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 文

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2021.5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1314日至15日,一场十年不遇的沙尘暴先后袭击蒙古国、中国,吹得人们措手不及。通过沙尘遥感动态监测可知,此次沙尘过程主要从蒙古国开始。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与短时间内空气由暖变冷的异常天气现象密切相关。14日晚,强沙尘暴袭扰蒙古国时,中国内蒙古上空主要是暖空气,而到15日清晨,强冷空气来势汹汹、喧宾夺主

在这场多年未遇的沙尘暴中,随沙尘一起满天飞的,还有各种谣言。一些境外媒体趁风扬尘,混淆视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环境和空气污染问题没有国界,对此次沙尘天气起源等作出结论需以科学监测和综合分析为前提。有专家表示沙尘暴就像一支前进的队伍,沿途有沙尘沉降,也有沙尘加入,不能简单说沙尘暴形成于某一地,要进行综合分析。

近期蒙古国、中国西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加之降水稀少,地表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另一方面,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中国西北、华北等地先后出现大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此外,与中国毗邻且在上风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布着大面积荒漠化土地,是境外重要沙尘源。

多位气象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此次异常天气现象的罪魁祸首。北极上空的平流层极地涡旋就像家长一样,管着冷空气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北极与赤道之间的温差越大,极地涡旋的能量就越稳定,也越能把冷空气牢牢锁定在极地。可是近年来,北极随全球气候变化而变暖后,极地涡旋对冷空气的束缚力减弱,缺乏管束的冷空气变得不稳定,原本集中在一个中心的冷空气会分裂成两个以上的环流,甚至碎裂,导致全球极端天气多发。

(取材于殷耀、张云龙、于嘉、魏婧宇的相关文章)

1. 下列对材料一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措手不及:形容沙尘暴突然来袭,使人们一时无法从容应对。

B. 喧宾夺主:形容突如其来强冷空气抢占了暖空气的地位。

C. 趁风扬尘:指境外媒体借着此次沙尘暴的源头问题散布谣言。

D. 罪魁祸首:指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异常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气由冷到暖的变化决定了沙尘暴的强度。

B. 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判定沙尘天气的源头。

C. 北极与赤道温差是极地涡旋的能量源头。

D. 本次沙尘暴导致中国西北华北的强风天气。

材料二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突发性和较大的破坏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土绿化的持续推进、沙区植被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沙尘天气日数呈现减少趋势。

距北京仅180公里的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流动沙地上恢复植被,现已形成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提高了地面植被覆盖率,有效阻止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三代人接续治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原本沙上墙,驴上房,一场风暴没了粮的流动沙漠变成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沙尘暴次数大大减少。

近年来,中国沙漠科技工作者发明了尼龙网格沙障、仿真植物沙障、网格袋沙障、化学固沙剂治沙等新技术,同时有效配合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固沙等技术,为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沙区地表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风蚀量,对减少沙尘暴的发生起到了显著作用。另外,为减少冬春季农田表面的疏松,采取作物留茬、免耕或春季耕作的方式,也能很好地起到防止就地起沙的作用。

生活在沙漠周边及腹地的农牧民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滥伐林木,均会加速土地沙化,加剧沙尘暴的发生。所以,进一步了解沙漠和沙尘暴,进而规范沙区人为活动,才能实现人与沙漠的和平相处,才能有效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取材于姚泽的相关文章)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治理,我国将从根本上消除沙尘暴。

B. 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受沙尘暴影响较大。

C. 规范沙区人为活动,就能实现人与沙漠的和平相处。

D. 减少人为活动可以避免沙尘暴的发生。

材料三

沙尘暴从远古至今时有发生,是世界各地常见的天气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沙尘暴将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沙尘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沙尘暴在迁移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沙尘暴所携带的沙尘粒子可以传播植物的种子,从而促进生物繁殖体的扩散。沙尘粒子在输送过程中,随着风速的减小,质量小的沙尘粒子就会降落到海洋中,成为浅水中浮游生物和深海生物的重要营养物质来源。同时,沉积到陆地上的沙尘粒子成为了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矿物质无机营养源。沙尘粒子可把酸雨沉降的一些酸性物质中和,缓冲土壤酸化过程。另外,其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沙尘暴所携带的沙尘粒子可以将全球各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全球气候变化乃至整个人类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

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但是彻底地消灭沙尘暴,难以保证全球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沙尘暴既是一种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自然的天气现象,又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而诱发的一种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的富集生态后果。我们应注重研究人类环境与沙尘暴之间的关系,在如何将沙尘暴带来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的基础上,重视人地和谐相处的自然关系。同时,研究在沙尘暴发生的过程当中如何消除因人类干扰导致的富集诱导作用。这些将对今后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取材于潘霞、高永的相关文章)

4. 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沙尘暴“生态效应”的一项是(   )

A. 6000多年前,非洲撒哈拉地区的荒漠化导致大量沙尘粒子沉积到南美的亚马逊流域,使得该流域的植被开始繁盛。

B. 海洋中许多重要元素来自于沙尘粒子所携带的营养物质,其中一些微量元素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营养盐供应。

C. 当初美国在开发西部平原过程中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导致春季的加利福尼亚州仍然会有从南部沙漠随风而来的沙尘。

D. 京津地区曾经遭遇过大规模的沙尘暴,但经检测,沙尘暴发生过后,京津地区大气环境中的部分有害物质含量却很低。

5.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沙尘暴”形成条件和防治举措。

【答案】1. D    2. B    3. B    4. C    

5. 形成条件:有沙尘源,风力强,气温常年偏高,降水稀少。

防治举措:持续推进绿化,提高沙区植被覆盖率;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沙区地表粗糙度;采取作物留茬、免耕或春季耕作的方式;规范沙区人为活动,禁止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滥伐林木;重视人地和谐相处的自然关系。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D. “直接原因”错。罪魁祸首,是指犯罪的头目,也指灾祸的主要原因。本文指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异常天气现象的主要原因,而非“直接原因”。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空气由冷到暖的变化决定了沙尘暴的强度”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此次沙尘过程主要从蒙古国开始。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与短时间内空气由暖变冷的异常天气现象密切相关”,原文只是谈到二者“密切相关”。

C.“北极与赤道的温差是极地涡旋的能量源头”无中生有。原文说“北极与赤道之间的温差越大,极地涡旋的能量就越稳定,也越能把冷空气牢牢锁定在极地”,我们并不能由此推断“北极与赤道的温差是极地涡旋的能量源头”。

