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科
夸克百科
百科词条的编辑和创建无需任何费用,恶意传播虚假信息、仿冒官方及代理商收费编辑等违规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详情

募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十二募穴在胸腹部的位置,与相关脏腑在体内的位置大致对应。其中分布于任脉上的6个募穴为单穴,其余为双穴。募穴可治疗相关脏腑证,尤多用于治疗六腑病证,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肝的募穴是期门,胆的募穴是日月,胃的募穴是中脘,脾的募穴是章门,石门是三焦的募穴,膻中是心包的募穴。《难经·六十七难》说:“五脏募穴皆在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阳性病证,其病气多行于阴分募穴,应采用“从阴引阳”的法则,针刺胸腹部的募穴,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募穴
  • 外文名:Front Mu point
  • 属性:词语
  • 应用:针灸

主要摘要

东垣曰∶凡治腹之募,皆为原气不足,从阴引阳,勿误也。又曰∶六淫客邪,及上热下寒,筋骨皮肉血脉之病,错取于胃之合及诸腹之募者,必危。
五脏俞穴(俞,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肺俞(三椎下各开寸半。)心俞(五椎下各开寸半。)肝俞(九椎下各开寸半。)脾俞(十三椎下各开寸半。)肾俞(十四椎下各开寸半。)按《难经》云∶阴病行阳,故令俞在阳(背曰阳,俞皆在背)。
东垣曰∶天外风寒之邪,乘中而入。在人之背上,腑俞脏俞,是人之受天外风邪。亦有二说。中于阳则流于经,此病始于外寒,终归外热,收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俞。

歌诀介绍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肽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是妙诀。
【白话解】大肠的募穴是天枢,肺的募穴是中府,小肠的募穴是关元,心的募穴是巨阙,中极是膀胱的募穴,京门是肾的募穴。肝的募穴是期门,胆的募穴是日月,胃的募穴是中脘,脾的募穴是章门,石门是三焦的募穴,膻中是心包的募穴。使用募穴治病,能够从阴引阳,祛除病邪。
【注释】
①募穴:始见于《素问·奇病论》曰:“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后《难经·六十七难》提出“五脏募皆在阴”和均无具体穴名。至王叔和才在《脉经》中指出十个募穴。《针灸甲乙经》又补充三焦之募是石门,至后世医家补充了心包络之募膻中穴后.始臻完备。
②从阴引阳:募穴是脏腑经气汇集在胸腹部的穴位,胸腹属阴。阳病,是按邪气的阴阳属性和病证的寒热虚实而言的,阳病可针刺腹募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这即谓“从阴引阳”。另一种解释是六腑属阳、腑病取募穴治疗,即是“从阴引阳”。此外。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凡治腹之募、皆为原气不足,从阴引阳,勿误也”,这里的“从阴引阳”,指从腹部的募穴中引阳气上行,以达到抑阴扶阳的目的。
【按语】募,又作幕,与膜通。《灵枢·百病始生篇》说:“肠胃之外,募原之间”;“肠胃之募原”与《素问·举痛论》所说“小肠、膜厚之间”,意义相同,是指脏腑之外的胸腹膜之间。脏腑的募穴因其接近脏腑而得名,故幕穴的位置与脏腑位置高低基本一致,因其依脏腑的部位而定募穴的位置,故本脏腑募穴不一定在本经脉腧穴上,有在正中、有在两侧,如胃之募穴中脘在任脉上。滑寿注《难经》时说:“募,犹募结之募,言经气之集于此也。”所以它是脏腑经气汇聚在胸腹部的穴位,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相关的募穴上出现压痛或敏感等现象。因此某一脏腑有病,可以用其所属之募穴治疗。《难经·六十七难》说:“五脏募穴皆在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阳性病证,其病气多行于阴分募穴,应采用“从阴引阳”的法则,针刺胸腹部的募穴,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近代治疗六脏疾患,多取本腑的募穴,治疗效果显着。此外,还可采用“俞募配穴法”,即取胸腹部募穴的同时,配以背部相应的俞穴,对脏腑疾患也有很好的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扁鹊81难经译文注解:第六十七难 募穴和俞穴的治疗作用
五输穴子母补泻
总穴歌
中医针灸探邃
十二经墓穴歌
五脏六腑的“十二募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