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玉看皮瓷看底: 一篇文章教你瓷器真伪鉴定之底足辨伪法|值得收藏

当然这里说的足

自然不是脚丫子

这里要说中华瓷器的那些个“足”

正常来说,站得稳一定是要用脚站的

人类大脑的进化随着人类

直立行走而得到进化

那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瓷器

有着平滑细腻外表的华夏瓷器

又是怎样立足千年而不倒

于此浅谈一番!

出于对文化的传承,中国民间历来有收藏的传统,当代艺术品收藏投资时代已经进入了最兴旺的时候,艺术品收藏是继股票、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

但是随着收藏的日益火爆,古玩市场上的古瓷器赝品越来越多,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令人防不胜防。那么如何鉴定古瓷器呢?

陶瓷鉴定的方法很多,比如看器型、辨胎釉、论纹饰,了解历史背景等途径,但对初学者来说,不管是看器型还是翻书,掌握起来都不太容易,那么突破口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底足着手。

各个时代、各个窑口的瓷器都带有它们自身不同的DNA,,这些不同点在器物的露胎处——底足往往有许多表现。

底足是古瓷所含信息量最大的地方。透过底足,可以见其胎、其釉,可以见其胎釉结合情况、烧造工艺、老化程度等。在它们做胚、垫烧、出窑的时候就由于胚土原料的配比不同,显示或红、或灰、或白的胎色;修足时因各代工艺方法有异,就产生乳丁、跳刀、同心圆、旋挖痕的不同状况;装窑时由于垫并或垫沙,器底也留下不同痕迹;入窑后又由于胎土含铁元素随水汽外泄使露胎处显示桔黄、桔红的窑红色;

那么,如何从底足鉴定古瓷真伪呢?底足中的“乳突”、“旋痕”、“跳刀痕”、“棕眼”、“窑红”、“垫烧痕”、“湖米底”、“敲底”、“沾窑砂”等都是古瓷所留下的明显的年代痕迹。小编特与多位业界知名瓷器鉴定专家切磋,总结出了一些鉴定要点,以供收藏者参考。

一、底足的鉴定

一、底足工艺方面:修胎痕迹、底足的做法、削足方式

底部垫烧痕

修胎痕迹

古代修胎刀多用竹刀,现代修胎多用钢锯条,竹刀子修理后留下刀印成细丝状,现代锯条修后留下刀印是粗线条(2至3毫米距离)。这个不同之处一看很明显。这个不相同的本地一看很明显。当然高仿的瓷器中也是用竹刀修胎。所以对于瓷器的判定要全部翔实。

底足做法

纵观各个时期的足之做法都有其特别之处,所以还可鉴察其露胎痕迹之纹路,如南宋瓶脚就有圆圈之旋纹,元之器物也都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时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则少(仅前几朝带有元朝之遗迹),清之民窑大多数能透过釉层看到旋坯之痕,官窑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了,而仿品则往往做不到这点,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削足方式

景德镇的瓷器多是在挂釉以后方将器足削去。相反,日本瓷器都是在全部成形后再挂釉。所以细看江西瓷的外足釉与坯的分界,釉是以锋利的切线断然而止的,这一点与日本制品迥然有别。古瓷中明代制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迹,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过的足端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总是带有一种柔软、滑润之感。

试看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制品很相似的,但从未见有模仿这种削足之癖。有时虽然很难用肉眼判断,然而如果用放大镜一看便可大体了然。当我们鉴别明瓷与清瓷的时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们的器形、釉色以及图样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不过有时也会陷于迷惑而莫知所是。此时如能注意一下这种削足之癖,便会成为鉴定上的一个有力线索。

二、“旋痕”、“湖米底”、“敲底”、“沾窑砂

“旋痕”,包括跳刀痕

在明末清初时非常明显,明初时底足外壁往往有重刀斜削痕;宋时底足内壁也有旋转半圈的刀削痕,致使中间隆起一脊梁。而在明正德时底足处往往有放射状的田螺纹。

跳刀痕

跳刀痕产生的原因

跳刀痕是以刀或其它工具在修制瓷器底足时,而形成的放射性条状痕迹。瓷器拉好坯在挖足或修足时如刀不锐利,刀就会向上方飘行,便形成一顿一顿的放射状条纹,既跳刀痕。跳刀痕在民窑瓷器中多见,在明清官窑瓷器中极为少见。如你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公司进行参拍,可与福羲拍卖艾经理洽谈191,三七六二,柒叁伍玖目前一些元明清瓷器仿品,也故意在底足上仿跳刀痕。所以,不能一看底足上有跳刀痕,就认为是老瓷器真品,对跳刀痕也需要认真辨伪。

鉴别老瓷器上的跳刀痕需要把握的特征

1、老瓷器上的跳刀痕是从底足中心向外呈现放射状的条纹,这种放射状的条纹内细外宽,各个条纹宽窄不等,呈不规则状。

2、老瓷器上的跳刀痕有非常明显的,也有不太明显、隐约可见的;有宽一些的,也有细密的,且大多跳刀痕从底足中心向外越来越明显。

3、老瓷器上有的跳刀痕与修足旋纹同时存在。

4、老瓷器上的跳刀痕古朴自然,没有人为故意造作现象。

新仿瓷器上的跳刀痕因为是刻意而为,故呆而不活,不够自然,与历史上自然形成的跳刀痕有较大差别。收藏爱好者只要熟悉了老瓷器的跳刀痕特征,就很容易辨别真伪。

棕眼

棕眼又称针鼻孔,康熙时的瓷器底部釉层上有大小不一的棕眼,分布不均匀,无论大小都能从棕眼中明显看到胎体,光绪民国以及现在的康熙仿制品,棕眼往往较大,并且很浅,看不到胎体。

