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朝民:略论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

略论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

周朝民

1922年9月以后,蔡和森在主编《向导》周报期间,曾先后在上海平民女子学校和上海大 学任教,针对当时社会上泛滥的各种资产阶级历史观的要害问题—一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 的?讲授社会进化史。并编写了十五万余字的《社会进化史》一书,1924年5月,由上海民智 书局出版。它与同年出版的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是当时两部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 《史学要论》对什么叫历史、什么叫历史学,历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以及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等基本理论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社会进化史》主要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地解释 社会发展规律。

“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思想界经历了“新学”与“旧学”、“西学”与“中学”的反 复斗争,历史学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战场。那时,一批资产阶级思想家用以批判和冲击旧的 封建主义史学的思想武器,就是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庸俗进化论,或称社会达尔文主 义。这种“物竞天择”的进论论思想在中国史学发展中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庸俗 进化论毕竟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它用生物学的术语解释人类社会的现象,从而引申出一 套“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结论,直接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反动政策辩护。作为一种历 史观,庸俗进化论是反科学和唯心主义的。马克思说得好:“生物学的一般概念,如果被搬 用于社会科学的领域,就变成空话。”①要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物竞天择” 说显然无能为力。它既不能找到促使社会不断发展的真正原因,也发现不了在历史舞台上的 主体。中国资产阶级使庸俗进化论服务于要求变法、自强的主张,反映了它在政治上的软弱 和理论上的贫乏。随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日益加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文化思想上 结成反动同盟。和这样强大的敌人较量,资产阶级免不了败下阵来。如戊戍维新以来进化论 思想的传播和“史界革命”的鼓吹者梁启超,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却“以移时抛 故”,大大地倒退了。1923年,他在一次学术讲演中,对原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作了“修 补”和“修正”。他自认,“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世界只怕也是如此”。①整篇演说和文章,“行间字里,儿全为悲观的论调所掩 蔽”。②

庸俗进化论在“五四”以后被彻底摧毁,而当时重新输入的各种资产阶级历史观又无不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敌。鲁滨逊的多元史观,认为社会的起源、发展与变化是由许多独立并存的原因造成的;塞利格曼的经济史观把经济孤立地看成解释历史的决定因素,否认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交互作用,以及自然条件所给予人类社会的影响;杜威的“自然主义 的经验论”,在社会历史问题上,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鼓 吹阶级“协作”和点滴的社会改良。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解释历史时,面临的首要理论 问题就是人类社会历史怎样发展的问题。蔡和森正是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列宁《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基本观点指导下,引证古希腊、罗马、日耳曼、埃及和中国的 大量史料,比较集中的通过分析家庭、财产制度和国家的起源,解答了这一历史理论问题。

首先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因问题。他指出:“人类进论的主要动因有二:一是生产, 一是生殖。前者为一切生活手段的生产,如衣食住等目的物及一切必要的工具皆是;后者为 人类自身的生产,简言之即为传种。人们生活于一定时期与一定地域的各种社会组织,莫不 为这两种生产所规定所限制。这两种生产在历史上的演进:一面为劳动发达的程序;别面为 家族发达的程序。”①这是说,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活条件为出发点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 的基本动力,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如他在解释氏族社会组织时 说:“人类进步的大时代,是直接和食品来源的扩充相适应的。而家族的团结,便是直接适 应这种需要。由白然的逼迫,范围人们于这种经济生活的集团后,低弱程度的共同劳动与共 产生活遂横贯有史以前的时代之全部;而其演进所呈之定律,则为:生产程度愈益低弱,则 社会秩序愈益凝固于血族关系之下。”③并进而论道,无论是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还是私 有制、阶级的产生,都是“随着生产方法之变更而变更的”。他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 的生产方法,即每个时代的婚姻制度。所以群体婚姻为野蛮时代的特征;对偶婚姻为半开化 时代的特征;而一夫一妻制为文明时代的特征。”同样,“在畜牧与铁器未发明以前,生产 方法很不完全,一个氏族的劳力刚足以维持一个氏族的生活,氏族人员全体劳动所获的财产 即由妇女分配于全氏族的人员共同消费,而无几余剩以归于个人,在这样的时代,决不会产 生奴隶,也决不会动摇妇女的地位。但是畜牧与铁器发明以后,生产方法异常进步,商业又 随着城市而勃兴,扩张土地和劫掠异族的财富或劳动力的战争也跟着发达,由是使直接参与 生产交易或战争的男子地位逐渐增高,并使他们渐渐获得丰富的私有财产;结果,便把母系 氏族的共产组织根本动摇起来。”③这是说,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生产 方式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他还特别强调,这种矛盾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其表现形式就是阶级斗争。即所言:“物质基础越有限,则阶 级斗斗越严厉,”“当氏族制度、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成为人类生产力发展之障碍的时候, 也就是他们临终的时候。”①蔡和森的论述,从根本上解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 题。即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在阶级社 会中表现这一矛盾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由此他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社会必定能够实现。

