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镇恶之死:一场政治谋杀?


摘要

王镇恶(373年~418年),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东晋时期名将。前秦丞相王猛之孙,河东太守王休之子。义熙十二年(416年),联合名将檀道济北伐,攻克洛阳、潼关和长安,灭亡后秦,迁冯翊太守,辅佐桂阳公刘义真镇守长安。义熙十四年(418年),王镇恶被同僚沈田子设计杀害,时年四十六岁,获赠使持节、左将军、青州刺史、龙阳县侯,谥号为壮,配享宋武帝庙庭。


(王镇恶  AI画像)

01

王镇恶的名字,很有几分行走江湖除暴安良的大侠之风范,就如金庸笔下的江南七怪老大柯镇恶,其实,他比闯江湖的柯镇恶之流可厉害得多,他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手下的一员大将,刘裕作为东晋末年的一代权臣,为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政治资本,作禅代东晋的准备,出兵北伐,攻下长安,占据关中,创下了东晋、宋齐梁陈诸南朝北伐最辉煌的纪录,王镇恶在其中居功甚伟。

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是由于他出生于宁康元年(373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这一天,当时有民谚“端午至,五毒醒”,人们视五月为毒月,在五月初五这天出生的孩子,更视为不吉之兆,说什么“男害父,女害母”,所以他的父母打算把他送给一个远族的亲戚,以免祸害家人。可是爷爷却很喜欢这个孩子,说了一句话留下了这个孩子——“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这可不是个一般的小孩儿,当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是这天出生的,我们家以后就指望这个孩子啦——于是,爷爷亲自给孩子取了个名字——镇恶。

熟悉古代史的同学,看到王镇恶出生年——宁康元年(373年),应该知道,这正是东晋第九任皇帝司马曜第一个年号宁康的第一年,其时东晋内部,谢安与桓温正在斗法,谢安使了一个“拖”字诀,硬生生把要禅代东晋的桓温拖死病中,让东晋这个偏安政权又喘了口气活了过来;在北中国,正是前秦苻坚大帝的第三个年号建元的第九年,前秦已陆续消灭前燕、前仇池国、前凉、代国,取东晋梁、益二州,国势正盛。

这个孩子的爷爷,正是大帝苻坚的好搭档、前秦丞相王猛。

王猛的名头大家都知道了,苻坚作为氐族建立的前秦皇帝,能取得统一北中国的宏伟业绩,一大半功劳要算到王猛头上。

王镇恶,就出生在这样的时代,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王镇恶出生两年后,375年,王猛死;王猛死后八年,383年,苻坚发动淝水之战,大败,随之被前秦收伏的鲜卑、羌等族叛乱,纷纷建立割据政权,385年,苻坚被后秦姚苌缢死于新平佛寺,前秦政权消亡。

也正是苻坚未能听从王猛的临终遗言,执意南伐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投鞭断流的百万雄师大败于东晋的谢安谢玄叔侄,由此一蹶不振。

这一年,王镇恶13岁,家国破灭,葬乱之下,随叔叔王曜南渡归晋。

为什么是叔叔带着他?而不是父亲呢?王镇恶的父亲王休,当过前秦河东太守,史书中只记其“卒于任上”,没写哪年死的,估计在王镇恶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所以王镇恶跟着叔叔生活。

那个时代早已过了北人南渡的高峰期,当时在江南,存在着这样一条鄙视链——江南当地士族鄙视南渡北方士族,早期南渡士族鄙视晚期南渡士族。

王镇恶他们,甚至连士族都称不上,王猛本就出身贫寒,只是因其才华,成为前秦尚书吕婆楼的幕僚,又因吕婆楼的推荐,被苻坚欣赏,这才建立了一番功业。如今王氏的功业已随着前秦政权的瓦解而灰飞烟灭,他们更像是那个时代普通的难民为躲避战乱而渡江。

但是,他们毕竟是王猛的后人,又是由北方渡江而来,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了王镇恶最终的命运。

02

王镇恶他们可能是忌惮自己的身份,南渡之后,没有到政治中心建康一带,而栖居于长江中下游的荆州。

王猛确实没有看走眼,他这个孙子王镇恶确实不是一般的孩子,到了荆州后,王镇恶苦读兵书,学习权谋智略——“颇读诸子兵书,喜论军国大事。骑射非长,而从横善果断”,似乎他知道自己今后的命运一样。

