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学通识365】第二十六讲:协调作为效率

经济学通识  每周三篇  陪你共读

三位经济学家 冯兴元 朱海就 黄春兴 联合主讲

正一君书院出品


如你没有时间看完本文

请点击下方音频,轻松听完今日分享

协调作为效率 来自正一君名人堂 08:34

现在,人们需要买什么东西,上购物网搜一搜,然后下单,所购买的商品就会送上门。厂家、购物网站与物流之间的“协调”使消费者的需求轻松地得到满足。

 

又比如,组织一场一百多人的活动,让每个人独特的饮食需求都得到满足是很容易的事,但市场却让成千上万的人以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他们各自的需求,市场让每个人都感觉到他们需要的商品和服务都已经在“等着”他们,而这一切都是在没有一个人或机构指挥的情况下实现的。

 

市场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协调机制,把不同人的才能利用起来,去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里德的名篇《铅笔的故事》说明了这种神奇的协调机制。无数人参与铅笔生产,但可能多数人并不知道他们的产品构成铅笔的一部分,而如此众多、相互独立的不同部分却能够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一只只的铅笔“诞生”出来。


 

经济学家早已注意到市场协调的神奇,并把“协调如何实现”视为经济学的根本性问题之一。确实,除非是在一个人的世界中,才不存在协调问题,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世界中,只要需要分工,就必然存在协调问题,而且协调的程度与效率的高低是必然相关的。

 

经济学主要关注多人世界的协调,其研究角度可以归为两类,一是从“均衡”角度考察协调,二是从“个体行为-规则”角度考察协调。

均衡方法也是一种从“数量”角度考察协调问题的方法,它把协调问题变成一个寻找最优价格变量与供求量的问题,认为当“市场出清”时,就实现了协调。这一方法的最大问题是“不现实”,从而并不能增进人们对协调的理解。比如某个时刻的“供给”与“需求”都是“主观的”数据,不是给定的,厂商和消费者都会根据他们对市场的判断调整自己的供给和需求,这意味着经济学家永远不可能知道厂商和消费者真正欲求的供给与需求是多少,所以供求曲线也只能是黑板上画画。

 

另外,即便真的存在供求均衡的价格和数量,这也不意味着在这个价格与数量水平上,个体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实际上,个体的效用与经济学家计算出来的均衡价格与数量没有什么关系。某种程度上,这种均衡方法预设协调问题事先就已经解决,换句话说,在这种数量分析法中没有真正的协调问题。可见,从均衡角度来研究协调是有问题的。某些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协调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败,但他们的结论是从本身就有问题的均衡方法中得出的。

 

相比之下,立足于“个体行为-规则”的方法认为协调是个体计划之间的相互兼容,是不同个体的目的的实现。这种方法虽然也强调价格与供求量,但把它们视为个体行动的产物,而非经济学家的最优计算的结果。自发产生的价格时时刻刻地在调整个体的行为,同时个体的行为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协调会不断地产生“非意图”的结果,而市场也能自动地对这种结果进行处理。此外,协调不仅是一个价格与数量问题,也是一个规则问题,比如安全地过马路就要接受规则的协调,而均衡方法很大程度上没有考虑规则因素。

 

多人世界的“协调”可以分为组织内部的协调与市场的协调。如科斯所意识到的,组织内部的协调是通过企业家的命令实现的,企业家把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组合起来变成产品的过程,也是一种协调的过程;市场的协调是指个体或组织之间主要是利用价格机制实现的协调,在市场这种协调模式中,没有指挥者,每个个体对价格信号做出他们自己的反应。

 

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一种介于组织与市场之间的协调模式,如网约车公司滴滴把司机,车和网络平台组合起来,提供打车服务,这种模式利用了市场,同时也是通过企业实现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以共享为特征的新型协调模式也将越来越常见。广义上,组织(企业)的协调也是市场协调的一部分,或者说,组织的协调是服从于市场协调的,没有市场价格信号,组织内部的协调无法实现。

 

协调的产生和运行依托企业家的作用。无论是组织的协调还是市场的协调,其主角都是企业家。企业家创新与协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企业家的每一次创新就是实现一种新的协调。“协调”意味着企业家纠正了过去的错误,使消费者过去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协调是一个动态改善的过程,不是给定资源的最优分配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说用支付宝比用现钞更协调了,用网约车比打的更协调了等等。协调具有扩展性,一种新的协调也会促进其他协调的出现,比如智能手机促进了支付宝、微信等应用的出现。

 

协调提供了理解“效率”的新视角:增进协调,就是增进社会福祉,而且促进协调是一种“低成本”地增加社会福祉的方式。换句话说,只要把那些阻碍协调的人为因素去除,社会福祉就可以在不增加财富消耗的情况下得以增进。这意味着政府要尽可能地减少管制,促进竞争,把促进协调作为优先的政策选项,那些意图增进社会福祉的经济刺激政策,不仅耗费大量财富,而且会扭曲社会的协调,从而减少社会福祉。同样,“协调”也可以作为评价经济政策优劣的标准:促进协调的政策才是“好”的。


请思考以下问题:


1

组织协调与市场协调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2

怎么从协调的角度去理解效率问题?


参考资料:


 Peter Boettke ,Calculation and Coordin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2001.


编 写丨朱海就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编 辑丨翠玉、青云、爱丽

插 画丨山谷

朗 读丨邓嘟儿

出 品丨正一君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均衡市场”观的危害
科斯弄错了“交易费用”概念
行动的人/企业家 vs. 新古典理论中的最大化者
你是老板,还是企业家?
[转载]创业者,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三者区别
做人做事做领导之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