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1年,刘少奇后代送给毛主席一幅画,主席打趣说:这个名字不好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毛主席的这句口头禅在社会上是广为流传,足以可证毛主席对刘少奇能力的认可,而毛刘两家的联系密切更是有目共睹。

刘少奇

但是在1961年的时候,面对年仅10岁刘源送上来的画,毛主席却脱口而出一句“你这个名字不好”。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主席的儿子

作为刘少奇的儿子,刘源却说“自己从未有身为国家主席儿子的优越感,就是一个普通人”。

刘源

普通到什么地步呢?

答案就是和万千劳苦大众没有什么两样。

作为家中的老小,本应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以他为优先,但在刘家,这样的情况却好像是“违法”的。

因为他的父亲。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的品格,刘少奇便在家中实行起了“捡衣服穿”。

刘少奇

刘源的衣服都是捡的哥哥姐姐们的,若是衣服破了,也只是交由王光美打上一个补丁,然后继续穿在身上。

补丁摞补丁是常有的事情,在14岁之前,刘源的印象中,自己就没有穿过一件不带补丁的衣服。

就连10岁与父亲一同去庐山会见毛主席,刘源穿的也是和平常一样。

为了讨论国家粮食问题,几位我党杰出的领导人聚在了庐山。

正处贪玩的年纪,得知父亲要出门的刘源就缠着要和父亲一同去。

刘少奇将他带在了身边,而父子两人也迅速达成了约法三章。

“长辈们商量事情的时候不可以插嘴、不可以随意出去跑、要听父亲的话”。

刘源乖乖照做,在毛主席与刘少奇等人商议国事的时候,他也真就自己一人呆在一边,不吵不闹。

毛主席

但十岁的孩子正是闲不下来的年纪,刘源便想着找点事情做做。

如何在不发出声响的情况之下打发时间呢?

刘源是绞尽脑汁,但是在看到桌面上的笔和一张白纸后,却是顿时有了主意。

画画!

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之后,刘源是越看越满意,正巧毛主席等人的商议到了中场休息的时间,看着一人玩耍的刘源,毛主席是顿步就走了过来。

毛主席与刘少奇

他是最喜欢孩子的,在中南海的时候,毛主席就时常与李敏、李讷玩耍,那张在躺椅之上,与李敏等人听李讷讲故事的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

毛主席与孩子们

因此,看到刘源,毛主席自然是喜欢的。

“毛伯伯,这张画像送给你”。

看着向自己走来的毛主席,刘源兴冲冲地在画像上写下“元元”二字,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上。

刘源

他像一个等待夸奖的孩子一样杵在毛主席的面前一动不动,而毛主席也仔仔细细打量着画像,由衷地说出一句“真棒”。

刘源当真是开心极了,但是毛主席接下来的说的一句话却是让他撅起了嘴。

“画像是不错,但这署名却是不好,做人做事不仅要圆,还要有棱角才是”

原本刘源是可以写自己名字的,但是他想“故弄玄虚”一下,于是署上了一个音译字。

但是听到主席这样说,他却以为主席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毛主席

“毛伯伯,我的名字是刘源,开源节流的源”

眼前的“小人”突然正经了起来,毛主席却随即开怀大笑。

“小源源,毛伯伯怎么可能忘记你的名字,毛伯伯是逗你的”。

听到这样的解释,刘源撅起的小嘴才扁了下去,但是“做人要有棱角”这句话却是刻在了刘源的心上。

怎样才算有棱角呢?

10岁的刘源不是很了解,但是刘少奇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这方面的培养。

刘源

1958年的时候,只有七岁的刘源进入了学校,学校离家不是很远,但是因为刘少奇定下的规矩,他还是和哥哥姐姐们一样,住校学习。

对于尚幼的刘源来说,星期天就成了他最盼望的日子。

而在刘家,每个周日也都是热闹非凡。

虽然桌上摆的都是家常菜,但是孩子们却吃得很高兴,因为刘家孩子多,所以餐桌上总是热热闹闹的。

彭德怀与杨尚昆与刘少奇一家同在中南海的西楼饭厅吃饭,看着刘家的这副模样,他们便时常将自家的饭菜端过来凑热闹,一脸笑意的看着孩子们。

刘少奇与孩子们

不过,刘少奇却是鲜少在餐桌上出现。

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工作,饭桌上的刘少奇总是一样饭菜加一点,然后就埋头吃,吃完就走。

刘少奇

即便孩子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年岁,但是刘少奇打磨刘源棱角的点却并不局限在这一处。

小弟弟与大姐姐

九岁必须学会游泳,11岁学会骑自行车,13岁生活就要自理。

刘少奇的严苛要求,让刘源越来越独立,而他参军入伍的念头也是越来越重。

可以这么说,刘源从小就是在军人熏陶的条件下长大的。

居住在中南海,刘源一次次看着解放军战士的放哨和排练,于是在1964年的7月,他就进入中南海的警卫部队成为了一名小战士。

正值全军开展大练兵的时候,吃苦是必然的。

但是刘源却没有一句怨言,摸爬滚打、练习射击,是样样不落。

皮肤被似火的骄阳晒得极黑,但是看着原本瘦弱的儿子,挺直了身板,身上的肉也变得结实,刘少奇还是说了一句“这才是我的好儿子,这才是人民的子弟兵”。

刘少奇

毛主席与刘少奇等人从风雨中一路建立起新中国,老一辈的他们说“我们把仗都打完了,这样后辈们才可以享清福”。

但无论所处怎样的社会,国家的发展和安宁都需要一批站岗的人。

刘源想要成为这样的人,而他也如愿成为了这样的人。

1949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造成了难民成群,粮食毁于一旦。

图片源自网络

就某种程度而言,这是天灾,但是国家却非常重视这般的险象,决定以人力与科技与之对抗。

“先修三峡大坝怎么样?”,1953年的时候,毛主席用这一句话为三峡工程的动工拍板,而刘源也在日后带领武警水电部队投入建设三峡工程的大军。

1996年10月18日,李讷来到三峡工地参观,峻伟的工程让她惊喜,但是还没观赏多久,李讷就叫来了工作人员。

李讷

“我听说,刘源也在这里,能否安排我们一见?”