棕眼

米糊底

明代以及明前的砂底大盘,由于胎中含铁量高,在通风冷却时会形成像米饭烧焦的片片印记。

米糊底

“敲底”

道光时钧红,由于釉肥厚,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一起,为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但尽管如此,由于年代较长,所敲处,胎色变深,且手感平滑。

敲底

“沾窑砂”

能够从底足部位去查询其粘沙景象,如明之早年的器物多有不相同程度的粘沙景象,由于过去特定的烧窑工艺,往往盘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如磁州窑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明清时不少盘碗等瓷器足内也沾有窑砂。

沾窑砂

三、胎釉形式特点方面:

露胎处,胎釉的连续性

旧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干燥状胎釉形成一体的感觉。新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湿”状,胎釉形成二部份的视觉,即使经特别做旧处理过的器物,也无法呈现胎釉连成一体的视觉。

从底足,查询其露胎的本地胎骨老化及天然磨损情况(伪品之磨损比照滑润,没有真品那么天然)。通常来说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显得比照单调,而仿品则不相同,显得轻滑或坚腻。当然也不能一定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但是比照仿品仍是稍显单调。

胎骨(底足)

洪武前颗粒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而永乐后胎骨相比照早年的要细白一些,不管胎质怎样,看上去绝不僵硬,有天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质粗细不单调,有无氧化物都天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种润腻不涩的胎质感。胎骨(底足)与器物表里露胎处的色泽、老气、用料等要共同,感受要天然。

胎土痕迹

老的,胎土中有含砂粒的“硬”感觉,手拉坯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旋纹会留在器物的内壁。赝品的胎有人工和机制二种:人工拉坯的胎没有竹刀修胎的痕迹(因是用铁刀修胎),机制胎的连手拉坯旋纹都看不见,而且胎土紧密,含粉状,无含砂粒的感觉,呈“软、湿”的状况。

护胎釉

护胎釉通常添加芝麻色的植物灰,可以保护素胎,便于均匀上釉。乾隆和现代伪作天球瓶的圈足处护胎釉差别很大,乾隆的护胎釉经过高温氧化,闪闪发亮,而赝品根本不见有芝麻色护胎釉。

胎骨外观

胎土与古代瓷胎有别。从胎的质感观察,有机械淘泥、练泥和快速陈腐的表现。胎骨(底足)与器物内外露胎处的色泽、老气、用料等要一致,感觉要自然。

胎骨质地

胎骨(底足)洪武前颗粒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而永乐后胎骨相对比以前的要细白一些,无论胎质怎样,看上去绝不生硬,有自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质粗细不干燥,有无氧化物都自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种润腻不涩的胎质感。

四、乳突、内折角、火石红现象

乳突”为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突起。元代“乳突”明显,明早期“乳突”也较大,洪武中期渐小,永乐、宣德有细小“乳突”,虽然成化弘治、正德“乳突”较少见,但到嘉靖万历时又出现,一直到崇祯才消失,这就是说“乳突”是明及明前古瓷的特征之一。

元乳突

内折角

内折角,一般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前的瓷器当中,因为在上釉的时候,会有上多了的情况,然后,底足与瓷器壁之间,就会有积釉的情况,烧制出来后,这些积釉就会呈现出虾青色,而赝品,一般积釉都是淡绿色,并且比较宽厚。

火石红

火石红,是一种里面有锈黑点的一种颜色,用肉眼观察,会有油润感,非常自然,不发干,很润泽,在放大镜下面,能看到有光泽,并且非常耀眼。

火红石

二、有对比,明真相!

现代仿古瓷器底足工艺是达不到古代瓷器底足工艺的要求。而且胎土是无法仿古的。接下来介绍几种现代仿古瓷器的底足。

一)注模灌浆:凡是这种底足,肯定是现代仿品,又称一眼假。

二)做旧,做旧痕迹明显。故意做出火石红,而且元代胎土为麻仓土和二元配方,这瓷器的胎土不符合

三)臆造

老瓷的胎质是腐熟高龄土制成,加之老瓷年代已久,肉眼观感干、酥、有老化痕迹。新瓷胎制泥工艺与老瓷不同。一是原料配比不同,二是瓷土是球蘑机粉碎而成,故现代瓷胎可表现为手抚有刺手感,有的虽然不刺手,但观感发湿、硬。以清代糯米胎举例说明,拿一粒大米和一粒糯米比较,大米就是湿硬,糯米就是干酥。但请注意,古来窑口甚多,胎质千差万别,不可以一盖全。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一片老瓷,一片新瓷对比,慢慢体会,找出差别,自可神会。关于釉的玉质感也是一样,南方人叫肥厚,北方人叫滋润,表述不同。欢迎评论区留言,每一件古物都会说话,福羲小芳在评论区等着你!下一篇我们将讨论各个时代古瓷底足的变化特征,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篇文章教你瓷器真伪鉴定之底足辨伪法|值得收藏
新手如何分辨胎底?学会这几招,自己在家也能鉴定!
形形色色的瓷器底足鉴别
元代瓷器底足特征,瓷器新老鉴别,图解瓷器的底足特征
古陶瓷底足鉴别常识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陶瓷辨伪:先要区分赝品和仿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