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头学起——陈沚斋先生深圳图书馆讲学记

陈沚斋先生小像

作者简介:陈永正,字止水,号沚斋,1941年生,广东茂名人,世居广州,诗词大家,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有《沚斋丛稿》、《诗注要义》等。

按:本文为陈沚斋先生2019年3月23日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的授课记录,由芸社社长张刃整理,陈先生弟子徐晋如审定。首发于芸社公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沚斋先生授课记录正文

一、薪尽火传

150多年来,屡有志士力图救亡图存,却把问题症结归因于中国文化之落后。尤其是上世纪初之新文化运动,使白话文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近百年来,有人认为中国文学已经是白话文的天下,其他文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2000多年形成的古雅文体——高等级的文学体式,如同一股潜流,仍在顽强地存续发展,中国文脉未断!我与我的学生徐晋如博士编撰《百年文言》,发现近百年来至民末,中国的文言不低于晋、唐和有宋一代。与此类似的是,古体诗词亦同样如此。

二、追求古雅

我年轻的时候写了很多诗词,自己觉得很得意。我20岁以前的诗词作品,当然也包括书法作品,早都全部烧掉了。因为,有幸遇到了两位对于我在诗词之路上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

在学诗方面,佟绍弼先生看了我的几百首诗,只说了一句话,“从头学起”。在学词方面,我上大学时,把两百多首词作给朱庸斋先生看,朱先生也是只说了一句话,“从头学起”。

后来从二位老师重新学诗学词,并且读了王国维的《论古雅之在美学上的位置》,他说“一切文学都是天才的创制”,以及受朱东润先生影响,读《瀛奎律髓》的“变体类”,方悟到二位先生的潜台词就是“有失古雅”。

我们学诗词必须追求古雅,我们比不了天才,但可以力求一流。必须先达古雅,方可求变。

古雅的重要途径就是模仿。先模仿古人,才可真正入门。中国的传统文化莫不如此。 

三、功夫在诗外

上世纪50年代,清末民初的老文人基本上都被边缘化了,但是仍然可以开设私塾,朱庸斋先生就开私塾讲词。

我是60年代初获得一份《广东日报》《岭雅》副刊的剪报,那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古典诗文的最高峰。十年前,在晋如博士的帮助下,《岭雅》也结集出版了。在《岭雅》上见到朱先生的词作,写得真是好。朱先生没有学历,由其父亲手教导,但是朱先生的天分极高,过目不忘,十几岁唐宋《六十名家词》背诵过半。

我设法进入了朱先生的分春馆学词,成为分春馆门人。两年的求学经历,一辈子也忘不了。

朱庸斋先生不只是教诗词。朱先生经常讲,“要从诗外求诗,词外学词。要有诗外之功、词外之功,不为写而写”。

朱先生还讲过,“只是学词、读词,这还不够。要学古文,学诗。古文不好,则诗不会好。诗不好,则词亦不会好”。要读佛经,不读佛经则不懂诗,因为唐宋诗有大量佛经中的典故。我注李商隐的诗,也认真读了佛经。上述强调的都是“成系统”。古代的读书人则不同,都会写古文,会写诗。

此外,诗外之学,词外之功,还包括书法、绘画、摄影等等。朱先生画文人画,用李流芳山水画意。我每天都提前去先生家里两个小时,陪先生喝茶,聊种种诗外之学,以求增益诗外之功。

现在学诗词者不学书法,学书法的人不学诗词,只是抄古诗词,如此则不成系统。不会书法的诗人是令人遗憾的。我的学生徐晋如本来不练书法,可是临帖几个月后,他的字就大不一样了。各位同学争取明天就开始临帖,用纸笔写作。我1990年用电脑,中大第一人,但我后来不用了,我不能跟打字小妹抢饭吃。我现在写东西不用电脑,因为没有感觉。我写《诗注要义》一书,40万字手稿,有人开玩笑说,手稿比稿费值钱多了。

现代的书法有些怪现象。比如,我朋友的学生的学生学了两个月书法,就获奖了,入选某某名录。朋友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有三个心得体会,即不临帖、用左手、闭眼睛,如此即可。书法界如此,现代的诗词界亦如此。

必须强调,文学体式是有等级的,诗书画等传统文化方式都有等级,格调之高低不同。我曾经写过一首词,有“雨儿洒过三两声,只有海棠开过太凄零”之句,朱先生批评说,词有曲意,由此,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格高”。简单的说,就是不能用词笔写诗,不能用曲意写词。我们必须从格调高者学起。 

四、学词路径

《分春馆词话》是我们师兄弟根据各自的笔记集中整理的,记录了朱庸斋先生教词的方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一)和韵

朱庸斋先生认为,和韵是最好的学诗词方法,先按照每一个韵脚模仿前贤名作写诗填词,才可以真正入门,才可以古雅。分春馆40多位门人,天赋各有不同,但是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尤其是和韵,都可以写出合格的作品,诗与词都很像样。

我有一位同学,张桂光教授,现在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他天份极高,写论文呱呱叫,但毫无诗心。他13岁就会填词,但写的是“群众无穷力量,汇成一股洪流”,真的是既无词心,也无诗意。可是在分春馆认真学词一年以后,写得就很好了,可以达到70分。