工作人员很快将消息传给了刘源,而第二天一早,刘源就来到了将将通车不久的西陵长江大桥。

等到李讷赶来的时候,刘源当即就伸出了双手,将她紧紧拥入怀中。

“大小姐,好久不见,怎么还是这么好看?”

宛如亲姐弟间的亲昵,让李讷笑着说出一句“我最喜欢小源源,小的时候嘴甜,长大了还是这样,会夸人”。

寒暄一番之后,两人便开始沿着大坝走,壮观的景色让李讷感觉惬意,而李讷脸上的惬意也足以让刘源自豪。

刘源

因为这般壮丽的背后,有他的一份功。

“李讷姐,等竣工之后,我想把毛伯伯的'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这两句诗词刻在上面,以表缅怀,也表尊敬”。

图片源自网络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毛主席离开了人世,而刘少奇也早在1969年的11月12日离开了人间。

人们常说,父辈间的情谊会随着老一辈的离去而消散,但是在毛刘两家的交往之中,这种亲密关系却被延续了下来。

追其缘由,自是两家孩子都有意维持关系的原因,但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两家之中唯一的长辈,也就是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

王光美

穿越历史的聚会

得知毛主席离世之后,李讷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是很好,三天两头地就住进了医院。

王光美当即就买了厨房用品给李讷送去,不仅如此,她还多次往返李讷家中,为她料理家务,谈心聊天。

王光美

李讷的情况有了好转,担心她一个人照顾孩子不容易,王光美还将曾任刘少奇警卫员的王景清介绍给他认识。

两人顺利结婚,看着李讷下半生有了可以依靠的人,王光美比谁都高兴。

李讷与王景清

而在刘家,毛主席与孩子们亲切谈话时拍下的一张照片,也始终挂在最显眼处,一直没有取下来过。

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工作,王光美却依旧不放心。

2004年的时候,她将刘源叫到了自己的身边。

“源源,我想请李敏李讷来家里吃饭,咱们一大家子好久没有聚一聚了,我有些想他们了”。

王光美

彼时的王光美已是83岁的高龄,听见老母的这句话,刘源是不敢耽搁,亲自挑了适宜的场地,就连菜系的选择也是仔细考虑了每人口味的亲力亲为。

在聚会的当天,李敏与李讷两家早早地就到了,她们自觉坐在主桌的旁边,相互攀谈。

七点钟左右,王光美被人搀扶着走了进来,李敏李讷当即起身,一左一右地挽住王光美的胳膊,让她在主位上落座。

聚会

因为身体的原因,王光美说的话并不多,更多的时候,都是听孩子们在交流。

而刘源等人的“表演”也着实卖力。

“母亲,我给您讲,上次我们在三峡大坝的时候,东梅怎么都不信我参加过李敏姐的婚礼”。

孔东梅

“这很正常,毕竟当时你比我小很多”。

“那也不行,我可还上台表演节目了,只不过因为当时个子太低,所以排队照相时候才没有我的人影”。

听见刘源调侃自己的身高,在场者无不大笑,宴会上的气氛也一直都是融洽的,王光美也始终是笑意盈盈。

王光美与李敏和李讷

而刘家和毛家的关系若是追溯起来,那也真可谓是历来弥久。

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和长女刘爱琴都是李敏在苏联国际儿童院时的同学,而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的时候,刘少奇也与王光美一同出席。

毛岸英与刘思齐

李讷结婚的时候,毛主席请人观看了电影《宝莲灯》,而在观赏位上,刘少奇一家也是早早落座。

如果说,这还只是毛主席与刘少奇身为革命同志的感情深厚,但是进入晚年之后,王光美是鲜少应酬,几乎没有到饭店请过客。

但是为了和李讷李敏吃饭,她却特意让刘源早些准备,甚至特意交代说“这是两家的聚会,不用麻烦秘书和别人”。

刘源和两个姐姐一家都相处得很好,在宴会的时候,和王效芝也是觥筹交错,相谈甚好。

可时间未能定格住这一刻的美好,这样的聚会也成了王光美的最后一次出席。

2006年10月13日,作为两家最后一位长辈的王光美也离开了人世。

在葬礼上,刘源泣不成声,而李讷也嘱托儿子留下,帮助刘源操办葬礼的相关事务。

毛主席与刘少奇是革命路上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毛家和刘家也是宛若一家的至亲。

毛主席

虽然父母已经不在,但是两家的亲情却始终绵延,至于1961年的那个小不点,刘源也用一生证明自己成为了有棱角的人。

人生如戏,大幕起,大幕落,只愿所有人都能做到毛主席对刘源的寄托:既有处事的圆滑,亦有个性的棱角,活出平凡却又不普通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源对母亲说:效芝越发像毛伯伯,刘亭亭打趣道:你想说不敢像吧
1961年,刘源送一幅画给毛主席,毛主席笑着打趣:你这个名字不好
83年王光美重返韶山,在毛主席故居留下一句话:我是您永远的学生
2004年,刘少奇夫人带病重见毛家两姐妹,怔愣良久说了句话
刘源随父亲刘少奇上庐山,送给毛主席一幅画,毛主席:这名字不好
王光美邀请毛家后人吃饭,刘源打趣李敏:东梅不信我参加过您婚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