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之——红拳起源——红拳称名——陈抟是中华武术和陕西红拳的鼻祖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之——红拳起源——红拳称名——陈抟是中华武术和陕西红拳的鼻祖

红拳称名于唐末五代。

红拳套路和名称的形成应在唐末和五代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离不开武术“老祖”陈抟。陈抟(871—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自称莲峰道士、峨眉真人等,唐明宗赐号清虚处士,周世宗柴荣赐白云先生 宋太祖、宋太宗三次诏书召请陈抟赴阙,宋太宗赵光义赐希夷先生 陈抟是中国道教思想家、哲学家、内丹学家、太极文化传人、宋代理学先师在中国道教历史上,陈抟地位极高。史载唐末,陈抟曾前后三次去京城应考进士,均名落孙山,决意隐居从道,拜麻衣道者为师,拜何昌一学锁鼻术炼“睡功”,与吕洞宾、刘海蟾交往甚密。道教典籍载:“ 吕祖与海蟾麻衣,复往过之,教以出神法,希夷敬受焉”。著有《胎息诀》、《龟鉴》、《指玄篇》《心相学》、《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太极阴阳说》、《观空篇》等专著;整理归纳出《易龙图序》、《太极图》、《伏羲先天64卦次序图》、《伏羲先天64卦方位图》等易学象数图形。陈抟常游历于终南、华山、武当、峨眉山之间,后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张三丰全集》记载“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北宋《高道传》记载张无梦“入华山与刘海蟾、种放结方外友,事陈希夷先生”。南宋《嘉定赤城记》也记载“本朝张无梦与种放、刘海蟾为方外友,师陈抟。”陈抟的主要弟子有张无梦、贾休复、张远霄、刘海蟾,还有种放、张咏、涂定祥、皇甫、杨扆、苏澄隐、武元亨、寇朝一、金砺、释梦英、贾得升等。这些人都是社会名流,或得武功,或得睡功,或得丹道,或得易学,或得相术。这些人或是朝廷重臣,或是地方贤达,或是武术大家,或是名医,或名道、名僧,经他们的传播,形成了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传承线,形成了围绕陈抟为核心的华山学术圈,形成了围绕陈抟的中华武术圈。

陈抟不仅精通易学和睡功,为道家所崇敬的易学大师,而且是武术大师华山老祖 武术界当之无愧的“鼻祖”。

 陕西红拳拳师世代相传,红拳得名于陕西秦岭终南山、华山陈抟因三次应举失意,心灰意冷,便入楼观台寻找吕洞宾学习剑术,准备隐居修道。《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倾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指陈抟)斋中,人咸异之。一日他在终南山碰到了一位砍柴的老樵夫,年纪有七十多岁,打柴不用斧,只用手来剁。陈抟上前行礼,询问老樵夫砍柴何不用斧,老樵夫告知说用斧不如手快。老樵夫问陈抟到山中干什么,陈抟说是寻吕洞宾。老樵夫对陈抟说,他和吕洞宾很熟悉,这深山中常有虎豹豺狼出入,你文弱体单,可随我到隐居处,给你传授一套拳术招法用来防身。陈抟随老樵夫到其隐居之处,以师礼相拜,请予传授,老樵夫开始向陈传传授拳法与功法于终南山中。陈抟学武习拳基本掌握和熟练后的一天,他问老樵夫:传授拳术叫什么名称?老樵夫说:先辈祖传未说拳名。我给你教的拳路招法,就在我们当地民间流行。我看,既是人间红尘中的拳法就叫'红拳吧!据说老樵夫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做过郎官,曾跟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已经活了上百岁的隐士李琪。除此之外,红拳之名还具有如下含义:一是关中拳术实战能力强大,由于“出手见红”,所以人们随俗称之为“红拳”;二是由于陕西武术在当时耍的“红火”,且随着秦腔的演艺而带来的普及、艳美、吉祥,所以人们就把陕西武术称为红拳。

陈抟精通易理道学,同时潜心修炼内丹,把易经八卦、锁鼻睡功运用到练习武功上,成为创炼多门武术拳法的大师。

陈抟丹道与内家功》一文把陈抟修炼内功分为三步,即:“练形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返虚”。 第一步“练形化气”。是说先从形体锻炼着手,以身体脏腑为炉灶,健脾生津,养肝强心,修炼气血(肾水),才能获得健康;第二步“练气化神”。以练形化内气为主,结合静练把内气转化为神髓。静练为休息,养神,让内气贯通骨髓。脑为髓海,化为养神。此后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内功练成,武功超凡脱俗,练形养神宣告基本完成;第三步“练神返虚”。这是静练,为了减少体能消耗,以睡为主,兼顾打坐。一睡可以数月,一坐能达数日,此时的静才是真正的虚静。吕洞宾说:“()抟非欲长睡不醒也,意在隐于睡,并资修炼内养,非真睡也。”吕洞宾一语道破天机,陈抟的“嗜睡”是一种高深的内丹修炼功夫,即“练神返虚”。

