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考资料】现代文阅读Ⅰ新高考创新题攻略

现代文阅读Ⅰ

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合二为一,现在叫信息类文本阅读与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对应。

分值:3X3+4+63道选择题(3+3+3)两道主观题(4+6),共19分

(一)文本特点 

1.选材:高考信息类阅读选文涉及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本以及新闻、传记等实用类文本。一般选取则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也有选取一则文本,如今年新高考Ⅱ卷。1800字左右。

2.文体:多为论述文,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非常严谨。论点鲜明一般会在文本的首段就亮出文章的论点;有些文本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结构层次清晰。注意文后的标题,是作者重要的观点表达。

(二)考查点(主观题)

1.能准确清晰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2.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

3.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1.新题型变化一:客观题,第三题,题号3

选择题3,文本外对文本内推断,论据与观点高度契合,选择题创新题。

题目标准形式: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如:①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

②下列各项中,带有中国传统哲学框架中的“画道”的烙印的一项是(3分)

③根据材料一中的观点,下列关于社会形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这类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材料的主要观点内容的理解,为文章观点筛选合适论据或对文章观点的全面准确表述,这是考生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只要读懂了,题目做起来简单。

题目变式:  

下列表述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3分)

如:①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符合新文科要求的一项是(3分)

②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侵害当事人的民事权利的一项是(3分)

③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适合做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典范材料的一项是(3 分)

④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言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3分)  

【答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看清楚题目要求。

第二步,找观点。找到题干中指定的材料的观点内容;这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第三步,析选项。分析四个选项,不管题目形式怎么变,找到与观点对应的最佳论据,这一考查点实质不会变。注意如果是选取“最”能支持观点的,就要在对比分析中找到最合适的一项。

难点:对选项的分析,有时涉及到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

例:

①【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联考】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与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对话,情感的高度一致。

【解析】“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名句,学生要对毛泽东的诗和李贺的诗写作背景、主要情感有了解。这一选项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课外诗词积累。

【新高考地区2021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在材料一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

A.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

B.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C.《黄氏家规》: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D.《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解析】材料一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四个选项,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深层阅读理解。扣住“天地民物”“社会”“天下”,就能区C项的“祖宗”,答案就出来了。

【总结】虽然是创新题,难度不高,相反认为降低了难度,考生要把握机会,这道题原则要求是不能丢分,必拿!

【根本能力】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阅读理解,然后拓展到文本外,加以分析和判断,解析实际问题,更高层次考察考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查到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

【解题要领】

要读懂材料并牢牢抓住材料的核心观点,这是解题的准入点;

要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对选项所给的文本外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要学会运用对比分析法,找第一感觉,选取最合适的一项。

附: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第3题解析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 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 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解答】

第一步:莱辛《拉奥孔》中有关“诗画异质”观的主要论点是: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

第二步,分析选项。D项中,前句写图画能摄取连贯动作的某一画面,而后句写诗歌可以描绘出人被爱神之箭射中的后续过程,这个表述与莱辛观点最匹配、吻合,故正确。

A项中,句意是说:诗歌空灵,才是好诗,可以入画的诗还是眼中有“金屑”。所谓“金屑”,指的是贵重的能迷眼的事物,也可指佛经中的片言只语,佛法中的一知半解。古人有“金屑虽贵,落眼成翳”“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之说。A项这句话是说,诗歌如果能入画,那就还有迷眼之物,不算空灵的好诗。强调的是诗歌要有空灵的意境,而不能支持“诗画异质”的观点。B项中,句意是:文章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文章,两种艺术形式不同而志趣一致。这是证明“诗画同质”。C项认为诗画能圆满结合,显然也是支持“诗画同质”的观点。

新题型变化二:主观题,第五题,题号5

主观题5:

  2021年新高考Ⅰ和Ⅱ卷新题型

题型:情境化设题新形式

能力:概括主要内容能力

特点:情境化,反套路,花样多

在以上常见形式基础上,2021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的主观题第5题题型形式又发生了新变化。全新的反套路题。

