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一县令,错将300两银子送给18岁少女,因祸得福官至四川总督

晚清的历史上,吴棠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疆臣,也是皖东清史上唯一一位封疆大臣,在同治年间,吴棠甚至都能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以及陕甘总督左宗棠齐名,足以见得他重要的影响力。

关于他的传说以及故事还有很多,这也是因为他一生勤政为民给人留下的好印象,在安徽清史上,他更是屈指可数的人物。

大人物吴棠

吴棠的清廉和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有记载说他“少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

凭借着苦读,吴棠也出任了桃园县令的职务,那时的他就勤于政事,经常改装出行,访民间之疾苦,对于匪患问题和水患问题都格外上心,仅仅干了三年的时间,他所在的县城内就实现了“境内大治”。

领导非常喜欢这种有本事的人,吴棠的官运从这个时候便走了上坡路。

1851年,他被调任为淮安府清河县令,仅仅2年之后又被调到了清河县。

那会,正好是太平军四处征战的时期,清王朝也在这样的环境下摇摇欲坠,吴棠一片赤诚之心,自然是铁了心要为清政府服务。

吴棠也有着一定的军事能力,他带着兵马游走于徐淮之间,四处和太平军交战。

赶上太平军占领扬州的时候,坊间传闻太平军要屠城,一时间所有富贵人家四处躲避,贫苦的百姓也在担惊受怕。

为了稳定局势,吴棠当即“承诺”大清军将要到来,让大家稳住阵脚。

后来,他在手无兵柄的情况下会同当地乡绅召集乡勇、倡办团练,还成立了“七十二局”

在他的努力下,几个月就聚集起了数万人,并亲自率部在清江浦督战,击败了敌人。

由于他神勇异常,坊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在那一年,人们也将他所获得的一切与慈禧太后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这一切连他的后裔也都没有否认过。

清江浦是黄、淮以及运河的交汇处,这里是全国漕船的制造中心和漕粮转输中心,还有“官比士民多”之誉。

此外,清江浦还是南船北马的交替中心,号称是“九省通衢”,各色各样的货物经常能堆积如山。

慈禧太后的父亲名叫惠征,和吴棠认识,他曾为安徽候补道员,因为时运不济,很多年里他都没有获得补缺,生活十分艰苦。

吴棠调任为清河县令的时候,惠征也并没有得到升迁,反而因积劳成疾病死在了安徽。

惠征的太太带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孩子面对这样的场景根本都不知如何是好,女儿兰儿在无奈之下只好去求助了旗人官员,这才好不容易凑齐了几两银子用来埋葬父亲。

一家子人雇了一艘船准备扶灵回籍,待船走到清江浦的时候,兰儿和母亲商量,挤出来一些钱让船工上岸购买一些物品。

那会吴棠也不知道惠征死去的消息,可正巧有一位安徽副将死在任上,丧船也要经过清江浦,这位副将和吴棠的关系不同寻常,吴棠听闻了情况后,立即就派人拿着300两白银礼送。

吴棠的下属来到清江浦停船的地方,四处寻找来自安徽的商船。

结果,当时才18岁的兰儿看到有官府的人,以为他们是来找父亲的,因此连忙上前打招呼。

对方也以为这就是副将的丧船,便将300两白银悉数奉上,兰儿还写了“谢”字回书,并落款“孤子桂祥泣血稽首”,交给对方带回。

惠征太太知道了情况后感激涕零,又让船工上去多买些东西回来。

这个“桂祥”是兰儿弟弟的名字,吴棠看到回书后得知下属送错了钱,当即勃然大怒,要求对方追回来。

另一边,他也在调查对方究竟是谁,得知是惠征一家后,干脆也草草作罢,索性将错就错。

他本人为了做个顺水人情,还专门来到了船上,再度拿出了一些银两作为惠征孩子的零花钱。

惠征太太与兰儿对吴棠更是千恩万谢,一直将他送到了岸上。

由于有了这300两白银,兰儿和母亲不用再舟车劳顿,还有了安葬父亲的钱,兰儿还对自己的弟弟和妹妹说:“若是今后我们三人当中有人得志,千万不能忘记吴公的大恩大德。”

