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野最惨烈的一战,林彪下令死守塔山,战后八位将帅同葬塔山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1年,《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在全国各大影院争相放映。

该片讲述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统帅部领导、林彪指挥的解放军为打败以蒋介石为首统帅的国民党军队而进行辽沈战役,最终大获全胜解放了全东北的故事。

为了表现辽西会战的分割包围的宏大场面,摄制组组织了一万六千余人的部队投入拍摄,除此之外还布置了六千个炸点、五百辆汽车、二十多辆坦克、三十多门火炮、一百多匹战马。

也正是花费了如此巨大的精力和准备,才将当时战场上最为真实的景象给赤裸裸地展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

辽沈战役

如今三十多年已经过去,可能大部分观众对于影片当中细致的情节已经忘记许多,但是却依然能够记得在影片中林彪的那句经典台词:“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如果要在解放战场上找出一个最为惨烈的战役,那么不管按照怎样的标准去找,在候选名单中一定会出现“塔山阻击战”。

在这场足以决定辽沈战役最终结局的战役当中,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的战士们,凭借着血肉之躯,硬生生地将敌人的飞机大炮抵挡在了阵地外面整整五天的时间。

最终,付出了3000多名将士牺牲的代价,才换来了胜利的降临。

而在革命胜利之后,更是有这8位将领申请将自己埋葬在这片“故土”当中,以此来悼念这些烈士的英魂...

塔山阻击战

中央的决策

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单方面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眼看敌人来势汹汹,中国共产党迅速反应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自此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在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在双方态势上我军还是占有很大的劣势的。

当时国民党加上后勤部队和后备集团军,兵力人数超过了400万。

解放军战士

而且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军已经完成了装备火力上的更新换代,他们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大炮,许多嫡系部队更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

而反观我军,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一直专心致力于土改建设工作,努力为解放区的老百姓们谋福利,将人民的生活放在了第一位。

虽然在部队扩展上面也有着很大的建树,但是野战军加上地方武装的兵力也只有120万人左右,在人数方面几乎与敌人差了将近4倍。

而在武器装备方面,我军大部分依然还是“小米加步枪”。

所以从明面上来看,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巨大。

这也导致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我们。

解放军战士

然而,作为极具战略眼光的军事家,毛主席深知“兵不在多而在勇、将不在多而在谋”的道理。

更何况,在我们的身后还有着5万万的老百姓在支持着我们。

所以只要战略布置得当,最终“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

果不其然,随着时间推进,战场上的战局开始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最开始,国民党调动了百万主力部队,向华东、华中方向的解放区发动进攻,想要一举将我军全部“围歼”。

结果毛主席给蒋介石来了一招“中路突破”,逼迫其将兵力散布到各地。

解放战争

如此一来,国民党的部署被彻底打乱,无法再集中兵力上的优势对解放军进行打击。

双方顿时陷入到了漫长的拉锯战当中。

1948年年初,经过前一年的夏、秋、冬三次攻势之后,我军在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38.8万余人,扩大解放区30.7万平方千米,一举将东北的局势逆转了过来。

到了同年8月,经过部队的三次扩充整编,东北野战军的总人数已经到达了惊人的103万人。

这个数字也超过了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总人数,同时也是解放战场上我军第一次在兵力上压制敌人。

眼看机会到来,毛主席立刻召开军委会议,决定在东北战场进行“破局”,采取“战略决战”的方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以此来打开全国的局势。

解放战争

林彪的顾虑

当时我军在东北地区已经占据了战略主动权。

郑洞国集团已经被牢牢围困在长春城内,难以踏出一步。

而沈阳的卫立煌又害怕被东野部队彻底击溃而龟缩在城内,同样是一步也不敢出。

这个时候,只要南下拿下锦州,那就在东北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局面,整个东北的55万国民党部队,就都成了“瓮中之鳖”。

于是,在将战略部署完毕之后,毛主席电令林彪,尽快执行中央的决策。

毛主席

然而,这个时候在战场上向来处事果断的林彪却泛起了犹豫,停下了率部南进的脚步。

当时,蒋介石也注意到了这个局面,于是立刻调派停驻在黄海的舰队运送兵力前往东北,对驻守在锦州的范汉杰集团进行支援,还下令让驻扎在沈阳的卫立煌集团尽快率部撤回锦州,巩固当地的防线。

林彪认为,一旦在围攻锦州的时候,卫立煌派遣周福成和廖耀湘两个兵团前来支援,到时候部队既要对锦州城发动进攻,还要在东西两个方向对抗敌人的支援部队。

很有可能变主动为被动,到时候陷入不利的局面。

于是,林彪向中央发送电报,请示能不能回师打长春。

林彪

收到这封电报之后,毛主席罕见地发了脾气,他对着众人痛斥到:“这个林彪,年初长春好打的时候他不敢打,夏天的时候同样好打又不敢打,现在害怕困难了反而想起来打长春了!机会稍纵即逝,到时候长春没打下来,锦州的'大门’也没关上,那我们的工作就白费了!”

随即,毛主席用十分严厉的语气向东野下了死命令:必须尽快拿下锦州!

