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科技进步奖 - 骨科集锦(五)

参考既往项目成功申请的简介,有助于我们书写课题、报奖的标书。

本次推送仅盘点2009-2010年骨科界获取的国家科技进步奖,2011-2018年情况请点击查看【国家科技进步奖 - 骨科集锦(一)国家科技进步奖 - 骨科集锦(二)国家科技进步奖 - 骨科集锦(三)国家科技进步奖 - 骨科集锦(四)】。

随后,本公众号会陆续推送2009年前的获奖情况,请搜索、关注本公众号,及时获取。

2010年度骨科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及简介

二等奖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骨外科学领域。针对脊柱畸形诊疗这一世界性难题,先后在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上海市重大项目及2项军队科技攻关项目等基金资助下,对脊柱畸形三维矫形技术与相关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理论和新的治疗策略,丰富发展了中国脊柱矫形外科诊疗理论。脊柱畸形包括脊柱侧凸、脊柱后凸和脊柱滑脱等,其中脊柱侧凸发病率最高、治疗难度最大,常见于青少年儿童,国内外报告其发病率在1.06%-13.6%之间,中国现有14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约3亿人,发病数量大。脊柱侧凸不仅导致患者外观畸形,严重者可致心肺功能障碍,甚至截瘫或死亡。中国不但发病数量大,而且畸形严重程度高,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该项目的主要创新及贡献:

    1.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关键椎体置钉”新理论和新技术,在取得与全节段椎弓根置钉相同优良手术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使治疗平均费用降低43%。

    2.首次对Lenke5/6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提出了客观的选择性融合评判指标,建立AIS选择性融合标准,完善了手术策略。

    3.对重度僵硬脊柱侧凸患者首先采用一期前路小切口微创松解、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截骨三维矫形内固定的手术新策略。

    4.制定了脊柱侧凸SRS-22简体中文版评定标准,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脊柱侧凸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体系,填补了空白。

    5.针对脊柱畸形诊疗难点,创造性研制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疗设备,突破了由于国外垄断造成的技术瓶颈。该项目是国内外应用三维矫形新技术治疗脊柱畸形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之一,已完成各类脊柱畸形手术2051例,病例数名列国内前茅。病员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新加坡、西班牙等13个国家。研究成果使脊柱侧凸手术矫正率由原来的64.7%上升至72.8%,术后1-5年的总体矫正度丢失由原来的2.6度降低至15度,将脊柱侧凸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降至0.3%,优于国外同期水平。

    经科技查新和同行专家鉴定,该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

    该研究项目已形成相关论文85篇(SCI论文21篇,影响因子总计36分),其中7篇论文在脊柱外科最高权威杂志《SPINE》发表;形成专利11项,其中已获授权6项(实用新型);主编、主译相关专著9部。通过学术会议、高级研讨班、学术演讲、手术示范等方式向国内150所医院推广应用,已完成病例总数达5000余例。迄今,课题组成员已受邀至美国、英国、加拿大等20余个国家就相关成果进行大会报告和学术讲座,并先后5次在国际脊柱侧凸顶级专业会议“SRS年会”进行大会报告。项目培养外国留学生、研究生、进修生400余名,相关临床疑难病例被中央电视台和中国香港凤凰卫视等20余家境内外媒体宣传报道,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为中国的脊柱畸形诊疗与国际接轨,形成自主创新的脊柱畸形治疗理论及应用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度骨科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及简介

二等奖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显微外科修复重建领域。手部软组织缺损、腕骨骨不连及骨坏死一直是手外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和临床治疗难点。由于手与腕部的组织结构精细、功能复杂、外形条件要求高,因而临床治疗非常困难。既往手术方法多因手术次数多、供区损害大、医疗费用高、手的外形差及功能不满意而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给病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项目组于1985年起,通过195侧新鲜上肢标本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先后发现3个在既往文献上没有记载的解剖学结构:一是前臂骨间后动脉在尺骨小头近侧2.5cm水平与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存在恒定的吻合支;二是各掌背动脉在指蹼游离缘近侧1.5cm水平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分支之间存在恒定的吻合支;三是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在行经桡骨远端及腕骨背侧时,发出滋养动脉营养桡骨远端背侧及头状骨,并参与构成腕背动脉网。基于上述解剖学发现,系统地研究了前臂骨间后动脉、掌背动脉、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在前臂背侧、掌背及桡骨远端背侧的走行、分支、供血范围及静脉回流方式。

    以上述解剖学研究为依据,首创了四种手术方法:1.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复合组织瓣,用于修复手部中等面积软组织缺损。2.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复合组织瓣,用于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3.带血管蒂头状骨骨瓣用于治疗晚期腕月骨无菌性坏死。4.带血管蒂桡骨瓣用于治疗腕舟骨骨不连、腕骨缺损及骨坏死。

    研究成果已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长征医院和四川华西医院等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69家医院推广应用,累计病例超过2万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其中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复合组织瓣、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复合组织瓣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皮瓣质地、色泽及厚度与受区相一致等优点。由于不牺牲前臂及手部的主要供血动脉,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已完全取代了桡、尺动脉为蒂的前臂皮瓣而成为手部组织缺损修复首选术式”。

