文,最高的一篇在单平台有500多万的阅读量。

其实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不是自己说的,也不是别人说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结果。大量的粉丝、不断的爆文以及不断的读者反馈使我觉得能够把这一系列写好。

这一系列开始写了几篇,市场反响一般,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很多人对于这种写法还不太适应,因为手法和内容与他们之前看到的大不一样,不过写了10篇以后,市场反应就不错了,不断有读者来信和我探讨其中的细节,当然对于杠精,我是不屑与之讨论的,因为太掉价。但有一些读者真是很有水平,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虽然是批评,但是我却非常高兴,因为高手的一句指点胜过杠精的一万次唠叨。

还有几个影视剧的导演和我聊天,通过聊天,我才发现拍一部电影和电视剧真是太困难了,远比我们普通人想象的要难得多,尤其是作为经典的影视剧,比如《亮剑》这样的经典,台词的打磨与细节的推敲几乎到了苛刻得无以复加的程度。

记得《亮剑》里有一句台词:“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这个台词经过了一百多次的修改,最后才找到这样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当李云龙在部队面前讲出这句话的时候,部队的官兵哄堂大笑,但是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有两个导演跟我说,如果遇到合适的影视剧,请我当军事顾问,这感觉这也是客套话,不过听着也高兴。虽然是客套话,但也是一种认可。从另一意义上说,我已经在认知上达到一次层次,可以和这些大佬们探讨很多问题。

后来这一系列的文章经常爆文,有很多读者让我出版,他们说纸质版更有利于阅读。其中有好几家出版社联系我,问我是否出版,但是现在政策收紧了,涉及到重要人物以及重要战役的书籍出版,审批十分严格,所以一时也出版不了。

不过笔者并不是特别想出版,我这一系列经过了市场的检验,说明是有市场的。说到这儿,我们再回到主题,对于这位将军领导的提问,我给了三点回答:

一是在通俗化上下功夫。真正好的作品应该是通俗化的,使人一看就明白,这个说起来容易写起来难,现在眼高手低的人太多了,很多人脑袋中言语千万,一旦下笔写出来的东西一塌糊涂,或者写出来的东西晦涩难懂。

比如军事上有密位、射击诸元等很多术语,这些术语在外人理解起来很困难,比如密位可以解释为细分的角度,这样解释就会通俗易懂。

写军史,通常只有参过军的人写出来才有味道,没有在部队里呆过的写出来基本都比较浅薄。但是在体制内呆惯了,写出来的东西太过学术化,根本没有市场,如果将学术通俗化,让红色文化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传播,是一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二是在思想深度上下功夫。一个好的作品必须有相当的思路性,没有思想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笔者非常注重将中国传统思想、军事思想等加入到军史中,让每一场战役战斗的发生发展与结果,更加合理地体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中外军事思想的差别是什么。有一个读者问,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能不能融合?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很有水平,笔者认为儒家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和谐哲学,而马克思主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是斗争哲学。这也就决定了两者能够融合的空间非常有限,这一回答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其实要在文章中体现思想性非常困难,需要大量的阅读,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把握细节,需要分析比较,需要归纳总结,这也是笔者努力的方向。

三是在手法上下功夫。真正的高手可以把平淡无奇的理论与故事说得头头是道、引人入胜,这就是手法的魅力,比如对比的手法。有人将张灵甫和黄克功杀妻案对比起来分析,一个得到了重用一个被枪决,从而给人思考和启迪。

笔者之前看过一些玄幻小说啥的,这些属于快餐作品,但是看的人特别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法和情节。比如金庸小说的手法之高大家都知道,真正现实中的比武啥的根本没有多少人看,即使看了也索然无味,然而金庸却通过手法把这些情节表现出来,既把事情说清楚了,读者看得也津津有味。

当然以上三点既是归纳总结,也是笔者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海战役最大的历史误读;粟裕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
粟裕刷爆榜单!人民解放军战史完整大型围歼战例统计(万人以上)
壮哉!志愿军最骨硬部队,血战至全军牺牲!美韩军战史为之叹服!
国内军史和战史研究存在的瑕疵
【转】八四年,粟裕留下一临终遗愿,众人疑惑不解,邓得知后默默垂泪
粟裕将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