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个人成材的因素不外乎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智力因素,另一个是非智力因素。所谓智力因素就是智力或智商,指在人的认知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各种感觉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力等多方面。除此之外则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方面,即智力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其他如自信心、责任感、独立性、认真心、好胜心、细致心、自制力、坚持性等皆属于其范围之内。对于一个人的成材,智力是必备的条件,先决条件,而非智力因素则成为补充条件。素质教育倡导教师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过去一些教育工作者,只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而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发展后劲不足。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全社会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随意性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前、小学低年级教师应高度重视,抓住时机正确引导。

  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以培养其情感。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这才能触及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把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是积极创设各种良好的活动环境,以激发其动机,诱导其兴趣。班集体和学校的各种活动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所以学校要有良好的学风、校风。班级要有良好的班风和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氛围,要经常组织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和竞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闪光点”及其身上出现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

  四是不断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以锻炼其顽强的意志。意志就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也即学生为之努力实现的某种目的。只有恰到好处,可望而又可即的目标才能培养其意志。

  五是与发展智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形成坚强的性格,树立其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当学生对学习或其他方面有了一定的兴趣,并产生某种动机后,这时他的智力活动便充分开展起来了。同时非智力因素也积极参与,使其坚持到底,取得成功。性格与智力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的现象。

  六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受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制约。首先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真、善、美是社会的主流,但社会仍存在着假,丑、恶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不能也不可能超越社会上假、丑、恶现象的污染,污秽、庸俗东西的侵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了解掌握纷杂的社会现象,弄清时弊,及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处理复杂的社会时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其次,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而每个家庭中各成员的文化素质,思想认识,行为规则,家庭的经济条件诸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手段各不相同,导致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的稳定程度也各不相同。面对非智力因素不良者,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及时与家长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只有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校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工作既可防微杜渐,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综观前因,如能重视培养每一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则无后进生、学困生可言。否则,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学生,终不能成大器,那也只能成为小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谈谈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态度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学中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