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正之道:对事不对人的智慧

我一直深信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认为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问题,而不是情感化地看待涉及的个体。遭遇工作中的矛盾时,这个原则时常成为我的行事指南。

中国台湾作家柏杨通过一个故事为我们诠释了这一理念。托尔斯泰曾施舍给一个声名狼藉的乞丐,当被告知乞丐的不良名声时,他说:我施舍的是人道,而非他的个人。法国人也有类似观念: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会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我们可以不认同别人的方式,但必须尊重他们的基本人权。

明朝,一个官员因手下犯错而在公务场合严厉训斥他,但在公务之外却礼貌待之。当小吏疑惑官员之为何对他双重标准时,官员回答:工作中的错误与私人时间无关。这便是区分事与人的原则。

一点失误不应标签一个人的全部。今天的坏人在不同环境中,明天可能就是好人。而那些曾经表现出色的人,也可能堕落。所以,我们应当针对行为评论,而不是贬低某人的整体人格。

对事不对人,即不偏颇地对待某个人,不因喜好而失去评判的公正。夸奖成功人士是正常的,但过度谄媚则可能失去自我。反之,一个人若总是卑躬屈膝,那他也很难得到他人的真心尊重。

综上,我们应当学会对事不对人,公正评价,而不是情感化地评判某个人,这样我们的处事之道才更为明智和成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0
唐代官员的“公罪”和“私罪”
忍一时风平浪静,忍一世,一事无成,你认可这句话吗?为什么?
真正有格局的人,大多遵循三种处世原则
【经典导读】一以贯之
品读王阳明:中和慎独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