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文本)范福潮《踏雪寻梅》、范福潮《捡书》、范福潮《吴山夜话》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踏雪寻梅

范福潮

大年初二,瑞雪飘飘。父亲说:“你去给赵伯伯拜个年吧。受长辈恩惠,莫要失礼。”

值班室里,赵伯伯在炉子上架个铁丝箅子烤红薯,屋里弥漫着香味,他见我冒着雪专程给他拜年,非常高兴,递给我一只红薯说:“吃吧,我这儿没啥好东西,全是破烂。”我说,您这儿有书,书就是最好的东西。赵伯伯笑道:“你看书是好东西,那是你喜欢,卖书的人把书全当破烂。”大库房东墙上有一扇门,赵伯伯开门领我进去,里面是一间小库房,墙角摞着四只木箱,他打开箱子,里面全是书。“这是我攒下的,这么干净的书,实在舍不得拉到造纸厂。”我翻了翻,找到一套《元曲选》、一本《董解元西厢记》、一本《琵琶记》,这几册书的扉页上都盖有“梅邨自用”的印章。我十分惊喜,又从箱子里找出三十多册梅邨先生的藏书。赵伯伯问我:“你爱看这些书?”我点点头,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和我父亲的感慨。赵伯伯说:“你咋不早说,我见过卖书的女人,以前在秦腔剧团唱戏……去年她改嫁了,搬到斗鸡台住,这些书是她搬家前和破烂一起卖掉的。她的大女儿没跟她走,仍住在旧居。”我向赵伯伯打听梅邨先生的情况,他说不知道。

我父亲买下了这三十多册书,日夜检阅,他让我把梅邨先生的批注摘录下来,抄在一个笔记本上。父亲边读边记,赞叹不已:“这些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不足之处在于枝蔓芜杂,未加梳理,注多解少,过于简略。无缘当面请教,甚是遗憾。”

一天下午,父亲的老花镜坏了,让我去修。我来到光明眼镜店,接活儿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师傅。我看着她修眼镜,忽然想起梅邨先生的女儿也在这里上班,便问她,某某某的女儿在这儿上班吗?她抬头打量我一眼,问我:“你找她有事吗?”我说我捡到几本她父亲的书,想还给他。她说:“你给我吧,我转交给他。”我问:“你是他的女儿吗?”她点点头。我说:“我想亲自把书还给他,“她略微犹豫了一下,撕下一张取货单,写下住址递给我。

傍晚,又飘起了雪花,出了眼镜店没走多远,身上已经雪白。我就着路灯看了一眼纸上的住址,离此地不远,心想,何不去找找他?便踏雪前往。穿街走巷,数着门牌进了一所院子,院中无人,叩开一家问询,那家主人领我走到西厢房一家门口,敲门喊道:“老王哥,有人找你。”有人探出头来,啊,我惊诧万分,开门的竟是王老师!他见我一身白,进屋取了一只鸡毛掸子,掸净我身上的雪,请我进屋。

“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摸到我家来了?”

“王老师,您就是梅邨先生吧?”他呆呆地望着我,木然无语。我说明原委,他长叹一声:“梅邨早死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小孩子不懂事,大过年的,你不该来翻搅旧事,扰我的清静。”

室内逼仄,仅容转身,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头无书卷笔墨,壁上也无字画饰物,简约明净,落寞清寒。火炉上熬着稀饭,炉边烤着馒头,桌上一碟花生,一碟青菜,一只酒盅,半瓶白酒,王老师拽过椅子让我坐在炉边烤火,留我陪他吃饭。我说我父亲很想见他,他摇摇头说:“还是不见的好,天命之年,落魄于此,实在无颜见人。如今书缘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今晚的事,不要告诉令尊大人。”

(选自范福潮《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有删减)

文本二:

我们挑的旧书,赵伯伯按一毛钱一斤卖给我们。物资回收公司在郊区,每天中午,都有各处的废品回收店往公司库房送货。吃罢午饭,我就去物资回收公司,在新送来的废旧书刊堆里挑拣,犹如沙里淘金。某日运气极好,捡到一套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一套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一本王夫之的《诗广传》,六本书才花了两毛三,欣喜若狂。

父亲把这几册书翻了一遍,神情凝重地说:“你看,扉页上有主人的收藏印“梅邨自用”,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细心的读书人。封底钤有闲章'鬻及借人为不孝',你可知出典?”我不知道。父亲说:“唐朝的杜暹藏书甚丰,末页自题:“'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看来梅邨已逝,儿女卖掉了他倾心批阅的书。”

(节选自范福潮《捡书》)

文本三:

