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的普世观——— 七、失道之鉴———田大益之奏

七、失道之鉴———田大益之奏

雒于仁辞职返乡十年后,万历二十九年和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1年和公元1604年,),兵科给事中田大益先后给神宗朱翊钧上了两道的奏章,其中田大益的第二道奏章比较有名。田大益在第二道奏折中说:“不知家之盈者国必丧。如夏桀陨于瑶台,商纣焚于宝玉,幽、厉启戎于荣夷,桓、灵绝统于私鬻,德宗召难于琼林,道君兆祸于花石。覆辙相仍,昭然可鉴”。这道奏章列举了中华历史上失道帝王夏桀、商纣、周幽王、厉王,东汉桓帝、灵帝、唐德宗、宋徽宗等八位暴君、昏君失道的实例,以作为万历帝之鉴。但是万历也将其束之高阁,未引以为戒。我们不妨把这些故事一一叙述。

(一)、夏桀陨于瑶台

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夏桀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国亡,被放逐而饿死,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史书上总结夏桀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的罪责有七项,即:“重佞臣、排忠良、杀诤臣、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夏桀重用佞臣。他重用一个叫赵梁的小人,此人专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杀百姓。

排斥忠良。夏桀继位后的第十七年,有人引见伊尹给夏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太史令终古看到夏桀这样荒淫奢侈,便进宫向夏桀哭泣进谏说:“自古帝王,都是勤俭爱惜人民的力量,才能够得到人民的爱戴。不能把人民的血汗供给一人的娱乐。这样奢侈,只有亡国。”夏桀听了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道夏桀已不可救药,心里明白夏一定要灭亡的,也出走投奔了商汤。

杀死诤臣关龙逄。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夏桀就是不听,关龙逄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以稳固,如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他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人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夏桀听了,非常生气,下令将关龙逄杀死。

据《竹书纪年》记载, 桀还拆毁了宫殿,装修高大华丽的楼台,建造美丽的宫室,竖立起玉做的门。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内,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
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据说桀将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正是这样,夏桀把夏朝推向了灭亡的境地。

历史记载:“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群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徒。中国谓之匈奴。”(乐产《括地谱》)

(二)、商纣焚于宝玉

商纣王即帝辛,名受,后世称殷纣王或商纣王。纣王是商朝第三十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 商纣王即位四年,即大搜于黎,《左传》云:“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九年,伐有苏,获妲己。二十二年,大搜于渭,囚西伯昌。后商纣掉头东征、南伐,对时常侵袭至王畿的东夷进行讨伐。商与东夷之战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极大的苦战,经数十年方决出胜负。而此时商王朝所有的精华已消耗殆尽,虽然是战胜者,俘虏、财货无数,但国家已成空架子。

《左传》 昭公十二年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把对东夷的战争,说成商纣王失国身亡的原因,足见商纣对东夷的战争,使商王朝的实力消耗很大。当周武王率师打到牧野时,商纣王才仓促调遣军队应战。这些军队久困战场,无心战斗。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乘机对商朝发起进攻。牧野之战,大批俘虏倒戈,周兵攻陷朝歌。帝辛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焚于火而死”。商亡 。

(三)、幽、厉启戎于荣夷

幽,即周幽王。厉,即周厉王。二者是西周的末代君王。

1、周厉王 :周厉王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公元前858~前828年在位。他在位期间,重用荣夷公,横征暴敛,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臣芮良夫说:“王室将要衰落了!荣夷公只求独占财利而不知道大难。利是由万物中产生出来的,是由天地所养育而成的,假如要独占它,所带来的怨恨会很多。天地万物,人人都要取用,怎么可以独占呢?触怒的人太多而不防备大难,用这些来引导陛下,陛下能长治久安吗?治理天下的人,应该开通利途而分配给上上下下的人,使天神百姓和世间万物无不得到它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尚且天天担忧,害怕招来怨恨。所以《颂》诗说:文德郁盛的后稷啊,功堪比天;使百姓得以生存,无不受到恩惠。《大雅》说:广泛地施德,奠定了周朝。这不正是布施恩惠仍怀有戒惧之心吗?所以能开创王业并延续至今。现在陛下要效法独占财利,这可以吗?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作为天子这样做的话,归附王室的人就少了。荣夷公若被重用,周朝一定会败亡。周厉王不听,仍然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