过了几年,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门路,王镇恶当上了天门郡临澧县的县令,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东晋政权,已处于北府军出身的刘裕掌控之中。

409年,刘裕北伐南燕,正是用人之际,有人向刘裕推荐了王镇恶,刘裕召来王镇恶面试,把酒夜谈,深得刘裕器重,当年王镇恶35岁,从此王镇恶归入刘裕军府,开始了他“一生绝无败绩”的名将生涯。

王镇恶的战绩,史书俱全,如打击卢循叛乱,攻灭刘裕的老对头、北府军将领刘毅(刘裕、刘毅之事,见本号 双雄会:拼的是政治眼光),而他最大的功绩,当然是北伐后秦,占据关中。

416年八月,刘裕决意北伐后秦姚兴,以王镇恶为先锋。

出发前,刘穆之与王镇恶有一段对话——刘穆之对王镇恶说:“昔晋文王委蜀于邓艾,今亦委卿以关中,卿其勉之。”王镇恶说:“吾等因托风云,并蒙抽擢。今咸阳不克,誓不济江。三秦若定,而公九锡不至,亦卿之责矣。”

刘穆之是刘裕一同起事的老哥们,此次北伐,刘裕让刘穆之留在建康处理朝政,当然更要紧的是防范意外,刘穆之就是刘裕的行政总管。

刘穆之所说,是希望王镇恶舍命也要为刘裕打下关中;王镇恶所说,则是关中的事儿我来办,你的任务是要为刘裕要到九锡之赐。九锡,是皇帝给大臣最高的礼遇了,皇帝赏给大臣九锡,就意味着这个皇帝要禅位了。

至此可以看出,刘裕集团,文以刘穆之为首,武以王镇恶为首,他们都知道,自己是在为刘裕打天下。

王镇恶一路所向披靡,破虎牢、占柏谷坞,王镇恶与檀道济、沈林子等长驱而进,进逼洛阳,后秦姚洸出降,收洛阳,刘裕令后续大军到达洛阳后再前进长安,但王镇恶见潼关空虚,便相机决断,引兵疾趋潼关,为后秦大将军姚绍所拒,潼关深沟高垒,王镇恶孤军远来,后备供应不足,而刘裕率军又遭围于黄河北岸,无法后援。

此时王镇恶的身份起到了作用,王猛在关中威望深隆,当地人民听说王猛丞相的孙子带兵又回来了,人人兴奋,视之为王师,纷纷提供军粮,王镇恶得以渡过难关,等刘裕到达潼关后,王镇恶带领水军从黄河入渭水,与后秦诸姚将军作战,进军至渭桥,弃舟上岸,渭水湍急,船舰随流而去,王镇恶就这样导演了一出“破釜沉舟”,决战前发表了激动人心的动员演说——“此是长安城北门外,去家万里,而舫乘衣粮并已逐流,唯宜死战,可立大功。”

王镇恶身先士卒,攻陷长安城,于灞上奉迎刘裕,刘裕大喜,说:“成吾霸业者真卿也。”王镇恶也会说话:“此明公之威,诸将之力。”刘裕又说:“卿欲学冯异邪?”冯异,东汉刘秀的大将,为刘秀取关中定关中守关中,众说冯异反,刘秀不疑,冯异果不反,忠于刘秀。这个时候刘裕冒出这样的话,就很有意味了。

史书未载王镇恶听到这句话的反应,但接下来的记载很有意思——

“时关中丰全,镇恶性贪,收敛子女玉帛不可胜计,帝以其功大不问。时有白帝言镇恶藏姚泓伪辇,有异志。帝使觇之,知镇恶剔取饰辇金银,弃辇于垣侧,帝乃安。”

拿下关中,王镇恶首功,但王镇恶随后就开始大肆敛财,甚至把后秦末代皇帝姚泓的车辇上装饰的金银都剔取下来收入囊中。

是不是有点那个味了——历代功高震主者,都有一个自保的密方:自污!

但是,效果好不好,要看那个“主”了。此时王镇恶的“主”——刘裕,他全部的心思,可是要改朝换代做皇帝的!

