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以上三句名言,你有怎样的启发?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三则材料都是传统文化材料,第一则,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这是孔子勉励年轻人的名言。他提醒年轻人珍惜时光,努力进取。年轻人的优势在于年轻,来日方长,大有可为。第二则,荀子说:“靛青,是从蓝草当中取得的,它的颜色却比蓝草还要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的温度还要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表明年轻人完全可以超越前辈们。第三则,韩愈说:“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超过弟子。”鼓励年轻人要有自信,不要被权威束缚,勇敢超越前辈。

三则材料大意相同,都是指年少者风华正茂,前途无量,鼓励他们做出超越前辈的成就。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为何后生可畏?为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是因为我们年轻,精力充沛,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因为我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进,敢闯敢干,有进取的劲头和能力。但这些也不是生而就有的,需要我们努力学习知识,锤炼本领,锻炼能力,具有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才能不负先贤教诲,不负青春韶华,不负美好时代。

写作时可以采用层进式结构来写。首先由先贤名言引出论点,然后分析三则名言内涵,从“为什么”的角度论证青年为何能够得到如此高的期望;再分析从“怎么做”的角度论证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不负先贤教诲,担当时代责任,超越前辈,用优异的成就赢得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荣耀。

立意:

1.后生可畏,后生有为。

2.超越前人,不负我辈青春。

3.超越前辈,赢得时代荣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外交官华春莹曾在推特上发出以下对比资料,引发广泛关注。

复兴中学将举办“观变谋新”主题论坛,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参与者,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发言稿与你的同学和老师分享。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材料5组的“过去”和“现在”信息对比。

1组对比:“1900年的北京的东便门角楼,被八国联军炮轰,冒出滚滚浓烟”与“2022年的北京东便门角楼,巍然矗立,车辆在繁华的城市里穿梭,贝对比,“炮轰“浓烟滚滚”与“繁华的城市”“车辆穿梭”构成比较点引比较证明:一百年前祖国综合实力弱,备受侵略,一百年后是祖国综合实力强、人民走向繁荣富强。

2组对比:“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与“2022年,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正在建设当中。”对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与“天宫空间站建设”构成比较点,比较证明:以前是科技刚起步,现在是科技世界领先。

3组对比:“1980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冬奥会。”与“2022年,北京成为唯一一座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对比,“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与“北京是唯一举办过夏冬奥运会的城市”构成比较点,一比较证明。以前是体育事业刚起步,现在已然体育强国。第4组对比:“1994年,在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塔正在建设。”与“2022年的陆家嘴,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对比,“标志建筑正在建设”与“群体标志性性建筑形成”构成比较点,比较证明:以前是改革开放经济起步,现在的改革开放经经济辉煌。

5组对比:“2018年,在云南怒江,一位母亲抱着孩子通过溜索横渡怒江。”与“2020年,怒江上架起大桥,昔日的溜索已成为游客体验景点。”对比,“使用溜索渡江”与“溜索渡江从生活功能转变为体验功能”构成对比点,比较证明:以前人民生活困难,现在的人民生活美好。

在材料的五组对比里,我们应该要读出“祖国之变”分别表现在“综合国力”“科技”“体育”“经济”“人民生活”的变化,变化说得比较具体,写作容易有真情实感。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本作文题第二段为引导语,规定了写作任务。

复兴中学将举办“观变谋新”主题论坛,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参与者,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发言稿与你的同学和老师分享。

1)“观变谋新”主题论坛。

“观变谋新”是三个不同任务的共同主题。“观变”包含对祖国之变的总结,这是评价与感受的过程;“谋新”强调胜过前人的成就、追求更高的价值,指向哲学意义。结合材料中对中国各方面变化的概述,这个主题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在内容层面,“观变”既体现了对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看法,也体现了一代代中国人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与精神追求。“谋新”可理解为从“知”(思)到“行”的跨越,也可理解为祖国的美好从古至今的超越,还可理解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取得成就,不断突破自我、华丽蝶变的飞越。“观”的是一代代中国人的实践与行动,“谋”在一代代中国人为勇于接棒、敢于挑战,在行动上表现为继往开来、勇于超越,二者缺一不可。

在时间层面,“观”和“谋”的过程涵括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观变”既是对中国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中国现状的描体:课解既是对中国变化的赓续,更是中国青年对未来的展望。在哲学层面,“谋新”说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前人事业的继承、对前人精神的传承,“谋新”的背后,体现的是赓续传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谋新”意味着我们这代人不能只躺再前人的功劳簿上唱赞歌,我们要有让祖国变得更好更喜人魄力,“谋新”的背后,展现的是青年奋斗、团结协作、超越自我的精神。“观变”与“谋新”两者相辅相成。

2)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参与者。

命题指向是写作的主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参与者”,也就是说考生写作时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参与者”对材料发表感受和思考。

3)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以上材料带给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思考是以材料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材料得出;中间要提到材料;结尾要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并明确指出:“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材料二:

有少年人说:要我读《时间简史》,我很开心;要我读大部头的小说,就会看不入心。

有成年人说:如果不懂科学,人类就无法生活;而不看《红楼梦》,对生活没影响。

材料三:

据说在英国人的家中常常会看到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

莫言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联系现实生活,以高一学生代表的身份在复兴中学“人文阅读节”的启动仪式上发表演讲,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分析:材料一强调高中阶段“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的部分培养目标;材料二突出文学阅读的现实困境,即“看重科学之用,轻视文学之用”;材料三用现实生活里的中外事例(英国人重视信仰和英国本土文学著作;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中国作家公开演讲的观点)突出文学的“无用之用”。三段材料内容都指向“文学(人文)阅读”,综合反映了“文学(人文)阅读的有用和无用”,“科学之用和文学之用的区别”,材料核心概念属于关系型话题。特别注意:材料中提到的书名或人物都具有世界级影响力,也突出具备所属国家(民族)的文化特征。