因此“厉王虐,国人谤王”。不堪忍受的百姓就对周厉王讥讽谤议,然则周厉王却恼羞成怒 ,“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召公见厉王如此昏然而不察乎民情,于是谏之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江河一旦被堵塞,洪水一来就会冲垮堤坝,造成更多人伤亡;所以说善于治理江河的人,要排除堵塞靠疏导而使水流畅通,而领导人民也要像治理江河一样使人宣泄讲话才行。……这是因为,人长了嘴就要说话,犹如大地上有山川一样,滋养人民的财产就出在那上面,人民的衣食资源才能由此产生。而国家政事的好坏得失都是从人民口头议论中反映出来的。人民心里想什么就会从口中说出来,反映的有道理,就采纳实行,怎么能不让人民说话呢?
  然则不管芮良夫如何劝谏,不管召公怎么劝告,厉王继续我行我素,继续实行专利政策,继续“防民之口”而堵塞言路。国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1年,举行暴动,攻入王宫,厉王仓皇逃奔彘地,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于彘。

2、周幽王: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姬姓,名宫湦,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前782年―前771年在位,共在位11年,周幽王在位时,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周幽王也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引起国人怨愤。又听信宠妃褒姒的谗言,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为博取褒姒的一笑,虢石父献上烽火戏诸侯的计策。有个叫郑伯友的大臣劝阻周幽王说:烽火台是为了战时救急用的,这个玩笑开不得,大王现在这样戏弄诸侯,失信于他们,如果到了真有急事之时,诸侯以为大王在戏弄他们,不派兵相救,那如何是好啊?周幽王不听。命令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看到烽火台上起了狼烟,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褒姒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真的笑了一下。 后来,犬戎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燃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
  

(四)、桓、灵绝统于私鬻

桓,即汉桓帝刘志。公元146167年在位。灵,即汉灵帝刘宏。刘宏登基于公元168年。汉灵帝与其前任汉桓帝的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有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每次“叹息痛恨于桓灵”的陈述。

1、汉桓帝刘志:公元146年,东汉外戚梁冀毒死九岁的汉质帝,立十五岁的刘志即位。刘志从小就对梁氏不满,他即位后,就想方设法的诛灭梁氏。延熹二年(159年),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5人一举歼灭了梁氏,5人同日被封侯,称之为“五侯”。五侯比外戚更加腐败,他们对百姓们勒索抢劫,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汉政治更加衰颓,国势益弱。汉桓帝统治后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败坏,便要求朝廷整肃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气急败坏,在延熹十年(166年)与德扬天下的司隶校尉李膺发生大规模冲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请愿的太学生200余人,后来在太傅陈蕃、将军窦武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党锢之祸”。

2、东汉灵帝刘宏:刘宏的失道历史记载的有这样几种:

一是宠信宦官: 灵帝登基时,年仅12岁,在某些事物方面需要宦官照顾引导,宦官也对其加以恐吓使其更信赖他们。灵帝设置12位中常侍,他们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当时人们称之为“十常侍”。宦官专权后,在全国实行独裁统治。只要对他们稍有不满,他们就诬告陷害,或流放禁锢,或罢官下狱,或杀身灭族,无所不用其极;在经济上,兼并土地,恨不得天下所有的良田美地、山林湖泽都占为己有,杀人越货,巧取豪夺,与强盗无异;在生活上,更是腐化糜烂,挥金如土。宦官们还引导灵帝荒淫乱政,伙同灵帝在西园卖官,支配灵帝驱正扶邪,从而使得正常的统治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矛盾迅速加剧,最后终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起义。 

二是内廷逗乐:灵帝自己深居内宫,却挖空心思尝试着玩乐的新花样。内宫无驴,一善于逢迎的小黄门从外地精心选了四驴进宫。灵帝见后,爱如至宝,每天驾一小车在宫内游玩。起初,还找一驭者驾车,几天后,索性亲自操持。皇帝驾驴车的消息传出内宫,京城许多官僚士大夫竞相摹仿,以为时尚,一时民间驴价陡涨。灵帝对驴车失去兴趣后,又有宦官别出心裁,将狗打扮一番,戴进贤冠、穿朝服、佩绶带,摇摇摆摆上了朝。待灵帝认出乃一狗时,不禁拍掌大笑,赞道:“好一个狗官。”满朝文武虽感奇耻大辱,却敢怒不敢言。

三是宫中市场:灵帝在后宫仿造街市、市场、各种商店、摊贩,让宫女嫔妃一部分扮成各种商人在叫卖,另一部分扮成买东西的客人,还有的扮成卖唱的、耍猴的等。而他自己则穿上商人的衣服,装成是卖货物的商人,在这人造的集市上走来走去,或在酒店中饮酒作乐,或与店主、顾客相互吵嘴、打架、厮斗,好不热闹。灵帝混迹于此,玩得不亦乐乎。市中的货物都是搜刮来的珍奇异宝,被贪心的宫女嫔妃们陆续偷窃而去,甚至为了你偷的多我偷的少而暗地里争斗不休,灵帝却一点也不知道。

