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克强《浅谈文人画诗、书、画、印结合的美学特征》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我国文人画的长处就在于不单纯追求表面的形似,而重于表现作者对自然的主观情感和印象。借以抒发作者的心灵和情趣。在强大的文化影响下,文人把绘画变成文化的载体,追求诗、书、画、印在画面上的有机构成。几种艺术样式融为一体,互相辉映,不仅能增加画面形式的美感。而且能使画面的内涵容量无限增加,具有补充和阐发画面内容的作用。
这种美的法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产物。唐朝以前,诗、书、画、印各自独立,唐五代能画而兼擅诗、书的作者渐多,但无诗、书、画、印结合的实例。北宋末期,苏轼、米芾、文同等一大批知识分子活跃于文坛,开始倡导诗、书、画的结合。元代文人画迅速发展,至明、清两代,以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雄踞画坛,继往开来,奇峰竞秀,气象万千,才使得中国文人画的诗、书、画、印结合的形式日臻完美。
苏东坡评王维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奠定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诗与画结合有两层意思,即画上无诗、书题款,而有诗意,可谓诗、画意境的结合画上有题诗、书款,诗画相配,相得益彰,使有限的画面包含无限的寓意。所以,“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画中有诗,其内在意蕴和抒情色彩就能丰富并提高画的意境。
随着书法艺术的全面繁荣,文人作画自觉不自觉地以书入画。文人画家极力张扬自身优势大力提倡以书法入画法,在强调文人意趣时削弱了绘画艺匠中“绘”和“画”的成分,突出地表现了绘画作品的文化品性和精神气质,而淡化了其世俗的装饰性功能。文人画的书画结合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文人画家兼擅书法,追求以书入画;二是诗文题跋要与构图密切配合,以求书画结合的形式美。
文人画借书入画的用笔多以书法化线条的形式描写对象。从根本上以书法的形式美法则充分体现画的表现性、抒情性、写意性。文人画是文人画家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宣泄,而书法是线的艺术,文人画家借节奏感和韵律感极强的书法艺术,使线成为抒发胸臆的最佳载体。所以以书入画成为中国文人画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同时,书法还是画面布局上的有机构成,并成为文人画形式美的重要元素。此外,书法中字体的位置、长短、大小都随着作品的不同题材和画面而被安排,以达到相映成趣的效果,并且与画面紧密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重色”向“重墨”转变,是以抒写性灵怀抱为最高目标的文人画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文人画重要审美元素的印章,虽然面积小,但同样是创作者抒发胸臆,甚至寄托人生和政治理想的重要载体。文人画家往往自己制印,并赋予印文本身以含义。如,赵孟頫常常在画作上压的“赵氏子孙”印,应当是作者作为前朝皇族后人在异族统治下的一声苦闷的低吟;郑燮常常压的“青藤门下走狗”,则是道明渊源所在,表明自己的门径所在和审美取向,更由衷地表达了对徐渭艺术的折服和崇拜之情。
中国典型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炉,诸多艺术元素互相生发、相互辉映,丰富了画面内容,扩大了画面境界,是具有丰富美学内涵的艺术品种,成为与民间画分野更趋明显的“儒雅”文化,形成了民族审美习惯的一大特色,并以此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熠熠生辉。
(摘编自潘克强《浅谈文人画诗、书、画、印结合的美学特征》)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人画家长于以绘画为载体,通过画作表现其对自然的主观情感和印象,抒发性情,而不是追求形似。
B.文人画注重作品的文化品性和精神气韵,淡化一般性装饰效果,形成了与民间风俗画不同的美学风格
C.书法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文人画家借鉴了书法作为线的艺术的特征,以书人画来抒发胸臆。
D.文人画家把抒写自己的性灵怀抱作为画作的最高标准,使文人画有了以墨为主,色彩次之的风格转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第二段通过详细介绍唐五代到明清不同时期的文人代表画作,探讨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美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B文章第三段通过举苏东坡评析王维画作的例子论证了诗画一体特征,彰显了严谨性与真实性使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C.文章第六段以赵孟頫“赵氏子孙”印和郑燮“青藤门下走狗”印为例,论证印章是文人画家抒发己见,寄托理想的重要载体。
D.文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并列展开,依次对诗画一体、以书入画、以印抒怀等美学特征进行了阐述,论证结构清晰严谨。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例子证明文人画“以书入画”美学特征的是(3

A.书到高处是画,画到高处是写

B.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C.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D.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1(3)A“而不是追求形似”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说的是“我国文人画的长处就在于不单纯追求表面的形似,而重于表现作者对自然的主观情感和印象”,并未完全否认对形似的追求。)
2.(3)C(A项,错在“详细介绍唐五代到明清不同时期的文人代表画作”,第二段仅列叙了代表作家,并未详细介绍画作;B项,“举……例子论证了……”错,是“引用论证”; D项,应为“总分总结构”。)
3(3)B(B项强调的是书、画的妙处很难以具体形制表达,更需要意会。说明文人画不重形似重表意的诗性特点。ACD则强调了书、画同源以及书法技巧在绘画中的应用,符合以书法人画的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学仲|论文人画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走向辉煌的标志
谈中国画诗、书、画、印的结合
谈寓意深长的各种文人闲章(上)!
文人画“笔墨”禅悟(陈同基)
谈书论画 | 传统中国画的四大元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