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苹果和三星两家公司对簿公堂16个月之后,美国加州圣何塞地区法院针对两家企业的世纪博弈给出了最终判决:三星公司侵犯苹果公司6项专利,需支付10.5亿美元赔偿金。苹果公司有权在经过商议后,决定是否在美国禁售三星涉嫌侵权的产品。

作为全球500强中排名20位的大公司,10.5亿美金的罚款对三星来说远未伤筋动骨。去年三星的净利润为120亿美元,10亿美元的罚款只是其手机业务一个月的利润。但它的遭遇可以说是发达国家企业的一个典型案例。美国专利制度的现状,差不多已经成为美国的一项国策——知识产权是美国的重大利益所在。专利官司素有“核打击”之称,专利的“个头”可能很小,但一旦打击起效,极有可能让对手直接跌倒,巨额罚款是小事,直接禁售相关产品才是真正的绝招。大公司也许不至于就此失败,但小公司大概只能关门了事。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大企业被罚款已成家常便饭,而被罚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我们在这里展现近年来那些全球鼎鼎大名的大公司被开的天价罚单的罚款额和原因,并将罚单和该公司被罚当年的利润做一个对比。图上可以轻易地看到,这些罚单对他们来说是巨额罚款,还是微不足道。

除了侵权外,这些大企业被罚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垄断、行贿、造假账、破坏环境、不作为、不正当竞争、强迫加班甚至歧视女性员工,都能成为这些行业巨头们被重罚的原因。只要稍有差池,就会吃不了兜着走。BP公司因为2010年的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被开了340亿美元的天价罚单,这甚至比公司当年全部的利润306亿美元还要高。世界通讯公司(Worldcom)作为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由于1999-2002年间价值110亿美元的会计“错误”而被罚款7.5亿美元,而该公司被罚当年不但没有盈利,还亏损42亿美元。2004年,软件微软就曾由于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而被反垄断罚款。今年6月,欧盟法院维持了此前由欧洲委员会竞争监管机构对微软发起的巨额罚款判决,对微软处以11亿美元的反垄断罚款。加上此前两次罚款,微软由于垄断而被罚款的总金额已经高达16.4亿欧元,为欧洲反垄断案件中罚款金额最高的一起案件。2009年英特尔公司曾遭最高单次罚款10.9亿欧元。而更为奇怪的理由还包括,2010年丰田汽车在召回存在缺陷的车辆上不作为而被罚款,沃尔玛在1994-1999年间由于强迫加班和雇佣非法移民而被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