后来,兰儿来到了北京,被宫中选为秀女,后来渐渐得势,被咸丰皇帝封为贵人。

1856年,她又因为生下了龙子再度被提拔为懿妃,次年成为懿贵妃。

咸丰皇帝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很多奏折都需要懿贵妃帮着批奏,据说,在这个过程中,她只要看到吴棠的名字就会暗地里帮助对方。

最终,咸丰皇帝还是因病去世,留下的顺治皇帝仅仅只有6岁,懿贵妃的权力渐渐登顶,成为了后来的慈禧太后。

有了这一层关系,吴棠的升官之路也是异常顺畅。

当然,吴棠官路亨通,他本人的实力也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他当知县的时候,就经常勤政化民、治水赈灾、波及朝野,在整治丰口漫堤一事后,河道总督杨以增就多次对他的能力提出肯定,并上书朝廷保荐。

同一时期,还有户部左侍郎、太常寺少卿王茂荫经常举荐吴棠,从那个时候,咸丰皇帝就充分认可了吴棠的才能。

而且,吴棠的一生中只和王茂荫见过一次面,那会的吴棠已经是二品漕运总督了,而王茂荫因丁继母忧去官,成为一介草民。

基于封建礼制和时局动荡的原因,吴棠始终没有机会和王茂荫见面,可他俩依旧神交。

王茂荫为官30多年的时间始终廉洁,他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产业,为了垂示子孙,王茂荫还要求后人将他的奏稿保护传承下去。

为了了结父亲的心愿,他的儿子将奏稿刻印成书,并取名为《王侍郎奏议》,并请时任闽浙总督吴棠作序。

同治五年,吴棠知道情况后立即就为这本书题写了后序,在后序当中,他还详细说明了自己和王茂荫一生的交往。

足以看出,两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封建时代的君子之交,为儒家所推崇。

生性耿直贯穿一生

纵然吴棠的身上有着各种传说,可为官之路还是要自己去走。

吴棠生性耿直,也向来清正廉明,他曾说过:“为官不能失任,为人不能失品,要为民做主。”

过去在清河县的时候,那里就被他塑造成了“世外桃源”。

可是,在黑暗的官场上,吴棠也总是会遭受到明枪暗箭,若是情况属实,吴棠也很难平稳降落。

一次,地方上的贪官还抢先一步告恶状,说吴棠“吃漕吞赈”,并罗列了罪名上报京城,这也是因为这些贪官很清楚,若是吴棠不倒,那么倒霉的就会是他们了。

由于是贪官污吏联名上告,这件事也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并亲自派出了钦差大臣下来调查。

钦差大人知道若是“吃漕吞赈”,那吴棠的罪名可就大了,那么吴棠的安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晚清的官场风气中,贪污腐败的现象屡屡发生,吴棠若是想要平安无事,也是得给钦差大臣一点好处的,毕竟奏折上怎么写都是钦差大臣说了算,脑袋搬家的情况都是可能出现的。

清河漕运总督杨大人是吴棠的好友,也很器重吴棠的为人,他觉得自己还是能够说上话的,便想着看看能不能帮吴棠解围。

反倒是吴棠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既没有贪污又没有为害一方,那些污蔑完全就是不存在的,再说自己就算是想要给钦差大人拿钱,哪来的钱财去贿赂对方呢?

杨大人看吴棠有了脾气,连忙劝说道:“京城里来了官员,最起码也应该按照礼节设宴接待吧。”

这方面吴棠还是知道的,于是他便同意让杨大人一起设宴,这样还能缓和一下气氛。

这场宴席上,在座的三人各有心思,钦差大人看着吴棠始终没有拿钱平事的意思,觉得这场酒喝得实在是太过冷清。

杨大人也是左右逢源的人,他看出了当下的气氛有些不对劲,于是便主动题诗来缓解尴尬。

可在吴棠的诗句中,处处都充满了讥讽的味道,还说“得势狸猫凶似虎,落毛凤凰不如鸡”,这些话语当时也将杨大人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打圆场让钦差大人别往心里去。