【题型例解】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5.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Ⅱ卷5.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从2021年高考来看,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的模式基本固定,大部分题型基本不变,但主观题5的变数最大,难度也最高,在备考过程中,抓常规考点复习的同时,这一创新题型值得重点专项突破。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和Ⅱ卷都不约而同的考查到对文本某一内容的理解,考查学生结合材料观点、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所以,考查的深度和难度有所增加,考生不仅要读,还要“悟”。

题号5:情境化设题;就某一问题(意义,价值,方法,措施,态度)加以理解和探究,主观题,创新题;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和方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是这一题型的考点理念。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 5.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不要被不要被题目“情境化”噱头所蒙蔽,要看到题目背后考查的内容,也就是明确知道题目要我们“答什么” 题目要求很明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①结合材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的答案要以材料为依据,说白点,自己不能臆造,不可独创,“坚信一切答案在材料中”,材料中肯定有这方面的观点表述。记住:题目从材料中来,答题到材料中去。“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说诗的,“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是说画的。重点理解“手挥五弦为什么,目送归为什么画出来,这就要从材料中找观点来印证。

材料一中的观点句,“画只宜于描写静物”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材料二中有因“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止能画一声”等。

因为琴是静止的,手指也可以抓住某一刹那的动态进行描绘,因此说“手挥五弦易”;而“目送归鸿”则是一个连续性的动作,画家无法画出“目送归鸿”的连续画面,故说画“目送归鸿难”。

②对此的理解,“此”指什么?这里的“此”就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诗句)+“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说画)两句话的意思内容的理解。题目要我们回答这两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注意是两句话,不是一句话。

答题思路:题目所问→文本印证。由题目“问点”(题目所问切入点)推向文本“答点”(文本对应得分点)。

“问点”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是从诗的角度写两个动作。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内容也是谈到诗句中的两方面(手挥弦目送鸿),但要扣住一“易”一“难”,“易”“难”是画相对于诗而言的,答题在两者对比分析中得出。

“答点”诗和画的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在同一内容上会有什么差别,在文本中找。 

反套路题,没有固定模式。本题答案思路:①两句话的字面意义理解;②引用文中观点③结合观点,对这两句话进行解读。

【参考答案】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题方法】

1.审题,看要求。如看清从哪一方面来比较异同,这是答题的大方向;需要理解的内容是什么,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区域进行精读。不要被题目“情境化”噱头所蒙蔽,要看到题目背后考查的内容,也就是明确知道题目要我们“答什么”。

2.梳理,读材料。对材料结构和内容要有完整的、深入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才能跨材料、宏观地深入比对。

3.解答,明思路。题目所问→文本印证。依据题目设置的“问点”,找到文本的对应“答点”,进行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梳理概括。答题时要全面,重要信息就是重要得分点,分条叙述,不可遗漏。

4.解析,扣观点。理解某一观点内容的,要结合材料观点,分条表述自己的理解。理解的内容一定要以文本为依据,不能想当然。

5.能力,反套路。创新题也就是能力题。不同于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论证结构和简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要在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基础上,结合题目所给出的探讨话题,进行自己的理解与表达。没有套路模式,答题关键能力就是对“文本+考题”的综合理解。



情境化设置一:给出一段文字材料类型

例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联考】

5.请你们张开双臂欢迎我吧,

  让我把花束和香气,

  把阳光和温暖,

  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节选自艾青《太阳的话》(1942年1月14日写于延安)

注释:①“我”指太阳。

材料二中说“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请结合节选的诗歌内容谈一谈材料二这么说的理由。

【审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指的是什么?

也就是文章的观点。原文中写到“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也就是诗人写诗如何兼顾“个人”与“社会”的问题,诗歌如何“融入社会大生活”“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

【审题】“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文中找到观点支撑)

①新诗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展现诗歌的艺术性。选段中,诗人艾青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花束”“香气”“阳光”“温暖”等积极明朗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温暖明媚的氛围,充分展现了诗歌的艺术美。(答到想象手法,以太阳的口吻行文等,只要答道体现出语言个性化或艺术美,言之成理即可。)    ②新诗更需保持介入生活的深度与广度,展现社会性、人民性。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抒发了愿将延安的斗志昂扬、积极抗战、充满希望的情绪传递给国人,鼓舞抗战的浓浓爱国之情。    这个片段,不失语言的艺术性,更是与时代同频共振,表现了作者与时代、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自觉意识。很好地示范了新诗写作可以艺术性与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合二为一。(每点2分)