 “武乃道之末技”,是说修炼武术内功,仅仅为修大道的基础入门功夫。而这个入门功是每位隐居修行道法之人所必需具备的。

通背拳是古老的拳种之一.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红拳七系中的一种拳法。《二十四式通背(臂)拳》相传为陈抟老祖所创。其传承人宋振华、李占华认为:陈抟把中华传统的易经原理及道教的内丹之术巧妙地运用到拳术之中,使二十四式富有深奥的哲理和不朽的灵魂。是通臂拳的母拳。有诗为证:陈抟原来传此拳, 二十四式通臂猿,四趟只打二十手,春秋四季在里变,四个暗式属妙手 ,刚柔相济打神拳。

亳州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研究会会长,第十代《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传承人怀培元,亳州学院传统体育教学讲师刘晓莉认为:“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集各家拳术的精华,不仅具有八卦掌的灵活多变,还兼有形意拳的刚劲有力以及太极拳的轻沉柔发,是一种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内家拳鼻祖。历经千年沉淀,在后人不断的传承发展”。

中华太极道掌门人,老祖太极的第二十六代传人黄斌说:陈抟老祖以理推拳理,以易理和医理为理论基础指导内功修炼和动功拳术。他在生逢乱世的情况下,总结前人武学基础,将内家功法、养生术与自卫术相结合,创编了河洛拳和无极功,此功、拳法因一动一静,一阴一阳,合称老祖太极 陈抟把《老祖太极拳法》传给了高徒张无梦,张无梦老年隐居终南山传下吴民江,并称练此功法可防身自卫,祛病延年。吴民江获知是陈抟所传授,如获至宝,勤加习练,全悉掌握老祖太极精要,寿至107岁无疾而卒。后由吴民江的徒弟李世杰传承,之后逐步传入黄氏开宗祖师黄泽宾,又在黄氏家族内世代单传沿袭至今(家族内仅长子长孙传授,传男不传女),历经千载26代,传至当下。

陈抟身怀经国济民的才学,经历了五个朝代的更迭离乱,每当他听到一个朝代的灭亡,总是闷闷不乐,颦眉数日。世传毛女陈抟有过交往,曾赠陈抟前程诗云:“ 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巅。回指归去路,相将入翠烟。”宋太宗赞陈抟:“怀经纶之长策,不谒王侯;蕴将相之奇才,未朝天子”。陈抟也认为自己堪当大任。太华希夷志》说陈抟“先生揽镜自照曰:非仙而即帝,其自任如此。为此他还做了军事人才及武术训练的准备似曾有过一次保皇或者夺权的举动

太华希夷志》载:“后先生引恶少数百,入汴州中,路闻太祖登极,惊喜大笑,问其故,又大笑曰:自此定矣。”

明代无名氏《杨家府演义》说的更直白时华山处士陈延揽英雄,亦有觊觎神器之意,每遣人往汴京探听消息。是时跨着一驴,游于官道之上,忽手下来报曰:“今赵点检受禅登基,遣使便告天下。”陈听罢,惊慌坠地,乃曰:“鹿之逸奔,高材疾足者得之。”又复曰:“英雄回首作神仙,以声势虚誉论,彼固赫奕于我;以身心实益论,我又舒泰于彼:彼此各有一得,又何必拘于君人为耶?”……陈叹曰:“天下自此定矣。”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尝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太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

这里面均说明了一点,陈抟在做“华山隐士”、“ 华山处士”之时,未入道士之列之前,曾“延揽英雄”、组织率领“恶少年数百”。这些英雄恶少必然得到陈抟的武术训练,不然怎能远赴汴州,用“剑戟扶危主”。只是中途闻太祖登极,故而吃惊大笑坠骡,陈抟自此以后即放弃政治尝试而退隐修道

大家可以领略陈抟的《红尘》诗:“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 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传奇道人陈抟轶事
陈抟一睡不醒,好心的樵夫挖好了坑埋他,就在此时
张三丰与太极拳
陈抟的睡功
健身养生长寿武术,华山派万寿功详细教程
少林失传了上百年的功法!只需要做3次,比得上每天走一万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