D.“本次沙尘暴导致中国西北华北的强风天气”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中国西北、华北等地先后出现大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条件”,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从根本上”太绝对。原文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土绿化的持续推进、沙区植被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沙尘天气日数呈现减少趋势”“进一步了解沙漠和沙尘暴,进而规范沙区人为活动,才能实现人与沙漠的和平相处,才能有效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文本并没有表明“我国将从根本上消除沙尘暴”。

C.“规范沙区人为活动,就能实现人与沙漠的和平相处”太绝对。原文是说“进一步了解沙漠和沙尘暴,进而规范沙区人为活动,才能实现人与沙漠的和平相处”。

D.“减少人为活动可以避免沙尘暴的发生”曲解文意。原文说“进一步了解沙漠和沙尘暴,进而规范沙区人为活动,才能实现人与沙漠的和平相处,才能有效减少沙尘暴的发生”,由此可知,减少人为活动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但不能据此说“避免”。故选B。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通过阅读可知,材料三中的沙尘暴“生态效应”是指对“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效应,即“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积极的效应。

C.“当初美国在开发西部平原过程中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导致春季的加利福尼亚州仍然会有从南部沙漠随风而来的沙尘”,属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恶劣天气,不属于沙尘暴的“生态效应”。

故选C。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沙尘暴”形成条件:

“与中国毗邻且在上风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布着大面积荒漠化土地,是境外重要沙尘源”,由此可知,要有沙尘源。

“此次沙尘过程主要从蒙古国开始。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与短时间内空气由暖变冷的异常天气现象密切相关”,由此可知,风力要强。

“近期蒙古国、中国西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加之降水稀少,地表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由此可知,“沙尘暴”形成条件还有:气温常年偏高,降水稀少。

“沙尘暴”防治举措:

原文说“随着我国国土绿化的持续推进、沙区植被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沙尘天气日数呈现减少趋势”,由此可知,持续推进绿化,提高沙区植被覆盖率。

原文说“通过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沙区地表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风蚀量,对减少沙尘暴的发生起到了显著作用”,由此可知,要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沙区地表粗糙度。

原文说“为减少冬春季农田表面的疏松,采取作物留茬、免耕或春季耕作的方式,也能很好地起到防止就地起沙的作用”,由此可知,要采取作物留茬、免耕或春季耕作的方式。

原文说“生活在沙漠周边及腹地的农牧民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滥伐林木,均会加速土地沙化,加剧沙尘暴的发生”“进一步了解沙漠和沙尘暴,进而规范沙区人为活动,才能实现人与沙漠的和平相处,才能有效减少沙尘暴的发生”,由此可知,要规范沙区人为活动,禁止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滥伐林木。

原文说“我们应注重研究人类环境与沙尘暴之间的关系,在如何将沙尘暴带来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的基础上,重视人地和谐相处的自然关系”,由此可知,要重视人地和谐相处的自然关系。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1】得,剖刑莫邪2】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3】盘盂、刎牛马忽然耳。彼国者,亦强国之剖刑已。然而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

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则时,爱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德之威。礼乐则不修,分义则不明,举错则不时,爱利则不形,然而其禁暴也察,诛不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非劫之以形势,非振之以诛杀,则无有其下,夫是之谓暴察之威。无爱人之心,无利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欢敖4】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夫是之谓狂妄之威。此三威者,不可不察也。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子发5】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赏,子发辞曰:发诫布令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不宜以众威受赏。

荀子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受赏之属,无僇6】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 故曰:子发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

(取材于《荀子·强国》)

注释:【1】火齐:火候。【2】莫邪:古代宝剑名。【3】劙:割。【4】欢敖:喧嚣。【5】子发:楚国令尹。【6】僇:羞辱。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范           刑范:铸剑的模子

B. 举则时         错:错误

C. 不可不察也     孰:仔细

D. 受赏之属         耻:使……感到羞耻

7.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剖刑莫邪已         发诫布令敌退

B. 诛不服也审         楚发

C. 则无有其下         百事成

D. 古者明主举大事     子发致命也恭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敌国不敢婴也          敌国不敢侵犯

B. 礼乐则修             礼乐制度美好

C. 非劫之以形势        (如果)不是用权势去威逼他们

D. 为善者劝            做好事的受到劝阻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百姓都是需要礼义法度来磨砺的。

B. 国家安危与国君治国理念形成的威势相关。

C. 荀子认为子发不居功自傲是符合礼法的。

D. 古代圣明君主依靠奖赏激励臣民建功立业。

10.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

11. 简要概述本文是如何论证礼义法度的重要性的。

【答案】6. B    7. C    8. D    9. C    

10. 这是古代君王的办法,是统一百姓的根本原则,是奖励良善、惩罚丑恶的表现。   

11. 首先作者把礼义法度比作磨刀石,以此强调它会让国家更加强大。然后作者通过三种威势的对比,强调遵循法度就会国泰民安,摒弃法度就会导致国家灭亡。最后通过分析子发拒绝奖赏的行为,说明子发的行为破坏了基本的法令制度,使有功之人受到影响。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句意是“行为措施适宜”,可见“错”,通“措”,措施。故选B。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均为承接关系的连词,然后.

B.均为人称代词,他。

C. 动词,用来;介词,因为。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C。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D.句意为:所以行善的得到勉励。“劝”,鼓励、勉励。故选D。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C.“认为子发不居功自傲是符合礼法的”错误,原文信息是“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无僇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故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大意是说“现在子发独独不这样,违反先王的治国法则,扰乱了楚国的法律,打击了有功之臣,使受赏的人感到羞耻,即使没有羞辱亲族也使后代受到压抑,还独自认为个人清廉,这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所以说:子发回复命令也算恭敬了,他辞谢奖赏却很浅陋”,可见并不认为子发做得合乎礼法。

故选C。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三个句子均为判断句;“彼”,那;“一人”,统一;“善(动词)善(名词)”,奖励良善者;“恶(动词)恶(名词)”,惩罚丑恶者;“应”,表现。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论证层次的能力。

1)首先使用比喻论证,结合第1段“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盘盂、刎牛马忽然耳”可知,本体为礼仪法度,喻体为莫邪宝剑,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彼国者,亦强国之剖刑已”,即强国的方法是用礼仪法度,也就是说“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2)其次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法,结合第2段“此三威者(夫是之谓道德之威、夫是之谓暴察之威、夫是之谓狂妄之威),不可不孰察也。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分析可知,三种威势中第一种“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遵循法度最重要,摈弃法度(后两种:夫是之谓暴察之威、夫是之谓狂妄之威)就会导致国家衰弱甚而国破家亡(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正反对比突出观点,深化中心。