其次,深刻地论述了国家的产生的历史过程以及国家的本质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涵 义。

国家问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资产阶级把国家看成“神 圣之物”,认为自有人类以来就有国家,要把它维持到万万世;无政府主义者则把它看成“万恶之渊薮”,是由儿个野心家设立的,很想在二十四小时内把它消灭。针对这种呓说, 蔡和森深刻指出,国家是人类社会历史一定时期内的现象。从国家的起源看,此是“私有财 产的派生物”,“是由于控制阶级争斗的需要产生的”。他说:“远古的氏族社会里并没有 国家和政权的意义。经济发达的程度到了自然惹起阶级分裂的时候,才由这种分裂形成国家 的必要”。①历史唯物主义地解释了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这一历史发 展过程。因此他认为,历史上的国家“是一种保护有产阶级以对付无产阶级的机关”,“是 在经济上极占优势的阶级”用以“掠夺被压迫阶级的新工具”。虽然这种“新工具”的本质 一致,但是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涵义:“比如上古的国家乃是奴隶所有者用以控制其 奴隶的工具;封建的国家乃是贵族阶级用以隶属农人的工具;近世代议制度的国家乃是资产 阶级用以掠夺工钱劳动者的工具。”②最后他结论:作为私有财产派生物的国家不会是永存 的,必然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灭亡。他说:“现在生产发达的程度已使我们大踏步的 接近了这样的时代:即阶级的存在不仅不必要,而且成为生产上的大障碍。阶级必致于消灭 也和其必致于发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致于消灭。”③

第三,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性。他说:“每一时代或每一等级的进化,具 有普遍世界一切民族之通性;只是在时间上有演进迟早之距离,决不因各民族所在地之不同 而发生根本异趣之特殊途径。即如半开化时代,东大陆与西大陆因自然条件不同,以致两地 所具家畜植物显然歧异;这种生产上的歧异,在一定时期内虽是影响于该民族的生活及其演 进的程度,然决不能根本破坏人类进化的普遍步趋。”①这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 然的历史过程。它是按照自身的运动规律而发展变化的。不仅不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而 且地理环境也改变不了它的根本途径和“普遍步趋”。这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仅有助他 透彻地阐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性,即社会进化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社会逐步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而且这种历史理 论的阐述,对粉碎当时各种资产阶级历史观,无疑是有实际效果的。

此外,他还在书中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一些问题作了探索研究。如 第二篇第七章专论村落社会在中国之遗迹问题时,认为今天社会存在的张家村、李家村,都 是古代“村落集产社会”遗迹。并指出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代以前的井田制,以及后来 “模仿或梦想井田制而发生的援田、均田、班田、限田等制度与学说,莫不为古集产制度之遗影”。他还进一步背定村落和部落时代,土地主权属于村落或部落所共有,后来政治统一, 渐集中于统洽者天子诸候之手,又由他们的手以再分给人民。在第九章论及中国土地私有则财 产起源时,这样写道:“我们要找土地私有的起源,最初只能找出一种宅地分配。因为房屋 可以为构造的人或居住的人所有,所以宅地也被视为一种动产。在中国井田制度时代,宅田 也准许个人永远使用,而不复返于公”。这些关于中国井田制和古代村落的论述,不少见解 对今天的研究者来说,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社会进化论史》是在二十年代初期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各种资产阶级历史观的斗争中 产生的一部著作。1924年5月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后,很快被抢购一空,以后又连续出了第 二、三版,成为当时宣传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本畅销书。直到大革命高潮时,许多地方举办农 民运动讲习班,还以这本书作为社会发展史的教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话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法权与阶级
历史教学中的五大史观概念解读及其运用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不平等
《全面才是达尔文》
《共产党宣言》现代化思想的形成背景、基本内容与理论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