【题目本质】 以文本观点解读题目材料内容。

【答题重点】文本观点+材料分析(结合材料观点)

  例 :①新诗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展现诗歌的艺术性。(文本观点,1分)选段中,诗人艾青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花束”“香气”“阳光”“温暖”等积极明朗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温暖明媚的氛围,充分展现了诗歌的艺术美。(材料分析,材料怎样体现了这一观点,1 分)

【解题心得】审题找问点,然后在材料中找观点,也就是答点;结合情境化设置,对情境内容进行对点解读。对诗句的理解涉及到意象、语言、时代背景、创作主题等知识。理解题目材料是关键。



例 【长沙市一中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

5.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和说明。(6分)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参考答案】

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来鉴赏的两句,“菡茗”凋谢“翠叶”残败,“西风”吹过“绿波”生愁,恰是有绝佳意境的;②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女主角哀怨的心境;③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中与词人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每点2分。答案既要扣紧况周颐的论述,又要结合评析中对王国维读李璟词的描述)

【题目本质】 以文本观点解读题目材料内容。

 【答题重点】文本观点+材料分析(结合材料观点)

【答题思路】①况周颐的“读词之法”1+王国维读词的评析;②况周颐的“读词之法”2+王国维读词的评析;③况周颐的“读词之法”3+王国维读词的评析。这道题非常典型。【文本观点+题目材料分析(结合观点)】

 【答题心得】既要扣紧况周颐的论述,又要结合王国维读李璟词的描述。况周颐的“读词之法”包括什么方法,在材料中要找出来;题目中王国维读词的评析,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中的哪些方法,要读出来。附题目原材料



情境化设置:给出一句评论类型

例5【湖北省百校联考2021-2022高三上期语文质检试题及答案】

5.“丁玲是在一种平静下蕴含着热情的状态中”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丁玲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平静”与“热情”。(6分)

【参考答案】

“平静”是指小说只涉及河北桑干河边的一个小村庄,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在写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个人体验,平静地观察生活,揣摩小说中的人物原型;沉着、坚毅地投入土改工作和文学创作中。(3分)“热情”是指丁玲能穿透不同年龄、经历和背景,和不同人物对话、达成理解和共情,将人物写得生动鲜活,并对每个人物的命运进行关注,对村庄投入自己真切的感情。在投身文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身心融入的热情,用热情书写这部巨作。(3分)

【解题心得】审题:题目先给出一句话,“'丁玲是在一种平静下蕴含着热情的状态中’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 ,这就是情境化设题;题目给出的问题十分明确,结合材料对“平静”与“热情”做出具体解读。解读的根本,还是要从材料中找到与“平静”与“热情”这两大“问点”的对应观点表述。实际上是对材料的观点从“平静”与“热情”两个角度进行有方向性的梳理概括。



【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1届高三四校联考】

5.下面一段材料是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荃的家书,很好地体现了家书的认知价值,请根据材料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十八①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计亲族邻里中或及于难,弟日内心绪之忧恼万难自解。然事已如此,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②自馁也。”

【注】①十八:十八日②苶然:精神颓丧的样子。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①鉴赏者能够通过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文本材料观点)。读“十八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可以了解与此有关的部分史实(结合文本观点,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②家书可以启发鉴赏者体悟宇宙人生(文本材料观点)。“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可以启发鉴赏者积极面对磨难(结合文本观点,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③家书是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文本材料观点)。曾国藩在家书中既引用谚语,又联系自身经历,循循善诱,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说教 (结合文本观点,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解题心得】审题:家书的认知价值包括什么价值,在材料中要找出来;题目中的情境,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荃的家书,体现了哪些“家书的认知价值”?