3)举例兼对比论证,第3段先结合子发的错误做法“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无僇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故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得出正确的举措为“古者明王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

参考译文:

模子端正,铜锡质量好,冶炼技术高,火候得当,打开模子而莫邪宝剑铸成了。然而不去除它粗糙的表面,不磨光,就不能割断绳子;除去粗糙的表面,磨光它,那么削割盘盂、宰杀牛马就可一蹴而就。那国家,如同刚打开模子的宝剑一样,也是强国的雏形。然而不实行教诲,不协调统一,那对内就不能防守,对外就不能战斗;实行教诲,协调统一,就会兵力强大、城防坚固,敌国就不敢来侵犯了。国家也需要磨砺,这就是礼义法度。所以人的命运取决于上天,国家的命运则取决于礼义。崇尚礼义、尊重贤能的君主就称王,重视法度、爱护人民的君主就称霸,喜欢利益、常搞欺诈的君主就危险,玩弄权术阴谋、倾轧陷害、阴暗险恶的君主就灭亡。

礼乐制度美好,名分等级分明,行为措施适宜,爱民利民有法,像这样,百姓就会像对待上帝一样尊重他,把他看得像天一样高,像亲近父母一样亲近他,像对待神明一样敬畏他,所以不用奖赏而人民就努力,不用刑罚而威势就遍行天下,这就叫做合乎道德的威势。礼乐制度不美好,名分等级不清楚,行为措施不适宜,爱民利民无法度,然而他禁止强暴很明察,诛杀不服从的人很审慎,刑罚严酷而有信,诛杀严厉而坚决,如果不是用权势去威逼他们,不是用诛杀去震慑他们,就无法统治他们,这就叫做暴戾严察的威势。没有爱人的心,不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每天干着扰乱人民的勾当,百姓有怨声就跟着逮捕起来,严刑拷打,不调和民心,像这样,人民就成群结队地逃散而背离君主,覆灭就会立刻到来。这就叫做狂妄放肆的威势。这三种威势,不能不仔细详察。合乎道德的威势导致国家安定强大,暴戾严察的威势导致国家危险衰弱,狂妄放肆的威势导致国家灭亡。

子发率军向西征讨蔡国,攻克了蔡,擒获了蔡侯,回来向楚王回复命令说:“蔡侯把整个国家奉献给了楚国,我已委托几个大臣治理它了。”过后,楚王奖赏他,子发辞谢说:“发布诫令而敌人退却,这是君主的威势;进军攻打而敌人退却,这是将领的威势;众志成城、奋力拼杀而敌人退却,这是士兵的威势。我不能凭借士兵的威势而受赏。”

荀子批评他说:“子发回复命令也算恭敬了,他辞谢奖赏却很浅陋。崇尚贤人、任用能人,奖赏功臣,处罚罪人,并不是某一个人要这样做的,这是古代君王的办法,是统一百姓的根本原则,是奖励良善、惩罚丑恶的表现,治国必须遵从它,古今是一样的。古时圣明的君王举行大事,建立大功,大事已经完毕,大功已经建立,那么君主享受它的成果,群臣享受它的功劳,士大夫加官进爵,官吏提高级别,士兵增加军饷。所以行善的得到勉励,为恶的得到制止,上下一条心,三军同努力,因此事事成功而功业显赫。现在子发独独不这样,违反先王的治国法则,扰乱了楚国的法律,打击了有功之臣,使受赏的人感到羞耻,即使没有羞辱亲族也使后代受到压抑,还独自认为个人清廉,这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所以说:子发回复命令也算恭敬了,他辞谢奖赏却很浅陋。”

(二)(共6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

12. 请解释“宰予昼寝”和“不舍昼夜”。

13. 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时间的认识。

【答案】12. 宰予在白天睡觉   白天黑夜都不停止    

13.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利用时间,不断学习,增加个体生命质量;时间飞逝,时不我待;利用时间,事业有成。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

“宰予昼寝”,意思是“宰予在白天睡觉”。其中“昼”是状语,“在白天”。

“不舍昼夜”,意思是“白天黑夜都不停止”。其中“舍”意思是“停止”。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第一则,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为何震怒?是因为觉得宰予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有限的生命,每一寸光阴都是宝贵的,怎么能大白天睡觉呢?可见孔子是不能容忍浪费时间的。

第二则体现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精神。孔子渴望再多给他五十年,不是用来享受,而是用来学习《易经》,表达了孔子利用时间,不断学习的观点;他认为学了《易经》自己就没有大过错了,体现了他重视个人生命质量的观点。

第三则,孔子面对奔涌不息的大河,发出了时不我待的感慨。流水一去不复返,无论昼夜永不停息。观于水而悟人生之道,尽管过去的已经过去,但应该时时刻刻保持自强不息、永不懈怠的精神。

第四则,这一章体现了孔子渴望利用时间事业有成的感慨。孔子自言,如果有执政的机会,自己能够做到一年见效,三年成功。孔子之所以如此自信,绝不是在说大话。这样说的原因在于,他有一套完整的治国理想和施政方针。具体而言,那就是以礼治国、以德治国和以仁治国。如果给他时间和机会,他一定会有所成就。

参考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公冶长》)

孔子说:“给我增加几年的寿命,让我在五十岁的时候去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述而》)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子罕》)

孔子说:“假如有人用我主持国家政事,一年之内就可以见到成效了,三年便能成效显著。” (《子路》)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一)(共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1】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2】,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释:【1】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2】缘底,为什么。

14.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比喻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

B. 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C. 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D. 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15. 下列诗句中的“石”,含有寄托之意的是(   )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B. 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唐·李绅《别石泉)

C.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D. 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清·郑板桥《题兰竹石》)

16. “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14. A    15. D    

16. 自古以来的寒士,有怀才不遇求告无门的时候,也有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机遇。词人表达对所有不遇之人能遇知音的期望;也借嵌进友人名字的做法,表达对朋友能获机遇的真挚祝愿;还有对他们可能终不得遇的担忧。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B.“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错误。此词托物寄意,由积翠岩擎天柱景观,触发想象,殷勤慰问岩石,间接亦是慰问岩石主人。