他端起了酒杯后,发现钦差大臣和吴棠两人谁都没有动杯子,这下气氛反而更加尴尬了,思来想去后,他只好说:“好,这杯酒我就先喝了,我知道你们二人酒量都不行,你们就吃菜。”

钦差大臣回去后,将吴棠的“罪行”添油加醋写了一通,并呈了一道奏本送到了皇帝那里,要皇帝治吴棠死罪。

事情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她知道对方就是多年前送自己300两白银的吴县令,在这个角度上,她断定是有人诬陷吴棠,不仅没有给吴棠定罪,反而力荐重用吴棠。

没过多久,皇帝一道谕旨下来,将那几个诬告了吴棠的贪官全部贬为平民,那个贪财的钦差大臣也降低为二品。

钦差大臣被这些事惊得目瞪口呆,只好自认倒霉。

杨大人知道了这件事后更是觉得不可思议,还调侃起来:“吴大人啊,平时看你是一根肠子,没想到你在皇帝的身边还有人。”

吴棠自然也是没料到事情的发展竟然能到达这个地步,只能暗自庆幸。

慈禧太后曾称赞吴棠“柱石勋高,栋梁望重”。

翰林院编修钱振伦称吴棠督漕期间“以民慈父,为国重臣,江淮草木知名,天下治平第一人”。

有了这些评价,吴棠确实越走越远,不过他内心的东西也从来没有什么改变。

1843年,庐州府优贡李鸿章入都,准备应顺天府乡试,此时的他和吴棠相识。

李鸿章的年龄要比吴棠小10岁,不过两人从见面开始就聊得很投机,后来的关系也一直都很密切。

在担任漕运总督的时候,吴棠一直都将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为了使得民众都能安居乐业,他于同治二年专门奏准朝廷修建了清河城,城池十分坚固。

这个项目一共花费了12万两白银,抵御能力非常强,在吴棠的倡导下,后来周围的各个乡镇还都修建了防御系统。

作为晚清的廉吏,可能是他和慈禧太后之间有过故事的原因,后来的影视作品总是将他描写成只知道闭关锁国、贪赃枉法、趋炎附势的奸臣,这就已经是彻底曲解了吴棠。

事实上,吴棠确实是在那段历史中难得的不畏奸权的清官。

同治五年,吴棠官至四川总督,他在任期间还专门拨款赈济灾民,要求清政府“讲求吏治,尤当慎于序补之先。”

五年之后,他更是干了一件大事,这在当时的朝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弹劾李光召。

李光召是一个商人,他的本事很大,甚至和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都关系密切,这人以“重修圆明园”的名义从东南亚等地收购回来很多便宜的木材,再以高价卖给朝廷内务府,从中牟取了极大的利益。

当然,这笔钱中也有不少进入了贪官污吏的口袋。

吴棠一眼就能看出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而且这件事中牵扯的官员有很多,甚至还包括了军机大臣、大学士和亲王贝勒等人,没有一般的本事,谁都不敢去得罪这么多人。

偏偏只有四川总督吴棠将这件事揭发了出来,他为了彻底告倒这批贪官污吏,甚至接连三次上书弹劾,要求清政府严厉追究此事。

在吴棠的眼里,那会的清政府面对列强之时已经无力还手,若是内部再有这么多蛀虫,那么大清迟早要完。

而且,吴棠还敢于直接上书向慈禧太后阐述重修圆明园有着诸多弊端,那会的朝廷上下基本已经没有人敢和慈禧太后提出相反意见,吴棠又做到了,也足以看出吴棠的高尚品格,他能走到这一步,和他自身的实力也是密切相关的。

参考

清江浦、吴棠与慈禧太后的故事 中国运河文化遗产概论

吴棠与李鸿章唱和明光 贡发芹 江淮文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龙寿字币为什么如此珍贵?
清官刘长佑
因为一个误会,此人成为慈禧一生最感激的人,然后从县令升为总督
礼字
慈禧太后西逃,一顿饭将一个县官活活逼死,慈禧是如何做到的?
慈禧送来一块匾,上面写着四个字,曾国藩乖乖交出30万大军兵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