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圣陪我知天命

今天是建军节,和大家分享一点与我相关的军事梦想与往事。

读高中时,和同学们一样,我们这一届有幸学习了《孙子·谋攻》一篇,什么“上兵伐谋”,什么“下政攻城”,学得云里雾里,最后就只学到了一个嘲笑他人的词语,那就是在朋友间高兴地赞美别人成功时,就说他真了不起,就说他真是孙子。但兵家文化,终究是块压缩饼干,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消化。

1983年的暑假,苦苦地等待那迟迟不到的录取通知书,一直等到8月底也只等到父亲赶我下地干活或者上山砍柴的指令。终于在一个非常炎热的上午,我在高山上砍柴时,被村里喊了回来,见到了公社武装部的部长,他问我愿意不愿意到警校学习,大汗淋漓的我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就象扑向空中的过路神佛一样,鸡啄米一样地说愿意愿意,心里的那个我,似乎已经跳了起来,伸出手要抓住那将要离去的神佛的飘带,想直接飞升而去。后来,被录取到了九江师专,家里高兴地杀猪请客放电影,我执意要请部长到家里吃谢师酒时,部长说,你那么优秀,警校还不够条件录取你的哟,高兴的酒是喝了一杯又一杯。而我也从此与军事生活绝缘。

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男孩,对军事文化总还是有一种朦胧的亲近。

进入九江师专后,有机会和同学在一起学习与思考人生,逐渐发现象棋很能让我过把征战与厮杀的瘾。那时,朱耀良老师在校园口左边树林里参加九江师专教师组象棋大赛时的气定神闲与指挥若定甚至仙风道骨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我,老师用车、马收拾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那一车一兵一单象的场景历历在目。后来朱老师与我们班上几位高手,如建光、大春、秋滚等人谈读谱谈象棋与兵法的话语至今印在心头,让我非常好奇地开始揣摩象棋。直到许多年后,我才基本上把一部《孙子兵法》的思想与一盘象棋实现了一一对应,也才勉强完成了我与军事文化的对接。

师专的课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军训,那是对我的一个小小诱惑,让我很多年都放不下从军梦想,“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歌声给了我无比畅快的向往。那年的军训,一会湿热闷胀,一会烈日炎炎,我都非常愉快地遐想着说不定将来自己可以走进军营。实弹射击,在白水湖边,110距离,我们都趴着,认真地瞄准,我竟然用5颗子弹打出了49环的好成绩。在军训结业典礼上,我被评为最佳射手,礼堂里,一届学生500多人,济济一堂,竟然没有让我亮相,心里很是不爽。

少年心事当拿云,那时,我认为高尚的人生目标绝对不同于那腐烂的人生目标,要像古代名将那样去建功立业,而不应该象那些阉宦之人一样靠依附皇权去搏取功名利禄。

毕业分配,我走上了中学讲台,所有的从军可能都化为泡影。为了保存心中的梦想,有好多次我都在地摊上打气球练习射击,但每次都打偏,白白丢掉那白花花的碎银子。

改革的大潮让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日进斗金,让大字不识的隔壁阿七万进万出,我却只能每天被晾在讲台上,被绑在教鞭上,象个粽子一样,每天重复着灵魂的蹦极。

不能下海,不能经商,一点点工资,拮据到每个月打借条度日。

青春的荷尔蒙折磨着我,我饿着肚子看漂亮的女孩坐在那飞驰的摩托车上飞动满头秀发,无数次想起要放弃工作,要去靠近那些被美女们紧紧搂着的粗壮的腰杆,让自己也粗壮起来。但终究没有实现,眼前依然是茫茫的迷雾和无边的海水,无能的我,怕掉进深渊,怕海水的咸与苦,只能继续与孩子们混下去,甚至忍受工资被拖欠而无米下锅的无奈。

我渴望改变,但是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在物价飞涨的1989年,在人声鼎沸的1989年,我终于想到了梦想中的军营,我渴望战争,渴望上战场,渴望从军,渴望一次人生的蜕变。

可是,却只迎来了三十年的人生鬼打墙!参军的可能性渐渐化为零,争斗的机会总是找不到,每天面对那些天真的可爱的娃娃脸,只能付出不折不扣的爱。

我不可能与学生争斗,在学生身上无利可图;我也不可能与同事争斗,那时没有哪个学校真正引入竞争机制,要比赛的最多也只是对学生付出爱心的多少,各人把自己的班级成绩搞好,都是不错的好老师,都是靠良心靠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支撑,偶尔开心的是多一点课时,挣点加班费或者补课费,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就跟工人拿计件工资一样,实际已经沦落为民工。