C.“却仍有其功用”错误,是表明积翠岩不胜骚扰之苦的心酸遭遇。

D.“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错误。杜甫是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本词是怀才不遇的叹息与得遇知音大展宏图的希冀。故选A。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意象的理解能力。

“含有寄托之意”即用来寄托主观情思。

A.诗句是说日落月出,松林静,溪水清清流过岩石。此“石”为实景。

B.诗句是说泉水清澈得透明无色,泉底白沙清晰可见。泉水在青石间潜滋暗流,发出低沉细微的声音。此“石”为实景。

C.诗句是说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此“石”为实景。

D.诗句歌颂竹子的力量,赞美石头的遒劲坚韧。其中寄托了作者对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的赞美之情。故选D。

1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词句含义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自古以来的寒士们,有怀才不遇求告无门的时候,也有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机遇。

将友人名字(“赵不遇”)嵌进诗句以安慰、祝愿友人未来可遇。由石而人,仔细思考悟得:此乃从古至今常见现象,写出达观心态。

结合诗句,如擎天柱补天石之材、翠岩屏、甘泉乳、暖热歌舞等句,表达对所有寒士(包括自己在内)能遇的自信、期待、渴望;结合诗句,如擎天柱被折、补天石被弃、野烟荒草、敲火苦、磨角去等句子,表达对所有寒士(包括自己在内)尚不遇、最终可能不遇的不满、担忧、壮志未酬的苦闷。

上阕前四句,写积翠岩未尽其用,流落山中,与下阕千丈翠岩甘泉滴水,游人欣赏能尽其用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自身与友人怀才不遇的遗憾和在艰苦环境中仍希望能尽其才报国的信心。“不遇”用双关手法,既指友人赵不遇,又指怀才不遇的志士,说他们会有时遇,表达对友人会重新得到重用的美好祝愿。

积翠岩经历了风雨吹打和人世磨难,伤痕累累;词人也经历了种种官场的流言、生活的困顿等的折磨,身形俱疲。结合注释内容“庆元六年罢职家居,与稼轩交往甚密,彼此多有唱和”分析,与赵不遇的经历极为相似,作者想到古来寒士常有不遇之时。

“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重新凝神注目:积翠岩以其千丈翠屏的雄姿巍然而立。神奇的是,岩中有甘泉流出,泉流澄澈,清脆悦耳。这“弃石”大放异彩,终为时人赏识,是它存在意义的另一种实现。意谓以积翠岩的遭遇推想,如赵不遇这样的“不遇”之士,终有遇到知音,重获起用,大展才华之时。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天空中的飞鸟往往让诗人浮想联翩。王勃描绘了“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动人画面;李清照望见飞过的大雁便忆起旧事:“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

2)水在杜甫的《登高》中是“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的奔腾汹涌;在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则是“________,中间多少行人泪”的一腔激愤。

3)语文学习需要长期积累,正如《劝学》中所说“积土成山,________”;而缺少积累就会如《逍遥游》中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

4)学校制作高三毕业纪念册,扉页题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鼓励同学们保持青春朝气,有所作为。

【答案】    (1). 落霞与孤鹜齐飞    (2). 却是旧时相识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 郁孤台下清江水    (5). 风雨兴焉    (6).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7). 风华正茂    (8). 挥斥方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鹜、焉、遒。

(二)(共5分)

18. 《红楼梦》第29回中,贾母认为贾宝玉、林黛玉“不是冤家不聚头”。你如何看待贾宝玉、林黛玉二人关系?请结合《红楼梦》中从两个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答案】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冤家”关系。首先,第三十回中“林黛玉给贾宝玉手帕拭眼泪”这一情节,手帕其实就是二人的定情信物;其次,第二十三回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记》”这一情节,二人共读《西厢记》时的互相嬉戏,表明了二人之间的爱慕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表明观点:贾宝玉和林黛玉属于“冤家”(有缘分、有感情)的关系。

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首先,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之后,张道士给宝玉说亲,黛玉和宝玉闹的非常厉害,不但又摔了玉,还惊动了贾母和王夫人。贾母当着二人的面,说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宝黛二人各有所思,宝玉先来赔了不是,黛玉也暗自后悔,这里两人其实已经彼此心意相合,只是没有表白而已。黛玉见宝玉来赔不是,又说的恳切,就戳了他脑袋一下,然后两个人对着哭。第三十回原文是:林黛玉虽然哭着,却一眼看见了,见他穿着簇新藕合纱衫,竟去拭泪,便一面自己拭着泪,一面回身将枕边搭的一方绡帕子拿起来,向宝玉怀里一摔,一语不发,仍掩面自泣。宝玉见他摔了帕子来,忙接住拭了泪。此处正是黛玉把自己的手帕先给了宝玉,而后面宝玉挨打后,又回赠黛玉自己的旧手帕,两处对应之下,两人心意相通,且看黛玉听闻宝玉赠她旧手帕的反应:黛玉听了,越发闷住了。细心揣度,一时方大悟过来。这黛玉体贴出绢子的意思来,不觉神痴心醉……黛玉明白了宝玉送她旧帕是为定情之意。

其次,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二人一起偷看《西厢记》,看《西厢记》不说,又接着听那梨香院传出来的《牡丹亭》曲子。贾宝玉看得认真仔细。林黛玉听得入神,更是不觉心动神摇,亦发如醉如痴,连站立也站立不住。作者对这一回进行逼真的描写,主要是让宝黛二人在看书听曲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让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贾宝玉感叹《西厢记》真的是好文章,林黛玉接过来,也是越看越爱,不觉入了神,还默默记诵。贾宝玉看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胆子也变得大起来,便和林黛玉开玩笑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没有料想到的是黛玉听了,满脸通红,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和他争辩起来。黛玉说是要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宝玉拿了这“淫词艳曲”来调笑她。宝玉听了立马解释,并求饶赌起誓来,黛玉就就引用西厢记里的话来回敬他,“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 小说中描写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看书时的一嬉一恼,虽是两种不同的反映,但通过这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他们互相的爱慕之情,特别是在受到《西厢记》情节感染后的一种感情流露。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我就叫铁蛋

邓建华

村民王十一家的红薯田里,搭起了个帐篷。看来,这个小伙子铁了心了。

王十一和她的女儿看着这个帐篷,心里暖暖地说:你是铁蛋,你就叫铁蛋。

铁蛋是左邻右舍给他起的名字。他的大名叫什么,上面来督查扶贫工作的干部问起,还真没几个人知道。他黑黑的,壮壮的,铁团一样,该叫他铁蛋还叫铁蛋。铁蛋急了,一家一家去说:我是市体育局的,我叫张小鹏,拜托!老说'铁蛋’'铁蛋’的,还以为我没有下来。