在接到这封命令之后,林彪也彻底下了决心,做出了攻打锦州的决定。

林彪指导战略部署

塔山是关键

作为一名有着卓越战略指挥能力的高级将领,林彪的水平自然是不需多言的。

在下定决心之后,林彪当即根据东北的战事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先是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
之后又以4个纵队及1个骑兵师位于锦州以北的新民县西北,监视沈阳之敌或阻击沈阳敌人北援长春。
最后派遣主力部队的6个纵队、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和炮兵纵队的主力,夜行晓宿,长途奔袭,包围锦州及北宁线上各点,随时准备发动进攻。

辽沈战役

眼看解放军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向锦州攻来,卫立煌连忙调派候镜如的东进兵团和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前去支援。

而蒋介石也匆忙调集了国军步兵、炮兵和坦克部队协同出战,还命令海军携带火炮前往塔山援助陆军,空军方面,更是调动了美式战斗机给陆军打掩护。

不过,由于林彪的完美的战略布置,敌人的大部分兵力都被抵挡在了锦州防线外围,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支援。

不过,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却成为了这场战役的“漏洞”,同时也是林彪和整个东野最为担心的地方。

那就是塔山。

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非是山,而是锦州与锦西中间的一片小山村。

塔山地势开阔平坦,没有什么能够用来作为掩护的地形,十分不利于进行战略防御。

然而这里却是东邻锦州湾,西接白头山的必争之地。

一旦塔山被敌人攻破,那接下来敌人的援军就可以一往无前,直插锦州防线。到那个时候主力部队就将陷入被敌军前后夹击的危险。

为了成功阻击敌人,我军出动了4纵、11纵、热河独立师团、炮兵旅6师,组成了8万人狙击部队,在塔山集结,严阵以待,并由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来统一指挥。

辽沈战役

惨烈的战役

1948年10月10日凌晨,国民党“东进兵团”抢先发起进攻。国民党军集中了全部炮火,对塔山阵地全线猛轰。

而负责镇守在正面防御阵地的是由吴克华所率领的第四纵队。

面对着敌人54军、62军两个主力军的猛攻,吴克华率领着四纵的战士们奋勇抵抗,与敌人进行了一番血战,接连打退了敌人的三波攻势。

连着激战一整天,眼看始终无法攻破解放军的防线,国民党又开始动用飞机和停在渤海湾的舰艇大炮来对我军阵地进行大规模的轰炸。

吴克华

在敌人的猛烈轰炸之后,我军的地面防御工事被摧毁了将近7成。

刹那间,地堡被掀掉,掩体被炸塌,铁轨翻飞、枕木破碎。

在炮火停止以后,国民党军又开始向塔山阵地发动连续不断地全线冲锋。一拨连着一拨,整连整营整团地压上来。

眼看敌人来势汹汹,吴克华再次带领着将士们冲上前去与敌人进行血战。

枪林弹雨、炮火纷飞,到了近处之后,双方又拿着刺刀展开白刃战。

塔山阻击战态势图

面对着几倍于我的敌军,四纵的战士们没有一个贪生怕死,牢牢地钉在阵地上面,绝不后退一步。

在三天的时间内,敌人对塔山阵地发动了九次进攻,结果全部都被打退了回去。

眼看拼尽全力也无法前进半步,甚至还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国民党也急眼了,他们将损失惨重的54军、62军换下,派上了被誉为“赵子龙师”的95师替补出战,带着一整个加强师的美械装备再次向塔山阵地发起进攻。

眼看敌人动用了压箱底的部队开始拼命了,程子华也立刻调整了部署。

塔山阻击战

他将11师31团阵地移交十一纵,31团调到12师后面当预备队。

之后又派纵队副司令胡奇才到12师,坐镇指挥防御战斗。

到了下午又抽调出了一个炮兵团给四纵,将炮兵阵地前移。

这一系列部署对塔山阵地进行了全方位加强。

结果在之后的两天时间内,国民党的王牌主力“赵子龙师”也被我军成功打了回去。

这个时候,双方都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在伤亡最为惨重的第四纵队,甚至有好几个团都打光了,团级以上的干部一下子牺牲了十几个。

塔山阻击战

眼看情况太过惨烈,程子华给总指挥部打去电话,想要请求林彪派遣总预备队前来进行支援。

原本林彪是想要同意程子华的请求,然而这个时候辽西地区的战事又发生了变化。

为了大局着想,林彪最终还是拒绝了程子华的请求,并对其下命令道:“我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

眼看请求支援被拒绝,程子华明白,这是来到破釜沉舟的时刻了。

于是,他再次向前线阵地进行巩固,随后下达了“只要敌人不停止进攻,就要做好战死沙场准备”的命令。

随即又投入到了前线的指挥工作当中。

图片来自网络

来之不易的胜利

到了15日,也就是战斗进行到第5天的时候,国民党终于丧失了进攻的气势,在也没有发动进攻的能力了。

而这个时候,锦州那边也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锦州城被解放那个,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被活捉!

这场惨烈的战役最终还是迎来了胜利。

围攻锦州

从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塔山阻击战共进行了六天六夜,我军四纵等部毙伤敌军6000余人,同时也牺牲了3000多名战士。

而战场战役的成功,也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同时也奠定了辽沈战役胜利的基础,创造了名震中外阻击战的典型范例。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纪念牺牲在这里的3000多名烈士,四纵的八位将领,在临终之前要求家人将自己的骨灰埋葬在这片土地里。

塔山烈士纪念碑

希望这些将士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再度相遇,继续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他们的革命精神,也将为后人永远铭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说辽沈战役关键是塔山,而塔山阻击林彪选择胡奇才,有何用意
辽沈战役:惨烈的塔山阻击战,林彪: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吴克华是开国中将,1948年立下大功,临终遗言:我要在塔山陪伴战士
林彪伤亡最惨重一战,战士尸体堆积如山,9位将领选择葬于此
历史大决战——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