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综艺时代,观众究竟在看什么?

来源:全媒派、烹小鲜

日前,《明日之子第三季》公布了“水晶时代”海报,引起了广泛关注。区别于前两季明显的男生向选拔,第三季在以“肆意生长,热爱无休”为主题的背后,正式以“女生”为主体开启海选,旨在更多地发现素人,挖掘她们的偶像潜质,帮助她们打造个人偶像品牌,形成自己的个人IP价值。

同样地,近期网爆《青春有你第二季》将推出女生版,并寻找青春制作人代表的消息,也备受讨论了一番。两档节目基于偶像养成的节目制作模式,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她”视角出发,在当下综艺市场火爆的前景下,堪称两部典型的“她”综艺。

无独有偶,不止是偶像养成类综艺统一将视野聚焦在“她”方向上,前一阵子刚刚收官的《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女儿们的男朋友》《妻子的浪漫旅行》,也是“她”综艺的代表作。

所谓“她综艺”,据近期艺恩发布的《女性综艺数据研究报告》中的界定来谈,即指以女性为综艺主角,从女性视角,围绕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社交等话题展开讨论,以折射当下社会中女性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聚焦女性观众,为“她”量身定制的综艺节目。

过去几年,随着国产综艺节目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她”综艺也可谓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女性综艺类综艺数量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24部增长为2017年的26部,到了2018年,女性类综艺已达38部,创下史上之最。在这些“她”综艺中,时尚类综艺占比最高,偶像类综艺衍生力最强,综N代开发能力逐渐增强。女性用户的崛起,开启了意想不到的“她”经济时代。

“她”综艺背后,观众到底在看什么?

近年来,综艺市场的火爆是有目共睹的,趋势之下,“她”综艺如何顺势而起?观众在看“她”综艺的过程中,究竟在看什么?从近期艺恩公布的《女性综艺数据研究报告》便可窥探一二。

首先,从“她”综艺从题材占比上来看,2016年、2017年时尚类综艺为代表的综艺节目占比最高,分别为29%、35%。时尚类节目因其服务属性,在节目名称上往往就能够直接强调女性的视觉形象,给予其心理暗示,因此一直深受喜爱,比如《我是大美人》《美丽俏佳人》等。而到了2018年,时尚类题材领先优势发生了明显转变,《创造101》等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快速崛起,迅速实现了对观众目光的掠夺,以22%的占比,首次超过了占比16%的时尚类综艺,成为观众们的心头好。

其次,在女性综艺节目题材分布上来看,随着综艺节目不断垂直细分,从2016年的9大类题材,逐步演化为11大题材类别,题材内容集中度降低,题材内容不断增多。从观众反馈出发,母婴育儿、情感、旅游、亲子等均观众们最为感兴趣的几个题材类型,显然,这些综艺节目垂直对接了不同的圈层受众,精准定制内容成为了女性综艺的突破口。而就类型上而言,女性综艺节目大多以真人秀、访谈类节目为主,尤其是真人秀类型,以18部的产量,独占了全年38部女性综艺节目一半以上的比例,体育健身类综艺则替代了创业职场类综艺成为新兴的综艺题材类型。

不仅如此,季播模式也已经成为了女性综艺排播的一个新常态。在艺恩《2016-2018年新播女性综艺排播模式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常规综艺占比12%、周播综艺占比21%,季播综艺占比却高达67%,可见女性综艺系列开发趋势明显,尤其是网络综艺中“综N代”的综艺打法十分受观众欢迎,效果显著。以2018年几档季播综艺为例,无论是《妈妈是超人》,还是《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均实现了口碑的增长,前者从第一季的豆瓣6.7提升至豆瓣7.3,后者则从豆瓣6.8提升至豆瓣7.9。

当然,基于“她”综艺的市场趋势,各大平台对女性综艺节目的布局也可谓不遗余力。湖南卫视成为了各大卫视平台中“她“综艺的领头羊,从2016年至今,共推出过8档女性综艺节目,安徽卫视紧随其后,以7档体量揽获亚军宝座,深圳卫视以1档之差位列第3,随后山东卫视、东方卫视分别出产4档、3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湖南卫视“她”综艺开发能力最强,但其他卫视女性综艺新节目开发能力较弱,年代延续感强,少有新节目产生。

不同于卫视平台的“一枝独秀”, 在视频平台的女性综艺布局上,腾讯视频、芒果TV均是“她”综艺布局的一把好手。腾讯视频以量取胜,三年累计出产19档,芒果TV持续深耕亲子类综艺,三年累计11档。而优酷、爱奇艺分别出产8档和7档。值得一提的是,2016-2017优酷虽推出了8档女性类综艺,但2018年至今,却并未继续上线其他“她”综艺节目,相比其他视频平台的女性综艺推进上,步伐稍显缓慢。