他越急大家伙儿就越想看他急。让一米九二的人急,好像特别好玩儿。

瘦九说:铁蛋,我这腰病又犯了,明早,你给我挑几担大粪到田里,我肯定就能记住你叫张小鹏。

铁蛋很感激,说:好,这个力气我有。

第二天一早,他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去瘦九家帮忙。

瘦九就张小鹏”“张小鹏地叫了几天。但没过多久,瘦九又叫他铁蛋。

铁蛋急了,说:叔啊,我叫……瘦九将上衣掀起,说:来,铁蛋你先帮我贴个膏药,你看我这个病啊……铁蛋说:你别急,有什么活儿我来。

瘦九说:不就是几块土要翻过来?再不能够麻烦你了小鹏。

王十一看见铁蛋老往瘦九家跑,想给小伙子说点儿什么又不好说,就偷偷给周末放学回家的女儿多多说。

多多半大不小,没有那么多忌讳,她就敢给铁蛋说。晚饭时,她就说了:铁蛋哥你别听那个烂嘴瘦九的,这人不是好鸟,他那腰痛十有八九是打麻将给坐出来的。

铁蛋笑道:没事,多做点儿小事累不死人。再说,我在这里要工作两三年,还要靠大家伙儿支持。

多多强调说:这事,一开了头就没完没了啊!

铁蛋还是笑着说:以后我回单位了他还打电话叫我?

多多有点儿急,还想说什么。

铁蛋马上抢过话说:多多你别多心,我不会耽误你家红薯田的事。

多多脸一红,话就憋回去了。是啊,自己家不也在人家的力气吗?

爹死后,老娘王十一守着三亩高岸田度日,一年下来,能够吃饱就不错了;眼看着自己书都快要读不下去了,村里就将自家的名字放到了精准扶贫户名单里,这才缓了过来,才有了和铁蛋的缘分。多多感觉铁蛋很实在。刚来的时候,铁蛋唉声叹气,不是怕麻烦,而是实实在在想不出一个帮助这对母女增收的好办法。铁蛋甚至恨自己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简直是笨蛋。

多多看到铁蛋比村里男人们高出一大截儿,就问:铁蛋哥你牛高马大的都吃过什么?

铁蛋说:我是在爷爷家长大的,我老家常德,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红薯团团。

多多就来了神,叫道:就这样了,我们去你老家那边买些红薯苗回来,拿三亩田做基地,育红薯种。

铁蛋有点儿迟疑,说:这个……行吗?

王十一马上凑过来说:呃,这个好啊!我们这边没有红薯种了,有你这个大高个儿做活广告,我不怕红薯没有人要。

铁蛋点头表示赞同。他看了一眼半大不小的多多,心里佩服。

铁蛋就和村支部书记说了,书记蛮高兴。书记说:你大胆搞,我还正愁这大片田土抛荒怎么办。你育了好种,我组建合作社,种上一两千亩,找上面去请求办个薯粉加工厂,多好的事!

铁蛋心里这才真正有了底。

说干就干,他跑常德买红薯秧,租机械翻耕,请单位同事帮忙来栽。还别说,一番辛苦下来,基地就有模有样了。

支部书记是个说话算话的人,真的开始组建合作社,要和王十一签订的种苗供应合同都拟好了。

铁蛋找个空当儿回局里了几天。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自己做好了的,铁蛋还是希望上面督查组能够看到,他总不能把张小鹏的名字都给弄丢了。

支部书记拿合同草稿来征求意见,铁蛋不在,就交给王十一修改,王十一还是忍不住多嘴了几句。

支部书记一听就骂:什么人啊这是?瘦九这粒老鼠屎,硬是要搞坏一锅汤,我这就给市里督查组、扶贫办打电话,村民们都把扶贫队员张小鹏叫成乡土名字铁蛋了,恰恰证明他贴近了乡村百姓。——铁蛋,叫起来多亲切啊!嗯,瘦九那里,我去收拾他!

瘦九那里,支部书记去没去,王十一不知道。

铁蛋回村后,到基地看了一圈,马上就来跟她说了一件事,她脸都白了。她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

红薯被人偷了五六十蔸。

铁蛋说:你先别报告书记,他挺忙,小事别烦他。我现在赶回市里去,明天回村,我有办法的。

多多放学回来,也说:没事,今晚我守着,看哪头猪敢来拱!

第二天中午,铁蛋回来了。

王十一看见他,眼圈就红了,说:孩子你就别忙了,你太尽力,我过意不去。

铁蛋不解,说:怎么了?

王十一说:别忙了,你回市里吧,上面问起来我知道怎么回答,会让你过得了关的。

铁蛋说:你这么说,我还真急了,究竟怎么了,昨晚又被偷了?多多不是说去守了吗?

王十一说:我就是急这个事。她守,红薯照样有人偷,她差点儿被人……红薯多大的事呢!偷就偷吧,我们孤儿寡母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可是……我这半大不小的黄花闺女总不能让人偷走啊!

铁蛋一听,恨得在自己的吉普车屁股上猛击一掌。他吼道:真是胆大包天,我还真就不信这个邪了!你看,我专门买来了装备,我就不相信我这两百多斤肉是白长的,哼!叫我铁蛋行,叫我滚蛋不可以!

村民王十一家的红薯田里,搭起了个帐篷。看来,这个小伙子是铁了心了。

看见王十一和多多来到他的帐篷前,小伙子爽朗地说:我是铁蛋,我就叫铁蛋!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有那么多忌讳                     忌讳:因风俗习惯而有所顾虑

B. 人家的力气                       赚:白白使用

C. 大片田土抛荒                       抛荒:荒芜

D. 总不能把张小鹏的名字都给弄丢     弄丢:忽视

20.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瘦九偷奸耍滑,故意装病,哄骗扶贫干部张小鹏帮他干活。

B. 王十一母女二人出于对张小鹏的关心,对他进行善意提醒。

C. 小说用倒叙手法,使情节一波三折,在叙事中塑造形象。

D. 小说多用口语,语言朴素自然,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1. 张小鹏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述。

22. 题目“我就叫铁蛋”有哪些内涵?以此为标题,有何妙处?