    专家评审认为“应用手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是一次较重大的改革,解决了其他皮瓣不能解决的难题”。带血管蒂头状骨骨瓣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既可消除原发病灶和腕关节疼痛,又重建了桡腕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腕关节的运动功能,已成为国内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首选术式。带血管蒂桡骨瓣克服了既往游离植骨术骨愈合需要经过爬行替代的过程,具有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坏死骨血供重建的优点,为舟骨骨不连、腕骨骨坏死及骨缺损提供了满意的手术方法。

    该研究发表论文53篇,在《美国创伤》杂志、《英国整形外科》杂志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篇,SCI收录9篇,论文被引用159次。在国际显微外科大会、国际实验显微外科大会、美国、英国、亚太地区及中国香港手外科年会、全国及地区手外科、显微外科学会做专题报告20次。参编《实用手外科学》、《手外科手术学》等著作6部,在国内56部手外科、显微外科、骨科、整形外科著作中有专章论述。


2009年度骨科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及简介

二等奖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生物医学领域,在临床医学中,外科手术的改进并不能完全解决所遇到的临床问题,新的医用生物材料的应用,有望提高外科治疗效果。几丁糖(壳聚糖)是从海洋生物虾蟹外壳中提纯的天然多糖类物质。但一百多年来,用传统工艺制备的几丁糖虽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学功能,但由于其不溶于水和生物相容性问题,只能作为体表材料和保健品,而无法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用于人体内。该项目在国家多项基金资助下,历时20年,发明了水溶性医用几丁糖制备技术,在国际上首先解决了儿丁糖的水溶性和生物安全性难题,首次将几丁糖研制成可在体内使用的新型医用生物材料,并进而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几丁糖医用制品。主要创新点:

    1.发明了水溶性医用几丁糖制备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将几丁糖研制成体内应用的医用生物材料,开发了第一个用于体内的医用儿丁糖凝胶制品,在国际上首先报道并将几丁糖用于预防外科手术后组织粘连、防治退变性骨关节炎和作为粘弹剂用于眼内手术。制备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制品获国家生产批文。

    2.在国内最先报道几丁糖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并利用其保湿和抑菌作用开发了几丁糖眼舒康润眼液,用于防治下眼症和眼疲劳,其特点是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制品获国家生产批文。

    3.开发厂几丁糖止血粉剂和儿丁糖止血海绵两种医用制品,其止血性能优于云南白药,制备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制品获国家生产批文。

    4.研制了几丁糖医用水凝胶、防粘连膜、神经导管、药物缓释剂、手术冲洗液等5种医用制品,用于创面修复、止血、神经修复和药物缓释等,其制备技术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

    5.发明了电纺丝几丁糖复合纳米纤维、膜、管和可注射温敏性羟丁基几丁糖,研制了新的仿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和可注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用于组织工程研究,制备技术获发明专利。

    该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7项,获授权8项,公开9项。出版中国第一部《几丁质与医学》专著,发表论文53篇,其中SCI收录12篇。经专家鉴定该项目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水平。研制的医用几丁糖、眼舒康润眼液、几丁糖止血海绵和几丁糖止血粉剂4种医用制品已获国家生产批文,已用于临床,已创产值1.67亿元,创利4265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942万元。医用几丁糖作为防粘连新材料,2次列入国家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已有全国80余万病人使用,其防粘连作用优于国内外普遍使用的透明质酸钠。项目在国际上首次使废弃虾壳变成可体内使用的新型医用生物材料,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几丁糖医用制品,不仅为临床提供了新的医用制品,而且推动了国内几丁糖医用制品这一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中国大量废弃的几丁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使其变废为宝,已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09年度骨科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及简介

二等奖

项目简介

该项研究历时10年,课题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根据中国脊柱畸形流行病学有关脊柱畸形的发病率为1%-2%,罹患人数为300余万,患者病情复杂严重的特点,创立了后路多棒分段矫正技术治疗严重复杂脊柱侧凸、胸腔镜辅助下胸椎小切口矫形术、小切口保护膈肌胸腰椎脊柱畸形前路矫形技术和后凸型脊柱侧凸前路凹侧支撑性融合技术等多项疗效显著的矫治技术,使部分传统认为不可治的病人获得了矫治。同时对脊柱侧凸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复杂,具有明显的遗传特性,课题组已发现了3个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易感基因,并首次证实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脊柱前后柱生长发育异常的现象,因此,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而有效。课题组还开发了一套针对脊柱畸形患者的组织标本和临床资料管理系统,已收集了1000余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组织标本和4000余例脊柱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成为中国最大的临床脊柱畸形资料库和组织标本库。课题组已发表脊柱畸形矫治相关SCI论文27篇(累计IF:53),国家核心期刊中文论著160篇,相关论文被引300余篇,被Medline收录论文75篇。


作者简介:李永超,同济大学医学院博士在读,师从谭军、彭宝淦教授。Spine脊柱微信公众号发起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脊柱外科的风口
好医术
《骨科脊柱外科实用图谱》
病例分享 | 脊柱亚专业组完成高难度后路寰枢椎复位 枕颈融合术一例
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优势分析
研报————大博医疗医疗器械优质标的2020年2月29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