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这历代文人骚客的赛诗楼,我来了

山西的公路修得很好,出普救寺西行,公路依然平整,但绿色植被渐少,天空沙尘弥漫,黄色成了主色调。这一带是不是黄河故道,我无从得知,可感觉告诉我,此处当为黄河曾经流淌过的地方。连日来的奔波,大家都疲惫极了,所以到了那些不感兴趣的景点,有的同伴干脆连车都不下。迷迷糊糊中,猛听有人叫喊:“瞧,黄河铁牛。”我用力睁开惺忪的睡眼,向车窗外望去,果然有几个铁牛赫然卧在路一侧的黄河大坝上。它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已经到达蒲津渡了。

蒲津渡乃是黄河著名的古渡口,1989年,在山西永济市古蒲州的黄河故道上,距今1260年的唐代蒲津铁牛浮桥,冲出6米深的积沙,重现天日。这些唐代铸造的铁牛、铁人,造型生动、铸造精良,将冶金铸造技术同雕塑艺术融为一体,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本以为我们要去参观黄河铁牛,怎知汽车根本没有停下的意思,继续向西驶去。原来,旅行社将安排我们参观蒲州刚刚重建的鹳雀楼。蒲津渡遗址只是路过而已。几天来的经历,让我们对文物遍地、历史文化沉积厚重的山西由衷叹服,山西呀山西,行走在你这块土地上稍不留神,就能与国宝级文物擦肩而过!

据说鹳雀楼在古时候叫鹳鹊楼,因当时鹳鹊栖其上而得名,至于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我们无从考证,姑且听之。查资料可知,鹳雀楼是北周(公元557--571)的大将军宇文护所造,用于军事瞭望。700年后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鹳雀楼毁于战火。可叹这历史名楼成也军事毁也军事,然而,令那些纵横疆场的武将想不明白的是,这横空出世的军事用楼在若干年之后,却成了历代文人骚客的赛诗楼!

千载名楼早已逝如烟波,空留下骚人墨客登楼放歌的华丽诗篇,传咏到如今。鹳雀楼自元代之后再无人重修,数百年来无数远行游客、学仕雅士幻想登楼舒怀,感受穷目千里、更上层楼的境界和远古遗风,却无奈只有望河兴叹的份儿了。好在永济市顺应民心,令盛境重现。新落成的鹳雀楼高台重檐,仿唐形制,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楼体的油漆彩画,采用的是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为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

大凡名楼都留下了文人骚客唱和的诗文,崔颢、李白题诗黄鹤楼、范仲淹撰岳阳楼记、王勃做滕王阁序,这些诗文既成为古代大家们的传世之作,也让古人建造的楼阁转身幻化为一道不朽的风景。名楼之所以名声远播,大约是经过了文化的浸润。厚厚的文化积淀应该是承载历史名楼的基础。我想,座落于江河湖畔的楼阁如果没有文化蕴涵其内,一定是个失去灵魂的躯壳,除古建筑专家及后辈学人拜谒外,不会有多少人理睬。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催人奋发向上的千古绝唱。此诗以短短二十字,描绘出北国河山的壮美景象,雄浑磅礴、荡气回肠。启迪人们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开拓更加美好的崭新境界。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意,寓理与景,景象壮阔,哲理深远,成为千古绝唱。当年,我们是吟咏着王之涣的诗句成长起来的,如今,我们的下一代同样在脑海里印刻下这首诗,千百年来她不仅激励着炎黄子孙奋发有为,更激发整个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登鹳雀楼无非是想领略斯楼的伟岸,享受登临极高处,放眼风光尽的快乐,感悟历史的沧桑。除此之外,我想的最多的仍是大唐才子王之涣和他的那首绝唱。王之涣在历史上留诗不多,而诗坛却地位极高。唐代“旗亭画壁”的故事就表现了他的诗才,当年,王之涣与诗人王昌龄、高适名不分高下,一个雪天,三人相约旗亭饮酒,正巧来了许多梨园伶官,王昌龄说:“我们做诗,却从未分出高下,不如今天借此机会,看伶官们唱谁的曲多,多者当为甲。”此后,伶官唱谁一首,谁就在墙上画一个圈。那伶官首先唱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高兴地画上一个圈,接着唱了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高适也画了一个圈。随即又一伶官唱了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昌龄顿时眉飞色舞,连说“二绝句,二绝句”,又画上个圈。此时坐在旁边的王之涣并不着急,指着梨园里最漂亮、最有气质的一伶官说:“其他伶官唱的都是下俚之词,只有名伶才唱阳春白雪之曲,若名伶出台不唱我的诗,我今生甘拜二位之下。”果然那名伶开口便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凉洲词》,后来又唱了王之涣的其他两首绝句。最终结果王之涣胜出……故事结尾还说,梨园伶官们压根儿就不认识三大诗人,自愧“有眼不识神仙”。可见其诗作流传之广。这个故事也说明王之涣在当时诗坛的才情及盛名确实了得。

记得北宋的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借游华阳洞的经历,指出必须要有不畏艰险、不中途而废的志气与毅力,同时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条件,才能极尽“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达到“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极高境界”。王安石的思考,同样是我们登鹳雀楼应有的题中之意。

离开鹳雀楼时,落日的余晖把健硕又旖旎的母亲河染成一条泛着金光的亮带,悠悠地淌过我们赖以生存的沃野,汇入大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书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
"更上一层楼",诗人在几层
【品读唐诗】一首诗成就一座文化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和鹳雀楼
“五绝第一”《登鹳雀楼》,哪里出了问题,为何历代学者频频质疑
王之涣与鹳雀楼的完美成全
唐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