朱先生教学极为认真,每次都精心批改作业,现在这样的好老师不好找了。

(二)读书

我当容希白先生研究生的时候,去请教先生问题,容先生说,“看我的书去吧,不要再问了”。

大家有问题,最好首先去认真读《分春馆词话》。《人间词话》在近代影响力最大,作为理论学习是可以的,但不适合指导写词实践。《分春馆词话》才是最好的填词指导。

我们这一版的《分春馆词话》,在晋如博士的建议下,又出了《分春馆词话补遗》,收集了我们各位同学的作业,上面有朱庸斋先生亲笔批改内容,足可学习借鉴。

读《瀛奎律髓》,学会古雅和求变,掌握典故。典故是诗人的行话。

要多读史书。我读过《纲鉴易知录》、《资治通鉴》,对于读懂唐诗大有裨益,后来第一本书我送给了我的好朋友刘斯奋,他在海南读。他说写《白门柳》,很受《纲鉴易知录》的影响。

建议大家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是大学者们毕生心血所在。

另外建议大家读竖版繁体字的书,这样才有有感觉。我曾要求我的研究生必须读竖版繁体字且无标点的书,有些同学当时不理解。可是后来,这些学生们自己也当了教授,反过来都特别感谢这种训练。读线装书,更有感觉。

(三)体格

词之体格的基本要求是浑成,写出来的是一首完整的词。书法、绘画的基本要求也是浑成。一幅书法作品,一两个字没写好,整幅作品就完了。而一两句特别差,整首词也就完了。

(四)风格

风格的形成需要模仿古人,但是模仿谁?拿谁做模仿的对象?这个问题必须注意。

一是天才不可学。我学词,开始是学纳兰词,“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人生若只如初见”,不懂诗词的人,也都知道是天然好句!但是朱先生认为,纳兰容若是天才,绝对不能模仿。李后主也是天才,同样不可模仿。

二是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

我开始学诗时,模仿杜甫、李商隐,而佟绍弼先生认为不可学,应当先学近代其他成功的学“老杜小李”之诗人,如陈散原、郑海藏、陈曾寿、曾习经、梁鼎芬……。因为我们了解清末及抗战的历史,能够有感觉,而对唐代安史之乱,宋代靖康之耻、崖山悲歌,可能不会特别有感觉。

学词也是如此。朱先生认为:从模仿宋人入手,亦难得要领。应当从近代名家学起,比如况周颐、郑文绰、文廷式、朱祖谋、王鹏运、陈洵等6位名家。然后才可以学南宋梦窗。

我本人没有学梦窗词,因为天赋不够。因此,我先学况周颐,再学北宋二晏,尤其是晏几道。

朱庸斋先生对于词之“风格”,多次强调“重拙大深”,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五)法度

北宋人写词不讲法度,清人才认识到有写词的方法。

词有一整套完整的作法,每种词牌均不同。《虞美人》有《虞美人》的写法,《临江仙》有《临江仙》的写法。比如《临江仙》,有上下片结句都对仗的,有都不对仗的,有只一结对仗的,为什么?区别在哪里?换头如何“抛空”来写,换头写好了,下面就好写了。

朱庸斋先生讲了“空”的作法;讲了“吃紧处”也就是“词眼”如何写;讲了领字句如何作,包括一领四、三领四等;讲了词里的对偶句如何作;讲了《点绛唇》第二句首字宜仄声。

大家要认真读《词话》,认真学习。

大家也要读《历代诗余》,这本书与《瀛奎律髓》同等重要。《历代诗余》把同一词牌的词放在一起,我写《满江红》,就是先看几十首前贤的《满江红》,挑出喜欢的十首八首,去揣摩,去模仿。

写诗同样有法度,也必须讲方法。《瀛奎律髓》讲了“诗眼”,也就是关键处在哪里,如何处理为好。

诗词的法度必须遵循,纯靠个人天赋很难写好诗词。我写了一千多首诗词,只有少部分诗句是靠天赋,即“流出来”的,其余大部分诗句是按法度、方法,“着意”写出来的。

我去罗浮山,房间的窗子正对着罗山,看着窗外的景色,“罗山青一窗”就流出来了,而下句“石气白千壑”则是按方法作出来的。我到富士山,看云烟流动,流出来两句诗,“浓云流上山,复向山下泻”,此为“得句”,而其余句子是依法度作出来的。在万绿湖观风景,两秒钟得句,“万山成一绿,万绿成一湖”,后面两句则是作出来的。

关于法度,需要强调的是韵脚和格律。诗词必须叶韵,必须合乎声律,必须合乎词之“格”。不要听信某些“名家”所讲,韵脚、格律没有意义,是束缚。不押韵,不合格律,这样的诗词只能称作是散文,非诗非词。

五、现场答疑

(一)

问:学苏轼书法几年,现打算学苏轼诗词,如何?

答:苏轼天赋太高,书法是变体,不能学以入门。苏之诗词是天才,绝不可学。书法可学欧阳询、颜真卿,行书学王羲之。

(二)

问:可否用自己的方言读诗词?

答:下节课我的师兄吕君忾先生会讲吟诵,今天只说几句。长江以南的人学诗,最好用家乡话,因比普通话声调丰富。而北方人则必须下功夫学入声字。

朱庸斋先生教我们的粤语吟诵,是康有为先生、梁启超先生吟诵诗词的腔调,是近代中国文学的亮点。

(三)

问:学诗是否应当学明清之学老杜小李之人?

答:前面已讲。学规矩学法度,而学不来巧。学习是一辈子的功夫,学诗也是一辈子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启功与姜夔
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三(转)
古典诗词的布局法度
【诗词漫话】诗词的章法布局方式和法度
周汝昌先生谈古典诗词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