【答案】19. A    20. C    

21. (1)从最初只是为完成任务,到真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2)从开始想法简单,只想通过干活来扶贫,到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深入扶贫。

3)从最初觉得扶贫很困难,到立志攻坚克难。   

22. 内涵:张小鹏的外貌特征“黑黑的,壮壮的,铁团一样”;意志坚强,遇到困难,毫不退缩;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关系融洽。

妙处:题目照应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亲切自然,富生活气息,吸引读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因风俗习惯而有所顾虑”理解错误,结合原文“想给小伙子说点儿什么又不好说”可知,此处“忌讳”所表达的意思是“因为某些言行而引起别人的误会”,即“避忌、顾忌”的意思。

故选A。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C.“小说用倒叙手法”分析错误,文章没有采用倒叙的艺术手法。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采用相同的句式主要起到强调“铁蛋”的性格特点以及在结构上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的作用。

故选C。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首先,由原文“我是市体育局的,我叫张小鹏,拜托!老说'铁蛋’'铁蛋’的,还以为我没有下来”“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自己做好了的,铁蛋还是希望上面督查组能够看到”可知,张小鹏下乡扶贫当初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依据后来看到“一眼半大不小的多多”出主意种红薯,“心里佩服”,向书记汇报后,“心里这才真正有了底”可知,张小鹏真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其次,依据原文“好,这个力气我有”“不就是几块土要翻过来?再不能够麻烦你了小鹏”“铁蛋老往瘦九家跑”“没事,多做点儿小事累不死人”等内容可知,张小鹏起初想法很简单,只想通过干活来扶贫;后来经过与多多的交流开始“说干就干,他跑常德买红薯秧,租机械翻耕,请单位同事帮忙来栽”可以看出,张小鹏开始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老百姓,深入扶贫。

最后,依据原文“你先别报告书记,他挺忙,小事别烦他。我现在赶回市里去,明天回村,我有办法的”,但也没有解决“偷红薯秧”事件等内容可知,张小鹏认为很困难;后来,张小鹏在“村民王十一家的红薯田里,搭起了个帐篷”,并且说“真是胆大包天,我还真就不信这个邪了!你看,我专门买来了装备,我就不相信我这两百多斤肉是白长的,哼!叫我铁蛋行,叫我滚蛋不可以”可以看出,张小鹏要克服扶贫中的困难,立志将扶贫进行到底。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首先,题目“我就叫铁蛋”的内涵:

文章题目为“我就叫铁蛋”,在文章中,“他黑黑的,壮壮的,铁团一样”,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做事情意志坚定,遇困难毫不退缩;“铁蛋”的称呼给人一种亲切感,支部书记说“村民们都把扶贫队员张小鹏叫成乡土名字铁蛋了,恰恰证明他贴近了乡村百姓。——铁蛋,叫起来多亲切啊”,人们叫张小鹏“铁蛋”说明了张小鹏能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关系十分融洽。

其次,题目“我就叫铁蛋”的妙处:

从人物形象来分析,以此为题,能够突显出张小鹏的性格特点——做事情意志坚定,遇困难毫不退缩,能够与农民相处融洽等等。

从故事情节来分析,文章正是围绕“我就叫铁蛋”来展开情节的,从开头的“你是铁蛋,你就叫铁蛋”,一直到文章中间“但没过多久,瘦九又叫他铁蛋”等多处描写,直到最后的“我是铁蛋,我就叫铁蛋!”文章的情节始终围绕铁蛋展开。

从主题来分析,小说正是通过“我就叫铁蛋”的扶贫干部张小鹏的扶贫经历,从而突显出文章的主题——脱贫攻坚精神。

从文章对读者的效果来分析,小说围绕“我就叫铁蛋”,文中反复出现“铁蛋”的称呼,张小鹏由开始的不愿意,到后来的自己主动说“我就叫铁蛋”,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亲切自然,让读者读来兴趣盎然。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语言基础运用(5分)

①2021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修复逐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关键词。③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已落实一个多月。④黄河保护法加快推进立法进程。⑤长江、黄河保护立法,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规范。⑥与此同时,我国完成或加快推进包括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方面重要法律的立法修法工作,为国土修复工作提供全面法律支撑。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句中两处引号的用法相同。

B. ④句中的“正”字可以删除。

C. ⑤句中的“将”可以替换为“把”。

D. ⑥句中的“全面”应放在“支撑”前。

24. 文段中③句有语病,请做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23. C    24. 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已实施一个多月。

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①表特定称谓,②表强调,用法不同。

B.“正”字表示事件正在进行,删去之后无此意,不能删除。

C.“将”“把”都是介词,意义相同,可以替换。

D.“全面”“法律”都修饰“支撑”,名词“法律”应紧跟在修饰语“支撑”前,不能把“全面”放在“支撑”前。故选C。

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子中,“长江保护法”“落实”搭配不当,应改为“长江保护法已实施……”,即原句应改为: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已实施一个多月。

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5.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有满怀理想的人为改变个人或国家的命运而努力。请结合《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中的某一个人物,谈谈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要求:人物、情节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在《药》中,夏瑜不为改变国家命运而不顾个人生死。身陷牢狱,仍不忘向牢头阿义宣讲革命道理;被阿义粗暴殴打,却反悯其“可怜”;就义后鲜血被百姓当做治病“药引”,慷慨悲壮,又令人扼腕无奈。纵使遍地麻木之人,他也依然坚定地点燃自己,成为一星暗弱的火苗,为照亮无边的黑暗尽情燃烧。在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征程中,即使我们只是一团小小的泥土,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首先明确主题为“总有满怀理想人为改变个人或国家的命运而努力”,需要从《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里寻找这样的人,如《呐喊》中的“狂人”,反抗吃人,想要“救救孩子……”,革命者夏瑜,试图唤醒民众而失败,但他的牺牲却唤醒了更多敢于奋力前行的革命者,让中国在黑暗中有了后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红岩》中的江姐,面对敌人的酷刑缄口不言,绝不透露党的秘密;成岗,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带给人们希望等。《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不但努力改变自己命运,还通过办砖厂、修学校,改变村民们的命运;孙少平则致力于改变个人命运。注意不但要结合人物,还要结合人物的典型情节,表达自己受到的启示。

26. 2021年“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即将发布,现有“合、驰、济、安、长、通、韧、互、同”九个候选汉字。你认为哪个汉字最有可能成为年度汉字?请简述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答案】我认为最有可能成为年度汉字的是“合”。因为“合”字寓意“一带一路”致力于促进沿途国家、地区交流融合,是合作之路、融合之路,抱团取暖协同发展。新的一年,面对新目标、新征程、新蓝图、新任务,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样需要一笔一画写好“合”字。这不只是“一带一路”的年度汉字、更是疫情下世界各国的跨年汉字,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守护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家园。所以我选择“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