任务分析:①情境设置为复兴中学“人文阅读节”的启动仪式,隐含了“号召高中生进行人文阅读(特别是本民族优秀作品)”“辨析文学阅读的功用”“解决文学阅读的现实困境”的目的指向和“复兴中学”校名内涵;又需要考生“以高一学生代表的身份(就是考生的真实身份)”演讲,即要以符合身份的口吻和措辞,探究完成高中阶段文学阅读学业任务的方法。②内容要求“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联系现实生活”,意味着既要考虑材料的多元关系,适当进行辩证思考,又要联系高中生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阅读困境。③文体要求是“演讲稿”,要注意文体格式、对象意识、口语化、鼓动性等文体特征。

写作时应辩证思考人文阅读和科学阅读的重要性,不能写成一味贬低科学(或:科学阅读、实用阅读),鼓吹人文(文学)阅读的文章。可以先肯定科学阅读的价值,再重点论述人文阅读的意义,可以通过例证法具体论述文学阅读对我们的精神滋养和人生意义的引领,注意所举事例应当是“整本书”,即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此外需要提醒,考生可以提及《圣经》的信仰作用、人文特性,但不宜过分宣扬其宗教教义。

参考立意:

1.文学阅读有大用。

2.文学阅读与科学阅读同样重要。

3.人文阅读不可废。

4.阅读处处显人文。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

“兰州拉面”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草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汤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甘肃、青海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之类的招牌。拉面成了老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改革开放,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必须以材料为基点。“以上材料”指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材料为同质材料,都在谈文化的传承问题。第一则材料让考生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第二则材料谈改革开放,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考生需要思考该怎样让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兰州拉面”传承下去。第一则材料是站在理论层面说的,第二则材料相当于第一则材料的具体化、现实化。

“请结合上述材料”的引导语要求考生行文时必须与材料一或者材料二相结合,或从中华文化传承要与共享相融合,或从中华文化传承的得失等角度立意。“联系你的生活”,具体来说就是要联系“改革开放40年来”,你在中华文化传承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明确告诉考生立意方向。因此就审题立意来说,题目没有设置大的障碍,反而是更容易审了。

文体限制。“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提示文体更倾向于议论文。

参考立意

正确立意:

1.文化传承,共享共荣。

2.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珍惜品牌文化,释放文化活力。

4.饮食文化的根在文化。

5.挖掘文化精髓,传承饮食文化。

错误立意: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厚厚的中国文化史。

3.这四十年,改革春风吹满地。

4.中国人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据交警部门统计的相关数据,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频繁的交通违法行为,既无法保证快递员自身生命安全,又危及行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有文章指出,外卖系统的算法催逼着外卖员疯狂地奔波在路上,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

材料二:

20221130,美国OpenAI发布了一款名为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论文等任务。

材料三:真正危险的不是计算机开始像人那样去思考,而是人类开始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费因曼

诸如AI、大数据运用之类的新科技,使人工智能产业成为热点,科技创新成为热门话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改变。请结合所给的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聚焦“外卖系统”算法,引发人们对于科技的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平台大数据的算法是越来越先进了,外卖小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本是好事,但转折点在于“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在算法里,外卖员也只是保证准时完成送餐任务中的一环,或者系统里的一个点,而不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但是,从外卖小哥自身出发,他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一员,他也需要养家糊口,他的意外毁掉的将是一个家庭。但其实,针对这一切,算法本无辜,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设置算法和享受算法成果的顾客们,能否对外卖小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让他们更从容。

材料二则介绍ChatGPT这种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强大功能。对这一点,毫无疑问它可以在日常生活、各种工作场景中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与工作方面的便捷,如减轻人们工作负担,降低工作成本,服务于人类等。但是,正如近日各大高校纷纷禁止学生用ChatGPT完成作业这一新闻所显示的,过度依赖于看似万能的计算机、人工智能,人类的创造性、能动力将会大大退化。最终,我们可能只能沦为机器的奴役。

而这也正是材料三想要说明的道理。“计算机开始像人那样去思考”说明科技与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并不值得忧虑,而真正值得我们担忧的,是“人类开始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也就是人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退化。由此可见,不管是计算机,还是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究竟是福是祸,决定权在于人类,就在于人类是否能用好科技发展的成果。“用好”的意思是发扬其优点,规避其风险,让科技为人类所用,而不是让科技操控人类。

写作开头,可先列举机器人代替人类做事的种种现象,然后分析一些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引发人类恐慌的不利现象,以及科技促进人类发展与生活的有利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人类不断探索科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我们自己,让生活更美好;因此,我们要为科技的使用设定边界,不要为了避免眼前的危险而承受更大的风险,或是为了贪图当前的安逸而丧失了独立思考与生活的能力。最后,可以针对我们如何对待与处理科技发展展开思考。在谈做法时,可持辩证的眼光加以分析,最后提出明确的观点:在现代社会,只有人类与科技和谐相处各司其职,同时人类在使用便捷科技发展成果时仍积极主动地保持独立思考与劳动,我们才能拥有更和谐的社会,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立意:

1.对科技发展既要乐观以待,也要秉烛忧思。

2.科技只能为我所用,而不能替代人类劳动。

3.莫让科技泯灭人情。

4.做专精人员,让技艺傍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磨难铸就崇高灵魂
2013新作文:《品读经典》
2018年高考(342)江苏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怎么样才能把作文题审透?送你4招
2010高考各地作文题
作文怎样写得新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