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花新绽耕织图

前几天看到颐和园赵老师发圈
说是耕织图景区的梅花已开了
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一定要去看看 为了今年的新梅
也为寻找乾隆<耕织图>昆仑碑

虽然之前来过颐和园很多次了
却从未到过西部的耕织图景区
甚至一直不知道这景观的存在
因它长期被划在公园院墙之外
近些年才被收回并整修开放的


沿着湖南岸一路走到了界湖桥
西行再折向南 就走进一片树林
这里景色异然 几乎没什么建筑
树木颇多 既有几人合抱的古树
也有齿龄尚浅明显新种的小树
大多数树木才刚刚有返青迹象
地上的草皮也只有些微的绿色
似乎刚从冬眠中醒来 睡眼惺忪

忽然 星星点点的小花撞入眼中
梅花 没错 就是她


此地似乎只有两株梅 树形不高
无数花蕾间 开花只占十之二三
这是真正的春梅初绽 新鲜鲜的




花虽不多 但花蕾相映疏密得当
之后应该日盛一日 满树的招摇
那倒不好了 太多太满反而不美
我心中的梅 就该是现在的样子
梅的气质是清雅 不是雍容热闹


赏梅目的已经达到 下一个目标
在耕织图景区找<耕织图>碑
早知道颐和园有三块昆仑石碑

这是一种造型独特的石碑形式

它是乾隆发明 也仅见于乾隆朝

石碑上皆刻乾隆的题字和御诗

世间的昆仑石碑 仅有十座上下

安放在乾隆钟爱或重要的地方

颐和园为最多一处 一共有三座

绣漪桥畔和铜牛之北两座常见

只有耕织图的这座一直没见过



<耕织图>这名字就非常有说道
它原来是一组珍贵图画的名字
宋人楼璹所绘 四十六幅的组画
描绘男耕女织辛勤劳作的景象
被历代帝王推崇为劝农桑范本
清康雍乾三代都有摹绘或勒石
乾隆就将其刻成四十六块石刻


乾隆不仅将耕织图刻石流传
还把画面转化成了真实景观
在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西侧
营造出来一大片的水乡农田
并将织染局从皇城搬至此处
种桑养蚕 建造织房染房蚕房 
真正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田园
乾隆御笔亲题<耕织图>石碑
也将此地正式命名为 耕织图


1860年清漪园遭到英法联军焚掠
景区中只有<耕织图>石碑幸存
慈禧重修颐和园 并未复原耕织图
而在废墟上兴建昆明湖水操学堂
变成了培养帝国海军人才的学府
后因甲午海战失败 学堂又荒废了


现在的耕织图包含两个时期的痕迹
既有耕织的园林 也复原了水师学堂
但是那块昆仑石御碑到底在哪儿呢
转来转去 终于在很偏的一角找到它



原本露天的石碑被加盖了亭子
底座被抬升的地面遮挡了部分
所以看上去少了些该有的雄伟


昆仑石碑由碑身碑座两部分组成

碑身圆润顶部半圆 象征旭日东升

碑座雕海水 意滚滚波涛托出红日

最特别的是 碑座左右有两个通洞

其中种植松柏 与碑身构成<山>字

象征巍巍昆仑松柏长青 故名<昆仑>



碑阳刻乾隆御题<耕织图>三个大字
背身四周还刻有数首乾隆的御制诗
这些诗词中 乾隆描绘了耕织图美景
也阐述了设置这一景观的良苦用心
甚至还道出了一个暗藏的有趣隐喻

按汉书昆明池有石人二 以象牵牛织女 今之昆明湖玉带桥西有耕织图处 左右廊壁嵌有耕织图石刻 湖东有铜牛一 亦隐寓汉书之意耳
原来乾隆用耕织图石刻象征着织女
昆明湖东岸的那头铜牛则代表牵牛
那这一泓碧水 不就是天上的银河了
哈哈 好玩儿啊

春到颐和园 踏青赏新梅
博物馆里看玉器 
耕织图中访昆仑
完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七孔桥 铜牛 昆仑石
昆仑碑
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颐和园石碑知多少
颐和园耕织图有一块昆仑石,昆仑石底座有两个石窝,究竟是干啥的
北京颐和园“园中之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