教学内容更是枯燥乏味,从《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讲到《记念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然后没完没了地思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最后就是热情地讴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好人好事。能够提起兴趣的好课文,寥寥无几。有限的一篇《赤壁之战》却似乎只有吹嘴皮子功夫,而不写如何打仗,失望之极。

改革就像是人人都在吃着的退烧药,吃得多的,争得了一点点凉爽与舒适,更多的人依旧被高烧折磨着,那凶残的热毒就是不愿意从身上退去。几十年的退烧药吃下来,病好了的,出院了。病没好的,还在求着医生,希望有机会吃到对证的好药。

必须寻找出路,我一口气从星子跑到了共青城,又从共青城走过九江市,然后下温州,再然后挤进行政圈,到现在,只能转入一个躲避争战的避风港。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学生也在不断地分化。教育对象走了一批又一批,有些逐渐变成祖宗。先是被人为地分班,一些孩子被贴上了差班学生的标签,后来就出现了一群又一群,一批又一批,一校又一校的怪孩子。学校巴不得早日周末,好让他们回家;家长又巴不得早日开学,好让他们上学而不在家里烦心,这些孩子变成了说不得的怪胎,成了不可能被教训与责骂的时代风景。他们不是在课堂看小说、听耳机,就是勾肩搭背,进进出出,教室成了菜市场。

我必须寻找一个可以教书的学校,一个可以让我在征战中找到感觉的学校。那时,我已经到了温州,从市到县,又从县到市,我看不起那些学校,恶心那些学生,我炒了他们,也被他们炒过一次。我日夜沉迷在象棋游戏,最多一次是三天三夜,在自己的军事梦里不能走出。

直到进入浙鳌高中,这才正式实践了一把我的用兵梦想。那是个非常特殊的学校,简直就是一个战场。从2002年开始,那个学校就已经实现了高考一本录取率突破45%的骄人战绩。我去的时候,接了12个平行班中的倒数第一与倒数第二的两个班,我无奈,只有充分运用吴起的练兵思想,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他们送上了年级第一与第二的好位置。至今他们仍然怀念那不抢课余时间,不夺体育课时,不拖堂一分钟的教学作风,怀念他们中学时期有过的唯一的一次班集体课业登顶的风光。

也从那以后,我自己才花时间抄写了五遍《孙子兵法》并完成了背诵。

也从那以后,我才理解了中学教材中的一些好课文。我感叹王勃,无数次为他有怀投笔,无处从戎扼腕,为他一介书生的顾影自怜而难受,为他思念终军,为他无路请缨,为他慕宗悫之长风,为他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自比而遗憾,也才一口气吐出《悲歌长叹登高阁——谈<</span>滕王阁序>的教学》等胸中块垒,使之成为许多中学语文老师教学时的重要的参考对象。

也从那以后,我才淋漓尽致地教学了《勾践灭吴》,告诉了我的学生有关道、天、地、将、法的军事智慧,有关在以后人生征战中的博弈思想。

也从那以后,我才分析了马谡失街亭与刘备伐吴的错误,明白了分散用兵与聚众制胜的军事辩证法,理解了守正与出奇的军事奥秘。

回头一看,这才悍然大悟,武圣一直就在我的生命里,陪伴我直到今天,让我走进这值得珍惜的天命之年。

放弃教学后,也才更进一步地明白,中国的抢地盘文化其实可以不必理解得那么狭隘,可以争夺的领域太多,每个人都可以去寻找自己的战场,但不一定在杀人的古战场,而可以是自然领域,也可以是学术领域,更可以是无边的互联网蓝海,而不必打得头破血流,不必去为三杯两盏穿肠毒药而滑进凄惨的监狱,不必去为他人做财富的暂时保管,更不必象当年的吕后那样把一个家族的幸福与未来都拖进那短暂的八年得意里。

毕竟,武圣的思想核心是必以全争于天下,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战止战。

谨以此纪念我们那已经远去的青春,也以此纪念今年的建军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军训季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教育
军训已有四千年历史:始于夏商 唐朝曾被废止|军训|夏商
高中生军训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2017.05.26
对比中日韩学生军训
阜南柴集中心学校2019级新生军训——挑战自我 战胜自我 完善自我
如此军训 有何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