解答本题时注意根据题目要求“你认为哪个汉字最有可能成为年度汉字?”先做出明确选择,比如“我认为最有可能成为年度汉字的是'合’”。然后阐述理由。尽量多角度多侧面论证。比如这个字的本义是什么,进而联系现实尤其是“一带一路”做出更为具体深刻全面的解读。注意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2021年“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合”,认真翻看字典,与“合”能够组词搭配且充满积极意义的词组分别有:聚合、相合、整合、联合、配合、汇合、契合、融合、遇合,以及合力、合作、合好、合用、合奏等。“合”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候选汉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反映了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特色与文化价值追求。合,意味着抱团取暖融合发展,疫情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要团结合作共克时艰以互惠共赢。

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同”。取同甘共苦,同生同荣,同享同担之意。“同”字寓意“一带一路”彰显人类共同梦想,为建设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提供有效途径。中国人自古以来非常讲究大同文化。打造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继续同心同向、同力同步,凝聚力量;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大家信心更足,戮力同心攻坚克难追梦逐梦圆梦的劲头更大,其凝心聚力协同发展之“同”更是显示了无穷能量。

27. 高中三年,我们常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循环往复,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看似单调寻常的生活中总会遇到别样的自然风景。请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你眼中的风景。要求:描写生动,感情真挚。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路口的银杏,成为我“两点一线”生活中最亮丽的点缀。深秋,银杏树上挂满了一把把金黄色的小扇子,漫步在银杏树下,即使再匆忙,我也会放慢了脚步,从这金色的巨伞下穿行而过。摘下一枚叶子细细欣赏:根根分明的叶脉,宛如波浪的弯曲叶边,扇子似的外形……真是大自然的杰作!秋风拂过,一片片银杏叶飘飘然的落下来了,宛如金色的蝴蝶,慢慢地打着旋儿坠落。就连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显得如此庄严而绚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表达方式:描写

关键词: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间的别样自然风景。

写作对象:景物描写

写作要点:根据题干提示,“在看似单调寻常的生活中总会遇到别样的自然风景”可知,要写一处“自然风景”,这风景能成为单调生活的调剂,寻常生活的点缀。如街角的一棵树、墙上的一架爬藤、窗前的绿荫等,均可写作。而提示语“记录下你眼中的风景”中,“风景”一词的含义则更加拓宽,不仅是“自然风景”,人文景观,乃至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关爱,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注意写时要抓住细节描写,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动。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8. 作文。

1936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与新生的谈话会上,这样问学生:“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八十五年后的今天,这两个问题依然值得每一位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三同学认真思考。请以“人生两问”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人生两问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1936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与新生的谈话会上的讲话,在今天看来,依然历久弥新,具有现实意义,更比许多现在的祝贺词和讲演稿实际得多,发人深省得多。

八十五年后的今天,这两个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三同学认真思考。

到大学去做什么呢?目的是什么呢?相信一定有很多同学是为了文凭或是为求一种技术以做谋生的工具。但是,谋生之道很多,不一定到大学去,就是讲技术,亦不一定在大学。美国大文豪罗威尔氏说:“大学的目的,不在使学生得到面包,而在使所得到的面包味道更好。”教育不仅使学生谋得求生之道,单学一种技术,尚非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记得2018年,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伊斯格鲁布在普林斯顿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就曾强调上大学是一笔高回报投资,尤其从长远来看。所以,我们年轻人应将眼光放远,不该被学历无用的论调欺骗。

那么,我们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呢?

很多同学尊崇享福哲学,即一切以享福为目的。我们羡慕别人福气好,衣食无忧,拥有无数金钱和房产,中国普通人意想中的天堂,是可以不劳而获的一个世界,茶来开口,饭来伸手,这样的享福哲学是极端错误的。

以享福为人生最大目的,中国民族必遭灭亡,历史上罗马之亡可借鉴。现在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如果一个民族还是一味以享受为目的,不肯以服务为目的,必归失败。我们应该以享福为可耻,只有老弱残废才能享福,而以自食其力为荣。英国国王在幼年时,必在军舰充当小兵,惟其如此方能知兵士的疾苦。全世界最富的人是煤油大王洛克菲勒,他的儿子做事从小伙计做起,所以他们的事业能子孙相传不替。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联作家高尔基也曾说,“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

责任担当、甘于奉献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去承担或面对的事情和必须履行的义务,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都有不同的责任。我们要让它们充盈于社会中,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是一道命题作文。

1.命题是“人生两问”,中心词是“两问”,结合材料可知,这两问是“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2.材料第一段由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讲话引入,他在与新生的谈话会上,曾经问过学生两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第二段首先针对第一段的叙述得出结论“八十五年后的今天,这两个问题依然值得每一位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三同学认真思考”,然后自然引出问题:以“人生两问”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作文在审题方面不具难度,考生可以针对提出的问题自由议论,如到大学是来学习知识文化以期武装自己,毕业后要做一个有责任、有爱心、有担当、肯吃苦、乐于奉献、努力为祖国奉献一份力量的人。……总之,作文要围绕“人生两问”写起,要注意字数要求,同时必须写成议论文。

【立意】1.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2.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担当奉献他人。

3.丰盈自己,服务社会。

【素材】1. 对于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古人已有认识。“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是汉朝哲人王充的论断。近代英国学者培根也强调了同样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今天,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使我们对知识与力量的关系有了新的体验,学习的重要性日显突出。

2.雄鹰不怕风雨而展翅高飞,只因它心中充满了对天空的向往;弱小的树苗不怕困难,只因它心中有着插入云霄的梦想;小溪不怕悬崖峭壁的阻挠,只因它心中对大海的追求与依恋……。

而我,为了未来,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学习,只因我心中存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敬仰。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梦想是如此的伟大,如此的令人敬仰,让多少人为了他的梦想而紧跟随着他的步伐,不为了什么,只为了中国的未来。

3. 勇于担当,是袁隆平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研究试验的不懈追求。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吃饱饭!就是这样的一个朴素愿望,激发了他不懈追求的动力。凄风苦雨浇不灭他心头的热情,烈日酷暑摧不毁他坚忍的意志,冷言讥语击不垮他坚定的信念。寒来暑往,几度春秋,鬓华满额也无怨无悔,最终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成为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只因一个朴素的愿望,成就了一副担当的铁肩。

