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缅怀峨眉拳大师孟宪超先生
userphoto

2022.07.10 浙江

关注


孟宪超先生,河南省巩义县孟寨村人,1943年出生,河南省峨眉拳学术研究会会长。1958年在重庆市十三中读书时得吴先绪先生真传,习峨眉拳法。据《开封市志》第四册第19卷武术部分记载:“20世纪70年代末,峨眉拳在开封被发现,1979年4月在河南省武术调研会上,开封拳师孟宪超先生应邀献技,峨眉拳第一次公开。”

自1986年开始在《武林》、《武魂》、《精武》、《中国功夫》、《少林武术》等全国各大武术杂志上发表峨眉拳文章50余篇。是国内撰文介绍峨眉拳的第一人。1987年应邀列席“全国首届武术学术理论研讨会”,并应邀参加“全国技击理论研讨会”。1987年“开封市武协峨眉拳研究会”成立任会长。1988年“河南省峨眉拳学术研究会”成立任会长。1988年9月开封市机械厂技校,开封党校、面向全国招生,办了三期面授班。1988年10月,又受聘于河南大学教授峨眉拳。2007年出版《峨眉拳全书》。孟宪超先生为峨眉拳正名,一生不改初衷。为传播、发扬峨眉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前《武林》杂志主编王国辉先生曾赞誉其“弘峨眉武功,功不可没;育骄世英才,才贯古今”。



孟宪超先生2022年3月12日因病在开封市逝世。

现将2014年《汴梁晚报》记者马燕对孟宪超先生的一篇原题为《一代宗师孟宪超》的专访整理编辑后刊出,以示缅怀之情。现名为编者所改,特此申明。



峨眉拳是我国著名三大派拳术之一,与少林、武当齐名,均为天下所重。相传其创始人为古代的一名道姑,峨眉拳亦是一种女子防身术。“技而晦之,自可全身”是其指导思想,学了技艺藏起来,不让人知道自己的底细,以便在危急时刻出奇制胜。因此,峨眉拳有“不言师,不在人前演艺,不与人教技”三条戒律,加上峨眉拳多在出家女子中流传,造成了峨眉拳鲜为人知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峨眉拳作为武林瑰宝,急需挖掘和保护,作为峨眉拳传人,孟宪超不仅做了大量的资料挖掘和整理工作,还言传身教带出了一批身怀绝学的徒弟,为峨眉拳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贡献。


少年学艺 锲而不舍

我父亲是一名军人。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军南下,我亦随军。少年时期,我在部队大院长大,那个时候,有一位老师傅经常在院里修鞋,我没事儿的时候就去看他修鞋。我从不知他的姓名,更不曾想他会对我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1956年前后,我在北碚区重庆市十三中上初中,当时北碚区武协贴出了一个武术训练班的招生广告,当时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去文化馆报了名,后来吃惊地发现,教授我们的竟然是大院里的那位修鞋师傅。原来他就是吴先绪,是当时北碚区武协委员,专门负责业余武术训练班。

一般情况下,训练班办一个月后,很多人因吃不了苦会陆续离开,剩下的学员寥寥无几,训练班便再招生。而我好几期都报名参加学习,并且坚持下来,吴老师看我学得好,经常叫我示范,并且跟我说:“你以后到我家里去学吧,不用再到班里学了,学完也不要到班里练。”

我记得绕过文化馆后面的山和一条河,就是吴老师的家。到他家后,他对我说:“我教你一种很好的拳术,叫峨眉拳,不好学。单式多叫峨眉桩,其实就是一个招式一个招式地练,你要好好地学、好好地体会。峨眉拳别具一格,失传了实在可惜。”并说:“以前有兄弟两个跟我学习峨眉拳,练得非常好,但为了生计,他们学了一半就外出做小生意了,实在太可惜了。你要好好学习,尽快学完,把这门拳术传承下去。”我当时就要拜师,吴老师却说,峨眉拳“不自称师道”。他只能向我传授,不能让我拜师。

那时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物质贫乏,各种食品供应很紧张。有一次我拿了四两糖块,这是定量供应的,去修鞋社看吴老师。吴老师看看我说:“我不吃你的糖,你只要能为峨眉拳正名,使峨眉拳不失传,就对得起老师了。”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这也是我整理、宣传、传授峨眉拳的动力。


传播拳术 矢志不渝

1962年8月,我离开重庆到了东北,在一个农场里工作。因为环境限制,我不能每天练拳,就每天在心里默记口诀,无人的时候才偶尔偷偷练一遍。

1970年,我随父亲回到开封,生活比较稳定,这时,吴老师的教诲又在耳边响起:“要为峨眉拳正名,使峨眉拳不失传。”于是,我一边整理资料,一边开始想着如何传播峨眉拳。

为了系统地整理峨眉拳,我开始大量研读资料,广泛涉猎。《辩证唯物主义》、《中国通史》、《中国武术史》、《诗经》、《左传》、《孙子兵法》……这些书都是我床头和书桌前的常客。我还翻烂了两本《新华字典》。

1979年,国家体委带领国家武术挖掘调研小组来到河南省体委,通知我到省体委对峨眉拳进行调研,最终定性峨眉拳为“纯技击性”拳术。国家体委要求省体委将我以开封市武术人士特邀代表名义,参加省体委组织的“河南省武术调研赛”,不占开封名额。我带领学生吴学智、靳宝生一起参赛,峨眉拳第一次公开亮相。

1986年,我遇到河南大学马青海教授,他劝我公开发表峨眉拳资料。在他查阅了图书馆档案资料后,向《武林》主编王国辉先生推荐了我写的峨眉拳资料文章。《武林》杂志1986年第四期《挖掘珍宝》栏目在头版头条用“峨眉拳”名称发表,我的名字被推上杂志的头条,整个武林界为之瞩目。此后,我先后在各种学术杂志上发表关于峨眉拳的论文近百篇,并多次为专家、学者引用。



1987年,开封市武协峨眉拳研究会成立,我任会长。1988年,河南省峨眉拳学术研究会成立,我再次任会长,开封也成为峨眉拳传播的沃土。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1000多人参加了峨眉拳的培训班。自此,整理资料和传播峨眉拳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一代宗师 后继有人

当我还是一个毛头小子的时候邂逅了峨眉拳,耄耋之年,我依然在研究学习传播峨眉拳。在动乱年代,我也曾因教峨眉拳挨批斗,连累家人,但我矢志不渝。这一甲子的时光都与峨眉拳密不可分。我只有初中的学历,然而为了峨眉拳,我学习、阅读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只为系统整理峨眉拳,让峨眉拳不失传。发表在各类学术杂志上的文章更是凝聚了我的心血。

2007年,我编著的《峨眉拳全书》出版,其中所有的插图都是我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如今,武术界说到峨眉拳,都不得不提到开封。我的亲传徒弟有上百人,再传弟子有几千人,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可以说,峨眉拳在开封这片沃土的滋润下,逐步发扬光大。为此,我非常欣慰,因为我没有辜负吴先绪先生对我的期望。他若九泉有知,定会含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术名家孟宪超先生传授峨眉拳斜射虎加直射虎
开封传统武术的传承
风格独特的开封少林太祖门
微博 文章
峨眉传人韩静波先生谈峨眉拳起源和特点(附拳照欣赏)
峨眉拳发表作品名录(1986-200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