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总是渴望生活在别处?

如果你走进一家餐厅,服务员不理睬你,绝大多数人会瞬间产生一种被怠慢的愤怒。如果对方非常热情甚至刻意表现出一种卑微的周到,绝大多数人就会感到喜悦。为什么你的喜悦和愤怒会被一个素为平生的服务员的态度所左右呢?

读过《C11:精神结构的形成》的人会明白:精神结构能够对自我和对自我与外部资源的关系做出判断。是因为内部感知形成了抽象的自我,而外部感知和筛选偏好形成了服务于抽象自我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生命体存续所依赖的资源——人的安全感、满足感、愉悦感都源自于抽象自我对主观世界的主导性和控制力。失控会让人感到恐慌、沮丧、无力。反复的恐慌和无力就会积压出对自我的深深绝望。继而会通过自我弱化或主动隔离来避免失控带给自己的焦虑和恐慌。

鉴于这样的机制,人会本能的追求对自己的主观世界的主导性,天然会看重自己,关注自己的得失——包括具像的得失也包括抽象的得失,甚至包括未来的得失和想像的得失。因此,人在与人合作的时候,往往会放大自己的付出,也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一个人对外界总是小心翼翼并不表示它不在乎自己,恰恰是因为它的精神结构作出的内外判断和形成的生存策略让它认定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感到安全,并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存在感非常低,随时随地会被藐视和伤害,就会时常处于恐惧之中。过于强烈的攻击性正是内心恐惧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只有在自己强大之后才能把一切不堪都当作笑谈说,只有相信认错和道歉不会让自己深陷更大的危险之中的时候,才能坦然的面对自己。否则,自我保护的本能会用尽一切去否认和掩饰!

越是在生活中感到无力和绝望的人就特别渴望力量——特别是那种毁灭性的力量!越是缺乏力量的人越会本能的以一种敌对的方式与外部打交道。就如同刺猬在感到危险的时候会卷缩起来,并把全身的刺都对着外面。金庸的小说虽然写的是大侠,其实是小市民心中的侠——那些所谓的江湖大侠往往会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打出手。这种行为特别符合自我存在感极度缺乏的底层人的心态,而非社会精英的心态和行为——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小时候自尊心特别强,对任何事情都打死不认错。因为家父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断的否定和打击你,同时又希望你在重重打击之下逆流而上,尤其看不惯屈服的样子。记忆特别深刻的是,有一次数学考了118分,因为最后附加了一道20分超过教学大纲的加分题。我兴冲冲的告诉老头子我是唯一搞定的人,老头子面无表情的说:不是错了一题么? 最简单的都做不对,你还读什么书,我看你就不是那块料!我坚信会采取同样方式对待儿女的父亲还有很多。因为驱动他们行为的精神结构被同一种文化和相同的社会背景雕塑而成!

西方文明深受一神教的浸染,强调只有造物主是全知全能无比完美的存在。被造的人都是不完美有缺陷的。所以,人只需要接受神的指引,并通过生活实践去完成自我的救赎就是圆满,从不主张让人变得像神一样完美无缺。古希腊城邦中的民众对于过于完美的人甚至充满质疑和敌视。而我们东方的儒家文明喜欢事先设定一个完美的君子形象,并以此为参照来要求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这种驯化不仅让普通人在理解事物的时候把宏大的社会变革看成特殊人物之间的义气之争,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会以无比完美的形象去鞭策自己的儿女,要求他们按照圣人的标准满足自己的各种诉求,处处充满了挑剔。而被如此驯化的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这几乎是一个浑然不觉又难以解开的死结!

这样的家庭教育热衷于在人心之中制造恐惧,通过不断的否定和打击让儿女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认同感和确定性的安全感,从而达到以自己的喜好操控孩子行为的目的。这一点也会贯穿整个社会的各种组织,上司们总是以模拟两可的态度和相互矛盾的方式让下属无法洞察其真实的意图,越是无章可循就越让下属们感受到恩威难测,任何一点肯定性的反馈都会让下属感恩戴德,其实,这种驭下之道从家庭教育中就开始了…

人的成长环境对自己精神结构的雕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精神结构在被雕塑的过程中,最开始获得的反馈只能源于最亲近、接触最频繁、自己最信任也最在乎的人。我们的脑子中存在一个错误的预设前提:他们的行为和反馈都是理性和客观的。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一直以来,存在一个错误又影响恶劣的观念:似乎人只要做了父母所有的毛病都瞬间消失了。其实,它只是被掩盖起来了。潜在的危害更加深远…鲁迅非常恶毒的揭示过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人再卑微,一旦做了父母就认为自己有了力量,因为自己能掌控某个人的命运并对某个人的喜怒哀乐拥有了决定权。鲁迅的洞察力非常辛辣,直白的表述可以用恶毒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这是一种可怕的事实!