王镇恶到了关中,居然能取“义粮”,王镇恶在关中的影响力,刘裕是看到了。

03

拿下关中没多久,也就是417年十一月,留守建康的刘穆之突然病故,刘裕担心朝中生变,便留下自己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以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一管行政,一管军事,包括沈田子、傅弘之等将领辅之。

刘裕这样安排,自有深意。

王镇恶出自北人,又是名相王猛的孙子,在关中深得人心,又立此大功,更威望日隆;沈田子、傅弘之都是南方本地世家大族,本就看不起南渡北人,更何况连王镇恶这样一袭寒衣渡江而来的连士族都称不上的人,但偏偏王镇恶又得人心,所以对他更是嫉恨。

这份妒恨,既包括了作为同事看不得你比我好的攀比心,更重要的,还是当时的门阀政治观念所致。

刘裕很了解他们之间的这种矛盾,沈田子多次对刘裕说不能信任王镇恶,刘裕的反应是“留下你们是干什么的?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话未说明,但沈田子已了然于心。

十二月,刘裕离开长安,418年正月,夏国赫连勃勃来犯,王镇恶命沈田子率军抵抗,沈田子却畏惧夏军强大,不敢前进,退守刘回堡,王镇恶十分不满,说沈田子手握大军却不肯前进,沈田子听说后也很愤怒,不久王镇恶出军,与沈田子共同抵抗夏国,沈田子此时已起了杀意,他邀请王镇恶到傅弘之的大营商议如何行军,让他的族人沈敬仁藏匿帐中,击斩了王镇恶。

王镇恶时年四十六岁,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沈田子又将王镇恶堂兄弟七人全部斩首,然后派傅弘之往长安城中向刘义真报告,说王镇恶造反,已被就地正法。

刘义真得知,又惊又怒,长史王修、部将王智将沈田子诱入城中,当场斩杀,沈田子死前,尚说自己是遵刘裕密嘱而行此事。

这样在东晋将领内斗的情况下,刘义真一个小孩子当然守不住长安,只能弃城南逃,关中失守,很快被夏国所占。

刘义真回到建康,将所有变故禀报刘裕,得知王镇恶死,刘裕上疏皇帝司马德宗,追赠王镇恶左将军、青州刺史。

420年,刘裕禅位东晋,开国刘宋,又追封王镇恶为龙阳县侯,谥壮侯,传爵至其曾孙王睿,一直到萧齐代刘宋。

04

王镇恶之死,究竟是刘裕安排的一场政治谋杀?还仅是与沈田子这样的南方士士族之间的矛盾?抑或是同事间的倾轧?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俱有,这么多因素聚于王镇恶一身,也只能说是那个特殊时代的悲剧了。

虽说各种因素俱有,但刘裕,无疑是王镇恶之死的重要推手。

有一种观点就认为,并非沈田子杀王镇恶,实是刘裕所杀。刘裕所最为关心者,无非是要确保自己得天下,而得天下,必然要翦除异己和胜己者。从刘裕一贯的作风来看,刘毅、诸葛长民、司马休之,这些人都是他的异己者,均被刘裕铲除;而胜己者,在刘裕眼中,也只有王镇恶一人了。

王镇恶平江陵,据关中,功高已然震主,倘若他真的有什么不臣之心,登高一呼,天下大势,也真不知何变呢!

对此刘裕心中自然有过盘算,其对沈田子所说之话,摆明了就是要让沈田子杀王镇恶。

那挑唆将领,以至内乱,刘裕就不知道这肯定造成关中得而复失、甚至将自己的儿子也置于危险境地吗?

刘裕当然知道,但所谓“为天下者不顾家”,只要能杀王镇恶,除去这个惟一能威胁到自己的人,即便失去关中与儿子,也是值得了。

这可能就是最高权力的逻辑吧。

只是可怜王镇恶,北伐前还在操心自己的主子刘裕的“九锡”之礼,北伐后明知功高震主而自污,但终究是错付了一片赤心。

田子持刀,刘裕推刃,其责由田子所负,刘裕则行封赏,甚至让王镇恶配享太庙,完美上演了君爱臣,臣忠君的好戏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猛兽不如群狐(资治通鉴卷一一八之十一)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81) 刘裕之失
王猛的孙子:刘裕麾下第一名将,威震关中,却被自己人干掉
王镇恶传
正史上真实的王镇恶是个什么样的人?
北伐!北伐!复见汉室王师,关中父老泪涕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