四是裸体游玩: 灵帝与众多的姬妾在西园裸体游玩,为了盛夏避暑他盖了个“裸游馆”,让人采来绿色的苔藓将它覆盖在台阶上面,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环流过整个裸游馆。他选择玉色肌肤、身体轻盈的歌女执篙划船,摇漾在渠水中。在盛夏酷暑,他命人将船沉没在水中,观看落在水中的裸体宫娥们玉一般华艳的肌肤,然后再演奏《招商七言》的歌曲用以招来凉气。 灵帝与美女在裸游馆的凉殿里裸体饮酒,一喝就是一夜。他感叹说:“假如一万年都如此,就是天上的神仙了。”灵帝整夜的饮酒直到醉得不省人事,天亮了还不知道。宫廷的内侍把一个大蜡烛扔在殿下,才把灵帝从梦中惊醒。灵帝又让宫内的内监学鸡叫,在裸游馆北侧修建了一座鸡鸣堂,里面放养许多只鸡。灵帝每当连夜地饮宴纵欲醉了以后,往往到天亮时还在醉梦中醒不过来。 

五是卖官鬻爵:灵帝公开卖官是从光和元年(178年)一直持续到中平六年(184年),卖官所得钱款都流入了灵帝自己的腰包。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计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也就是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段颎、张温等人虽然功劳很大,声望也很高,却也都是先交足了钱,才登上公位的。后来更变本加厉,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官员上任要先支付相当于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许多官吏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吓得弃官而走。

崔烈买官的例子更能发人深省。崔烈出身于北方的名门望族,历任郡守及朝廷卿职。中平二年(185年)三月,崔烈想当司徒,便通过关系,花了500万钱买了个司徒。到册拜之日,宫廷举行隆重的封拜仪式,灵帝亲临殿前,百官肃立阶下。望着崔烈春风得意的样子,灵帝突然觉得崔烈的司徒一职来得太便宜了,忍不住满怀惋惜地对随从亲信说:“悔不少靳,可至千万!”旁边的中常侍插嘴说:“他能出五百万,已经很不错了。像崔公这样的冀州名士,岂肯轻易买官?陛下您不知道我从中做了多少工作!”事后,崔烈的儿子对崔烈说:“大人实在不该当这个三公了。外面议论纷纷,都嫌这个官有铜臭味。”“铜臭”这个典故就是从这儿产生的。卖官已卖到朝廷的最高官职———三公,堂堂皇帝竟然贪婪地像买卖货物那样讨论着三公的价格,让人一方面感受到灵帝的贪婪,另一方面也看出当时政治的黑暗。

灵帝荒淫乱政,驱正扶邪,从而使得正常的统治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矛盾迅速加剧,最后终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起义。 

 

(五)、德宗召难于琼林

唐德宗李适,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公元779年6月12日至805年2月25日在位。

史载,德宗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即位之初,就在任命崔佑甫为相,两天后,诏告天下,停止诸州府、新罗、渤海岁贡鹰鹞。第三天,德宗又诏山南枇杷、江南柑橘每年只许进贡一次以供享宗庙,其余的进贡一律停止。随后,他连续颁布诏书,宣布废止南方一些地方每年向宫中进贡奴婢和春酒、铜镜、麝香等物;禁止天下不得进贡珍禽异兽;规定银器不得加金饰;下令将文单国所献32头舞象,放养到荆山之南;对那些专门供应皇帝狩猎的五坊鹰犬统统一放了之;同时,裁撤了梨园使及伶官之冗食者300多人, 诏令放出宫女百余人。德宗的作为,显示出新君登临大宝以后唐朝的新气象。
    可是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使德宗彻底放弃了以往的观念和作为。德宗委宦官为禁军统帅或监军。德宗不但经常把国库赋税收入划拨到自己的内帑,还纵容在外宦官强令地方官进奉贡物,甚至在长安施行宫市以充实自己的小金库。为弥补中央财政,德宗在全国范围内增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德宗从即位之初信任宰相,演变为对大臣的猜忌,并拒谏饰非、刚愎自用;由武力削藩转而变为对藩镇姑息;从对宦官由“疏斥”转变为重视,进而使宦官掌握神策禁军和担任监军成为制度;从节俭并禁止地方额外进贡到喜欢财物与大肆聚敛。德宗在位前后施政风格出现的巨大反差和矛盾。给他的治国为君之道带来了不良名声。

(六)、道君兆祸于花石

  道君即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赵佶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等贪官、宦官主持朝政。这些人横征暴敛,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史说赵佶在位期间,“妄耗百出,不可胜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最财迷的皇帝
不怜香惜玉,还算是男人吗?
微博正文
四大美女都知道,那你知道四大妖姬吗?
你知道四大美女,那四大妖姬你数得出来吗?
听说过“四大美女”“五大艳后”,那你知道“四大妖姬”都有谁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