“她”经济崛起,女性用户占比逐步提升

谈及“她”综艺的日渐崛起,“她”经济,是不可不聊的一个话题。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互联网驱动女性消费升级,“她”经济显然已经逐步成为了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因此,在娱乐领域,“她”娱乐的呼声自然也日渐高涨,头部综艺中女性用户占比越来越高,女性受众在综艺为代表的影视娱乐内容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起来。

据艺恩发布的《女性综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近3年头部TOP10电视剧综艺中女性用户占比过半的部数分别为5部、6部和5部,女性用户平均占比从47%反超为56%,女性用户逐渐成长为电视综艺的主要受众。而在这些最受女性观众欢迎的电视综艺中,《中餐厅2》和《新舞林大会》以73%的女性观众收看比例一骑绝尘。此外,《我是大侦探》《幻乐之城》两档节目的女性观众比例也分别高达69%、67%。可见,女性观众群体作为综艺观看主力军,为这些头部电视综艺贡献了巨大的收视。

同时,在网综成绩单方面,近3年来,在头部TOP10网络综艺中,女性比例比男性比例超出两成多,2018年女性用户占比过半的网络综艺高达9部,“她”用户成为网络综艺的忠实观众。而在近3年TOP10网络综艺百度收索用户性别占比中,女性用户始终超过60%,也足见女性用户对综艺的热情之高涨。《偶像练习生》《明星大侦探4》《明日之子2》均是女性观众们的心头好,同样地,《创造101》《奇葩说5》《这!就是歌唱》《这!就是铁甲》也相当受女性观众们喜爱。

简单来看,从影视剧到综艺节目,女性观众其实一直都是文娱产业的收视主力。在《2018年播映指数TOP 20女性综艺》中,女性用户最高占比87%。显然,或寄情感于偶像养成,或沉醉于访问、体验和交流,“她”综艺无疑是给了广大女性观众们一个情感上的参照,“她”综艺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贴近女性情感,能够抚慰心灵是它们快速走俏的重要原因。因而,女性观众作为“她综艺”观众群的绝对“主力军”,从影视剧中对“大女主”的追捧到她综艺中的情感释放,所诉说的,还是女性审美价值观的不断提升。

“她”综艺新趋势,情感类综艺或成为热点

从父女代际沟通的《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和《女儿们的男朋友》,再到夫妻相处之道的《妻子的浪漫旅行》,这些热播的综艺节目大抵有两个相似点:

首先,几个综艺节目都是“观察类综艺”,采取“真人纪实+观察室”的录制手法,节目被切分为“观察”与“被观察”两个视角,带给屏幕外的观众一种“画中画”的观感。

其次,几档节目都是以女性逻辑为主导的“她综艺”,聚焦在女性的婚恋情感上,即便是展现单身女性独居生活的《我家那闺女》最后也变成了大型催婚现场。

当养成系综艺失去全民Pick的热潮,《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等户外真人秀也难逃“综N代”的泥沼,这类情感观察类综艺成为本届综艺的最大赢家。当我们沉迷于“画中画”的她综艺时,我们在看什么?

从“秀”到“真”,从综艺管窥社会

相较于以往追求话题效应、冲突或搞笑效果的综艺节目,这些情感观察类综艺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展开,呈现明星的真实生活,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去娱乐化”,更具有社会属性。

当真人秀多一些“真”的成分,观众也就多一个窥见社会、寻找自我的窗口。

1.看社会:直击社会痛点的综艺们

从《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女儿们的男朋友》到《妻子的浪漫旅行》,几档节目都聚焦到了婚恋问题上,而婚恋是社会永远的痛点。

作为主流的收视群体之一,他们在明星的独居生活当中完成自我投射,寻求共鸣。深夜的外卖也好,父母的催促也罢,那都是某一个时刻的“自己”。除此之外,他们又在明星的婚恋中汲取糖分,不管是“假CP”还是“真夫妻”,只要够甜,就可以成为当代单身青年的情感寄托。

婚恋已是痛点,女性的婚恋更是讨论的焦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相夫教子”“贤良淑德”不再是衡量一个女性的标准,谈什么样的恋爱、是否选择婚姻也都成为开放的话题。

节目中,吴昕泡脚养生拼积木,一个人的生活悠然自得,不急需另一个人的介入。焦俊艳不顾父亲的抱怨,素颜出镜毫无顾虑,在与闺蜜papi酱聊起婚恋时,两人还达成共识,列出人生最重要的排序:自己、伴侣、孩子、父母,引发演播室中父亲们的集体不解。

父亲的期许与女儿的追求冲突不断。

可以说,这些情感观察类综艺选择以“女性逻辑”为主导,是搭上了女性议题讨论兴起的顺风车。透过节目,我们窥见社会。

2.看自己:浸入熟人视角下的明星生活

除了在议题的设置上贴近社会,节目也还原了更加真实的明星生活。

在“真人纪实”的第一现场,镜头记录下的是明星台下幕后的日常生活,即便是相亲、约会、旅行这样的环节设置,记录的也是身处其中的明星的真实反应。

相较于游戏、竞技、冒险,做着平常事的明星们也更能够卸下包袱,多一点“真”,少一些“秀”,做回自己。

观察室中的熟人视角卸下了明星的光环。“平凡化”的明星们成了当代女青年的典型样本,看她们,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双重叙事结构,以多种解码方式看节目