同学们已分好了住处,铺好了床,廖大哥把我的行李提到厨房的里间,放到王老师床上说:“你在厨房帮灶,每天干什么活儿,听王老师安排。”……自此,王老师每晚熄了灯,坐在床头抽烟、唱戏、讲故事,一直说到我睡着。“我自幼受父亲熏陶,嗜书成癖。不思学业,不务农商,守着田产,每日游山戏水,吟诗作对。……我在西安住校念书,无父辈管束,逍遥自在,常逛书肆,以搜购小说词曲为乐事,后又沉迷于秦腔,与一帮票友吹拉弹唱,天天泡戏园子,大学考试两次落榜……后来在市政府谋到一个文书的差事,又因熬夜看书、上班迟到三次被开除,从此戒了小说。在小学当了算术教员,得以养家糊口。我自幼天分极好,机缘也好,一生失败,皆因嗜读闲书所致。俗言开卷有益,其实并非如此,开卷有害之处甚多。如今谋生艰难,少年应以做事为首务,读书次之,书要拿得起,放得下,千万莫要因书误事……你与我少时性情相同,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节选自范福潮《吴山夜话》)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文中相关语句推测,选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应为吴山夜话”“捡书”“踏雪寻梅

B.题目踏雪寻梅颇有古典意境,这里的寄寓了对梅邨先生人格品质的美好想象。

C.父亲熟知鬻及借人为不孝的典故,据此推断梅邨已去世,暗含了无缘与之相见和请教的遗憾。

D.文本表达感情丰富,既有对读书的热爱,也有对梅邨斩断书缘的痛惜失望和对教育的感激。

8.《踏雪寻梅》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对王梅邨住处的描写颇有特点与深意,请简要分析。

9互现法是《史记》创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篇目写,以各篇互现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这三篇选文是如何互现王梅邨人物形象的。



7D
8采用白描手法,凸显住处环境的清寒,清寒的环境衬托出王梅邨的落寞。
用语极其精简,连用数词,突出了梅邨居住环境的简约与清寒,揭示了梅邨先生的落魄的处境,暗示了梅邨斩断书缘的原因。
9《踏雪寻梅》和《吴山夜话》互补照应,正因为王梅邨出身书香世家,嗜读书,所以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或《踏雪寻梅》和《吴山夜话》互补照应,因为王梅邨耽溺于闲书,因书误事,导致晚年落魄清寒。)
《踏雪寻梅》与《捡书》两文都突出刻画了王梅邨学识渊博的形象。(或《踏雪寻梅》与《捡书》写出了王梅邨对书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对比,由爱书如命到斩断书缘,更突出王梅邨因书误一生的沉痛转变。)
《捡书》与《吴山夜话》共同突出王梅邨酷爱读书、极有天分的形象。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文章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D.“失望错误,更多的是痛惜失落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特色和理解重要语句含意的能力。
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头无书卷笔墨,壁上也无字画饰物,简约明净,落寞清寒。火炉上熬着稀饭,炉边烤着馒头,桌上一碟花生,一碟青菜,一只酒盅,半瓶白酒,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王梅邨的住处,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为白描手法,凸显住处环境的清寒,清寒的环境衬托出王梅邨的落寞。
一床,一柜,一桌,一椅”“一碟花生,一碟青菜,一只酒盅,连用数词,突出了梅邨居住环境的简约与清寒,结合下文还是不见的好,天命之年,落魄于此,实在无颜见人。如今书缘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可知,揭示了梅邨先生的落魄的处境,暗示了梅邨斩断书缘的原因。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三篇之中的相关点,结合这些相关点来概括王梅邨的特点。
《踏雪寻梅》中提到王梅邨的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可以看出王梅邨学识渊博,且有独到的见解;而《吴山夜话》中通过王梅邨的自述我自幼受父亲熏陶,嗜书成癖做出了解答,书香世家以及嗜好读书让王梅邨学识渊博、见解独到。
《踏雪寻梅》中提到去寻梅邨先生,看到梅邨的处境室内逼仄,仅容转身,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头无书卷笔墨,壁上也无字画饰物,简约明净,落寞清寒,非常落魄;《吴山夜话》中对此做出解答,如逍遥自在,常逛书肆,以搜购小说词曲为乐事,后又沉迷于秦腔,与一帮票友吹拉弹唱,天天泡戏园子,大学考试两次落榜”“因上班看小说被局长辞退”“因熬夜看书、上班迟到三次被开除”“皆因嗜读闲书所致,因沉溺闲书导致晚年落魄。
《踏雪寻梅》和《捡书》中都提到父亲对梅邨先生批注的评价,如这些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细心的读书人,体现出其学识的渊博。
《踏雪寻梅》中见到王梅邨先生,但他说如今书缘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可见斩断书缘,而《捡书》中梅邨的批注中说鬻及借人为不孝,认为把书卖掉和借给他人是不孝的,可见爱书之深,两相结合凸显他的转变。
《捡书》中通过父亲对梅邨先生批注的评价以及梅邨先生的批注可以看出梅邨先生对读书的热爱;《吴山夜话》通过梅邨先生的自述展现了自己在读书上的天分天分极好以及酷爱读书的表现,两相对照可以展现其爱书以及有天分的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说百练:踏雪寻梅(范福潮)
20220411教学手记——济南的高三模拟卷化茧为蝶了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板块2 散文阅读 课时14 概括内容主旨——删繁就简,钩玄提要
读范福潮《书海泛舟记》摘记
读书|读书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塗山夜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