 【题目本质】 以文本观点解读题目材料内容。

 【答题重点】文本观点+材料分析(结合材料观点)

 【答题思路】①家书的认知价值1+曾国藩家书评析;②家书的认知价值2+曾国藩家书评析;③家书的认知价值3+曾国藩家书评析。这道也非常典型。


情境化设置三:给出情境解决实际问题(【2021年新高考语文Ⅱ卷】)
   【情境化设题】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     
   【解题关键】依据文本观点解读这一现象    
   【答题思路】 ①现象的性质(表明观点)
                ②现象的根源  
③现象的违规内容
                ④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办法
   【题目本质】以一种现象来全面梳理文本内容
   【答题重点】对材料的结构层次内容宏观了解;依据情境问题,对点梳理概括相关信息。
 
【真题例析11【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5.假如你是一名科普宣传员,在神州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计划向中学生宣传我国的航天成就,你会如何构思自己的宣讲稿?请结合材料,列出自己的宣讲要点。(6分)
【参考答案】
①回顾我国航天工程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各阶段成果。②着力介绍本次神州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以及太空行走的意义价值。③号召学生们向前辈学习,心怀梦想,勇攀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
情境化设置三:给出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化设题】向中学生宣传我国的航天成就     
   【解题关键】依据文本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写宣传稿)   
【答题思路】
①回顾我国航天工程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各阶段成果       
②介绍神州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以及太空行走的意义价值  
③号召学生们向前辈学习,勇攀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     
   【题目本质】文本材料为蓝本,材料怎样介绍,我们就怎样宣传;
   【答题重点】对材料的结构层次内容宏观了解;依据情境问题,对点梳理概括相关信息。
 
【真题例析1214【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起点考试】
5. 某广播电视台拟推出一台中秋节晚会,作为了解传统文化和新技术、新媒介的新青年,请你结合两则材料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向电视台提出吸引年轻观众、提升活动魅力指数的哪些相应措施。
【参考答案】
 ①从艺术创造者的角度,选择一位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的艺术创造者(导演);
②从艺术本身的角度,用新工具“点化”传统艺术 ,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生命并创造出新鲜的艺术体验,让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更震撼、更强大;(或从艺术本身的角度,用新技术,如IMAX和3 D技术拓展传统文化空间及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
③从受众的角度,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受众需求,让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用新技术营造新艺术场景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
④从新艺术形态的角度,用数字技术让各种艺术门类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使文艺创作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如“荣耀中国节”先后围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冬至5大节日,形成线上游戏活动+主题内容+城市线下活动+衍生品组成的新文创矩阵。) 
 
情境化设置三:给出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化设题】向中学生宣传我国的航天成就     
   【解题关键】依据文本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写宣传稿)   
【答题思路】
①回顾我国航天工程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各阶段成果   
②介绍神州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以及太空行走的意义价值  
③号召学生们向前辈学习,勇攀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   
   【题目本质】文本材料为蓝本,材料怎样介绍,我们就怎样宣传;
   【答题重点】对材料的结构层次内容宏观了解;依据情境问题,对点梳理概括相关信息。
 
【真题例析13 【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5.中国戏曲学院打算把传统戏曲《花为媒》推介到法国,那么,学院所选择的译员,除了有深厚的法语造诣之外,最好还要达到哪几条要求?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5.①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②对法国受众的心理、修辞和思想有非常深入的了解。③对中国传统戏曲有深入研究,有较高的欣赏能力。④要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和综合修养。(每点2分,共6分。第一点中“责任感”和“职业态度”答出一个即可给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对即可。)
【解析】题目带有一定的情境化,但本质上还是考查对文本的信息内容进行概括。
 
 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主观题5高考创新题     
                    变与不变
——题型形式多样
      □ 一段材料 □一句话(引用) □ 一个具体情境
不变——信息类文本特点
        □ 论点、论据、论证
□掌握材料的主要观点内容
□理清材料的主要结构层次                      
变与不变—— 创新题能力考查
      □问什么?审题能力(不同题型,不同对待)
      □答什么?阅读理解能力(答案从材料中来)                       
      □ 怎么答?对应观点+材料分析能力(无论是哪 一种创新题,本质上都离不开“观点+材料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新题型变化解题指导(三)(文档 课件)
语文 | 浅谈信息类文本阅读中情境化论述题的破与立
现代文阅读Ⅰ “情境化问题”新题型第二课 (教案 课件 学案)
阅读素养的界定(pisa)
五: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2022年第137篇:读文有思∣“古诗文联读”类中考试题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