越是弱小的人就越渴望力量,越是缺乏自尊的人就越要面子,越是感觉自己随时会被伤害的人,当感受到威胁之时——哪怕这种威胁只是想像的——对别人也就越狠毒。自我存在感越低的人一旦拥有了控制别人的机会,绝对会变本加厉。因缺有需,所以会过犹不及!物质匮乏不一定会给小孩的成长披上性格上的枷锁,但性格的匮乏和内心的缺失却有极高的概率在雕塑小孩的精神结构时造成人为的扭曲。这种扭曲往往让人浑然不觉,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觉醒和修复。每一次觉醒都源于冲突,无论对他人还是自己都会造成伤痕累累的后果…

人在感到无力的时候,心中往往充满了莫名的仇恨。有时候恨别人,有时候恨自己,有时候恨成长中影响到自己的人和事,最后发展到对整个外部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渴望拥有一种毁灭的力量去摧毁让自己不舒服的一切!

我们曾经在《A93:如何不讨厌自己?》中阐述过日常生活中人的某些不可理解的行为背后的驱动力。人一旦讨厌和质疑自己往往会习惯于以敌对和毁灭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外部的一切。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虽然什么都保护不了。在现实生活中,穷人热衷于走穷亲戚,虽然自己清楚穷亲戚并不能帮助自己,而且本来就比较匮乏,自己的行为会给对方带来额外的负担,更何况匮乏的人更加不能接受对方在任何方面比自己好,然而,他们依然热衷于互相刺激和为难彼此:一方面小肚鸡肠相互计较,另一方面又虚情假意乐此不倦…

人在生活中感到不如意就会总是渴望生活在别处。其实,真正的生活应当永远在别处。一旦别处变成此处,它立刻会展现出另一面:乏味和残酷!惊涛骇浪中搏击风浪的一叶扁舟,远远望去,充满了生命的张力,无限的精彩。如果你置身其中,那就成了你生活的方式。感受到的就不再是诗意,而是直面生死存亡的窘迫和无助。风景之所以好,是因为它从来就不是我们生活中朝夕相处的一部分!偶尔去乡下的城里人会把乡下想像的像田园牧歌,而常年生活在那里的人,只感受到缺乏保障的无助、心身疲倦的匮乏和周而复始的恐惧…

人会一直寻找安全感,寻求理解和信任。安全感如同暴风雨后的宁静,是通过努力换来的,比起自我封闭的安逸,自我突破带来的轻松和快乐,会让人相信人生能由自己做主。人生病的时候从身体到精神都是萎靡的,需要一堆外部的辅助来维系自身的身心平和,而人处于健康状态的时候,从内到外都充满了生命本能的力量,能够轻装上阵,能坦然的面对一切的人和事。其实,所谓成长就是人的精神结构在不断升级。只有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的人,才会渴望别人也好,否则,别人的好会灼伤自己脆弱又敏感的内心!

人总是试图向别人证明自己来缓解对自我存在感低的恐惧,却时常遭受挫败而不得要领。直到有一天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抽丝剥茧的看清自己的精神结构被雕塑的轨迹及这些轨迹的形成过程,就不再需要从特定的反馈中获得确定性的安全感,也无需再申辩和解释。因为开了天眼,看清了底牌:接受能接受的部分,放下无法接受的部分,用最务实的策略去求得一个最合适的结果!

注:《结构学》的第二部分《精神结构》会详细成体系的阐述生命体求存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方式。在此只根据其基本原理结合现实状况阐述一点应用。《结构学》最近在觉悟社中会有更新。

《结构学》版权限制,觉悟社内部预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缺乏安全感源于内在没有力量独自相处
安全感从来不在别处
【文本解读】王绩《野望》之“望”
得失利害
得失均衡
力量感100分!如雕塑般的人像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