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红色文化温润学子心灵
用红色文化温润学子心灵
——对话临沂大学党委书记丁凤云

  前不久,全国第一家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在临沂大学落成。该展馆以诞生、传承于沂蒙地区的各种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展示内容,成为高校红色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平台。在建党91周年来临之际,本期特组织了"红色教育"专题,并就高校如何利用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访了临沂大学党委书记丁凤云。

  ■本报记者 李薇薇

  记者:日前,在“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讨会”上,您谈到沂蒙精神的核心就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校园在当下这个价值观日益多元的时代,似乎变得有些无所适从。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如何利用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丁凤云: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的确出现务实化、多元化趋向,价值目标的“崇高”性相对弱化的现象,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要而迫切。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实践中,红色文化也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

  就高校而言,应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用红色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因为红色文化自身具有的真实性、鲜活性、激励性、历史性等特点,注定了要比传统意义上的理论教材更加生动,更能够让大学生广泛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将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更能发挥教育作用。比如,临沂大学实施了“红色育人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沂蒙精神”这一“红魂”,进一步拉近了大学生与红色文化的距离,起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记者:前不久,临沂大学承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传统运动会,设计了鸡毛信、四渡赤水、六姐妹保军需等具有浓烈战争年代气息的运动项目。有专家指出,此种来自革命老区的草根文化是千百年来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如何让此种生命力在大学校园继续繁衍,并增强大学生向上的理性?

  丁凤云:保持红色文化在校园中强大的生命力,必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必须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育人的多种渠道和丰富形式,必须将红色文化育人落实到方案中、行动中、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校园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才能让红色文化隐蔽性、随机性、渗透性地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影响,增强其积极向上的理性。

  举办全国大学生传统运动会,是临沂大学实施“红色育人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原创性:创造性地将德育与体育、现代体育运动与红色文化元素、体育运动项目与学生素质拓展有效结合起来。寓教于乐的运动形式既让青年学生体验了历史,又进一步增强了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对提升大学生品行修养,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记者:“红嫂精神”、“小推车精神”、“六姐妹精神”等能成为永不过时的红色传承,就是因为生动、真实、感人。如何利用红色文化“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们切实感受到理想信念不是空的,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丁凤云:你说的这些精神,都是“沂蒙精神”的具体体现。“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是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的真实写照。20世纪80年代,我曾整理过沂蒙女性的故事,编辑成了《沂蒙红嫂》、《沂蒙妇女运动史》、《大鲁南妇运史》三部书,近年来又拍摄了电影《沂蒙六姐妹》和42集电视剧《沂蒙》。在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我被英雄人物的精神所感动,深深净化了灵魂。

  我想,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应该如此,不能仅凭简单说教,内容上要做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现实与虚拟相结合;方式上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熏陶与灌输相结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要不断探索和拓展教育方式和途径,让德育教育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被大学生从内心接受,才能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理想信念的真实存在。

  记者:“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您提到,红色革命精神始终以其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特殊品格,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定性。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如何坚定、纯粹地开展红色教育?

  丁凤云:红色文化是历久弥新的思想宝藏,是精神旗帜,一直激励着新中国阔步向前,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性和开放性。高校积极推进红色教育,对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开展红色教育,要力避敷衍应付、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必须形成行之有效的体系与切实可行的方案,系统性地开展。

  临沂大学开展的“红色育人工程”,以建立红色基地、研究红色文化、开设红色课程、建设红色场馆、组织红色活动、打造红色典型为载体,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系,具体说来可概括为“三三三六”: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大学生受到红色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开展大学生“下基地、下农村、下工厂”,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真谛;实施“红色教材研编、红色课题研究、红色产品研发”,全面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开展“军训、爱国主义歌曲大赛、红运会、红色演讲比赛、红色文化论坛、红色评选树优”六项活动,全方位锻造当代大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综合素质。

  图示项目小历史

  女子火线桥(80米架桥竞速)

  孟良崮战役打响后,为保证我军部队迅速渡过汶河,时任艾山乡妇救会长的李桂芳组织村里32名妇女拆掉自家门板,在冰冷河水中用身体当桥墩架起了一座“火线桥”,保障了主力部队顺利通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骄傲!副市长出镜推介临沂,向全世界发出邀请!
山东临沂 / 丁明亮 【散文】/ 《我心中的红色沂蒙——写在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
临沂启动大型红色全景纪录片《沂蒙记忆》诠释沂蒙精神
临沂市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查 所有指标达标
山东首家革命金融博物馆在临沂大学开馆 一座校园馆藏着一部红色金融史
山东临沂:信念历久弥坚,生活堪比蜜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