以往的综艺节目大多只为观众展现了一个视角,一个逻辑。而这几档情感观察类综艺虽然以女性为主体,却通过观察室内不同的嘉宾设置构建了多样的视角。双重的叙事结构也为观看是的我们提供了多样的解码方式。

1.双重叙事:看冲突与碰撞

双层叙事原本是小说中常用的叙事技巧,指的是在整体叙事中,通过第一叙述者讲述第二叙述者的故事,二者都担任着叙事内容的角色,第一叙事者对第二叙事者进行评价解释,但二者不存在双向交流。

情感观察类的她综艺采取了同样的叙事结构,演播室内的嘉宾是第一叙事者,棚外被观察明星是第二叙事者,节目组跟明星约定拍摄内容对观察嘉宾保密,两者不事先产生交流。

因此,屏端的观众作为第三叙事者拥有了唯一知晓全部事态发展的视角。《女儿们的恋爱》中,为沈梦辰与杜海涛的亲密行为感到惊愕的沈爸爸让观众忍俊不禁。

两重叙事结构都自有自己的逻辑,主导演播室的是“爸爸的逻辑/老公的逻辑”,而被观察者的叙事是“女儿的逻辑/妻子的逻辑”。

这样的视角切分带形成了两个割裂的话语场,相较于一个现场中两种逻辑并存,叙事者双方都在自己的话语场中拥有了更多地话语权。

看节目的我们在看的是女儿的综艺,也是父亲的综艺,是妻子的综艺,更是丈夫的综艺。更重要的是,我们纵览全局,看到了其中的冲突与碰撞。

2.多种解码方式:总有一种契合你

传播学学者霍尔在《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中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并将电视话语的意义生产分为三个部分:编码阶段、成品阶段、解码阶段。

所谓编码,是节目方根据自己的意图进行信息的构建。所谓解码,是观众根据自己不同的社会特征、知识背景,对接受的信息进行不同的解读。

“画中画”的模式本身就丰富了节目的编码,给了观众更加多样的解读视角。观看第一现场的纪实拍摄时,我们进行着第一种解码,了解明星的生活,推人及己。观看第二现场观察室的解读时,我们又多了一个解码的方式,分析明星性格及行为的具体成因,也站在观察者的立场上换位思考。

实际上,观察室的嘉宾在进行解读时,本身也是在解码第一现场,赋予其更多的意义。“画中画”的节目设置形成了“节目制作(编码)—(解码)观察室(编码)—观众(编码)”的二度编码模式。

节目丰富的层次提供了更多的解码立场。看节目的我们,总归能找到一种契合的方式,理解节目所传递的符码,沉浸其中。

结语

而在接下来的各大平台“她“综艺的布局上来看,情感类综艺或成为2019年乃至接下来的一个大潮流。比如东方卫视接下来将推出的《我家有女初长成》,以及北京卫视即将推出的《亲爱的丈母娘》,均是卫视平台方面情感类节目的代表作。在网络综艺方面,爱奇艺待播的《出发我的蜜》,腾讯视频即将上线的《姐姐的少女时代》《beauty小姐2》等,也均是情感类“她”综艺节目类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她”综艺的走俏也引发了节目制作模式上的跟风现象。比如,2019年已播和待播的14档“她”综艺中,情感类题材高达9席,《女儿们的恋爱》《女儿们的秘密》《女儿们的男朋友》等题材相近,内容同质化趋势相当明显。“她”综艺虽然戳中了女性观众们的笑点和痛点,但扎堆之后难免视觉疲劳,大量的情感强调也难逃情感泛滥之嫌。因此,题材和内容上的局限与单一依然是“她”综艺正在面临的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19年底,“她”经济的整体市场规模可达4.5万亿。“她”经济背后巨大的市场潜力给予了“她”综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内综艺整体的快速发展,告别了传统的演播室访谈、美妆时尚的枯燥教学,如今各大平台早已推出了纷繁多样的女性综艺节目,“她”综艺市场一片繁荣。但同样地,大趋势之下,如何精准开采,创造性地突破现有创作模式,也是在利好节奏下创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恋爱到离婚,流量浪潮下传统恋综如何转型升级?
“慢综艺”看到生活本真
“她综艺”要创新?脑洞清奇的日本人告诉你该怎么做
《辣妈学院》获千万A轮融资、《红圈视频》获搜狐投资,女性垂直综艺为何频受资本青睐?
从恋爱结婚到怀孕教子,芒果TV的女性向综艺探索之路
最长寿的5大综艺,最长已有20年,没看过的人不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