29. 请以“我愿全速奔向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我愿全速奔向你

 “当——”一声钟响,将昏昏欲睡的我猛然从美梦中惊醒。

 “怎么可能?”我失声叫道。都已十二点了,可对面那幢楼的一扇窗户里却依然亮着一盏灯,刺得我眼睛火辣辣的疼。

我已是高三学生了。父母为了尽量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把家搬到了离学校较近的这所公寓里。可是高三学习的巨大压力,如何能让我吃得消?看着白花花的空白试卷一天一天在书桌上堆起,看着成绩单上永远是倒数的自己,我的信心被一天一天的消磨,甚至有点想放弃了。

可是,我每天晚上发呆时总会看见对面楼上亮着一盏灯。开始我并未在意,可时间久了,我却惊奇地发现那盏灯似乎永远不会熄灭。“是谁在里面那么刻苦呢?”发呆之余,我总是在思考这件事。

一次,我在回家路上把疑虑告诉了自己的朋友。

“肯定是那个年级第一,他也住在你们小区,除了他,谁还会那么刻苦呢?”

我是知道那个年级第一的,每次考试成绩光荣榜上的第一个位置总是他的,每次学校考试后的表彰大会上总会有他上台发言。我从来不敢看他的成绩,因为我害怕看了后会让我更难过。他竟然也住在这个公寓,我既有些惊讶,也有些紧张。

我的发呆变得再也不能安稳了。每次发呆时他抬头望着窗外,总是第一眼先望见那盏灯,我就猛然想起那位年级第一。“他真是太厉害了。”我总是这样感叹,因为每天不论多晚,只要我还未睡觉,那盏灯总是亮着,那位年级第一似乎永远不会感到疲惫。哀叹之后,我的耳后根总是一阵一阵的发红。

直到一天,我再也不能容忍自己这样虚度下去了。我在心中默默地发誓:我要全速奔向你,和你这位永远的第一好好较量一番,首先咱看谁晚上熄灯更迟!

于是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是那个心无所想茫然懈怠的状态了。每天晚上我总是克制着自己不再发呆,支撑着自己努力学习。于是书桌上小山似的空白试卷渐渐矮了下去,试卷上的分数渐渐高了起来,成绩单上的名次也渐渐浮了上去……

高考后,我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成绩能够上一所重点大学了,要知道,以我几个月前的成绩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事。我很高兴,便提了一点礼品和自己那位朋友去拜访这位年级第一。

爬上楼后,我找到了那个总是亮着灯的人家。门竟然是开的,我轻轻一推,却惊呆了——

这只是一个扫帚间,根本没有人住!

而那位年级第一,却住在另一幢楼里。

其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他是否真实存在。心中有了榜样,就有了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所谓见贤思齐焉,我愿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有一个给我前行动力和精神支撑的“灯”,然后在你的指引下,我将争分夺秒全速奔向你——心中的榜样。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这是一道记叙文写作训练,属于命题作文。个性要求为:请以“我愿全速奔向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共性要求为: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题目中的“我”表明写作时应该站在第一人称的视角。“愿”意思是希望、想要,“全速”意味着急切、紧迫、快速。“奔向”意味着追随、仰慕、靠近。审题重点、难点是解读“你”的含义,可以是某人,比如亲朋好友、明星、榜样等等;也可以使用拟人修辞,取材生活中任一物件,河流、高山、大树、一本书、一座标志性建筑物、一个工艺品、一处景点……。

【立意】1.我愿全速奔向你——时代先锋、感动中国人物……

2.我愿全速奔向你——故乡、亲人、同学、对手……

3.我愿全速奔向你——高考,为了父母的期盼、师长的的嘱托、国家的需要……

【素材】1. 人生的道路任重道远,但途中会遇到很多具有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榜样,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道理;榜样,让我们寻求正确的人生方向!有人认为,榜样离我们很远,我愿全速奔向你,蓦然回首,原来榜样就在我们的身边。

2. 或许,我已经习惯在你的背后走着,听你那浅浅的脚步声,尤其是隆冬,你踩在雪地上,脚步声轻轻的传入我的耳朵,我问为什么要这样的轻,你对我莞尔一笑,小声地说:“怕踩痛了雪。”每逢过年,我们总会去亲戚家拜年,可是路太窄车子开不进去,只好走路上山。我们走在厚厚的雪地上。上山时走得更加小心,你就是这样带我一点点上山,你走得不太快,脚步声也隐匿在那空旷的树林里。

忽然,眼前一亮,那一簇又一簇的树林,如一副勾绘的水墨,展现在天空的宣纸上,带着丝丝寒意,而远山小得像美人的黛眉,淡淡的,浅浅的,你的背影却笃定的在我面前,你的嗔怪让我明白了沿途风景的美丽。我们的身上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有时我们会被压得喘不过气,会痛斥这个世界的残酷,说这个世界欺骗了我们,只是我们不明白去怎样看待了,忽略了原来的美好;仿佛有一团浓雾在我们面前,我们迷茫又彷徨,在内心的纠结中犹豫前行,只等风轻云淡才发现我们当时执着于的前进看起来太傻,仿佛在叹息又惋惜。你仍然坚定的往前走,我紧紧的跟随你,一如我坚定的走在自己的路上,勇往直前,风雨无阻。

3. 一张又一张,我不停地画;一次又一次,我去书店中找寻自己需要的资料;一回又一回,我去请教请教老师,渐渐地,我克服了内心的浮躁,渐至佳境,瓶颈期终于过去了。但我仍在努力……隐约地,我感受到一股力量,这是你带给我的,携着这股力量,我追随着你,在梦想的天空中无畏地飞翔。瓶颈期不过是个小问题,总能渡过,因为我有个向往的彼岸。奋斗是一双无形的翅膀,一双有力的翅膀,能送我去往彼岸的翅膀。你是只断翅的残碟,在逆风中寻觅彼岸,我是个普通的中学生,在困境中追求梦想。我坚信,不管是什么样的风雨,总有尽头,只要挺过去,彼岸便就在眼前。我追随着你的脚步,永不停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日一题】2018年中考考点分解及演练
高考倒计时 | 每日一道高考题,助力高考得高分(34)
【试题解析】2021年海淀区初二期中练习
2015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II卷)Word版含解析[www
教育部全国卷地理官方答案与分析(2023年版),建议收藏!
【试题研究】2023年高考地理模拟考试卷(解析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