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居易研究《齐物论》,抒写了两首五言诗,通俗易懂,又值得深思

中唐诗歌发展的一个倾向就是以俗为美,白居易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乐天写完一首诗之后,经常读给文化不高的老妪听,直到耐心地让她听懂,才最后定稿。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出,白居易的诗作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语言也非常通俗性。

乐天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他的作品,虽然没有李太白的浪漫,也不具陶渊明的闲适,更缺乏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但是他执着地坚持从典雅庄重,走向通俗平易,却影响了很多平民诗人和后世读者,也让更多人喜爱诗歌艺术。下面分享的是白居易研究《齐物论》,抒写了两首五言诗,通俗易懂,又值得深思。

《齐物》二首(其一)

唐代:白居易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

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

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

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

这两首诗创作于诗人晚年,离开了喧闹的京城,告别了烦扰的朝堂,诗人却有了更多的闲暇去思考人生,也能更深入地考察生命的意义。同时他也细心学习老庄佛老的思想,并从中得到了很多创作灵感。

大家都知道庄子有一篇著名的《齐物论》,全文由几个独立的故事组成,整体上却非常连贯。庄子在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制约、并相互影响,同时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脱离外界而单独存在。

乐天博学广识,在年少时就认真读过《齐物论》。但是随着年纪增长,阅历也逐渐深厚,当他再次读到庄子的名作时,又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有一次他外出散步,看到郊野的各种植物,高矮宽窄,形状各异,却都能相安无争,便觉得很有感触,于是赋诗抒怀。

这首诗以青松和绿蕙进行对比,表达了一种本分思想。青松高耸入云,而蕙草形状低矮,它们即使生长在同一片天地,也是各安天命。小草不羡慕参天松柏,青松也不鄙视贴地的小草,仿佛和睦的邻居,从不会为了水源、空气和养分而争吵。

诗人注意到它们彼此不仅相安无事,而且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伟岸的青松不会等待小草,也不能重新变小;而低矮的小草,也没有竭力地追赶青松的步伐,却一直静静地拥抱着大地。

最后诗人抒发感受,“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如果按照这个道理推论,无论穷困或通达,自然界和人世间都不会感到郁闷和悲愁。

但是动物界总是争夺不休,人世间也在不断地表演着各种争斗和掠夺的游戏,诗人的议论只是一家之言,当然也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

《齐物》二首(其二)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

虽谢椿有余,犹胜槿不足。

庄子曾在他的文章中讨论过寿命的问题,虽然自己没有像列子那样活到九十多岁,但是他却有一套养生方法。这位前贤认为,凡事要顺其自然,平时尽量做到清心寡欲、乐观恬淡。

乐天晚年也非常注意保养身体,甚至一度还干脆搬到寺院居住,就是为了减少忧愁,如王维那样,万事不关心,这首诗就重点阐述了知足的思想

开篇依然将两种植物进行对比,椿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寿命长达八千个春秋。而槿花却朝开暮谢,寿命“不经宿”。而居于其中、相对寿命较长的青竹,其主干只能熬过三年的风雨,而竹色虽然更加耐久,也不过只有四个春秋。

于是诗人总结说,“虽谢椿有余,犹胜槿不足。”青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椿的长寿,但也比槿耐活。

白居易的这首诗可谓极其通俗,但又非常耐人咀嚼。诗人用最平易的语言,讲述了普遍现象背后的深刻道理,从而引发人们思考。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希望幸福快乐地生活,也盼望过一种恬淡悠闲的日子。但是诗人如果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是否依然能够安守本分、知足常乐

所以,不同立场,会采取不同的处事态度。当然诗人的观点也并非一无是处,如果物质条件相对丰富,就该适当地学习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诗词日历 | 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冬夜里写下的一首夜雪诗,全诗通俗易懂,却风靡了1000多年
诗歌百练:古诗二首上苏子瞻(黄庭坚)
唐朝最“烂俗”的一首诗,比打油诗还通俗,却写出最雅的千古名句
《五言诗》。读白居易诗有感步韵。
道夫诗笺:垂老自咏.——次唐白居易五言诗《自咏》十五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